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篷车的车顶结构及敞篷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4408发布日期:2022-11-18 23:1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敞篷车的车顶结构及敞篷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敞篷车的车顶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顶结构的敞篷汽车。


背景技术:

2.由于敞篷车的车顶能打开,能够带来更多的驾驶乐趣,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现有的敞篷车在需要打开车顶时,需要车顶和后挡风玻璃同时运动,以折叠在行李箱盖下方。车顶和后挡风玻璃同时运动时,在整车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大,同时两者折叠在行李箱盖下方时,所占用的z向(也即整车高度方向)收纳空间也较大,不便于收纳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敞篷车的车顶结构,其需要的z向空间较小,便于收纳设计。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敞篷车的车顶结构,包括沿整车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布置的活动顶棚、后装饰盖和收纳箱盖;
6.所述活动顶棚被驱使能够在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活动顶棚位于收纳箱盖中,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活动顶棚位于乘员舱上方;
7.所述后装饰盖和所述收纳箱盖被驱使能够同步地翻转启闭,在所述后装饰盖和所述收纳箱盖开启时,所述活动顶棚能够进出所述收纳箱,在所述后装饰盖和所述收纳箱盖关闭时,能够遮盖所述活动顶棚,或者与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所述活动顶棚拼接在一起。
8.进一步的,所述后装饰板盖至少包括装饰盖主体,所述装饰盖主体采用玻璃或塑料制成。
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顶棚和/或所述后装饰盖上设有密封结构,所述活动顶棚与所述后装饰盖拼接后,所述密封结构夹设在所述活动顶棚和所述后装饰盖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后装饰盖和所述收纳箱盖通过同一驱动机构驱使同步翻转。
11.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箱盖通过收纳箱盖翻转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上,且所述收纳箱盖由所述收纳箱盖翻转驱动单元驱使能够单独翻转,以启闭所述收纳箱。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敞篷车的车顶结构,通过使后装饰盖和收纳箱盖被同步地翻转启闭,且仅需要将活动顶棚收纳在收纳箱中,可有效减小z向收纳空间,便于收纳设计,易于满足收纳要求。
14.另外,后装饰盖包括采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装饰盖主体,能够提高后装饰盖的美观性。通过在活动顶棚和/或后装饰盖上设置密封结构,能够在关闭活动顶棚时,使得车顶结构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将收纳箱盖通过收纳箱盖翻转驱动单元设置在驱动机构上,可单独翻转收纳箱盖,从而可便于从收纳箱中取放物品。
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敞篷汽车,所述敞篷汽车设有如上所述的敞篷车的车顶结构。
16.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顶棚的前端设有第一密封条,对应于所述第一密封条,在所述敞篷汽车的前风挡上横梁上设有第二密封条;
17.所述第一密封条具有能够抵接在所述前风挡上横梁上的第一密封部;
18.所述第二密封条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条抵接,且所述第二密封条、所述前风挡上横梁和所述第一密封条之间能够围构形成沿整车左右方向布置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下方。
1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顶棚中设有能够搭接在所述前风挡上横梁上的内饰板,所述第一密封条具有抵接在所述内饰板上的第二密封部,且所述前风挡上横梁、所述第一密封条和所述内饰板之间能够围构形成空腔,所述第二密封条位于所述空腔中。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条上设有第三密封部和第四密封部,且所述第二密封条通过所述第三密封部与所述前风挡上横梁抵接,通过所述第四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条抵接,而形成所述排水通道。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条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密封部和所述第四密封部之间的第五密封部,所述第五密封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条抵接,所述排水通道能够被所述第五密封部分隔为至少两个分通道,各所述分通道沿车顶前后方向依次排布。
