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减少垂直车辆方向摩擦力的载车平台及换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8337发布日期:2023-01-25 00:3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便于减少垂直车辆方向摩擦力的载车平台及换电站的制作方法
便于减少垂直车辆方向摩擦力的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1.本技术要求申请日为2021/09/17的中国专利申请202122265020.x的优先权。本技术引用上述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减少垂直车辆方向摩擦力的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背景技术:

3.换电站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更换电池,电动汽车驶入换电站的载车平台并可靠定位后,由换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换电完成后电动汽车驶出载车平台。
4.车辆的车轮将停靠在车轮承载装置上,车轮通过在车轮承载装置上位置的调节,从而来适用不同车型实现可靠定位。但是,车轮承载装置一般都固定设置在载车平台上,位置调节非常不方便;即便车轮承载装置与载车平台采用腰型孔的方式相连接,在移动的过程中摩擦力大,移动非常不方便,且移动精度差,造成对车辆的定位精度差。
5.对比文件cn109484367 a和cn207274644u均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换电平台,设行车方向为x方向,车宽方向为y方向,换电平台包括:x方向定位单元和y方向定位单元,其中,x方向定位单元用于确定驶入车辆沿x方向的停止位置;y方向定位单元用于沿y方向调整前后车轮的位置,进行y方向定位;x方向定位单元包括凹槽,用于支撑定位车轮;其中,通过前轮推杆电机驱动前轮推杆移动,后轮推杆电机驱动后轮推杆移动,推动前轮和后轮移动,从而对前轮和后轮进行y方向定位,且换电平台还包括第一滚轮座,其上的第一滚轮能够随处于凹槽内地车轮沿y方向的移动而滚动,换电平台还包括第二滚轮座,其上的第二滚轮能够随车轮沿y方向的移动而滚动。采用车轮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滚动配合,从而在车轮调节y方向移动时,减少车轮的摩擦力,而此种移动形式,会对车轮造成摩擦损耗。
6.对比文件cn205997867u公开了一种用于换电站的车辆轮胎定位装置,轮胎定位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上的引导柱、前轮滚轴组件、前轮对齐推杆、后轮滚轴组件和后轮对齐推杆,引导柱用于引导汽车驶入停车平台,并对驶入的汽车起到左右粗定位的作用,前轮滚轴组件和后轮滚轴组件使汽车的前轮和后轮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并且前轮滚轴组件用于对驶入的汽车的前轮起到前后定位的作用,前轮对齐推杆和后轮对齐推杆分别用于推动汽车的前轮和后轮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使汽车左右方向精确定位。而此种移动形式与车轮接触,会对车轮造成摩擦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车轮承载在载车平台上位置调节时摩擦大,提供一种便于减少垂直车辆方向摩擦力的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9.一种便于减少垂直车辆方向摩擦力的载车平台,其包括平台本体、车轮承载装置和驱动机构,所述平台本体上设置有滚动部件,所述滚动部件露出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上表
面,且所述滚动部件设置为可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滚动,所述车轮承载装置位于所述滚动部件上并用于承载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轮,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轮承载装置,使所述车轮承载装置与所述滚动部件滚动配合以沿垂直所述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
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车轮承载装置能够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使得车轮承载装置能够在平台本体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并调节车轮承载装置在平台本体上的具体位置,从而能够对不同轮距尺寸的车辆的车轮停靠位置进行调节并实现精确定位承载车辆,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降低了换电站的建设成本,总体上降低了换电成本。同时,滚动部件滚动配合以实现车轮承载装置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通过滚动部件使得车轮承载装置在移动时摩擦力非常小,且对车轮不会产生摩擦和损耗,实现移动非常方便,移动精度高,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
11.较佳地,所述平台本体具有沿垂直所述预设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所述车轮承载装置穿过所述导向孔并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且所述车轮承载装置能够在所述导向孔内移动。
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导向孔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车轮承载装置在导向孔内移动,保证了车轮承载装置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实现车轮承载装置对车轮的精确定位,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可靠性。
13.较佳地,所述车轮承载装置包括限位部件、安装板和支撑板,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抵靠于所述滚动部件,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驱动机构,且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导向孔内并能够在所述导向孔内移动。
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限位部件和支撑板分别安装在安装板的上下两侧面,使得车轮承载装置安装连接非常方便;且安装板整体结构强度高,通过安装板抵靠于多个滚动部件并在滚动部件移动,稳定性高。同时,通过支撑板设置在导向孔内,使得车轮承载装置与平台本体之间安装精度高,且有效避免了车轮承载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15.较佳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两个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别用于对车辆的车轮向左和车轮向右的两个运动趋势进行限位,以使车辆的车轮被限位在两个所述限位件之间。
