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型汽车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2612发布日期:2022-10-01 00:0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型汽车坐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气型汽车坐垫。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驾乘时的舒适性、降低闷热感,通常人们会在汽车座椅上铺设坐垫;而坐垫的透气性的优良直接影响其舒适性。公告号为cn212022419u、名称为一种高效透气性汽车坐垫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所述吹气本体包括长方体安装块,长方体安装块上端面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上端活动设有第一封盖,所述第一安装腔内部设有若干个风机,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进气口处可拆卸设有透气网格,所述第一安装腔的排气端设有与坐垫本体进气端相对应的通口
……”
。上述汽车坐垫通过在第一安装腔内设有若干的风机,以起到对汽车坐垫散热的目的。但是,由于若干的风机均位于一侧的第一安装腔内,导致风机吹出来的风经同一通口排出后其大部分会直接吹向靠近风机的透气块处,并从透气块散发出去,而远离风机的透气块处无法正常散热透气,存在透气不均匀、透气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气型汽车坐垫,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汽车坐垫透气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气型汽车坐垫,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具有相连接的坐垫体和靠垫体,所述坐垫体和/或所述靠垫体内设有吹风组件;
5.所述吹风组件包括从上自下依次层叠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之间限定出若干呈线性阵列布置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上设有风机,相邻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呈交错布置,至少一个所述散热通道上设有导风块,所述导风块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散热板方向延伸,且其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
6.进一步,所述导风块包括第一导风部及倾斜的设于所述第一导风部上的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倾斜的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且其一端朝向与其相邻的所述散热通道,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低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导风部上,其高端向所述第一散热板方向延伸。
7.进一步,所述散热通道上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布置的弹性支撑柱。
8.进一步,若干所述弹性支撑柱上设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弹性支撑柱上的弹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弹簧抵接或分离。
9.进一步,所述弹性支撑柱上设有一体的定位柱,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定位块靠近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上设有定位孔,当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弹簧相抵接时,所述定位柱伸入至所述定位孔内。
10.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散热通道上设有集风块,所述集风块上具有朝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方向布置的弧形面。
11.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散热通道相连通的透气孔。
12.进一步,所述坐垫体和/或所述靠垫体上设有弹性绳。
13.进一步,所述坐垫体和/或所述靠垫体上设有防滑凸起。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之间形成的若干散热通道能够使汽车坐垫实现初步透气降温的目的,降低其闷热感;启动散热通道上的风机能够使风机以主动散热的方向将风经散热通道吹向第一散热板,相邻散热通道上的风机的出风口交错布置,能够使风从不同方向吹入散热通道内,从而使汽车坐垫散热更均匀,提高其散热性;另外,散热通道上的导风块能够将风引入至第一散热板处,使其能够集中于第一散热板上,以加快坐垫体和/或靠垫体的散热。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透气型汽车坐垫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吹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的爆炸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0.附图标号说明:
21.1、坐垫体;2、靠垫体;3、吹风组件;31、第一散热板;32、第二散热板;33、散热通道;34、风机;35、导风块;351、第一导风部上;352、第二导风部;4、弹性支撑柱;5、减震组件;51、弹簧;52、定位块;53、定位柱;6、集风块;61、弧形面;7、透气孔;8、弹性绳。
2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气型汽车坐垫,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具有相连接的坐垫体1和靠垫体2,所述坐垫体1和所述靠垫体2内设有吹风组件3;
