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拖车堵盖、拖车堵盖与保险杠的配合结构及配置有该种拖车堵盖的车辆。
背景技术:2.拖车堵盖位于保险杠上,其作用在于:在车辆不需拖动时候,拖车堵盖装配在保险杠上,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在车辆需要拖动时候,拖车堵盖开启,拖车过程中,拖车堵盖依靠挂钩悬挂在保险杠上。
3.目前,普遍采用单箭头防脱挂钩,这种单箭头防脱挂钩具有一定的弹性,安装时按压挂钩两侧,插入保险杠安装孔内,防止拖车堵盖从保险杠安装孔中脱落,这种单箭头结构的防脱挂钩,具有如下缺陷:拖车过程中,由于车辆晃动,挂钩在保险杠安装孔中旋转倾斜,容易从保险杠安装孔中脱出,拖车堵盖在拖车过程脱落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拖车堵盖、拖车堵盖与保险杠的配合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拖车过程中挂钩脱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拖车堵盖,包括堵盖本体以及连接所述堵盖本体的挂钩,所述挂钩包括:
6.悬挂臂,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拖车堵盖上;以及
7.至少三个挂钩本体,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悬挂臂的第二端;三个所述挂钩本体沿所述悬挂臂周向错位分布。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的两个所述挂钩本体沿所述悬挂臂对称分布,第三个所述挂钩本体布置于两个所述挂钩本体的中间。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挂钩本体与所述悬挂臂之间的夹角相同,且所述夹角α为:30
°
≤α≤40
°
。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角α为33
°
。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挂钩本体的长度相同,且所述长度l为:10mm≤l≤20mm。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堵盖本体上设有一个旋转插片及至少一个卡接片,所述旋转插片和一个所述卡接片对称连接于所述堵盖本体的上下两侧,所述悬挂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堵盖本体下侧。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插片与所述堵盖本体的内侧面平行,并且,所述旋转插片向远离所述堵盖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接片垂直于所述堵盖本体的内侧面。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车堵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了至少三个挂钩本体,在拖车过程中,即使一个挂钩本体从安装孔脱出,但仍然会有至少两个挂钩本体无
法从安装孔脱出,从而能够避免挂钩整体从安装孔脱落的问题,避免了拖车堵盖在拖车过程脱落丢失的问题。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拖车堵盖与保险杠的配合结构,包括:所述的拖车堵盖及保险杠;所述保险杠上设有适配所述堵盖本体的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挂钩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各所述挂钩本体的位置均具有扩展槽。
16.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挂钩包括三个所述挂钩本体,所述第二安装孔为t形孔。
17.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拖车堵盖与保险杠配合结构。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拖车堵盖与保险杠的配合结构及车辆,由于采用了可防止挂钩脱落的拖车堵盖,因此能够避免拖车过程中,拖车堵盖掉落丢失的风险,在拖车结束后可及时将拖车堵盖封堵在安装孔上,保证了车辆的外观可视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拖车堵盖与保险杠的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所示的挂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所示的挂钩按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3所示的挂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6所示的挂钩按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上的第二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堵盖本体;11、卡接片;12、旋转插片;2、挂钩;21、挂钩本体;22、悬挂臂;3、第二安装孔;4、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本实施例出现的上下方位,是基于拖车堵盖安装在保险杠上的方位,与车辆的上下方位一致,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车堵盖进行说明。所述拖车堵盖,包括堵盖本体1以及连接堵盖本体1的挂钩2,挂钩2包括:悬挂臂22以及至少三个挂钩本体21,悬挂臂22其第一端连接于拖车堵盖上;挂钩本体21其一端连接于悬挂臂22的第二端;三个挂钩本体21沿悬挂臂22周向错位分布。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车堵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了至少三个挂钩本体21,在拖车过程中,即使一个挂钩本体21从安装孔脱出,但仍然会有至少两个挂钩本体21无法从安装孔脱出,从而能够避免挂钩2整体从安装孔脱落的问题,避免了拖车堵盖在
