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段式行李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2.近年来客户对汽车的外观造型和功能定义要求越来越高,行李架作为侧面造型的重要构成,其造型效果、色彩定义和新功能愈发重要。为了控制汽车生产成本,仍有较多车型采用分段式行李架。因分段式行李架前后端为塑料件,无法采用中间铝杆常用的阳极氧化方式进行表面处理,分段式行李架表面处理通常采用喷漆处理,行李架上的护罩为一体件,在喷涂时需要多次使用遮蔽膜,喷涂工艺难度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段式行李架,目的是降低喷涂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分段式行李架,包括行李架主杆、与行李架主杆前端连接的前支座、与行李架主杆后端连接的后支座、与前支座连接的前上护罩和前下护罩以及与后支座连接的后上护罩和后下护罩,行李架主杆上设置分色槽,行李架主杆的表面分成颜色不同的第一颜色区域和第二颜色区域,前上护罩和后上护罩的颜色与第一颜色区域的颜色相同或不同,前下护罩和后下护罩的颜色与第二颜色区域的颜色相同或不同。
5.所述分色槽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区域和所述第二颜色区域之间。
6.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通过螺钉与所述行李架主杆连接。
7.所述行李架主杆的材质为铝。
8.所述的分段式行李架还包括与所述行李架主杆、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卡接连接的胶垫。
9.所述胶垫上设置与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为卡接连接的第一卡爪,第一卡爪设置多个。
10.所述胶垫上设置与所述行李架主杆为卡接连接的第二卡爪,第二卡爪设置多个。
11.所述前下护罩与所述前支座为卡接连接,所述后下护罩与所述后支座为卡接连接。
12.所述前下护罩和所述后下护罩上均设置多个第三卡爪。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分段式行李架。
14.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行李架,外观件拆分成多个零件,各个零件分别进行喷涂,可以降低喷涂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分段式行李架总成示意图;
16.图2为行李架主杆截面示意图;
17.图3为前/后上护罩、前/后支座、胶垫装配示意图;
18.图4为行李架主杆与胶垫装配示意图;
19.图5为前/后下护罩卡爪示意图;
20.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行李架主杆;2、前支座;3、前上护罩;4、前下护罩;5、后支座;6、后上护罩;7、后下护罩;8、胶垫;9、分色槽;10、第二卡接槽;11、第一卡爪;12、第二卡爪;13、第三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段式行李架,包括行李架主杆1、与行李架主杆1前端连接的前支座2、与行李架主杆1后端连接的后支座5、与前支座2连接的前上护罩3和前下护罩4以及与后支座5连接的后上护罩6和后下护罩7,行李架主杆1上设置分色槽9,行李架主杆1的表面分成颜色不同的第一颜色区域和第二颜色区域,第一颜色区域和第二颜色区域的颜色不同,前上护罩3和后上护罩6的颜色与第一颜色区域的颜色相同或不同,前下护罩4和后下护罩7的颜色与第二颜色区域的颜色相同或不同。这种分段式行李架,通过将外观件拆分成多个零件,装配时组装在一起,各个零件分别进行喷涂,可以降低喷涂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26.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行李架主杆1的外表面上设置分色槽9,行李架主杆1的材质为铝。分色槽9位于第一颜色区域和第二颜色区域之间,可通过遮蔽喷涂使行李架主杆1的外观面呈现不同颜色组合。
27.行李架主杆1通常采用以下喷涂顺序实现双色:
28.1.对行李架主杆1进行打磨和清洗;
29.2.对行李架主杆1进行电泳处理,然后进行烘烤;
30.3.对行李架主杆1表面喷底漆,然后再次进行烘烤;
31.4.在行李架主杆1表面上粘贴遮蔽膜,遮蔽膜覆盖行李架主杆1表面从a点~b点的区域,a点位于分色槽9处,b点位于行李架主杆1的底部,在行李架主杆1的截面上,b点位于a点的下方;
