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4217发布日期:2022-12-07 04:5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们通常会在汽车后备箱设置隔物板,隔物板可以与后备箱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两个独立的空间可以分别用来放置行李和物品,同时也能够保护个人隐私。但是目前市面上现存的隔物板,隔物板的安装和拆卸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以解决隔物板的安装和拆卸不便利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所述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卡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中的至少一者,且所述隔板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固定端的长度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端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空间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固定端的长度方向;所述隔板的一侧收容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夹持空间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隔板的另一侧相对侧搭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端。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空间的至少一端开口以供所述隔板由所述第一夹持空间滑出。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连通的第一缺口;所述隔板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之间形成折痕,所述第一折板能够围绕所述折痕相对所述第二折板翻折以穿过所述第一缺口。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端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空间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固定端的长度方向;
10.所述第二固定端包括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夹持空间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固定端的长度方向;
11.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和所述第二夹持空间,且所述隔板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夹持空间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夹持空间的延伸方向滑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和所述第二夹持空间在同侧皆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能够供所述隔板由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和所述第二夹持空间滑出。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在同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隔板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之间形成
折痕,所述第一折板能够围绕所述折痕相对所述第二折板翻折以穿过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端远离所述第二固定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端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与汽车后备箱的侧壁连接,以使所述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定位于汽车后备箱的侧壁。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端设置有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背向所述隔板延伸,所述第二固定端设置有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背向所述隔板延伸;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用于卡接于汽车后备箱的侧壁。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收容物品。
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之间的隔板,隔板卡接于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中的至少一者,且隔板能够沿着第一固定端的长度延伸方向和第二固定端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在具体使用时,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可以分别设置于汽车后备箱的侧壁,此时隔板能够将汽车后备箱分隔成上下独立的两个空间,在此基础上,由于隔板能够沿着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隔板更加方便地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的一视角整体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所示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的另一视角整体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4.10-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20-第一固定端;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 23-第一夹持空间;24-第一缺口;25-第一开口;26-第二开口;27-第一弹片; 28-第一安装槽;30-第二固定端;31-第三挡板;32-第四挡板;33-第二夹持空间;34-第二缺口;35-第三开口;36-第四开口;37-第二弹片;38-第二安装槽;40-隔板;41-第一折板;42-第二折板;43-折痕;44-第一容纳槽;45
‑ꢀ
