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8037发布日期:2023-01-25 00:3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后视镜。


背景技术:

2.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方,能够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现有的汽车后视镜在倒车时,存在视线盲区,仅靠较小的曲面玻璃很难呈现车辆两侧及后方的全部视野,如无法便捷地观察到后轮(特别是右后轮)情况,存在倒车不便,不利于倒车时后轮定位的问题,导致倒车时,后轮容易接触路牙,损坏轮毂或轮胎,尤其是在路面或场地狭窄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事故。
3.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加装盲区检测系统来减少后视镜盲区,通过安装在车上的智能监控探头及其他辅助设备(雷达、报警器、显示屏等),对车辆盲区的车辆和行人进行识别、感知,扫除汽车视觉盲区,并向驾驶者给予报警提示,从而避免在变道过程中由于后视镜盲区而发生事故,或者加装后视镜自动下翻功能,车辆挂入r挡后,右侧后视镜能够自动调整角度往下转动,方便驾驶员了解地面情况,往前开的时候会自动复位,但以上两种方式成本较高,安装麻烦,尤其对于造价成本低的单价为1万上下的小型新能源电动汽车,成本高不适合推广加装,另外还有一种低成本增加视野的方式是通过在汽车后视镜的表面粘黏小圆镜的方式,但后视镜上安装小圆镜,会吸引人的注意力,当驾驶人观察后视镜时,注意力会不自觉的被小圆镜内的视觉影像吸引,影响行车安全,同时也容易震落,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后视镜,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后视镜本体的底部设置凹槽并铰接一拓展镜面,在车辆行驶时拓展镜面嵌入进凹槽内,不改变后视镜的大体形状及结构,不增加风阻,行车过程中不会分散注意力在拓展镜面上,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在需要倒车时使拓展镜面转动脱离凹槽并倾斜一定角度,该角度可以根据人的身高坐高等进行调节可以方便观察车辆后轮情况,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的加装。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后视镜,包括:
6.后视镜本体,所述后视镜本体底部设置有凹槽;
7.拓展镜面,所述拓展镜面通过铰接件铰接于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底部,车辆行驶时所述拓展镜面转动嵌入所述凹槽;所述车辆倒车时转动所述拓展镜面使其脱离凹槽并倾斜从而观察车辆后轮情况。
8.上述结构,通过在后视镜本体的底部设置凹槽并铰接一拓展镜面,在车辆行驶时拓展镜面嵌入进凹槽内,不改变后视镜的大体形状及结构,不增加风阻,行车过程中不会分散注意力在拓展镜面上,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在需要倒车时使拓展镜面转动脱离凹槽并倾
斜一定角度,该角度可以根据人的身高坐高等进行调节可以方便观察车辆后轮情况,同时不影响后视镜的观察区域,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的加装。
9.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铰接件为阻尼合页。
10.阻尼合页可以使拓展镜面固定在某一位置,成本低安装方便,稳定性更加,实际使用时根据驾驶人的视线角度转动拓展镜面,在阻尼合页作用下固定在此位置方便驾驶员倒车观看拓展镜面。
11.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拓展镜面与所述凹槽形状适配,所述凹槽侧壁设置有橡胶层。
12.设计拓展镜面和凹槽形状适配,凹槽侧壁设置橡胶层,拓展镜面和凹槽形成过盈的阻尼配合,在行车时拓展镜面更加稳定不易震落,设计更加合理。
13.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拓展镜面设置有拉手部,拉动所述拉丝部使所述拓展镜面离开所述凹槽。
14.设置拉手部,在需要使用拓展镜面时,拉动拉手部使拓展镜面转动离开凹槽,操作简单且方便省力。
15.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拓展镜面连接弹出复位机构,车辆倒车时所述弹出复位机构使所述拓展镜面从所述凹槽中自动弹出并倾斜从而观察车辆后轮情况,车辆行车时所述弹出复位机构使所述拓展镜面转动进入凹槽内固定。
16.拓展镜面连接弹出复位机构,在车辆倒车时弹出复位机构使拓展镜面自动从凹槽中弹出并倾斜到便于观察车辆后轮的角度,在车辆行车时弹出复位机构使拓展镜面转动回到凹槽内进行固定,适配新能源汽车,更加智能。
17.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出复位机构包括驱动件、短杆和长杆,所述短杆一端连接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短杆转动,另一端铰接所述长杆的一端,所述长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拓展镜面。
18.短杆一端连接驱动件,驱动件带动短杆转动,短杆的另一端铰接长杆的一端,长杆的另一端铰接拓展镜面,当短杆转动使长杆推动拓展镜面绕铰接件的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拓展镜面的启用,驱动件带动短杆反向转动使拓展镜面回到凹槽内从而实现自动操作。
19.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电连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倒车信号发射器的倒车信号控制所述驱动件转动。
20.驱动件电线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有信号接收模块,新能源汽车有后视摄像头,倒车灯和中控屏的控制电路,将现有的倒车信号发射器设置在倒车灯灯座接头处或者中控屏的倒车线孔处,当车辆倒车时,控制器可以接受倒车信号发射器发出倒车信号,控制驱动件转动,在非倒挡状态时设置控制驱动件反向转动,实现智能控制。
21.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为减速马达。
22.减速马达成本低,重量小,体积小可定制,能实现正反转转动,进一步降低成本。
23.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控制器通过一壳体固定。
24.壳体对驱动件和控制器进行保护固定,拆装方便,设计更加合理。
25.上述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6.1.后视镜本体的底部设置凹槽并铰接一拓展镜面,在车辆行驶时拓展镜面嵌入进凹槽内,不改变后视镜的大体形状及结构,不增加风阻,行车过程中不会分散注意力在拓展