拖车过程脱落丢失的问题。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其中的两个挂钩本体21沿悬挂臂22对称分布,第三个挂钩本体21布置于两个挂钩本体21的中间。具体地,两个挂钩本体21与悬挂臂22共面,第三个挂钩本体21在该共面上的投影与悬挂臂22重合,在将挂钩2插入第二安装孔3时,用一只手的大拇指与中指按压对称设置的两个挂钩本体21,食指同时按压第三个挂钩本体21,即可将挂钩2插入,操作简单方便。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各挂钩本体21与悬挂臂22之间的夹角相同,且夹角α为:30
°
≤α≤40
°
。夹角太大,需要设置的第二安装孔3越大,而夹角太小,按压挂钩本体21的压缩量小,挂钩本体21弹开后的支撑角度小,不利于挂钩2的温度悬挂。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为33
°
。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各挂钩本体21的长度相同,且长度l为:10mm≤l≤20mm。具体地,长度l为15mm。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堵盖本体1上设有一个旋转插片12及至少一个卡接片11,旋转插片12和一个卡接片11对称连接于堵盖本体1的上下两侧,悬挂臂22的第一端连接于堵盖本体1下侧。拖车堵盖安装时,先将挂钩2插入第二安装孔3,然后将旋转插片12插入第一安装孔,并以第一安装孔的一个内壁为支点将其他的卡接片11插入第一安装孔。
38.一些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旋转插片12与堵盖本体1的内侧面平行,并且,旋转插片12向远离堵盖本体1的方向延伸;卡接片11垂直于堵盖本体1的内侧面。
3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0.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拖车堵盖与保险杠的配合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所述的拖车堵盖及保险杠4;保险杠4上设有适配堵盖本体1的第一安装孔以及挂钩2穿过的第二安装孔3,第二安装孔3对应各挂钩本体21的位置均具有扩展槽。
41.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挂钩2包括三个挂钩本体21,第二安装孔3为t形孔。
42.以三个挂钩本体21为例,说明挂钩2的安装及在拖车过程中的动作:
43.(1)当车辆不需拖动时,拖车堵盖需组装在保险杠4上:
44.用大拇指与中指按压对称设置的两个挂钩本体21,食指同时按压第三个挂钩本体21,插入保险杠4的第二安装孔3。
45.如图4、图6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挂钩本体21长度为15mm,挂钩本体21与悬挂臂22的夹角为33
°
;挂钩本体21的厚度l3为2mm;t形孔对称的两个扩展槽之间的长度l1为10mm(对应两个对称的挂钩本体21的方向,也即t形孔的最大长度),对应第三个挂钩本体21的扩展槽与相对的t形孔侧壁之间的长度l2为5mm(也即t形孔的最大宽度)。其中,扩展槽的深度l3为2mm。
46.如图5至图8所示,第三个挂钩本体21压缩后,挂钩本体21的外侧至悬挂臂22相对的外侧的最长距离l22为4.5mm,小于t形孔中l2的长度5.0mm,对称的两个挂钩本体21压缩后的最长距离l11为8.7mm,小于t形孔l1的长度,可使挂钩2插入第二安装孔3内;松手后,挂钩2的三个挂钩本体21即可抵顶在第二安装孔3的四周。
47.其中,对称的两个挂钩本体21压缩之前的最长距离l10为16mm。
48.(2)当车辆需要拖动时,拖车堵盖打开,依靠挂钩2,拖车堵盖悬挂在保险杠4上。
49.为方便说明,现将拖车堵盖的各个挂钩本体21进行编号区分,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分为1号挂钩、2号挂钩(与1号挂钩对称)和3号挂钩(第三个挂钩本体21)。
50.拖车过程中,假定1号挂钩在zx平面旋转从保险杠4的第二安装孔3中脱出,由于3号挂钩的存在,2号挂钩已无法在zx平面旋转脱出。
51.由于t形孔长度方向已存在主臂与1号挂钩,所以2号挂钩、3号挂钩从t形孔宽度方向才有脱出的可能,根据上面给出的尺寸,此时,2号挂钩、3号挂钩之间的最大尺寸为14.8mm,与t形孔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5mm进行比较,挂钩2无法脱出。
52.因此,本技术配备的三个挂钩本体21的拖车堵盖,在拖车过程中,3个挂钩本体21无法全部从t形孔中脱出,从而避免拖车堵盖丢失、脱落的风险。
5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拖车堵盖与保险杠的配合结构。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拖车堵盖与保险杠4的配合结构及车辆,由于采用了可防止挂钩2脱落的拖车堵盖,因此能够避免拖车过程中,拖车堵盖掉落丢失的风险,在拖车结束后可及时将拖车堵盖封堵在安装孔上,保证了车辆的外观可视性。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