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的电池隔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2806发布日期:2022-10-29 07:4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的电池隔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的电池隔振结构。


背景技术:

2.人工智能,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机器人属于人工智能产物,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电池属于机器人功能结构,而隔振结构属于电池外防护措施。
3.但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4.1、现有的隔振机构,主要依靠弹簧进行减震,弹簧具有弹性力,在电池处于高处受力时,难以达到很好的隔振效果,或采用海绵结构,造成电池内部散热效果的不理想;
5.2、现有的隔振机构,一般通过开设的散热孔进行电池内部散热,而裸露的散热孔易进水,造成电池本身的损坏,增加使用成本。
6.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机器人的电池隔振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的电池隔振结构,通过设置易用隔振机构和功能使用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隔振机构,主要依靠弹簧进行减震,弹簧具有弹性力,在电池处于高处受力时,难以达到很好的隔振效果,或采用海绵结构,造成电池内部散热效果的不理想,同时,一般通过开设的散热孔进行电池内部散热,而裸露的散热孔易进水,造成电池本身的损坏,增加使用成本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的电池隔振结构,包括外承接机构和贯穿连接于所述外承接机构两侧面中央位置的功能使用机构;
9.所述功能使用机构包括呈左右对称的两组支块、连接于支块一侧面上端中央位置的驱动电机和活动连接于支块内侧面前端的多个活动板;
10.所述驱动电机前输出端与一个活动板一侧面上部连接,且多个活动板之间通过活动连杆连接;
1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承接机构内侧面的易用隔振机构。
12.作为优选,任意一个所述活动连接杆包括呈上下设置的一组杆体;
13.所述杆体的外端与活动板内侧面固定连接,且杆体内端之间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
14.具体的,由活动轴进行一组杆体内端的连接,而一组杆体的外端与活动板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可在一活动板受力发生角偏移时,带动剩余的活动板进行角偏移,实现电池高效散热的同时,避免水的进入。
15.作为优选,所述外承接机构包括呈左右对称的一组侧承接板、连接于侧承接板上下以及前后端的两组端承接板和连接于一组端承接板外端面中央位置的一组防护架;
16.所述防护架外端面中部等距开设有多个凹槽;
17.具体的,由侧承接板以及端承接板内侧形成空间,进行电池的外承接,而防护架则对上下设置的一组端承接板进行外防护,并可对外掉落物体进行限位,防二次掉落处理。
18.作为优选,所述端承接板通过内侧面的一组卡块卡接连接于相连一组端承接板上开设的卡槽内,且一组端承接板外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扣槽;
19.所述端承接板内侧面中部连接有限位架;
20.具体的,由卡块、卡槽之间的卡接,进行上下一组端承接板与左右一组端承接板之间的连接,而扣槽则易于进行拆装所需力的施加。
21.作为优选,所述易用隔振机构包括连接于一组侧承接板内侧面端部的四组u型架、通过螺杆螺纹连接于u型架两侧前端面中部的减震器和连接于减震器上输出端外侧的螺旋隔振弹簧;
22.所述减震器的输出端与一组端承接板内侧面的套管套接连接;
23.具体的,由螺杆进行减震器与u型架之间的连接,可对其进行角度调节,易于低处进行拆装,而在减震器以及螺旋隔振弹簧下,可对电池进行隔振处理。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1、通过设置的易用隔振机构,采用油压减震结构,代替传统的弹簧结构,进行对电池的隔振处理,三重减震形式,具备了良好的隔振效果,同时,该结构采用螺纹连接方式,通过转动力的施加,可对高处的该结构进行角调节,进行低处拆装作业,易于使用。
26.2、本实用新型功能使用,相比较传统散热孔的散热处理,对装置进行多个联动的活动板设置,在驱动电机力的施加下,可对多个活动板进行角调节,斜向的角调节,在避免水损坏电池的同时,可通过相连一组活动板之间间距的增大化,提升电池的散热性,满足需求。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端承接板仰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侧承接板与易用隔振机构、功能使用机构连接图。
30.图中:100、外承接机构;110、侧承接板;120、端承接板;130、防护架;200、易用隔振机构;210、u型架;220、螺杆;230、减震器;240、螺旋隔振弹簧;300、功能使用机构;310、支块;320、驱动电机;330、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1
33.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的电池隔振结构,包括外承接机构100和贯穿连接于外承接机构100两侧面中央位置的功能使用机构300;
34.功能使用机构300包括呈左右对称的两组支块310、连接于支块310一侧面上端中
央位置的驱动电机320和活动连接于支块310内侧面前端的多个活动板330;
35.驱动电机320前输出端与一活动板330一侧面上部连接,且多个活动板330之间通过活动连杆连接;
36.任意一个活动连接杆包括呈上下设置的一组杆体;
37.杆体的外端与活动板330内侧面固定连接,且杆体内端之间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
38.进行功能使用机构300的使用,在外承接机构100内置温感器下,进行其内部温度的实时检测,在温度处于较小范围时,无线控制的驱动电机320对一活动板330施加转动的力,在活动连接杆下,进行多个活动板330之间较小间隙的调节,而在温度范围处于较大范围时,在进行多个活动板330之间较大间隙的调节,而多个活动板330之间呈斜向下的角度设置,可避免水进入电池内;
39.实施例2
40.其中如图3所示,易用隔振机构200包括连接于一组侧承接板110内侧面端部的四组u型架210、通过螺杆220螺纹连接于u型架210两侧前端面中部的减震器230和连接于减震器230上输出端外侧的螺旋隔振弹簧240;
41.减震器230的输出端与上下设置的一组端承接板120内侧面的套管套接连接;
42.减震器230包括活塞管、设置于活塞管内的油腔和贯穿活塞管延伸进油腔内的活塞杆;
43.油腔两侧面呈等距开设的油孔设置;
44.进行易用隔振机构200的使用,在上下设置的一组端承接板120受力时,螺旋隔振弹簧240预先进行受力的承接,此时,其恢复形变对受力施加反向力,而剩余的力在传递至活塞杆,此时,活塞杆对油腔施加压力,在油液之间的内分子力以及与油孔之间的摩擦力下,进行剩余受力的隔振处理,而减震器230采用螺纹连接,在兼顾稳固的同时,可进行角调节,易于进行低处拆装作业。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