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两个限位件分别对车轮向左和车轮向右的两个运动趋势进行限位,有效避免了车辆的车轮向左和车轮向右移动,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且有效避免在换电操作时车辆发生移位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17.较佳地,所述车轮承载装置用于对车轮的左右方向位置进行限位。
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车轮的左右方向移动调节以实现精确定位,从而实现整个车辆的精确停靠在载车平台上,精确定位更加方便,且当车轮承载装置上以外的其他车轮定位回正时,车轮承载装置对承载的车轮左右方向位置进行限位,可以实现车轮承载装置上车轮旋转方向的调节回正,以使车辆方向回正,更利于电池更换操作的稳定,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19.较佳地,所述车轮承载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车轮滚动配合的滚筒、滚轮或者滚珠。
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利于车轮在车轮承载装置上移动调整以实现对车轮的精确定位,且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同时,车轮承载装置通过滚筒、滚轮或者滚珠来定位配合车轮地滚装置的方位摆正,使得车轮承载装置上的车轮摆正时摩擦力非常小,矫正非常方便,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
21.较佳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车轮地滚装置,所述车轮地滚装置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并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所述车辆未放置在所述车轮承载装置上的车轮。
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停靠在车轮地滚装置的车轮将能够在车轮地滚装置上进行移动矫正。从而实现车辆精确停靠,精确定位更加方便,更利于电池更换操作的稳定,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23.较佳地,所述车轮地滚装置上具有滚筒、滚轮或者滚珠。
2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利于车轮在车轮地滚装置上移动,便于调整车轮以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
25.较佳地,所述滚动部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滚动部件分别位于所述车轮承载装置的两端并沿垂直所述预设车辆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
2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多个滚动部件分别支撑抵靠于车轮承载装置的两端的底面,保证了车轮承载装置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时与多个滚动部件之间的稳定接触抵靠,实现移动非常方便,且移动精度高。
27.较佳地,所述滚动部件为滚轮或者滚珠。
2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便于调整车轮承载装置以实现对车轮的精确定位,且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
29.较佳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检测机构,通过所述车轮承载装置的移动以改变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值,使得所述检测值与所述检测机构的内部设定值进行比较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关闭,以实现所述车轮承载装置停止移动。
3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检测机构来进行检测并控制车轮承载装置,实现对车轮承载装置移动到位的精确控制,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31.较佳地,所述检测机构为电子尺,所述电子尺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所述电子尺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轮承载装置。
3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采用电子尺实现检测精度高,稳定性高;且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成本低。
33.较佳地,所述检测机构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
3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检测机构不占用平台本体上的空间,有效避免发生干涉现象,且安装设置方便。
35.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液压缸或电推杆。
3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从而可以根据空间、成本等选择合适的驱动机构;且具有构造简单,工作可靠,易于安装维护的特点。
37.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和双向控制部件,所述双向控制部件连接于所述液压缸并用于控制对所述液压缸内充油或者排油。
3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双向控制部件将控制对液压缸内充油或者排油,从而实现驱动机构的伸出或者缩回,使得驱动机构的伸出或者缩回精度高,进而实现
精确控制车轮承载装置的移动,实现对车轮的精确定位。
39.较佳地,所述双向控制部件包括双向开关、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双向开关和所述液压缸,所述双向开关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的开关,以实现对液压缸内充油或者排油。
4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双向开关来用于控制对液压缸内充油或者排油,进一步提高了双向控制部件对液压缸的精确控制;同时,通过双向开关便于操作控制,且结构简单。
41.较佳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
4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接线盒以及线路不占用平台本体上的空间,有效避免发生干涉现象,且安装设置方便。
