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9340发布日期:2022-11-23 01:15阅读:61来源:国知局
防风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风充电桩。


背景技术: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为当前机动车的发展趋势,相应配套的充电设备也被广泛布置。设置在户外的充电桩在风力较大时,由于充电桩的主体受风力作用,存在被风刮倒的风险,并会对充电桩设备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风充电桩,能够提高防风充电桩整体的防风能力,提高设备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风充电桩,包括充电主体及立柱;
5.所述充电主体上设置有连接管;
6.所述立柱包括用于固定至地面的固定管、及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的顶端套设在所述连接管内,所述活动管的底端沿所述立柱的轴向滑动套设于所述固定管内,以使所述连接管相对所述固定管靠近及远离移动;
7.当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固定管之间的距离最远时,所述活动管与所述固定管之间通过锁定机构锁定连接;当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固定管之间的距离最近时,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固定管外。
8.其中,所述充电主体为长条形,其长度方向为所述立柱的径向,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充电主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处;所述充电主体绕所述立柱的轴向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
9.其中,所述充电主体具有长度方向上相对的安装端与充电端,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安装端处;所述安装端的端面为半圆柱状,其轴向平行于所述立柱的轴向。
10.其中,所述充电端的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充电枪的放置口,所述充电端还设置有两个护板,所述护板沿所述充电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放置口位于两个所述护板之间。
11.其中,所述充电主体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活动管二者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管与所述固定管绕所述立柱的轴向转动连接;或者,
12.所述充电主体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管沿所述立柱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充电主体的顶端及底端,所述活动管与所述固定管二者的顶端均能够滑动至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处;或者,
13.所述充电主体与所述连接管绕所述立柱的轴向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活动管为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
14.其中,所述锁定机构为锁紧螺栓,所述固定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的轴向两端分别为旋转端和锁定端,所述旋转端
位于固定管外,并设置有旋转件,所述锁定端位于所述固定管内,用于抵接所述活动管。
15.其中,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设置有定位槽,当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固定管处于相对靠近的位置处时,所述旋转端位于定位槽中,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夹紧在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固定管之间。
16.其中,在所述活动管沿所述立柱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管的情况下,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两个以上连接螺孔,所述锁紧螺栓为两个以上,并分为两组;
17.当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连接管处于相互远离位置时,其中一组所述锁紧螺栓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并将所述固定管与活动管的相对位置锁定,另外一组所述锁紧螺栓连接于所述连接螺孔,并将所述活动管与所述连接管的相对位置锁定;
18.当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连接管处于相互靠近的位置时,所有所述锁紧螺栓均连接于所述连接螺孔,并将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连接管的相对位置锁定。
19.其中,所述活动管与所述固定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密封件及第二活动密封件;所述第一活动密封件固定在所述固定管的顶部,并与所述活动管的外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活动密封件固定在所述活动管的底部,并与所述固定管的内壁滑动配合。
