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和汽车。
背景技术:2.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汽车的个性化以及空间使用需求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汽车内的座椅一般仅具有前向乘坐的功能,不能同时具备后向乘坐功能、后排腿托功能以及其他储物等功能,无法满足乘坐者在不同场景的使用以及后排乘坐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和汽车,该座椅可以在不同的使用场景形成前向座椅、后向座椅、腿托、桌板以及储物袋等,从而满足乘坐者的不同使用需求,拓展了座椅的使用功能。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包括:
5.坐垫;
6.靠背,与所述坐垫铰接,所述靠背翻转锁止在第一角度与所述坐垫形成前向座椅;
7.第一内置托盘,可翻转设置在所述靠背的背面;
8.第二内置托盘,与所述第一内置托盘翻转连接;
9.其中,所述第一内置托盘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分别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与翻转锁止在第二角度的所述靠背形成第一后向座椅。
10.进一步地,在所述靠背翻转锁止在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内置托盘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分别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形成第一后排腿托。
11.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内置托盘翻转锁止在与翻转锁止在所述第一角度的所述靠背贴合,所述第二内置托盘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形成桌板。
12.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内置托盘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所述第二内置托盘向上翻转与翻转锁止在所述第一角度的所述靠背平行形成储物空间。
13.进一步地,在所述靠背翻转锁止在所述第二角度,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的所述第一内置托盘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内置托盘向下翻转锁止的所述第二内置托盘分别形成第二后向座椅和第二后排腿托。
14.进一步地,在所述靠背翻转锁止在所述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一内置托盘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翻转,所述第二内置托盘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形成第三后排腿托。
15.进一步地,所述靠背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内置托盘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顶部开口以及底部开口。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置托盘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可翻转锁止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内置托盘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的背面与所述靠背的背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内置托盘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的内表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相耦合。
17.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
18.头枕,可翻转设置在所述靠背的上方;
19.两个扶手,可翻转设置在所述靠背的两侧,两个所述扶手随所述靠背转动进行翻转;
20.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内置托盘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内,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之间通过具有锁止的铰链机构连接。
2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座椅。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和汽车,该座椅包括靠背、坐垫以及第一内置托盘和第二内置托盘,靠背通过翻转至不同的角度与坐垫以及翻转至不同角度的第一内置托盘、第二内置托盘之间形成前向座椅、后向座椅、腿托、桌板以及储物袋等,从而可以满足座椅在不同使用场景的使用需求,拓展了座椅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2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前向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骨架处于前向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桌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骨架处于桌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第一后排腿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骨架处于第一后排腿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背面处于储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骨架处于储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同时处于第二后向座椅状态和第二后排腿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骨架同时处于第二后向座椅状态和第二后排腿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第三后排腿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骨架处于第三后排腿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处于第一后向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骨架处于第一后向座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说明标记:
39.1-坐垫;2-靠背;3-第一内置托盘;4-第二内置托盘;5-容置槽;6-头枕;7-扶手;8-第一骨架;9-第二骨架;10-铰链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
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41.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42.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4.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图1-图14为本实施例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该座椅设置在汽车内,其可以根据乘坐者的需求更换为不同的使用状态,从而满足乘坐者的使用需求。其中,座椅可以在后排桌板、储物空间、前向座椅状态、不同的后向座椅状态以及不同的后排腿托等状态之间随意转换。
46.具体地,座椅包括坐垫1、靠背2、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如图1-图14所示。其中,靠背2与坐垫1铰接,靠背2可以相对于坐垫1翻转锁止在不同角度(即不同的位置)。第一内置托盘3铰接设置在靠背2的背面,可以相对于靠背2翻转锁止在不同角度。第二内置托盘4与第一内置托盘3铰接,位于所述靠背2的背面,第二内置托盘4可以相对于第一内置托盘3翻转锁止在不同角度。由此,靠背2、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可以分别通过翻转锁止在不同角度形成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使用状态。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2与坐垫1之间可以通过调角器连接,实现翻转并在不同角度进行锁止的功能。第一内置托盘3与靠背2之间、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之间均可以通过调角器连接,实现翻转并在不同角度进行锁止的功能。所述调角器可以为手动调角器,也可以为电动调角器。其中,所述调角器还可以替换为其它具有锁止功能的铰链机构等,同时锁止功能还可以为手动锁止。手动锁止可以通过旋转到指定位置,内外旋转件之间的通孔连通后通过人工插入锁销锁止等。
48.所述座椅还包括用于控制调角器翻转到指定角度的开关,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调角器电连接。其中,不同的开关可以分别通过对应的调角器控制靠背2的翻转角度、第一内置托盘3的翻转角度和第二内置托盘4的翻转角度。所述开关可以安装在所述靠背2或者扶手等便于操作的部件上。
49.其中,坐垫1可以通过坐垫支架连接在汽车的地板上,坐垫1的位置固定,相对于汽车底板平行设置。也即,坐垫1处于水平方向设置。靠背2可以与坐垫1后端侧铰接。一般情况下,座椅处于前向座椅状态,此时靠背2翻转锁止在第一角度与坐垫1形成前向座椅,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角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乘坐者的需求进行调节,以便于乘坐者可以达到乘坐的舒适性。
50.在本实施例中,靠背2以x轴和z轴形成的平面为初始位置,也即靠背2垂直时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靠背2翻转第一角度,是指靠背2相对于初始位置旋转的角度。
5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靠背2翻转至第一角度与水平方向设置的所述坐垫1之间的夹角为115
°
,如图1所示。也即,座椅处于前向座椅状态时,靠背2逆时针翻转25
°
,靠背2和坐垫1之间的夹角为115
°
,其可以满足乘坐的舒适性。对于不同的乘坐者其舒适性的角度不同,因此靠背2翻转的第一角度可以随着乘坐者不同进行调整。
52.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靠背2的背面。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在不使用的状态时,可以锁止隐藏在靠背2内。
53.当乘员需要后向乘坐时,可以将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将靠背2翻转锁止在第二角度,从而使得第一内置托盘3、第二内置托盘4和靠背2形成第一后向座椅,从而满足乘坐者后向乘坐的需求,如图13所示。其中,第二角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乘坐者的需求进行调节,以便于乘坐者可以达到乘坐的舒适性。除此之外,当座椅在此状态没有乘坐者后向乘坐时,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可以作为后排腿托供后排乘客使用。
54.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靠背2翻转至第二角度与水平方向锁止的第一内置托盘3、第二内置托盘4之间的夹角为115
°
,如图13所示。也即,座椅处于第一后向座椅状态时,靠背2相对于初始位置顺时针翻转25
°
,第一内置托盘3、第二内置托盘4翻转至水平方向,其可以满足乘坐的舒适性。对于不同的乘坐者其舒适性的角度不同,因此靠背2翻转的第二角度可以随着乘坐者不同进行调整。
55.进一步地,在所述靠背2翻转锁止在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内置托盘3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分别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形成第一后排腿托,如图5所示。此时,靠背2与坐垫1可以形成前向座椅,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形成第一后排腿托,座椅可以同时供一名前排乘客乘坐和一名后排乘客支撑腿部。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同时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时,两者形成的腿托较长,可以适用于身材较小的乘客使用。
