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座椅调节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8159发布日期:2023-01-07 02:3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安全座椅调节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儿童安全座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座椅调节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安全知识的普及,在家用车辆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对儿童乘车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烈。现有的安全座椅在使用时,可以调节椅座与底座之间的角度,用户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安全座椅,使得儿童都能舒适的背靠角度或者躺、或者坐在安全座椅上。
3.早期的儿童安全座椅,调节座椅的倾斜角度等都是用户手动进行调节。具体表现为:用户首先解锁座椅,接着驱动座椅移动调节椅座倾斜角度,最后再次锁定座椅。而现有的儿童安全座椅更智能化、自动化,在安全座椅内增设电机来驱动椅座的倾斜角度。相应的就需要在儿童安全座椅上增设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椅座的移动是否到达极限位置,从而避免到达极限位置之后,电机持续工作进而损坏电机及调节座椅内的支架。
4.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安装调节检测方法与系统”,申请(专利)号:cn202110423497.8;公开了:在接收到供电信号后,根据检测信号进行调节检测,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鳄嘴闭合信号,若否,显示第一警示信号;根据转向检测信号判断底座安装朝向,若椅背朝向为反或转向不到位,显示第二警示信号;根据头枕高度信号和支撑腿角度信号判断支撑腿是否安装正确,若否,显示第三警示信号;而后根据检测结果在触控板上显示相应检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各项检测以及提示保证儿童安全座椅能够正确的固定连接在车辆上,避免因安装错误导致座椅偏离使儿童受伤,并通过可调节头枕与支撑腿开闭状态的互相匹配,使得儿童安全座椅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儿童,延长可使用周期。
5.中国专利公开了现有的儿童安全座椅的安装调节检测,但对于相应的椅座倾斜角度调节的检测并未涉及。本技术在儿童安全座椅上增设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椅座的移动是否到达极限位置,从而避免到达极限位置之后,电机持续工作进而损坏电机及调节座椅内的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座椅调节感应装置,增设倾斜调节感应器,用于检测椅座调节的极限位置,避免椅座运动过度。
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座椅调节感应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安装在椅座上的第一支架、设置在底座内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其中一个设置滑槽,另一个连接有穿过所述滑槽的滑杆,驱动装置工作使得滑杆在滑槽内移动;所述的滑槽位于椅座的椅背侧,所述的滑槽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用于检测滑杆是否位于滑槽端部的行程开关,所述的行程开关与驱动装置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是分别设置在椅座与底座上的。当对安全座椅的椅座进行倾斜角度调节或者说是仰角调节时,第一支架与
第二支架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具体的,其中一个设置滑槽、另一个设置滑杆,通过将滑杆安装在滑槽内,由滑杆与滑槽限制椅座与底座之间发生移动的运动轨迹。
9.其次,在滑槽的两端增设行程开关,通过行程开关去检测判断滑杆是否已经运动到了滑槽的端部,也就是滑杆移动的整个行程的极限位置。当滑杆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触发行程开关,行程开关将信号传输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以根据信号,停止工作。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驱动装置工作过载,进而导致驱动装置损坏的问题。也能够解决滑杆强行移动二导致滑槽磨损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确保椅座始终在预定的行程范围内移动调节。
10.此外,本技术设置滑槽位于椅座的背侧,相对而言,在整个安全座椅中,椅座的背侧设有的电子元器件、部件等结构较少,即有足够的空间安装行程开关,有能够减少其他部件对行程开关的影响。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行程开关为接触开关或按压开关。当滑杆移动至极限位置,将与接触开关、按压开关接接触,从而触发其传输信号给驱动装置。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椅座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架,两个支架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的底座内对应两个第一支架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架,所述的滑杆连接两个第二支架,滑杆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滑槽。
13.在本技术中,通过左右堆成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架,相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架,以及穿过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的滑杆,将整个椅座调节倾斜角的限位机构连接起来,并且形成稳定的结构。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供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的第二支架上安装有套件,所述的套件内安装有轴承,所述的滑杆穿过轴承。
15.具体的,所述的通孔的直径大于滑杆的直径,使得滑杆能够顺畅的在通孔内转动。同样的设置轴承,使得滑杆能够顺滑的转动。本技术中滑杆在滑槽内滚动,相比较于滑杆在滑槽内移动,滚动的摩擦力更小。本技术的椅座在调节时更加顺畅。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支架外罩设有壳体,所述的行程开关安装在壳体内。
17.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能够支撑椅座的移动。
18.所述的壳体位于第一支架靠近第二支架一侧,所述的套件位于第二支架靠近第一支架一侧。
19.壳体与套件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具有耐磨性与自润滑的特性。在运动过程中,壳体与套件即使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较小,且相比较于金属材质更加耐磨。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椅座内安装有两根背杆,所述的背杆与第一支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背杆与椅座的结构相适应。所述的背杆成l形结构。
21.所述的背杆的上端连接第一支架,两个背杆的下端通过一根连杆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杆将两根背杆、两个第一支架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提高这部分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22.所述的第二支架的上端连接滑杆,第二支架的下端开设有槽口,所述的连杆穿过槽口。具体的,所述的槽口为狭长的弧形结构。
23.所述的槽口的两端本别安装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行程开关。至此,本技术的技术
