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汽车显示屏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2.近年来,随着智能座舱的发展,用户对于车内的显示需求也逐渐提升,在方向盘上增加屏幕的方案开始出现。通过此种方案使用户可以更近距离的获取驾驶信息,让用户在高速驾驶状态下直观的看到车辆信息。同时增加了车内交互形式,增强了科技感。方向盘上设置屏幕成为智能座舱显示方案发展的一个清晰方向。
3.目前布置方案为屏幕与方向盘本体固定连接,该方案导致屏幕随着转动方向盘而转动,方向盘上显示的内容会偏转甚至倒转,影响用户对于信息的读取。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方向盘上设置的屏幕随着方向盘转动而同时转动,造成用户读取屏幕上的信息不便,进而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6.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车辆的方向盘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部跟随所述方向盘转动,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容纳空间;
7.屏幕支撑件,所述屏幕支撑件用于安装显示屏,所述屏幕支撑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屏幕支撑件和所述容纳空间轴向滑动配合;
8.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包括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设于所述屏幕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二吸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屏幕支撑件相对的侧面;
9.处于固定状态当所述屏幕支撑件轴向滑至所述第一吸附件靠近并吸附所述第二吸附件时,所述屏幕支撑件和所述第一安装部处于固定状态,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屏幕支撑件跟随所述第一安装部转动而转动;
10.当所述屏幕支撑件轴向滑至所述第一吸附件远离所述第二吸附件时,所述屏幕支撑件和所述第一安装部处于非固定状态,在所述非固定状态下,所述屏幕支撑件不跟随第一安装部的转动而转动。
11.可选地,所述屏幕支撑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设所述屏幕支撑件的轴向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方,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12.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安装部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二部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空腔的内壁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空腔内沿竖直方向上下滑移和周向转动。
13.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14.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包括转动连接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内圈套
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侧,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15.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16.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的侧面内,所述第一吸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17.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吸附件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18.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19.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的侧面内,所述第二吸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20.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吸附件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21.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22.第三弹簧,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三弹簧设于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23.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第二部分弹性连接,且所述卡接块位于所述空腔内;
24.c形卡接槽,所述c形卡接槽开设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且所述c形卡接槽的两端在竖直方向上排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c形卡接槽滑移配合,以支持所述卡接块在所述c形卡接槽的u形槽壁内滑移;当所述卡接块位于所述c形卡接槽上方的一端时,所述第一吸附件远离所述第二吸附件;
25.矩形卡接槽,所述矩形卡接槽位于所述c形卡接槽的两端之间,所述卡接块与所述矩形卡接槽插接配合,当所述卡接块位于所述矩形卡接槽内时,所述第一吸附件靠近所述第二吸附件。
26.可选地,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或所述第二吸附件为电磁铁或磁铁。
27.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吸附件为电磁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内留有为所述第一吸附件供电的电磁铁走线通道;在所述第二吸附件为电磁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装部内留有为所述第二吸附件供电的电磁铁走线通道;在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均为电磁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安装部内均留有电磁铁走线通道。
28.可选地,所述屏幕支撑件上设有若干个配重块。