镜面上,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在需要倒车时使拓展镜面转动脱离凹槽并倾斜一定角度,该角度可以根据人的身高坐高等进行调节可以方便观察车辆后轮情况,同时不影响后视镜的观察区域,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的加装,设计拓展镜面和凹槽形状适配,凹槽侧壁设置橡胶层,拓展镜面和凹槽形成过盈的阻尼配合,在行车时拓展镜面更加稳定不易震落,拓展镜面设置有拉手部,拉动所述拉丝部使所述拓展镜面离开所述凹槽设计更加合理。
27.2.拓展镜面连接弹出复位机构,在车辆倒车时弹出复位机构使拓展镜面自动从凹槽中弹出并倾斜到便于观察车辆后轮的角度,对于不同车可以预选调节好拓展镜面的倾斜度,在车辆行车时弹出复位机构使拓展镜面转动回到凹槽内进行固定,适配新能源汽车,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拓展镜面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出复位机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分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放大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出复位机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状态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出复位机构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状态示意图;
35.标号说明:
36.1、后视镜本体;10、凹槽;
37.2、拓展镜面;20、铰接件;21、拉手部;
38.3、弹出复位机构;30、驱动件;31、短杆;32、长杆;
39.4、控制器;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1.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
媒介间接接触。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45.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后视镜,包括:
46.后视镜本体1,后视镜本体1底部设置有凹槽10;
47.拓展镜面2,拓展镜面2通过铰接件20铰接于后视镜本体1的底部,车辆行驶时拓展镜面2转动嵌入凹槽10;车辆倒车时转动拓展镜面2使其脱离凹槽10并倾斜从而观察车辆后轮情况。
48.上述结构,通过在后视镜本体1的底部设置凹槽10并铰接拓展镜面2,在车辆行驶时拓展镜面2嵌入进凹槽10内,不改变后视镜的大体形状及结构,不增加风阻,行车过程中不会分散注意力在拓展镜面2上,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在需要倒车时使拓展镜面2转动脱离凹槽10并倾斜一定角度,该角度可以根据人的身高坐高等进行调节可以方便观察车辆后轮情况,同时不影响后视镜的观察区域,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低成本新能源汽车的加装。
4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铰接件20为阻尼合页。
50.阻尼合页可以使拓展镜面2固定在某一位置,成本低安装方便,稳定性更加,实际使用时根据驾驶人的视线角度转动拓展镜面2,在阻尼合页作用下固定在此位置方便驾驶员倒车观看拓展镜面2。
51.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拓展镜面2与凹槽10形状适配,凹槽侧壁10设置有橡胶层。
52.设计拓展镜面2和凹槽10形状适配,凹槽10侧壁设置橡胶层,橡胶层图中为表示,在凹槽10侧壁粘附即可,拓展镜面2和凹槽10形成过盈配合,在行车时拓展镜面2更加稳定不易震落,设计更加合理。
53.进一步的,如图2,拓展镜面2设置有拉手部21,拉动拉手部21使拓展镜面2离开凹槽10。
54.设置拉手部21,在需要使用拓展镜面2时,拉动拉手部21使拓展镜面2转动离开凹槽10,操作简单且方便省力。
5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拓展镜面2连接弹出复位机构3,车辆倒车时弹出复位机构3使拓展镜面2从凹槽10中自动弹出并倾斜从而观察车辆后轮情况,车辆行车时弹出复位机构3使拓展镜面2转动进入凹槽10内固定。
56.拓展镜面2连接弹出复位机构3,在车辆倒车时弹出复位机构3使拓展镜面2自动从凹槽10中弹出并倾斜到便于观察车辆后轮的角度,在车辆行车时弹出复位机构3使拓展镜面2转动回到凹槽10内进行固定,适配新能源汽车,更加智能。
57.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至6所示,弹出复位机构3包括驱动件30、短杆31和长杆32,短杆31一端连接驱动件30,驱动件30带动短杆31转动,另一端铰接长杆32的一端,长杆32的另一端铰接拓展镜面2。
58.短杆31一端连接驱动件30,驱动件30带动短杆31转动,短杆31的另一端铰接长杆32的一端,长杆32的另一端铰接拓展镜面2,如图5当短杆31顺时针转动使长杆32推动拓展镜面2绕铰接件20的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拓展镜面2的启用,驱动件30带动短杆31反向转动使拓展镜面2回到凹槽10内从而实现自动操作,作为替代的方案,弹出复位机构3还可以是电动推杆,其原理是电动机经齿轮减速后,带动一对丝杆螺母,把电机的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利用电动机正反转完成推杆动作。
59.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驱动件30电连控制器4,控制器4接收倒车信号发射器的倒车信号控制驱动件30转动。
60.驱动件30电线连接控制器4,控制器4有信号接收模块,新能源汽车一般设有后视摄像头,倒车灯和中控屏的控制电路,将倒车信号发射器图中为表示为现有技术产品,成本低,将其设置在倒车灯灯座接头处或者中控屏的倒车线孔处,当车辆倒车时,控制器4可以接收倒车信号发射器发出的倒车信号,控制驱动件4转动,在非倒挡状态时设置控制器4控制驱动件30反向转动,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61.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驱动件30为减速马达。
62.减速马达成本低,重量小,体积小可定制,能实现正反转转动,进一步降低成本。
63.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驱动件30和控制器4通过一壳体5固定。
64.壳体5对驱动件30和控制器4进行保护固定,拆装方便,设计更加合理。
65.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66.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