方案中工设置有8个行程开关,其中4个检测一极限位置,另外4个检测另一极限位置。本技术通过多个行程开关与驱动装置连接,能够确保驱动装置的安全使用。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椅座的椅背侧设置有限位架,所述的限位架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的椅座上安装有头枕,头枕通过安装件与限位架连接,所述的安装件可在限位架的多个限位槽之间任一移动。
25.限位槽处均安装有感应器,所述的安装件移动至限位槽则触发限位槽处的感应器。
26.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能够准确感应到头枕与椅座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2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30.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中底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2.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1、椅座;2、第一支架;3、底座;4、第二支架;5、滑槽;6、滑杆;7、行程开关;8、通孔;9、套件;10、壳体;11、背杆;12、槽口;13、连杆;14、限位架;15、限位槽;16、头枕。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5.一种安全座椅调节感应装置,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包括驱动装置、安装在椅座1上的第一支架2、设置在底座3内的第二支架4;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4其中一个设置滑槽5,另一个连接有穿过所述滑槽5的滑杆6,驱动装置工作使得滑杆6在滑槽5内移动。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4是分别设置在椅座1与底座3上的。当对安全座椅的椅座1进行倾斜角度调节或者说是仰角调节时,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4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具体的,其中一个设置滑槽5、另一个设置滑杆6,通过将滑杆6安装在滑槽5内,由滑杆6与滑槽5限制椅座1与底座3之间发生移动的运动轨迹。
36.所述的滑槽5位于椅座1的椅背侧,所述的滑槽5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用于检测滑杆6是否位于滑槽5端部的行程开关7,所述的行程开关7与驱动装置连接。在滑槽5的两端增设行程开关7,通过行程开关7去检测判断滑杆6是否已经运动到了滑槽5的端部,也就是滑杆6移动的整个行程的极限位置。当滑杆6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触发行程开关7,行程开关7将信号传输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以根据信号,停止工作。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驱动装
置工作过载,进而导致驱动装置损坏的问题。也能够解决滑杆6强行移动二导致滑槽5磨损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确保椅座1始终在预定的行程范围内移动调节。
37.此外,本技术设置滑槽5位于椅座1的背侧,相对而言,在整个安全座椅中,椅座1的背侧设有的电子元器件、部件等结构较少,即有足够的空间安装行程开关7,有能够减少其他部件对行程开关7的影响。
3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行程开关7为接触开关或按压开关。当滑杆6移动至极限位置,将与接触开关、按压开关接接触,从而触发其传输信号给驱动装置。
39.实施例二,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的椅座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架2,两个支架上均开设有滑槽5,所述的底座3内对应两个第一支架2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架4,所述的滑杆6连接两个第二支架4,滑杆6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滑槽5。
40.在本技术中,通过左右堆成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架2,相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架4,以及穿过两个第一支架2、两个第二支架4的滑杆6,将整个椅座1调节倾斜角的限位机构连接起来,并且形成稳定的结构。
41.所述的第二支架4上设置有供滑杆6穿过的通孔8,所述的第二支架4上安装有套件9,所述的套件9内安装有轴承,所述的滑杆6穿过轴承。
42.具体的,所述的通孔8的直径大于滑杆6的直径,使得滑杆6能够顺畅的在通孔8内转动。同样的设置轴承,使得滑杆6能够顺滑的转动。本技术中滑杆6在滑槽5内滚动,相比较于滑杆6在滑槽5内移动,滚动的摩擦力更小。本技术的椅座1在调节时更加顺畅。
43.实施例二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44.实施例三,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支架2外罩设有壳体10,所述的行程开关7安装在壳体10内。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4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能够支撑椅座1的移动。
45.所述的壳体10位于第一支架2靠近第二支架4一侧,所述的套件9位于第二支架4靠近第一支架2一侧。
46.壳体10与套件9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具有耐磨性与自润滑的特性。在运动过程中,壳体10与套件9即使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较小,且相比较于金属材质更加耐磨。
47.实施例三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
48.实施例四,如图3所示,所述的椅座1内安装有两根背杆11,所述的背杆11与第一支架2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背杆11与椅座1的结构相适应。所述的背杆11成l形结构。
49.所述的背杆11的上端连接第一支架2,两个背杆11的下端通过一根连杆13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杆13将两根背杆11、两个第一支架2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提高这部分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50.所述的第二支架4的上端连接滑杆6,第二支架4的下端开设有槽口12,所述的连杆13穿过槽口12。具体的,所述的槽口12为狭长的弧形结构。
51.所述的槽口12的两端本别安装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行程开关7。至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工设置有8个行程开关7,其中4个检测一极限位置,另外4个检测另一极限位置。本技术通过多个行程开关7与驱动装置连接,能够确保驱动装置的安全使用。
52.实施例四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任一实施例相同。
53.实施例五,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椅座1的椅背侧设置有限位架14,所述的限位架
14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5,所述的椅座1上安装有头枕16,头枕16通过安装件与限位架14连接,所述的安装件可在限位架14的多个限位槽15之间任一移动。
54.限位槽15处均安装有感应器,所述的安装件移动至限位槽15则触发限位槽15处的感应器。
55.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能够准确感应到头枕16与椅座1的相对位置。
56.实施例五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任一实施例相同。
57.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