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敞篷汽车,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车顶结构,可减小车顶结构需要的z向收纳空间,便于收纳设计。
24.另外,通过在第一密封条上设置抵接在前风挡上横梁上的第一密封部,并在第二密封条、前风挡上横梁和第一密封条之间围构形成位于第一密封部的下方的排水通道,可通过第一密封部先形成对灰尘和水的阻挡,同时,未被第一密封部阻挡的灰尘和水能够通过排水通道排出,从而可有效防止灰尘和水经由活动顶棚与前风挡上横梁之间的间隙进入驾驶室内。
25.此外,通过设置内饰板,可提高车内美观性,而在第一密封条上设置与内饰板抵接的第二密封部,而能够有效防止灰尘和水经由第一密封条和内饰板的间隙进入驾驶室内,同时也能起到降噪的效果。其次,设置将排水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分通道的第五密封部,不仅可提高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之间的密封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得前侧分通道溢出的灰尘和水通过后侧的分通道排出,能够有效防止灰尘和水进入驾驶室内。
附图说明
2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敞篷车的车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敞篷车的车顶结构的分解爆炸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活动顶棚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机构和收纳箱盖翻转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
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活动顶棚打开时的过程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收纳箱盖开启时的状态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活动顶棚与前风挡上横梁及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的装配状态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风挡上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活动顶棚;2、后装饰盖;3、收纳箱盖;4、第一连杆单元;5、第二连杆单元;6、第三连杆单元;7、第四连杆单元;8、第五连杆单元;9、支撑连杆单元;10、安装板;11、前风挡上横梁;12、第一密封条;13、第二密封条;14、安装架;15、内饰板;16、排水通道;
39.1101、延伸部分;1201、第一密封部;1202、第二密封部;1203、安装槽;1204、骨架;1301、卡接头;1302、第三密封部;1303、第四密封部;1304、第五密封部;1601、分通道;
40.l、第一旋转驱动装置;m、第二旋转驱动装置;n、第三旋转驱动装置;q、第四旋转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3.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5.实施例一
4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敞篷车的车顶结构,其包括沿整车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布置的活动顶棚1、后装饰盖2和收纳箱盖3。
47.其中,活动顶棚1被驱使能够在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且在收纳状态,活动顶棚1位于收纳箱中,而在展开状态,活动顶棚1位于乘员舱上方。后装饰盖2和收纳箱盖3能够同步地翻转开启,在后装饰盖2和收纳箱盖3开启时,活动顶棚1能够进出收纳箱,而在后装饰盖2和收纳箱盖3关闭时,能够遮盖活动顶棚1,或者与处于展开状态的活动顶棚1拼接在一起。
48.本实施例的敞篷车的车顶结构,通过使后装饰盖2和收纳箱盖3被同步地翻转启闭,且仅需要将活动顶棚1收纳在收纳箱中,相较于现有的需要将活动顶棚1与后装饰玻璃同时收纳的结构,能够有效减小z向收纳空间,便于收纳设计,易于满足收纳要求。
49.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敞篷车的车顶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中所示,其中,为提高使用效果,后装饰盖2至少包括采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装饰盖主体。也就是说,后装饰盖2可仅具有装饰盖主体,或者,也可由装饰盖主体和包覆在装饰盖主体边缘的钣金骨架构成。通过设置钣金骨架能够提升后装饰盖2的结构强度,也利于提升与驱动装置间的连接可靠性。
50.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后装饰盖2和收纳箱盖3通过同一驱动机构驱使同步翻转。当然,除了采用同一驱动机构,也可以使得后装饰盖2和收纳箱盖3采用两套驱动机构分别驱使两者同步翻转。另外,为便于从收纳箱中取放行李,本实施例的收纳箱盖3也通过收纳箱盖翻转驱动单元设置在上述驱动机构上,且此时,收纳箱盖3由收纳箱盖翻转驱动单元驱使能够单独翻转,以启闭收纳箱。