20.其中,所述活动管与所述固定管二者的内腔连通且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固定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密封腔体的气阀。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风充电桩,活动管的底端沿立柱的轴向滑动套设于固定管内,以实现立柱轴向长度的调整,进而调整充电主体的高度;在风力较大时,调整活动管使连接管与固定管相互靠近,降低充电主体高度,可以减小大风对固定管底部的横向力;充电主体通过连接管与固定管套设连接,能够提高充电主体与固定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防风充电桩整体的防风能力,降低大风天气下被刮倒的风险。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风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防风充电桩的轴向剖视图;
25.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26.图4是图1中防风充电桩在立柱缩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图4中防风充电桩在立柱缩回状态下的轴向剖视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防风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图6中防风充电桩的轴向剖视图;
30.图8是图7中防风充电桩在立柱缩回状态下的轴向剖视图;
31.图9是图8中防风充电桩在立柱缩回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图9中防风充电桩在立柱缩回状态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以及「底」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的顶端是指该部件距离水平地面最远的一端,各部件的底端是指该部件距离水平地面最近的一端。
35.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风充电桩,包括充电主体1及立柱2,立柱2安装于地面上(优选垂直地面安装),充电主体1 安装于立柱2上,通过立柱2对充电主体1进行支撑,且能够调整充电主体1 的高度,其中,所述高度指的是该充电主体1与水平地面之间的距离。
38.充电主体1上设置有连接管11,利用连接管11实现充电主体1与立柱2 之间的装配连接。立柱2包括用于固定至地面的固定管22、及活动管23。固定管22的底端能够与地面进行固定连接,活动管23的底端沿立柱2的轴向滑动套设于固定管22内,以实现立柱2轴向长度的调整,进而调整充电主体1的高度,进一步地,该充电主体1包括充电枪(图中未示)。
39.活动管23的顶端套设在连接管11内,实现活动管23与充电主体1之间的连接。活动管23的底端滑动连接于固定管22内,实现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 之间的滑动配合,同时可以使连接管11相对固定管22靠近及远离移动。由于连接管11能够相对固定管22靠近及远离移动,可以理解地,连接管11与固定管22之间具有一相对距离最远的位置状态、以及相对距离最近的位置状态,连接管11可以在这两个位置状态之间进行移动。当连接管11与固定管22相对距离最远时,连接管11与充电主体1均处于距离水平地面最大的位置,当连接管 11与固定管22相对距离最近时,连接管11与充电主体1均处于距离水平地面最小的位置。
40.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当连接管11与固定管22处于相互远离的位置时,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之间能够通过锁定机构锁定连接,此时,可以将充电主体1定位在较高位置处(即该充电主体1与水平地面之间的距离最大),以便于使用者取放充电枪。
41.如图4及图5所示,当连接管11与固定管22之间的距离最近时,连接管 11套设在固定管22外,此时活动管23的下半部分可以缩回至固定管22内,充电主体1处于较低位置处(即该充电主体1与水平地面之间的距离最小)。在风力较大时,降低充电主体高度,可以减小大风对固定管22底部的横向力,降低固定管22倾倒风险;充电主体1通过连接管11与固定管22套设连接,能够提高充电主体1与固定管2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防风充电桩整体的防风能力,降低大风天气下被刮倒的风险。充电桩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天气状态提前将充电主体1调整为低位置,以避免设备损坏,提高设备安全性。
4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锁定机构为锁紧螺栓21,固定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螺纹孔220,锁紧螺栓21螺纹连接于螺纹孔220,锁紧螺栓21的轴向两端分别为旋转端211和锁定端212,所述旋转端211位于固定管22外,并设置有旋转件213,旋转件213可以为蝶形或梅花形,以便于对锁紧螺栓21施加作用力。锁定端212位于固定管22内,用于抵接活动管23。当锁定端212与活动管23相抵接时,可以将固定管22与活动管23的位置锁定。锁定机构可以为两组以上,环绕固定管22排布,以提高固定管22与活动管23、连接管11 的连接强度。
43.如图4所示,连接管11的底端设置有定位槽110,当连接管11与固定管 22处于相对靠近的位置处时,所述旋转端211位于定位槽110中,连接管11 的底端夹紧在旋转件213与固定管22之间,以将所述连接管11与所述固定管 22的位置锁定。此时,仅需要利用锁紧螺栓21将连接管11与固定管22进行锁紧即可,活动管23套在在连接管11与固定管22中,无需再将固定管22与活动管23进行固定。