43.较佳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底部并用于举升承载的车辆。
4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举升机构将停靠在载车平台的车辆向上顶起,使得车辆下方的空间得到增大,便于换电设备进入至车辆的下方并对车辆上的电池包进行更换操作,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45.较佳地,所述车轮承载装置用于承载车辆的左后轮。
4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左后轮的移动调节,实现整个车辆的精确停靠在载车平台上,精确定位更加方便,更利于电池更换操作的稳定,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47.较佳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车辆的左前轮进行定位的左前轮定位装置。
4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由于左前轮的停靠位置与驾驶员最近,车辆在驶入载车平台时更加有利于司机将车辆的左前轮驶入至左前轮定位装置上,从而通过车轮承载装置的垂直于预设车辆方向移动,实现车身旋转方向进行矫正,实现整个车辆的精确停靠在载车平台上,精确定位更加方便,更利于电池更换操作的稳定,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49.一种换电站,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载车平台。
5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车轮承载装置能够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使得车轮承载装置能够在平台本体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并调节车轮承载装置在平台本体上的具体位置,从而能够对不同宽度的车辆的车轮停靠位置进行调节并实现精确定位承载车辆,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降低了换电站的建设成本,总体上降低了换电成本。同时,滚动部件滚动配合以实现车轮承载装置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通过滚动部件使得车轮承载装置在移动时摩擦力非常小,实现移动非常方便,移动精度高,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
51.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52.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53.本实用新型的便于减少垂直车辆方向摩擦力的载车平台及换电站,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车轮承载装置的移动,使得能够根据不同车辆的车轮停靠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定位不同型号车辆。同时,通过滚动部件使得车轮承载装置在移动时摩擦力非常小,实现移
动非常方便,移动精度高,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5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的载车平台的示意图。
5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的载车平台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5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的载车平台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5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的载车平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5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的载车平台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5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的载车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6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的载车平台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6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的载车平台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62.图9为图8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63.图10为图8沿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6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的载车平台的平台本体、定位板以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65.附图标记说明:
66.平台本体1
67.滚动部件11
68.导向孔12
69.车轮承载装置2
70.限位部件21
71.限位件211
72.安装板22
73.支撑板23
74.驱动机构3
75.液压缸31
76.双向控制部件32
77.车轮地滚装置4
78.左前轮定位装置5
79.检测机构6
80.举升机构7
81.接线盒8
具体实施方式
82.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83.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包括载车平台。换电站用于更换车辆上的电池包。需要更换电池包的车辆驶入载车平台上并进行电池包的更换操作,车辆在更换完成电池包之后将驶出载车平台。
84.载车平台包括平台本体1、车轮承载装置2和驱动机构3,平台本体1上设置有滚动部件11,滚动部件11露出于平台本体1的上表面,且滚动部件11设置为可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滚动,车轮承载装置2位于滚动部件11上并用于承载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轮,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车轮承载装置2,使车轮承载装置2与滚动部件11滚动配合以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