29.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屏安装结构。
30.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屏安装结构及车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第一方面,由于显示屏设置在屏幕支撑件上且屏幕支撑件与容纳空间的内壁转动配合,故在第一安装部随方向盘转动的过程中,屏幕支撑件可以相对于第一安装部静止,故在用户转动方向盘时候,显示屏不会同时转动,不会影响用户查看消息:
32.另一方面,屏幕支撑件在容纳空间内移动时可使第一吸附件靠近或远离第二吸附件,使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在靠近时吸引在一起,在远离时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脱离,从而在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吸引时的吸引力作用下将屏幕支撑件和第一安装部固定在一起,此种情况下使屏幕安装件可随着第一安装部的转动而同时转动;在第一吸附
件远离第二吸附件时,此种情况下使屏幕支撑件不随着第一安装部的转动而转动,实现了在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以使其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增强了用户的用车体验。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方向盘、第一安装部、配重块、屏幕支撑件和显示屏的俯视图;
35.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一安装部、屏幕支撑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一吸附件、屏幕支撑件和第一安装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二吸附件、屏幕支撑件和第一安装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c形卡接槽、矩形卡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盖板美化结构在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配重块和第一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说明:1、第一安装部;2、方向盘;3、容纳空间;4、屏幕支撑件; 401、第一部分;402、第二部分;5、第二安装部;6、空腔;7、转动轴承; 701、轴承内圈;702、轴承外圈;8、第一滑槽;9、第一弹簧;10、第二滑槽;11、第二弹簧;12、第三弹簧;14、卡接块;15、c形卡接槽;16、矩形卡接槽;17、配重块;18、盖板美化结构;19、走线通道;20、盘幅;21、显示屏;22、第一吸附件;23、第二吸附块。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3.近年来,随着智能座舱的发展,用户对于车内的显示需求也逐渐提升,在方向盘上增加屏幕的方案开始出现。通过此种方案使用户可以更近距离的获取驾驶信息,让用户在高速驾驶状态下直观的看到车辆信息。同时增加了车内交互形式,增强了科技感。方向盘上设置屏幕成为智能座舱显示方案发展的一个清晰方向。
44.目前布置方案为屏幕与方向盘本体固定连接,该方案导致屏幕随着转动方向盘而转动,方向盘上显示的内容会偏转甚至倒转,影响用户对于信息的读取。
45.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及车,参照图1和图2,包括:
46.第一安装部1,所述第一安装部1与车辆的方向盘2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部1跟随所述方向盘2转动,所述第一安装部1具有容纳空间3;其中,第一安装部1即为方向盘2的轮毂,轮毂与方向盘2固定连接,从而第一安装部1可跟随方向盘2的转动而同时转动。容纳空间3可为在第一安装部1 的中心形成的开口。
47.屏幕支撑件4,所述屏幕支撑件4用于安装显示屏21,所述屏幕支撑件 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3内,所述屏幕支撑件4和所述容纳空间3转动配合。屏幕支撑件4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3内,即位于第一安装部1的中心形成的开口内(容纳空间3),由于屏幕支撑件4上安装有显示屏21,且所述屏幕支撑件4和所述容纳空间3轴向滑动配合,可使屏幕支撑件4的转动独立于第一安装部1的转动,从而使第一安装部1的转动不会带动屏幕支撑件4同时转动,即为用户在转动方向盘2时,不会使设置在容纳空间3 内的显示屏21同时转动。
48.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包括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所述第一吸附件22设于所述屏幕支撑件4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二吸附件23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与所述屏幕支撑件4相对的侧面。
49.其中,所述屏幕支撑件4可沿所述容纳空间3的内壁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吸附件22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吸附件23,以使所述屏幕支撑件4和所述第一安装部1处于固定状态或非固定状态;
50.当所述屏幕支撑件4轴向滑至所述第一吸附件22靠近并吸附所述第二吸附件23时,所述屏幕支撑件4和所述第一安装部1处于固定状态,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屏幕支撑件4跟随所述第一安装部1转动而转动;
51.当所述屏幕支撑件4轴向滑至所述第一吸附件22远离并吸附所述第二吸附件23时,所述屏幕支撑件4和所述第一安装部1处于非固定状态,在所述非固定状态下,所述屏幕支撑件4不跟随第一安装部1的转动而转动。
52.参照图3和图4,通过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的设置,屏幕支撑件4在容纳空间3内移动时可使第一吸附件22靠近或远离第二吸附件23,使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在靠近时吸引在一起,在远离时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脱离,从而在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吸引时的吸引力作用下将屏幕支撑件4和第一安装部1固定在一起,此种情况下使屏幕安装件可随着第一安装部1的转动而同时转动;在第一吸附件22远离第二吸附件23时,此种情况下使屏幕支撑件4不随着第一安装部1的转动而转动,实现了在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以使其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增强了用户的用车体验。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方向盘2的轮毂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类矩形等其他形状,在此不对其加以限制。