44.本实施例中,充电主体1为长条形,其长度方向为立柱2的径向,连接管 11位于充电主体1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处。充电主体1绕立柱2的轴向与立柱 2转动连接,由于与立柱2相连的连接管11位于充电主体1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当风力较大时,可以在风力作用下改变充电主体1的朝向,使得充电主体 1面积相对较小的一面朝向来风,充电主体1的长度方向与风向相平行,以减小充电主体1的受力,提高充电桩整体的抗风能力。
45.如图4所示,连接管11的底端设置的定位槽110为多个,多个定位槽110 沿连接管11的周向排布,当充电主体1转动至与风向相平行的位置处时,锁紧螺栓21可以与其中一个定位槽110进行配合,将充电主体1的位置锁定,从而方便对充电主体1位置的固定。
46.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充电主体1与连接管11固定连接,连接管11与活动管23二者的顶端固定连接,即充电主体1、连接管11、及活动管23三者为固定连接,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绕立柱2的轴向转动连接,从而可以使得充电主体1及连接管11均能够相对固定管22转动。
47.活动管23的顶部外周设置有凸缘221,利用凸缘221可以方便活动管23 与连接管11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保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能够用于容纳固定管22的顶部。
48.如图3所示,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密封件24及第二活动密封件25,利用活动密封件可以利于在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的内腔中形成密封腔体,同时活动密封件还能减缓活动管23的向下滑动,使得充电主体1 能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旋转,以转动至与风向相平行的位置处。
49.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密封件24固定在固定管22的顶部,并与活动管23 的外壁滑动配合,第二活动密封件25固定在活动管23的底部,并与固定管22 的内壁滑动配合。利用两个活动密封件,能够有效保证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 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外界杂物进入到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之间影响二者的相对滑动。
50.更具体地,第一活动密封圈24为管状,其底端与固定管22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顶端朝所述活动管23弯曲并贴合于活动管23的外壁,能够避免外界杂物进入到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之间。第二活动密封圈25为y型密封圈,其中间支臂与活动管23的底部内部固定连接,两个分叉支臂分别朝向固定管22 与活动管23的内侧延伸,可以保证固定管22与活动管23之间的密封,同时可以降低活动管23的下滑速度,保证活动管23下移的稳定性。此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密封件24、第二活动密封件25可以为y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 x型密
封圈等其他密封圈结构。
51.如图2所示,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二者的内腔连通且形成密封腔体,固定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连通至密封腔体的气阀26。可以将活动管23的顶端密封、固定管22的底端密封,来形成密封腔体,或者在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 内的设置位置设置密封塞来形成密封腔体。
52.利用气阀26,可以将密封腔体内进行充放气。当需要降低充电主体1的高度时,可以打开气阀26,充电主体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活动管23向下移动,密封腔体的空间压缩,并通过气阀26释放空气。当需要将充电主体1 抬升至正常使用高度时,使用气泵连接至气阀26,向密封腔体内充气,使得活动管23在内部气压作用下向上移动,实现充电主体1的上移。由于充电桩通常位于充电站内,充电站内通常备有气泵以便为车辆进行充气,因而只需要在固定管22的管壁上设置气阀26即可,降低充电桩的成本。此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固定管22内设置电控充放气装置,来实现密闭腔体内的自动充放气。
53.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活动管23与连接管11直接固定连接,活动管23 仅底端与固定管22滑动配合,使得活动管23可以滑动至固定管22的内部,此处,作为另外的实施例方式,活动管的顶端部分也可以设置为能够滑动至充电内部。
54.如图6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防风充电桩中,充电主体1与连接管11固定连接,活动管23沿立柱1的轴向滑动连接于连接管11,活动管23的顶端能够自充电主体1的底端移动至充电主体1的顶端处,使得活动管23的上下两部分分别收容于充电主体1与固定筒内,可以进一步降低立柱 2在缩回状态下的尺寸,进而进一步降低充电主体1的高度,降低固定管22底部的受力,提高防风充电桩的防风能力。
55.如图7及图8所示,连接管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充电主体1的顶端及底端,可以使得连接管11的轴向尺寸较长,利于活动管23与连接管11的滑动配合,保证二者相对滑动的稳定性。活动管11与固定管22二者的顶端能够滑动至连接管11的顶部处,以使得固定管22的上部结构亦能够收容于连接管11中,进而进一步降低立柱2在缩回状态下的尺寸,同时提高固定管22与连接管11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防风充电桩的防风能力。