85.车轮承载装置2安装设置于对应车辆的车轮停靠的位置,车辆在驶入至载车平台上时,车辆的车轮将停靠在车轮承载装置2上,通过车轮承载装置2从而实现承载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轮。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车轮承载装置2能够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使得车轮承载装置2能够在平台本体1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并调节车轮承载装置2在平台本体1上的具体位置,从而能够对不同轮距尺寸的车辆的车轮停靠位置进行调节并实现精确定位承载车辆,也能够实现对整车的左右移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降低了换电站的建设成本,总体上降低了换电成本。同时,滚动部件11滚动配合以实现车轮承载装置2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通过滚动部件11使得车轮承载装置2在移动时摩擦力非常小,实现移动非常方便,移动精度高,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
86.滚动部件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滚动部件11分别位于车轮承载装置2的两端并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平台本体1上。通过多个滚动部件11分别支撑抵靠于车轮承载装置2的两端的底面,保证了车轮承载装置2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时与多个滚动部件11之间的稳定接触抵靠,实现移动非常方便,且移动精度高。其中,多个滚动部件11也可以与车轮承载装置2的底部的四周接触抵靠。当然,多个滚动部件11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不做限定。
87.在本实施例中,滚动部件11为滚轮。滚轮的轮轴平行于车辆行驶方向,滚轮将可以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滚动,通过滚轮将利于车轮承载装置2在平台本体1上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便于调整车轮承载装置2以实现对车轮的精确定位,且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
88.在其他实施例中,滚动部件11为滚珠。通过滚珠抵靠于车轮承载装置2的底面,利于车轮承载装置2在平台本体1上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便于调整车轮承载装置2以实现对车轮的精确定位,且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
89.在本实施例中,平台本体1具有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孔12,驱动机构3的一端连接于平台本体1的底部,车轮承载装置2穿过导向孔12并连接于驱动机构3的另一端,且车轮承载装置2能够在导向孔12内移动。导向孔12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车轮承载装置2在导向孔12内移动,保证了车轮承载装置2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实现车轮承载装置2对车轮的精确定位,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可靠性。
90.其中,车轮承载装置2包括限位部件21、安装板22和支撑板23,限位部件21设置于安装板22上,安装板22的底面抵靠于滚动部件11,支撑板23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安装板22和驱动机构3,且支撑板23位于导向孔12内并能够在导向孔12内移动。将限位部件21和支撑板23分别安装在安装板22的上下两侧面,使得车轮承载装置2安装连接非常方便;且安装板22整体结构强度高,通过安装板22抵靠于多个滚动部件11并在滚动部件11移动,稳定性高。同时,通过支撑板23设置在导向孔12内,使得车轮承载装置2与平台本体1之间安装精度高,且有效避免了车轮承载装置2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换电站的安
全稳定性。
91.限位部件21包括两个限位件211,两个限位件211均安装于安装板22上,两个限位件211分别用于对车辆的车轮向左和车轮向右的两个运动趋势进行限位,以使车辆的车轮被限位在两个限位件211之间。通过两个限位件211分别对车轮向左和车轮向右的两个运动趋势进行限位,有效避免了车辆的车轮向左和车轮向右移动,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且有效避免在换电操作时车辆发生移位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从而通过车轮承载装置的车辆左右方向移动,实现车身旋转方向进行矫正。
92.载车平台还包括车轮地滚装置4,车轮地滚装置4设置于平台本体1上并用于承载至少一个车辆未放置在车轮承载装置2上的车轮。车轮地滚装置4设置在平台本体1上并位于车辆未放置的车轮的停靠位置上。当车辆的驶入至载车平台上时,车辆的车轮将分别停靠在车轮承载装置2和车轮地滚装置4,通过车轮承载装置2带动车轮移动以实现精确定位,停靠在车轮地滚装置4的车轮将能够在车轮地滚装置4上进行移动矫正。从而实现车辆精确停靠,精确定位更加方便,更利于电池更换操作的稳定,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93.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轮地滚装置4上具有滚筒。通过滚筒将利于车轮在车轮地滚装置4上移动,便于调整车轮以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其中,滚筒可以设置在限位部件21和/或安装板22上。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滚筒设置在限位部件21和支撑板23,安装板22上开设有通孔,支撑板23具有向下凹陷的安装槽,滚筒通过通孔将安装设置在安装槽内。
9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车轮地滚装置4上具有滚轮或者滚珠。通过滚轮或者滚珠将利于车轮在车轮地滚装置4上移动,便于调整车轮以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且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
95.在本实施例中,车轮承载装置2的数量为一个。车轮承载装置2用于承载车辆的左后轮。车轮承载装置2用于对车轮的左右方向位置进行限位。通过车轮承载装置2对车辆的左后轮的左右方向位置进行限位,使得对左后轮的左右方向移动调节以实现精确定位,从而实现整个车辆的精确停靠在载车平台上,精确定位更加方便,且当车轮承载装置2上以外的其他车轮定位回正时,车轮承载装置2对承载的车轮左右方向位置进行限位,可以实现车轮承载装置2上车轮旋转方向的调节回正,以使车辆方向回正,更利于电池更换操作的稳定,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96.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车辆的左前轮进行定位的左前轮定位装置5。在本实施例中,左前轮定位装置5的数量为一个并用于承载车辆的左前轮,车轮地滚装置4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用于承载车辆的右前轮和右后轮,车轮承载装置2用于承载车辆的左后轮,将左前轮定位装置5设置在左前轮的停靠位置上,由于左前轮的停靠位置与驾驶员最近,车辆在驶入载车平台时更加有利于司机将车辆的左前轮驶入至左前轮定位装置5上,通过车轮承载装置2将使得左后轮沿垂直预设车辆方向移动调节,将带动两个车轮地滚装置4上的右前轮和右后轮一同移动,从而实现车身旋转方向进行矫正,实现整个车辆的精确停靠在载车平台上,精确定位更加方便,更利于电池更换操作的稳定,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9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车轮定位装置、车轮承载装置2和车轮地滚装置4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可以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情况而相应设置。