第二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10,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10包括第一固定端20、第二固定端30和隔板40。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可以分别设置于汽车后备箱的侧壁,隔板40设置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之间,此时隔板40能够将汽车后备箱分隔成上下独立的两个空间,在此基础上,隔板40能够沿着第一固定端20的长度延伸方向和第二固定端30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从而使得隔板40更加方便地安装和拆卸。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隔板40卡接于第一固定端20 与第二固定端30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当隔板40的一侧搭接于第一固定端 20时,隔板40的另一相对侧卡接于第二固定端30。或者,当隔板40的一侧卡接于第一固定端20时,隔板40的另一相对侧搭接于第二固定端30。或者,当隔板40的一侧卡接于第一固定端20时,隔板40的另一相对侧卡接于第二固定端30。对于以上隔板40卡接的所有实施例中,隔板40在与固定端卡接的同时还能够沿着第一固定端20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和第二固定端30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
30.为便于理解,本技术将对第一实施例进行解释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隔板40的一侧卡接于第一固定端20,隔板40的另一相对侧卡接于第二固定端30。
31.参考图2和图3,第一固定端20包括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固定端20的长度方向,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设置于第一固定端20面向第二固定端30的一侧,且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23,第一夹持空间2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固定端20的长度方向。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对隔板 40具有限制作用,限制隔板40在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之间,隔板40 的一侧能够被收容于第一夹持空间23,并且隔板40的一侧能够在第一夹持空间23滑动。在隔板40的一侧滑动于第一夹持空间23时,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能够承受隔板40的部分承重,方便了隔板40的安装和拆卸,进而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第一夹持空间23的结构形状为长方形,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空间23的结构形状可以正方形、矩形、圆形等,本技术对于第一夹持空间23的结构形状不做任何限定。
32.第二固定端30包括第三挡板31和第四挡板32,第三挡板31和第四挡板3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固定端30的长度方向,第三挡板31和第四挡板 32设置于第二固定端30面对第一固定端20的一侧,且第三挡板31和第四挡板32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空间33,第二夹持空间33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固定端30的长度方向。第三挡板31和第四挡板32对隔板40具有限制作用,限制隔板40在第三挡板31和第四挡板32之间,隔板40远离第一夹持空间23的一侧能够被收容于第二夹持空间33,并且隔板40远离第一夹持空间23的一侧能够沿着第二夹持空间33的延伸方向滑动。在隔板40远离第一夹持空间23的一侧滑动于第二夹持空间33
时,第三挡板31和第四挡板32 能够分担隔板40的部分承重,进而方便了隔板40的安装和拆卸。第二夹持空间33的结构形状为长方形,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夹持空间 33的结构形状可以正方形、矩形、圆形等,本技术对于第二夹持空间33的结构形状不做任何限定。
33.隔板40的两侧分别能够被收容于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并且隔板40是两侧分别能够沿着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滑动,使得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连接固定,从而方便了隔板 40的安装和拆卸。
3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1设置有第一缺口24,且第三挡板31设置有第二缺口34。第一缺口24设置第一挡板21的一端,并且第一缺口24与第一夹持空间23相互贯通,第一缺口24与第一挡板21相互垂直。第二缺口 34设置于第三挡板31的一端,第二缺口34与第二夹持空间33相互贯通,第二缺口34与第三挡板31相互垂直,并且第一挡板21的第一缺口24和第三挡板31的第二缺口34在同一侧。在拆卸隔板40时,先拖动隔板40的两侧分别沿着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滑动,然后再将隔板40的两侧分别向上穿过第一挡板21的第一缺口24和第三挡板31的第二缺口34,进而使得隔板40脱离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进而方便了隔板40 的拆卸。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1的另一端也可以同时设置另一个第一缺口24,第三挡板31的另一端也可以同时设置另一个第二缺口 34。其中,第一挡板21另一端的第一缺口24和第三挡板31另一端的第二缺口34在同一侧。
3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挡板22也可以设置有前文所述的第一缺口24,且第四挡板32也可以设置有前文所述的第二缺口34。第一缺口24设置于第二挡板22的一端,第一缺口24与第二挡板22相互垂直,第一缺口24与第一夹持空间23相互贯通。第二缺口34设置于第四挡板32的一端,第二缺口 34与第四挡板32相互垂直,第二缺口34与第二夹持空间33相互贯通,并且第二挡板22的第一缺口24与第四挡板32的第二缺口34在同一侧。在拆卸隔板40时,先拖动隔板40的两侧分别沿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 33滑动,然后再将隔板40的两侧分别穿过第二挡板22的第一缺口24和第四挡板32的第二缺口34,进而使得隔板40脱离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挡板22的另一端也可以同时设置另一个第一缺口24,第四挡板32的另一端也可以同时设置另一个第二缺口 34。其中,第二挡板22另一端的第一缺口24与第四挡板32另一端的第二缺口34在同一侧。
3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关于第一缺口24的所有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中任意一者设置有第一缺口24,即第一挡板21设置有第一缺口 24而第二挡板22不设置有第一缺口24,或者第二挡板22设置有第一缺口 24而第一挡板21不设置有第一缺口24。
37.并且以上关于第二缺口34的所有实施例中,第三挡板31和第四挡板32 中任意一者设置有第二缺口34,即第三挡板31设置有第二缺口34而第四挡板32不设置有第二缺口34,或者第四挡板32设置有第二缺口34而第三挡板31不设置有第二缺口34。