51.其中,上述的用于驱使活动顶棚1启闭的驱动结构,以及驱动机构和该收纳箱盖翻转驱动单元均可借鉴现有的诸如宝马z4等敞篷车型上的顶棚翻转驱动结构,而采用现有成熟的敞篷车顶棚及收纳箱盖驱动结构。
52.并且,作为一种示意性结构,参照图3中所示,驱使活动顶棚1启闭的驱动结构例如可包括设置在下车身上的第一连杆单元4和第二连杆单元5,第一连杆单元4的一端具体与设置在下车身上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l相连,另一端和活动顶棚1固定连接,以能够在第一旋转驱动装置l的驱使下带动活动顶棚1翻转。第二连杆单元5的两端分别与下车身及活动顶棚1铰接相连,其主要在活动顶棚1翻转过程中起支撑的作用。
53.参照图4中所示,同样作为一种示意性结构,对于上述驱使后装饰盖2和收纳箱盖3同步翻转的驱动机构,其包括设置在下车身上的第三连杆单元6,第三连杆单元6的一端与设置在下车身上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m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杆单元7和后装饰盖2相连。同时,收纳箱盖3则通过收纳箱盖翻转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三连杆单元6上,且该收纳箱盖翻转驱动单元包括第五连杆单元8和支撑连杆单元9。
54.其中,第五连杆单元8一端和收纳箱盖3铰接,另一端与设置在第四连杆单元6上的第三旋转驱动装置n相连。支撑连杆单元9具有铰接在一起的两个连杆,其同样在收纳箱盖3翻转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支撑连杆单元9的一端和收纳箱盖3铰接,另一端和设置在第五连杆单元6上的第四旋转驱动装置q连接。该第四旋转驱动装置q的设置,可起到辅助驱动的作用,也能够使得支撑连杆单元9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
55.当然,出于成本及布置的考虑,也可省去第四旋转驱动装置q,使得支撑连杆单元9和第五连杆单元6铰接。而且,为提高第四连杆单元6驱使后装饰盖2及收纳箱盖3同步翻转时的运动稳定性,也可在后装饰盖2与下车身之间设置类似支撑连杆单元9的结构,以能够对翻转运动的后装饰盖2、收纳箱盖3、第四连杆单元6和收纳箱盖翻转驱动单元构成的整体提供支撑。
56.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示意性结构中,各连杆单元通常为在整车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一对,以能够提供稳定的驱动及支撑作用。此外,各旋转驱动装置优选的也可设置为与连杆单元的数量相对应,而也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以能够获得更为平顺及稳定的驱动效
果。具体实施时,上述各旋转驱动装置一般也采用电机便可,且其优选为采用步进电机,以可具有较好的旋转控制精度。
57.本实施例中,为提高车顶结构的密封性,在活动顶棚1或者后装饰盖2上设有密封结构,在活动顶棚1与后装饰盖2拼接后,该密封结构夹设在活动顶棚1和后装饰盖2之间。其中,该密封结构具体采用环活动顶棚1的后端或者环后装饰盖2的前端设置的密封条便可。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活动顶棚1或者收纳箱盖3上设置密封结构,还可以在活动顶棚1和收纳箱盖3上同时设置密封结构。
58.结合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车顶结构在打开活动顶棚1时,先使后装饰盖2和收纳箱盖3在驱动机构的驱使下沿图5中实线箭头所示方向后翻,然后使活动顶棚1沿图5中虚线箭头所示方向后翻,收纳在收纳箱内,接着,再将后装饰盖2和收纳箱盖3回位,即实现活动顶棚1的开启。而需取放行李时,结合图4和图6中所示,使得收纳箱盖3沿图6中箭头所指方向翻转,便可打开收纳箱。
59.实施例二
6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敞篷汽车,该敞篷汽车上设有实施例一中的敞篷车的车顶结构,且该车顶结构的前端与下车身上的前风挡上横梁相接。同时,本实施例的敞篷汽车,为有效防止雨水进入驾驶室内,参照图7中所示,在活动顶棚1前端也设有第一密封条12,并对应于第一密封条12,在前风挡上横梁11设有第二密封条13。
61.其中,为便于理解,图7中以虚线示出了第一密封条12和第二密封条13在装配状态下被压缩的部分。而且,第一密封条12具有能够抵接在前风挡上横梁11上的第一密封1201,第二密封条13能够与第一密封条12抵接,且第二密封条13、前风挡上横梁11和第一密封条12之间能够围构形成沿整车左右方向布置的排水通道16,该排水通道16位于第一密封1201的下方。
62.这样设计,可通过第一密封1201先形成对灰尘和水的阻挡,同时,未被第一密封1201阻挡的灰尘和水能够通过排水通道16排出,从而可有效防止灰尘和水经由活动顶棚1与前风挡上横梁11之间的间隙进入驾驶室内。
63.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拆卸更换第一密封条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密封条12卡接在活动顶棚1的前端。
64.具体而言,如图7中所示,在活动顶棚1的底部设有沿其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板10,第一密封条12即与该安装板10卡接相连。当然,除了将第一密封条12卡接在安装板10上,亦可将其螺接在安装板10上。另外,为提高驾驶室内的美观性,由图7中所示,在活动顶棚1中设有能够搭接在前风挡上横梁11上的内饰板15,该内饰板15用能够遮盖第一密封条12,其具体结构参见技术即可。