98.车轮承载装置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车轮滚动配合的滚筒、滚轮或者滚珠。通过滚筒、滚轮或者滚珠抵靠于车轮的外表面,利于车轮在车轮承载装置2上移动调整以实现对车
轮的精确定位,且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同时,车轮承载装置2通过限位件定位配合车轮地滚装置4的方位摆正,使得车轮承载装置2上的车轮摆正时摩擦力非常小,矫正非常方便,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
99.载车平台还包括检测机构6,通过车轮承载装置2的移动以改变检测机构6的检测值,使得检测值与检测机构6的内部设定值进行比较来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的关闭,以实现车轮承载装置2停止移动。载车平台能够检测出不同型号的车辆并在检测机构6上生成对应的内部设定值。车辆在进入车轮承载装置2之前,载车平台检测不同型号的车辆,车辆的左后轮在进入车轮承载装置2之后,通过驱动机构3的打开将用于控制车轮承载装置2的移动,通过车轮承载装置2的移动以改变检测机构6的检测值,使得检测值与检测机构6的内部设定值进行比较来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的关闭,以实现车轮承载装置2停止移动,从而实现载车平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
100.例如,当检测值小于内部设定值时,驱动机构3将用于控制车轮承载装置2沿垂直预设车辆的前进方向移动;当检测值大于内部设定值时,驱动机构3 3将用于控制车轮承载装置2沿垂直预设车辆的后退方向移动;当检测值等于内部设定值时,检测机构6将发出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3的关闭,以实现车轮承载装置2停止移动。通过检测机构6来进行检测并控制车轮承载装置2,实现对车轮承载装置2移动到位的精确控制,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101.其中,通过车轮承载装置2的移动以改变检测机构6的检测值,检测值可以为电阻值、电压值、压力值、磁力值、热力值等。
102.检测机构6为电子尺,电子尺的一端连接于平台本体1,电子尺的另一端连接于车轮承载装置2。电子尺的固定部分可以连接在平台本体1上,移动部分连接于车轮承载装置2上并随车轮承载装置2一同沿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采用电子尺实现检测精度高,稳定性高;且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成本低。
103.检测机构6连接于平台本体1的底部。通过将检测机构6设置在平台本体1的底部,使得检测机构6不占用平台本体1上的空间,有效避免发生干涉现象,且安装设置方便。
104.驱动机构3包括气缸、液压缸31或电推杆。从而可以根据空间、成本等选择合适的驱动机构3;且具有构造简单,工作可靠,易于安装维护的特点。其中,驱动机构3位于平台本体1的下方而不占用平台本体1上的空间,有效避免发生干涉现象,且安装设置方便。
105.驱动机构3包括液压缸31和双向控制部件32,双向控制部件32连接于液压缸31并用于控制对液压缸31内充油或者排油。通过双向控制部件32将控制对液压缸31内充油或者排油,从而实现驱动机构3的伸出或者缩回,使得驱动机构3的伸出或者缩回精度高,进而实现精确控制车轮承载装置2的移动,实现对车轮的精确定位。
106.双向控制部件32包括双向开关、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双向开关和液压缸31,双向开关用于分别控制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的开关,以实现对液压缸31内充油或者排油。通过双向开关来用于控制对液压缸31内充油或者排油,进一步提高了双向控制部件32对液压缸31的精确控制;同时,通过双向开关便于操作控制,且结构简单。
107.进入换电站内的车辆将通过载车平台检测到车辆型号,将检测到的车辆型号发送给到检测机构6,使得在检测机构6的内部生成对应的内部设定值,且通过检测机构6对车轮
承载装置2进行控制,检测机构6将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的打开,使得车轮承载装置2沿垂直预设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在移动到位之后,检测机构6将发出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3的关闭,以实现车轮承载装置2停止移动。车轮承载装置2移动结束后,车辆驶入,左前轮进入车轮承载装置2使车辆定位精准。或者车辆先驶入至车轮承载装置2之后,检测机构6将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打开,以使车轮承载装置2移动并带动车轮移动,从而实现车辆精确定位。
108.在本实施例中,载车平台包括用于对车辆的左前轮进行定位的左前轮定位装置5,车轮承载装置2设置于车辆的左后轮的停靠位置,两个车轮地滚装置4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右前轮和右后轮的停靠位置。车辆先驶入至平台本体1上,且车辆的左前轮驶入左前轮定位装置5,车辆的左后轮停靠在车轮承载装置2上,车辆的右前轮和右后轮分别停靠在两个车轮地滚装置4上,根据车辆型号,之后检测机构6将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打开,以使车轮承载装置2移动,左后轮将跟着车轮承载装置2一同移动,从而带动右前轮和右后轮在两个车轮地滚装置4上移动调整,车轮承载装置2在移动到位之后,检测机构6将发出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3的关闭,以实现车轮承载装置2停止移动,从而调整车辆位置实现精确定位。
109.载车平台还包括举升机构7,举升机构7连接于平台本体1的底部并用于举升承载的车辆。换电站在对车辆更换电池包的过程中,换电设备需要伸入至车辆的下方并对车辆上的电池包进行更换操作,通过举升机构7将停靠在载车平台的车辆向上顶起,使得车辆下方的空间得到增大,便于换电设备进入至车辆的下方并对车辆上的电池包进行更换操作;在更换电池包完成之后,通过举升机构7将停靠在载车平台的车辆向下降落,车辆将能够驶出载车平台,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稳定性。
110.载车平台还包括接线盒8,接线盒8设置于平台本体1的底部。通过将接线盒8设置在平台本体1的底部,使得接线盒8以及线路不占用平台本体1上的空间,有效避免发生干涉现象,且安装设置方便。
11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