56.进一步地,在所述靠背2翻转锁止在第一角度与坐垫1形成前向座椅时,所述第一内置托盘3不翻转,保持与靠背2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形成桌板,如图3所示。第二内置托盘4所形成的桌板可以便于后排乘客放置水杯、书本等物品使用。也即座椅在此时可以同时供前排乘客乘坐和后排乘客放置物品使用。
57.进一步地,在靠背2与坐垫1形成前向座椅的同时,第一内置托盘3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第二内置托盘4向上翻转与靠背2平行形成储物空间,如图7所示。由第一内置托盘3、第二内置托盘4以及靠背2形成的储物空间,可以便于后排乘客放置书籍、报纸等物品。
58.进一步地,在所述靠背2翻转锁止在第二角度,第一内置托盘3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同时第二内置托盘4相对于所述第一内置托盘3向下翻转锁止,如图9所示。由此第一内置托盘3和靠背2之间形成第二后向座椅,第二内置托盘4形成第二后排腿托。由于第一内置托盘3作为第二后向座椅的坐垫面积较小,其适合于身材较小的乘客后向乘坐。同时第二后排腿托还可以作为后向乘坐的乘客的腿托进行使用。
59.进一步地,在所述靠背2翻转锁止在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内置托盘3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翻转,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翻转锁止在水平方向形成第三后排腿托,如图11所示。第三后排腿托可以实现较大人体或者95%人体的脚跟摆放舒适角度,充当脚托角色。
60.在其它方式中,靠背2、第一内置托盘3以及第二内置托盘4的翻转锁止的角度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翻转配合使用,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2包括容置槽5,如图3、图5、图7、图9、图11和图13所示。所述容置槽5用于在非使用状态时,用于容纳隐藏第一内置托盘3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也就是说,第一内置托盘3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在非使用状态时,第一内置托盘3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可以翻转锁止在所述容置槽5内进行隐藏,可以不占用后排过道空间,从而为乘客提供舒适性。当第一内置托盘3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隐藏在容置槽5内时,所述第一内置托盘3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的背面与所述靠背2的背面基本平行,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内置托盘3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的内表面与所述容置槽5的底面相耦合,可以进一步为后排乘客提供空间。当第一内置托盘3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从容置槽5内翻转出来用作后向座椅使用时,容置槽5两侧的侧壁可以为乘坐者提供包裹性。
62.其中,容置槽5至少具有顶部开口以及底部开口,所述第一内置托盘3的一端铰接在容置槽5靠近底部开口的一端,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内置托盘3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收纳隐藏在容置槽5内。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在翻转形成后向座椅时,容置槽4顶部开口的设置使得所述容置槽5的底面形成所述后向座椅的背部支撑。容置槽5的设置用于提供乘坐者乘坐时的舒适性。
63.在其它实施例中,当靠背2没有容置槽5时,第一内置托盘3和第二内置托盘4在不使用时,可以翻转与靠背2的背面贴合。
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还包括第一骨架8和第二骨架9,如图2、图4、图6、图8、图10、图12和图14所示。其中,第一骨架8和第二骨架9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内置托盘3和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内,用于形成框架支撑等,从而增加承重性能。所述第一骨架8的一端与靠背2可以通过调角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内置托盘3可以随着第一骨架8的转动进行不同角度的翻转,形成不同场景需求下的使用状态。所述第一骨架8的另一端与第二骨架9之间通过具有在不同角度锁止的铰链机构10连接,从而使得第二骨架9可以与第一骨架8之间进行翻转并在不同角度锁止。由此,第二内置托盘4可以通过第二骨架9和第一骨架8之间的翻转锁止实现与第一内置托盘3之间的翻转锁止。在其它方式中,所述第一骨架8和第二骨架9之间也可以通过调角器翻转连接。
6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置托盘4的背面具有开关槽。其中,用于控制第一内置托盘3翻转以及控制第二内置托盘4翻转的开关均可以固定在开关槽内,可以提高美观性、安全性以及操作的便利性。除此之外,上述开关也可以分别设置在靠背2的侧面上。在靠背2以及坐垫1内也可以同时设置有骨架,用于形成座椅的框架,增加支撑性能、承重性能等。
66.所述座椅还包括两个扶手7和头枕6,如图1所示。两个扶手7可翻转设置在所述靠背2的两侧,用于为乘客提供包裹性。头枕6可翻转设置在所述靠背2的上方,用于为乘客提供头部支撑,从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其中,两个扶手7以及头枕6可以随靠背2转动而调整方向,从而满足前向座椅以及后向座椅时的使用需求。
67.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的座椅。座椅可以通过坐垫支架固定或者滑动设置在汽车的底板上。座椅具备正向和负向均符合人体靠背躯干舒适性设计;头枕和扶手随着靠背转动一起转动;头枕具备正向和负向均满足人体头部舒适性设计,扶手转动后进行换向,使得在乘坐时靠背具备一定的包裹性。
6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通过将靠背、第一内置托盘和第二内置托盘设置为可以翻转锁止的结构,使得座椅经过三者在不同角度的翻转锁止配合形成前向座椅、后向座椅、腿托、桌板以及储物袋等,从而可以满足座椅在不同使用场景的使用需求,拓展了座椅的使用功能。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