3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空间23设置有第一开口25,并且第二夹持空间33设置有第三开口35。第一开口25设置于第一夹持空间23的一端,第一开口25与第一夹持空间23相互贯通。第三开口35设置于第二夹持空间 33的一端,第三开口35与第二夹持空间33相互贯通,并且第三开口35与第一开口25在同一侧。隔板40的两侧分别能够通过第一开口25和第三开口 35从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滑出,或者隔板40的两侧分别能够通过第一开口25和第三开口35滑入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所以在用户使用可滑动拆
卸装置10时,用户可以先将隔板40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开口25和第三开口35,再将隔板40的两侧分别从第一夹持空间23 和第二夹持空间33滑入,进而方便了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 30连接固定。或者,用户可以先将隔板40的两侧分别从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滑出,再将隔板40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开口25和第三开口 35脱离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进而方便了隔板40的安装和拆卸。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5还与第一挡板21另一端的第一缺口24相互贯通,或者第一开口25还与第二挡板22另一端的第一缺口24相互贯通。第三开口35还与第三挡板31另一端的第二缺口34相互贯通,或者第三开口35还与第四挡板32另一端的第二缺口34相互贯通。
3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空间23还设置有第二开口26,并且第二夹持空间33还设置有第四开口36。第二开口26设置于第一夹持空间23远离第一开口25的一端,第二开口26与第一开口25和第一夹持空间23相互贯通。第四开口36设置于第二夹持空间33远离第三开口35的一端,第三开口35 和第四开口36与第二夹持空间33相互贯通,第四开口36与第二开口26在同一侧。隔板40的两侧分别能够通过第二开口26和第四开口36从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滑出,或者隔板40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开口26 和第四开口36滑入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用户在安装隔板40 时,可以先将隔板40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开口26和第四开口36,再将隔板 40的两侧分别滑入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进而实现隔板40 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连接固定。在用户需要拆卸隔板40时,隔板的两侧直接通过第一开口25和第三开口35,进而实现隔板40脱离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或者,用户安装隔板40时,可以先将隔板40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开口25和第三开口35滑入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进而实现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连接固定。在用户需要拆卸隔板40时,隔板40的两侧直接通过第二开口26和第四开口36,进而实现隔板40脱离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6还与第一挡板21另一端的第一缺口24相互贯通,或者第二开口26还与第二挡板22另一端的第一缺口24相互贯通。第四开口36 还与第三挡板31另一端的第二缺口34相互贯通,或者第四开口36还与第四挡板32另一端的第二缺口34相互贯通。
40.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关于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的所有实施例,第一夹持空间23至少设置有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其中一者,即第一夹持空间23设置第一开口25而不设置第二开口26,或者第一夹持空间23设置第二开口26而不设置第一开口25,或者第一夹持空间23同时设置有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
41.并且以上关于第二夹持空间33设置有第三开口35和第四开口36的所有实施例,第二夹持空间33至少设置有第三开口35和第四开口36其中一者,即第一夹持空间23设置第三开口35而不设置第四开口36,或者第二夹持空间33设置第四开口36而不设置第三开口35,或者第二夹持空间33同时设置有第三开口35和第四开口36。
42.第一固定端20设置有第一弹片27,并且第二固定端30设置有第二弹片 37。第一弹片27设置于第一固定端20远离第一开口25的一端,同时第一弹片27也位于第一固定端20靠近第一挡板21的一侧,第一弹片27背向第一夹持空间23一侧延伸。第二弹片37设置于第二固定端30远离第三开口35 的一端,同时第二弹片37也位于第二固定端30靠近第三挡板31的一侧,第二弹片37背向第二夹持空间33一侧延伸。第一弹片27和第二弹片37分别能够与汽车后备箱连接固定,以使得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与汽车后备箱连接固定,进而
实现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10与汽车后备箱连接固定。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片27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固定端20靠近第二挡板22的一侧,第二弹片37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固定端30靠近第四挡板32的一侧。本技术对第一弹片27和第二弹片37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端20 和第二固定端30的位置不做任何限定。
43.第一固定端20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8,第二固定端30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38。第一安装槽28设置于第一固定端20远离第一夹持空间23的一侧,第一安装槽28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固定端20的长度方向。第二安装槽38 设置于第二固定端30远离第二夹持空间33的一侧,第二安装槽38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固定端30的长度方向平行。汽车后备箱侧壁的凸台能够分别被收容于第一安装槽28和第二安装槽38,以使得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 与汽车后备箱连接固定,进而实现可滑动拆卸装置10和汽车后备箱的连接固定变得更加牢固。
44.隔板40包括第一折板41和第二折板42,第一折板41设置于隔板40靠近第一开口25的一端,第二折板42设置于隔板40靠近第二开口26的一端,其中第一折板41与第二折板42之间形成折痕43,折痕4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40之间的宽度方向。用户在使用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10时,用户可将第一折板41围绕折痕43相对于第二折板42翻折,同时第一折板41穿过第一缺口24和第二缺口34,进而将第一折板41收纳起来,用户可以更加方便拿取行李。