56.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密封件24及第二活动密封件 25,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57.连接管11与活动管23之间可以设置第三活动密封件27,以提高二者的密封性能,且降低二者相对的滑动速度,避免充电主体1下移速度过大对内部电路结构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第三活动密封件27为y型密封圈。第三活动密封件27固定在活动管23的顶部,并与连接管11的内壁滑动配合。
58.连接管11、活动管23、固定管22三者之间可以形成密封腔体,具体地,活动管23的上下两端开口,连接管11的顶端密封,固定管22的底端密封,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密封腔体。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固定管22上可以设置气阀 26,可以对密封腔体进行充气或放气操作,进而实现连接管11、活动管23、固定管22三者之间的伸缩移动。充放气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利用电控充放气装置进行自动操作。
59.防风充电桩还包括锁定机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锁定机构为锁紧螺栓21,锁紧螺栓21为两个以上,可以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固定管22与连接管 11上。锁定机构与固定管22的连接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连接管1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连接螺孔111,连接螺孔111的数量可以与锁定机构相同,锁紧螺栓21螺纹连接于连接螺孔111,锁紧
螺栓21的锁定端212能够与活动管23或固定管22配合抵接。
60.更具体地,锁紧螺栓21为四个,连接螺孔111为四个,固定管22上的螺纹孔220为两个。四个锁紧螺栓21可以分为两组,每组两个。
61.如图6及图7所示,当固定管22与连接管11处于相互远离位置时,活动管23的底端位于固定管22的顶端处,活动管23的顶端位于连接管11的底端处,其中一组的两个锁紧螺栓21连接于固定管22上的两个螺纹孔220,将固定管22与活动管23的相对位置锁定,另外一组两个锁紧螺栓21连接于两个连接螺孔,将活动管23与连接管11的相对位置锁定,从而可以将充电主体1锁定在位置相对较高处。
62.如图8、图9、图10所示,当风力较大时,可以将连接在固定管22上的锁紧螺栓21旋松并取下,将其连接至连接管11上另外两个空余的连接螺孔111 中并保持旋松状态,即将所有锁紧螺栓全部连接于连接螺孔111,活动管23下移,其下半部分缩回至固定管22内;将连接管11上处于锁定状态的锁紧螺栓 21旋松,连接管11相对活动管23下移,连接管11套设在固定管22外时,固定管22与连接管11处于相互靠近的位置,此时,固定管22、活动管23二者的顶端均位于连接管11的顶端处,使得固定管22的上部、活动管23的上部均收容于充电主体1的连接管11内,充电主体1处于最低位置处。
63.此时,旋紧连接管11上的所有四个锁紧螺栓21,将固定管22与连接管11 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即可将充电主体1锁定在最低位置处,使其保持较好的防风状态。
64.本实施例中,利用两组多个锁紧螺栓21作为锁紧机构,能够将充电主体1 锁定在高低两个位置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65.充电主体1的形状与前述实施例相似,充电主体1整体为长条形,其长度方向为所述立柱的径向,并具有长度方向上相对的安装端101与充电端102,安装端101相对充电端102靠近连接管11,即连接管11位于安装端101处。安装端101的端面为半圆柱状,其轴向平行于立柱2的轴向。利用半圆柱状的端面,可以将风的作用力分散到两侧,以降低充电主体1的受力。
66.如图9所示,充电端102的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充电枪的放置口103,充电端102还设置有两个护板104,护板104沿充电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放置口103位于两个护板104之间。利用两个护板104可以避免放置在放置口 103的充电枪受风吹落,提高整个防风充电桩的防风能力。
67.将放置口103设置在充电端102的端面处,可以减小占用充电主体1正面的面积,使得充电主体1的正面可以有较大面积用来设置显示屏14,以实现防风充电桩与使用者的人机交互。
68.本实施例中,充电主体1与连接管11固定连接,连接管11与活动管23 转动连接,活动管23与固定管22转动连接,实现充电主体绕立柱的轴向与立柱转动连接。充电主体绕立柱的轴向与立柱转动连接的另外实施例,也可以是,充电主体与连接管绕立柱的轴向转动连接,连接管与活动管可以为固定或转动连接,连接管、活动管、固定管三者之间仅可以轴向相对滑动而不能相对转动,连接管与充电主体转动连接;或者,连接管与充电主体固定连接,连接管与活动管绕立柱轴向转动连接,活动管与固定管之间可以仅轴向滑动配合,而不转动连接。
69.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锁紧螺栓作为锁定机构实现锁紧,作为另外的实施例,也可
以使用抱箍作为锁定机构,或者采用各类电动锁止机构实现电动锁紧。
70.在上述实施例中,充电主体的高度可调,且充电主体能够相对立柱转动,使得充电主体能够在下降过程中自动根据风向转动或者人为转动,当充电主体调整至较低位置处,通过锁定机构来锁定充电主体的高度位置且使其周向定位不可转动,此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使得充电主体能够调整高度,而不会相对转动,此时连接管套设在固定管外即可,可以不必通过锁定机构将二者位置固定。
71.综上,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