65.本实施例中,仍由图7中所示,第一密封条12具有抵接在内饰板15上的第二密封部1202,以防止灰尘和水通过内饰板15的后端进入驾驶室内,同时也能起到降噪的作用。并且,前风挡上横梁11、第一密封条12和内饰板15之间能够围构形成空腔,上述第二密封条13即位于该空腔中。其中,第一密封条12的结构如图8中所示,并基于图8状态下所示,第一密封1201位于第一密封条12的前部,而第二密封部1202位于第一密封1201的底部。
66.并且,为提高第一密封条12的密封性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密封1201和第二密封部1202均为设于第一密封条12上的泡管,也即第一密封1201和第二密封部1202
内部均形成有沿第一密封条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腔体。这样设计,能够使得第一密封1201和第二密封部1202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可具有较大的压缩量,能够提高第一密封条12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中所示,第二密封部1202大致呈三角形,且第二密封部1202的其中一个尖角与内饰板15抵接,这样可使第二密封部1202具有较大的压缩量,可提高密封效果。
67.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将第一密封1201和第二密封部1202均设为泡管,也可仅将两者之一设泡管,另一密封部可利用第一密封条12自身材质具有的弹性而具有密封性能。
68.另外,为实现第一密封条12与安装板10之间的卡接,仍由图8中所示,在第一密封条12上设有安装槽1203,该安装槽1203具体呈u形,其开口背对第一密封1201。上述安装板10的前端卡接在安装槽1203内,并在第一密封条12内设有围绕安装槽1203设置的骨架1204,以提高安装槽1203处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安装板10与第一密封条12之间的卡接稳定性。此时,为提高卡接效果,结合图7和图8中所示,在安装槽1203内设有抵接于安装板10上的唇边。
69.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更换第二密封条13,第二密封条13也采用卡接的形式安装在前风挡上横梁11上。并且,为实现第二密封条13在前风挡上横梁11上的安装,如图9中所示,在前风挡上横梁11上设有向内饰板15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分1101,并在该延伸部分1101上设有带卡接槽的安装架14。其中,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的卡接槽的横截面大致呈t形。另外,上述内饰板15具体搭接在延伸部分1101上。
70.第二密封条13的结构如图10中所示,其底部设有卡接头1301,该卡接头1301为与卡接槽随形设置的t形,第二密封条13即通过卡接头1301卡接在卡接槽内。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将第二密封条13卡接在安装架14上,也可将其螺接在安装架14上。另外,在第二密封条13上设有第三密封部1302和第四密封部1303,且第二密封条13通过第三密封部1302与前风挡上横梁11抵接,以及第四密封部1303与第一密封条12抵接,而形成排水通道16。
71.其中,如图10中所示,第三密封部1302和第四密封部1303均为设于第二密封条13上的唇边,并且,为提高第二密封条13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构成第三密封部1302的唇边为间隔布置的两个,此两个唇边均抵接在前风挡上横梁11上。如此设置,可在第二密封条13和前风挡上横梁11之间形成两级密封,能够使未被上方的唇边阻挡的灰尘和水进一步被下方的唇边阻挡。
72.当然,除了将构成第三密封部1302的唇边设为两个,还可以设为三个或更多个,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而可以理解的是,将构成第三密封部1302的唇边设为一个也是可行的,但此时可能会存在密封不良的问题。
73.此外,为进一步防止灰尘和水进入驾驶室内,在第二密封条13上还设有位于第三密封部1302和第四密封部1303之间的第五密封部1304,该第五密封部1304能够与第一密封条12抵接,上述排水通道16被第五密封部1304分隔为至少两个分通道1601,且各分通道1601沿车顶前后方向依次排布。这样设置,不仅可提高第一密封条12和第二密封条13之间的密封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得前侧分通道1601溢出的灰尘和水通过后侧的分通道1601排出,能够有效防止灰尘和水进入驾驶室内。
74.其中,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0中所示,第五密封部1304也为设于第二密封条13上的唇边,且构成第五密封部1304的唇边为一个,而将上述排水通道16分隔为两个
分通道1601。值得提及的是,除了将构成第五密封部1304的唇边设为一个,还可以将构成第五密封部1304的唇边设为多个,以将排水通道16分隔为更多个分通道1601,此时可在第一密封条12和第二密封条13之间形成多级密封,能够有效防止灰尘和水进入驾驶室内。
75.本实施例所述的敞篷汽车,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不仅能够减小车顶结构的z向收纳空间,便于收纳设计,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灰尘和水经由活动顶棚1与前风挡上横梁11之间的间隙进入驾驶室内,从而可提高敞篷汽车的使用性能。
7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