32.5.对行李架主杆1表面色漆a,然后对行李架主杆1表面喷清漆,然后进行烘烤;
33.6.去除行李架主杆1上遮蔽从a点~b点区域的遮蔽膜;
34.7.在行李架主杆1表面上粘贴遮蔽膜,遮蔽膜覆盖行李架主杆1表面从a点~c点的区域,c点位于行李架主杆1的底部,在行李架主杆1的截面上,b点位于c点处于行李架主杆1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b点和c点的高度小于a点的高度;
35.8.对行李架主杆1表面色漆b,然后对行李架主杆1表面喷清漆,然后进行烘烤;色漆b与色漆a的延伸不同;
36.9.去除行李架主杆1上遮蔽从a点~c点区域的遮蔽膜。行李架主杆1表面上,从a点~b点区域为第二颜色区域,从a点~c点区域为第一颜色区域,第一颜色区域主要包括行李架主杆1的顶面和第一侧面,第二颜色区域主要包括行李架主杆1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行李架主杆1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面。
37.行李架主杆1喷涂完成后,分别将前支座2和后支座5装配至行李架主杆1上。作为优选的,前支座2和后支座5通过螺钉与行李架主杆1连接,行李架主杆1的前端和后端为行李架主杆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前支座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行李架主杆1的前端,后支座5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行李架主杆1的后端,前支座2和后支座5并位于行李架主杆1的顶部。
3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行李架还包括与行李架主杆1、前支座2和后支座5卡接连接的胶垫8,胶垫8位于行李架主杆1的底部,胶垫8的长度方向与行李架主杆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胶垫8的长度大于行李架主杆1的长度。
39.作为优选的,胶垫8上设置与前支座2和后支座5为卡接连接的第一卡爪11,第一卡爪11设置多个。胶垫8的前、后端均是通过第一卡爪11与前支座2和后支座5进行连接,前支座2和后支座5上设置让第一卡爪11嵌入的第一卡接槽。
40.作为优选的,胶垫8上设置与行李架主杆1为卡接连接的第二卡爪12,第二卡爪12设置多个,行李架主杆1上设置让第二卡爪12嵌入的第二卡接槽10,第二卡接槽10分布在行李架主杆1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
41.作为优选的,前下护罩4与前支座2为卡接连接,后下护罩7与后支座5为卡接连接。前下护罩4和后下护罩7上均设置多个第三卡爪13。前上护罩3、后上护罩6、前下护罩4和后下护罩7均为塑料件,前下护罩4和其上设置的第三卡爪13为一体成型,后下护罩7和其上设置的第三卡爪13为一体成型,前下护罩4和后下护罩7通过其自身成型的第三卡爪13分别连接至前支座2和后支座5上,前下护罩4与后下护罩7根据需要设置数个第三卡爪13用于与前支座2和后支座5连接。
42.上述步骤完成后将前上护罩3和后上护罩6分别装配至前支座2和后支座5上,前上护罩3覆盖前支座2,后上护罩6覆盖后支座5,前上护罩3位于前下护罩4的上方,后上护罩6位于后下护罩7的上方,前上护罩3与前下护罩4拼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前护罩,用于遮盖前支座2;后上护罩6与后下护罩7拼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后护罩,用于遮盖后支座5。
43.前下护罩4与后下护罩7的表面喷涂与行李架主杆1表面的第二颜色区域的颜色相同的同色漆,使得前下护罩4和后下护罩7的外表面的颜色与第二颜色区域的颜色相同或不
同,前上护罩3与后上护罩6的表面喷涂与行李架主杆1表面的第一颜色区域的颜色相同的同色漆,使得前上护罩3与后上护罩6的外表面的颜色与第一颜色区域的颜色相同或不同,从而实现行李架整体双色或多色效果。
4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结构的分段式行李架。此分段式行李架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至图4,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分段式行李架,所以其具有上述分段式行李架的所有优点。
4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