5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内的容纳空间3可以是与外界连通的槽状,也可以是具有启闭功能的箱状结构,凡具有容纳屏幕支撑件4 的空间的均可,在此不对其加以限制。
5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屏幕支撑件4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所述第一部分401与所述容纳空间3的内壁滑动配合和转动配合,所述显示屏21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401上,且所述第一部分401位于所述第二部分402的上方。其中,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 40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胶接、铆接、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5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显示屏21安装于第一部分401的上方,显示屏21与第一部分40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胶接、铆接、螺接等方式,在此不对其加以限制。其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屏21和第一部分401的上表面使用螺栓连接或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方便后期安装维修。
5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58.第二安装部5,所述第二安装部5设于所述容纳空间3内,所述第二安装部5内形成有空腔6,所述第二部分40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6内,所述第二部分402与所述空腔6的内壁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部分402在所述空腔6内沿竖直方向上下滑移和周向转动。第二安装部5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容纳空间3的底壁上,第二部分402可沿着空腔6的内壁在竖直方向上下滑移,第一部分401可在容纳空间3的内壁上在竖直方向上下滑移,在用户按压第一部分401时,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形成的屏幕支撑件4整体在竖直方向滑移。
59.其中,第一安装部1内的容纳空间3可以是与容纳空间3连通的槽状,也可以是具有启闭功能的箱状结构,在此不对其加以限制。
6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第二安装部5的底部、第一部分401 和第二部分402的中心开设有走线通道19,走线通道19为贯穿第二安装部 5、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的竖直的通道,并且延伸至显示屏21的下方。走线通道19为显示屏21上的线缆提供走线的空间,保证了显示屏21 的供电线、网线等线缆可以通过走线通道19与显示屏21连接。
6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62.转动轴承7,所述转动轴承7包括转动连接的轴承内圈701和轴承外圈702,所述轴承内圈701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5的外侧,所述轴承外圈702 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轴承7的底部与容纳空间3的底壁固定,轴承内圈701与第二安装部5固定连接,保证了第二安装部5的稳定,且不会随第一安装部1的转动而转动。
6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5可以与轴承内圈701过盈配合,同样可以保证第二安装部5不会随第一安装部1的转动而转动。
6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屏幕支撑件4和第一安装部1之间的固定效果,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的数量来实现。其中,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可以为多个,第一安装部1内的容纳空间3为圆柱状槽,屏幕支撑件4的第一部分401为圆柱状,多个第一吸附件22周向等距设置在第一部分401的侧面,多个第二吸附件23周向等距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的容纳空间3的内壁上,且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 23的数量对应。在多个第一吸附件22和多个第二吸附件23靠近并吸附时,可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故可更好的对屏幕支撑件4和第一安装部1进行固定。
65.进一步地,为了增强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的使用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66.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8开设于所述第一部分40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相对的侧面内,所述第一吸附件2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8内;
67.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设于所述第一滑槽8内,所述第一弹簧9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8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附件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9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吸附件22位于所述第一滑槽8内。
68.在此种设置下,第一吸附件22在远离第二吸附件23时位于第一滑槽8 内,当第一
吸附件22移动至靠近第二吸附件23的位置时,在吸引力作用下,第一吸附件22从第一滑槽8中滑出与第二吸附件23贴合。当第一吸附件22 再次远离第二吸附件23时,在第一弹簧9的回复力下,第一吸附件22缩回第一滑槽8内,实现复位。相比于将第一吸附件22设置在第一部分401的侧面的方式,本方式更具有优势,开设的第一滑槽8可使第一吸附件22缩入,从而可使第一部分401的侧面更好的和容纳空间3的内壁贴合,保证屏幕支撑件4可更好的沿容纳空间3的内壁移动,减小了第一安装部1与第一部分401之间间隙的大小。