25.所述吹风组件3包括从上自下依次层叠的第一散热板31和第二散热板32,所述第一散热板31和所述第二散热板32之间限定出若干呈线性阵列布置的散热通道33,所述散热通道33上设有风机34,相邻所述风机34的出风口呈交错布置,至少一个所述散热通道33上设有导风块35,所述导风块35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散热板31方向延伸,且其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32上。
26.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汽车坐垫包括相连接的坐垫体1和靠垫体2,为了提高坐垫体1和靠垫体2的散热性,坐垫体1和靠垫体2包括依次层叠的通风透气层、隔热层和防静电(防滑)层;而为了使本汽车坐垫具有主动散热功能,在坐垫体1和靠垫体2内均设有吹风组件3(即:吹风组件3位于通风透气层和隔热层之间,当然,吹风组件3也可以仅设于坐垫体1上,视生产成本而定),如图2、图3所示,吹风组件3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散热板31和第二散热板32,其间限定出若干散热通道33,第一散热板31用于通风透气层相配合,以提高本汽
车坐垫的透气性,第二散热板32用于支撑第一散热板31以及位于散热通道33上的风机34,风机34的电源线连接至汽车的点烟器处,当风机34启动后其产生的风能够经散热通道33后从第一散热板31处排出,以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再者,相邻散热通道33之间的风机34的出风口交错布置,能够使本汽车坐垫散热更均匀,坐垫体1的前、后方,靠垫体2的上、下方均能够产生风,从而达到快速散热、透气的目的;另一方面,如图2、图3所示,在位于两侧的散热通道33上设有导风块35,导风块35的一端用于与第二散热板32相连接,其另一端向第一散热板31方向延伸,用于将散热通道33内的风导入至第一散热板31处;导风块35位于散热通道33靠近其中部处,该处为坐垫体1与臀部、靠垫体2与背部接触的最大面积处,以减少该处的闷热感。
27.所述导风块35包括第一导风部及倾斜的设于所述第一导风部上351的第二导风部352,所述第一导风部倾斜的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32上,且其一端朝向与其相邻的所述散热通道33,所述第二导风部352的低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导风部上351,其高端向所述第一散热板31方向延伸。
28.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将风机34产生的风集中导入第一散热板31处,导风块35包括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向部,其中,第一导风部倾斜布置,其一端均指向位于中部的散热通道33,以便将风引入至中部的散热通道33处;而第二导风部352倾斜布置后其高端向第一散热板31方向延伸,以便将部分风引入至第一散热板31上,从而能够使得坐垫体1或靠垫体2上各位置处均能够有风吹出,降低坐垫本体的闷热感。
29.所述散热通道33上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布置的弹性支撑柱4。
30.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散热通道33出现塌陷的情况,在散热通道33上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弹性支撑柱4,该弹性支撑柱4能够起到支撑第一散热板31的作用,以使散热通道33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且具有弹性,以便提高其舒适性。
31.若干所述弹性支撑柱4上设有减震组件5,所述减震组件5包括设于所述弹性支撑柱4上的弹簧5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31上的定位块52,所述定位块52与所述弹簧51抵接或分离。
32.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一散热板31塌陷,减少对弹性支撑柱4的撞击,在弹性支撑柱4上设有减震组件5(为了减轻本汽车坐垫的重量,位于同一个散热通道33上的减震组件5呈间隔布置),其中,减震组件5包括弹簧51和定位块52,弹簧51设置在弹性支撑柱4上,定位块52设置在第一散热板31上,定位块52能够与弹簧51抵接或分离,在该过程中以起到减震的目的,避免弹性支撑柱4弯折后封闭散热通道33;进一步,所述弹性支撑柱4上设有一体的定位柱53,所述弹簧51套设于所述定位柱53上,所述定位块52靠近所述定位柱53的一端上设有定位孔(未图示),当所述定位块52与所述弹簧51相抵接时,所述定位柱53伸入至所述定位孔内。为了便于定位块52与弹簧51配合后起到减震的作用,弹簧51套设在设于弹性支撑柱4上的定位柱53上,定位块52上设有与定位内柱相适配的定位孔,定位孔用于容纳并对定位柱53让位,以起到压缩弹簧51后减震的作用;当然,为了避免定位孔与定位柱53不对应的情况,定位孔的直径需大于定位柱53的直径。
33.至少一个所述散热通道33上设有集风块6,所述集风块6上具有朝向所述风机34的出风口方向布置的弧形面61。
34.本实施例中,在位于中部的两个散热通道33上均设有集风块6,集风块6用于将该
处的风导入至第一散热板31上;另一方面,为了使风能够顺利的进入到第一散热板31上,如图3、图4所示,集风块6上具有弧形面61,该弧形面61朝向位于同一个散热通道33上的风机34的出风口,从而便于将风机34产生的风快速的经弧形面61导入第一散热板31上,以达到透气、散热的目的。
35.所述第一散热板31上设有若干与所述散热通道33相连通的透气孔7。
36.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散热板31散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散热板31上设有若干透气孔7,该透气孔7与各散热通道33相连通,以便使散热通道33作为中间传递通道将风机34产生的风从透气孔7导出。
37.所述靠垫体2上设有弹性绳8。
38.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靠垫体2固定于汽车座椅上,在靠垫体2上设于弹性绳8,弹性绳8用于围设在汽车座椅上;当然,为了便于安装,弹性绳8上也可以设置卡扣(未图示)。
39.所述坐垫体1和所述靠垫体2上设有防滑凸起(未图示)。
40.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坐垫体1和靠垫体2与汽车座椅之间的摩擦力,在其下表面处设有若干防滑凸起,以将坐垫体1和靠垫体2铺设与汽车座椅上。
4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