4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板41远离第二折板42的边缘呈弧形结构,第一折板41边缘弧形结构能够更好与汽车后备箱的侧壁更好的配合,第一折板 41边缘弧形结构具有保护作用。用户使用第一折板41时,第一折板41不会有尖锐的直角结构对用户造成伤害。并且第一折板41远离第二折板42一端的宽度做得更窄,在用户拆卸隔板40时,用户可以更好握持隔板40的第一折板41,将隔板40更好脱离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从而实现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分离。
4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板41和第二折板42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4 和第二容纳槽45,第一容纳槽44和第二容纳槽45设置于隔板40远离折痕 43的一侧。第一容纳槽44和第二容纳槽45可以放置一些小件的物品,增加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10的使用功能。
47.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关于第一容纳槽44和第二容纳槽45所有实施方式,隔板40至少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4和第二容纳槽45中的一者,即隔板40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4而不设置第二容纳槽45,或者隔板40设置有第二容纳槽 45而不设置第一容纳槽44,或者隔板40同时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4和第二容纳槽45。
48.折痕43位于隔板40远离第一容纳槽44和第二容纳槽45的一侧,可以使得隔板40整体上更加的美观。折痕43的厚度比第一折板41和第二折板 42的厚度小,可以将折痕43移至第一缺口24和第二缺口34,使得第一折板 41能够围绕折痕43相对第二折板42翻折以穿过第一缺口24和第二缺口34,实现对第一折板41收纳,进而方便用户拿取行李。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折痕43可以省略,此时第一折板41和第二折板42之间可以通过铰链连接。
4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10,可滑动拆卸装置10包括第一固定端20、第二固定端30和隔板40。隔板 40的两侧分别能够沿着第一夹持空间23和第二夹持空间33滑动,进而方便隔板40的安装和拆卸。
50.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51.本实施例隔物装置10与实施一的隔物装置10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隔板40与固定端连接的方式不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20不设置有第一夹持空间23、第一缺口24、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隔板40的一侧搭接于第一固定端20,隔板40远离第一固定端20的一侧卡接于第二固定端30。
52.在一实施例中,隔板40的一侧搭接于第一挡板21,第一挡板21对隔板 40具有支撑作用,第一挡板21能够分担隔板40的部分承重,隔板40远离第一固定端20的一侧能够被收容于第二夹持空间33并能够沿着第二夹持空间33滑动。在安装隔板40时,隔板40的一端搭接于第一挡板21,隔板40 远离第一固定端20的一侧滑入第二夹持空间33,进而实现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连接固定。在拆卸隔板40时,直接将隔板40滑出第二夹持空间33,进而实现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脱离。
53.在一实施例中,隔板40的一侧搭接于第二挡板22,第二挡板22对隔板 40具有支撑作用,第二挡板22能够分担隔板40的部分承重,隔板40远离第一固定端20的一侧能够被收容于第二夹持空间33并能够沿着第二夹持空间33滑动。在安装隔板40时,隔板40的一端搭接于第二挡板22,隔板40 远离第一固定端20的一侧滑入第二夹持空间33,进而实现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连接固定。在拆卸隔板40时,直接将隔板40滑出第二夹持空间33,进而实现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脱离。
5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关于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的所有实施例,第一固定端20设置有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中任意一者,即第一固定端 20设置有第一挡板21而不设置第二挡板22,或者第一固定端20设置有第二挡板22而不设置有第一挡板21。
55.可滑动拆卸隔物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56.本实施例隔物装置10与实施一的隔物装置10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隔板40与固定端连接方式不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端 30不设置有第二夹持空间33、第二缺口34、第三开口35和第四开口36。隔板40的一侧卡接于第一固定端20,隔板40远离第一固定端20的一侧搭接于第二固定端30。
57.在一实施例中,隔板40的一侧搭接于第三挡板31,第三挡板31对隔板 40具有支撑作用,第三挡板31能够分担隔板40的部分承重,隔板40远离第二固定端30的一侧能够被收容于第一夹持空间23并能够沿着第一夹持空间23滑动。在安装隔板40时,隔板40的一端搭接于第三挡板31,隔板40 远离第二固定端30的一侧滑入第一夹持空间23,进而实现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连接固定。在拆卸隔板40时,直接将隔板40滑出第一夹持空间23,进而实现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脱离。
58.在一实施例中,隔板40的一侧搭接于第四挡板32,第四挡板32对隔板 40具有支撑作用,第四挡板32能够分担隔板40的部分承重,隔板40远离第二固定端30的一侧能够被收容于第一夹持空间23并能够沿着第一夹持空间23滑动。在安装隔板40时,隔板40的一端搭接于第四挡板32,隔板40 远离第二固定端30的一侧滑入第一夹持空间23,进而实现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连接固定。在拆卸隔板40时,直接将隔板40滑出第一夹持空间23,进而实现隔板40与第一固定端20和第二固定端30脱离。
59.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关于第三挡板31和第四挡板32的所有实施例,第二固定端30设置有第三挡板31和第四挡板32中任意一者,即第二固定端30设置有第三挡板31而不设置第四挡板32,或者第二固定端30设置有第四挡板32而不设置有第三挡板31。
60.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