6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70.第二滑槽10,所述第二滑槽10开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与所述第一部分401相对的侧面内,所述第二吸附件2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10内;
71.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设于所述第二滑槽10内,所述第二弹簧 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10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附件23 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弹簧11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吸附件23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0内。
72.同上,在此种设置下,第二吸附件23在远离第一吸附件22时位于第二滑槽10内,当第一吸附件22移动至靠近第二吸附件23的位置时,在吸引力作用下,第二吸附件23从第二滑槽10中滑出与第一吸附件22贴合。当第一吸附件22再次远离第二吸附件23时,在第二弹簧11的回复力下,第二吸附件23缩回第二滑槽10内,实现复位。进一步地,本方式的优势是开设的第一滑槽8可使第一吸附件22缩入,从而可使第一部分401的侧面更好的和容纳空间3的内壁贴合,保证屏幕支撑件4可更好的沿容纳空间3的内壁移动,减小了第一安装部1与第一部分401之间间隙的大小。
7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实现使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 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方式为用户手动操作,用户可通过按压第一部分401 带动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同时向下移动,进而达到使第一吸附件22 和第二吸附件23处于至少部分贴合的状态,进而使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贴合在一起,即为从非固定状态转换为固定状态。用户还可以通过向上拉动使第一部分401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一吸附件22远离第二吸附件 23,即为从固定状态转换为非固定状态。
74.进一步地,为了使屏幕支撑件4和第一安装部1更好的在固定状态与非固定状态之间切换,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
75.第三弹簧12,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三弹簧12设于所述空腔6与所述第二部分402之间。
7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三弹簧12可以设置为与第二部分402的底面抵接,第三弹簧12对第二部分402和第一部分401连接形成的屏幕支撑件4 起到复位的效果。
7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弹簧12还可以设置为与第二部分402 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弹簧12所述第三弹簧12的一端与所述空腔6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40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弹簧12 对第二部分402和第一部分401连接形成的屏幕支撑件4起到复位的效果,在第二部分402向下移动且发生转动时,第二部分402向下压动会使第三弹簧12被压缩,第二部分402转动会使第三弹簧12被扭转,因弹簧自身的特性,会对第二部分402有一个回复力,以促进第二部分402回到原始位置。
78.卡接块14,所述卡接块14与所述第二部分402弹性连接,且所述卡接块14位于所述空腔6内;卡接块14与第二部分402弹性连接,卡接块14 可随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的
移动同时移动,卡接块14为柔性件,自身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形变。
79.c形卡接槽15,参照图5,所述c形卡接槽15开设于所述空腔6的内壁上,所述卡接块14与所述c形卡接槽15滑移配合,以支持所述卡接块 14在所述c形卡接槽15的u形槽壁内滑移;当所述卡接块14位于所述c 形卡接槽15上方的一端时,所述第一吸附件22远离所述第二吸附件23;
80.矩形卡接槽16,所述矩形卡接槽16位于所述c形卡接槽15的两端之间,所述卡接块14与所述矩形卡接槽16插接配合,当所述卡接块14位于所述矩形卡接槽16内时,所述第一吸附件22靠近所述第二吸附件23。
81.参照图2,当用户向下按压第一部分401时且卡接块14处于c形卡接槽15位于上方的一端内时,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向下移动使卡接块14也随着第二部分402向下移动,由于卡接块14为柔性件,卡接块14 从c形卡接槽15上方的一端滑出,再移动至插入矩形卡接槽16内,进而实现了从非固定状态到固定状态的切换,此时第三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至少部分接触并吸附在一起。
82.用户在此情况下继续向下按压第一部分401,卡接块14继续向下移动,卡接块14先从矩形卡接槽16中滑出,再移动至插入c形卡接槽15在下方的一端,在第三弹簧12的回复力下,向上推动第二部分402使卡接块14沿 c形卡接槽15的弯曲的槽移动回c形卡接槽15在上方的一端,由于c形卡接槽15为弯曲的槽且第二部分402可在空腔6内转动,为了配合卡接块14 在弯曲的c形卡接槽15内移动,第二部分402会进行周向转动,又由于卡接块14为柔性件,进一步保证了卡接块14可沿c形卡接槽15内弯曲的槽进行移动,回到c形卡接槽15位于上方的一端,此时第三弹簧12处于自然状态,同时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远离不吸附在一起。
8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进行拆卸,第三弹簧12被设置为当屏幕支撑件4安装于容纳空间3内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在需要对屏幕支撑件4进行拆卸时,向下按压屏幕支撑件4 使卡接块14从c形卡接槽15靠下的一端滑出,同时旋转第二部分402,旋转方向为与c形卡接槽15的开口方向相反,此时停止按压第二部分402,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可在第三弹簧12的回复力下弹出,实现了对屏幕支撑件4的便捷拆卸。
8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卡接块14的端部为楔形块,所述卡接块14楔形的端部上的斜面朝向所述空腔6的底壁。此种卡接块14的端部的设置存在斜面,在受到向下的推动力时,卡接块14可更好的沿着其端部上的斜面从矩形卡接槽16或c形卡接槽15中脱出。
8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卡接块14与第二部分402弹性连接,卡接块14 为可进行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在卡接块14从c形卡接槽15脱出或从矩形卡接槽16中脱出的过程中自身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从而保证其可更好的实现脱出,且卡接块14在c形卡接槽15内移动时,卡接块14同样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以配合在弯曲的c形卡接槽15中移动。
8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卡接块14可以由橡胶、塑料、树脂等可进行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制。
8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件22和/或所述第二吸附件23为电磁铁或磁铁,若第一吸附件22被设置为电磁铁,则第二吸附件23为可被通电后的电磁铁吸引的金属
或与电磁铁极性相反的磁铁;若第二吸附件23为电磁铁,则第一吸附件22为可被通电后的电磁铁吸引的金属或与电磁铁极性相反的磁铁。此种可被通电后的电磁铁吸引的金属可以为铁。若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均为电磁铁,则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通电后的相对的端部极性相反。如图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22被设置为电磁铁。
8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22可以为单个块状,第二吸附件23为与第一吸附件22对应的块状。第一吸附件22也可以为多个块状,多个块状的第一吸附件22等距间隔,且周向设置在第一部分401的侧面,同时,第二吸附件23也为与其对应的块状,且与第一吸附件22的数量和位置对应。第一吸附件22还可以为环状等,在此不对其具体形状加以限制。
8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吸附件22为电磁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401内留有为所述第一吸附件22供电的电磁铁走线通道(图中未标出);在所述第二吸附件23为电磁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装部1内留有为所述第二吸附件23供电的电磁铁走线通道;在所述第一吸附件22和所述第二吸附件23均为电磁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401和所述第一安装部1 内均留有电磁铁走线通道。其中,第一安装部1内留有的电磁铁走线通道开设在第一安装部1内,第一部分401内留有的电磁铁走线通道开设在第一部分401内。
9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需要对显示屏21在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进行切换时,若方向盘2处于非回正状态,存在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 23不对齐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需要旋转方向盘2内的第一部分401,或旋转方向盘2使方向盘2与第一部分401的旋转角度一致,再进行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直接切换的操纵,方能切换成功。
91.此种切换方式的优势在于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方向盘2若处于非回正状态时,即车辆处于转弯状态,此时进行非固定状态与固定状态的切换,由于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不对齐,不但无法切换成功,还会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分心,存在安全隐患。当方向盘2处于回正状态时,即车辆处于直线行驶或停车状态,此时进行非固定状态与固定状态的转换,可使切换操作成功,还提高了驾驶过程的安全性。
9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盖板美化结构18在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中的a部分为非固定状态下盖板美化结构18的示意图,图6中的b部分为固定状态下盖板美化结构18的示意图。盖板美化结构18可以设计为柔性件,盖板美化结构18向靠近屏幕支撑件4的方向延伸以盖住一部分第一部分401的边缘,以遮盖连接缝隙,提高美观度。
93.进一步的,盖板美化结构18也可以直接为第一安装部1或第一部分401 的一部分,进一步提升整体性和美观性。
9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盖板美化结构18也可以为刚性元件制成。
9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盖板美化结构18可以采用橡胶、塑料、金属、木材等材料制成。
9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述屏幕支撑件4上设有若干个配重块17。使配重块17设置在屏幕支撑件4的一侧,可使屏幕支撑件4上安装有配重块17的一侧始终朝下,从而实现显示屏21始终正向显示。
9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显示屏安装结构。
98.总体来说,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99.第一方面,由于显示屏21设置在屏幕支撑件4上且屏幕支撑件4与容纳空间3的内壁转动配合,故在第一安装部1随方向盘2转动的过程中,屏幕支撑件4可以相对于第一安装部1静止,故在用户转动方向盘2时候,显示屏21不会同时转动,不会影响用户查看消息:
100.另一方面,屏幕支撑件4在容纳空间3内移动时可使第一吸附件22靠近或远离第二吸附件23,使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在靠近时吸引在一起,在远离时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23脱离,从而在第一吸附件22 和第二吸附件23吸引时的吸引力作用下将屏幕支撑件4和第一安装部1固定在一起,此种情况下使屏幕安装件可随着第一安装部1的转动而同时转动;在第一吸附件22远离第二吸附件23时,此种情况下使屏幕支撑件4不随着第一安装部1的转动而转动,实现了在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之间的切换,以使其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增强了用户的用车体验。
10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102.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3.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