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分体式保险杠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1890发布日期:2022-12-14 05:3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分体式保险杠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具有该安装结构的分体式保险杠、以及安装有该分体式保险杠的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的保险杠是一种安全装置,其能够吸收和减缓外界对车辆的冲击力,从而对车辆形成保护。现有的保险杠与车体的连接结构,为了外形的美观,使用隐藏式的连接件(螺栓、铆钉或卡接件等)。需要对保险杠进行拆装时,用户很难找到连接件的位置。即便找到了连接件的位置,往往也会因为某些连接件的结构复杂(这一点在卡接件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而无法正确、顺利的解除或建立连接。不正确的操作会损坏连接结构,导致安装失败,甚至损坏车辆结构。
3.也就是说,现有的保险杠与车体的连接结构对于用户来说,拆装难度很大,给保险杠的更换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对于具有越野能力的车辆。车辆在越野行驶时,由于路况复杂,保险杠受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保险杠更换困难这一问题,会极大的影响用户的用车体验。
4.对于车辆构成而言,车辆可以采用非承载式车身或承载式车身。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的车辆,除了具有车身,还具有车架。车架位于车辆的底部,非承载式车身安装在车架上,车架与车轮连接。采用承载式车身的车辆没有车架,车身与车轮直接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具有非承载式车身的车辆,其保险杠拆装难度大,更换困难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分体式保险杠的上分体,并且连接车辆的非承载式车身。第二连接部设置于分体式保险杠的下本体,并且可拆卸地连接车辆的车架。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均具有一个暴露于车辆底部的操作端。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若干个卡接件和/或若干个螺纹连接件;每个所述卡接件固定于所述上本体并连接所述非承载式车身的机舱边梁或翼子板;每个所述螺纹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本体和所述非承载式车身的机舱边梁或翼子板。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本体包括一个竖向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件具有一个穿过所述连接板的主体部,所述操作端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操作端固定于所述主体部朝向车辆后方的一端。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本体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连接板前方的外板,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外板上的操作孔,所述连接件的操作端固定于所述主体部朝向车辆前方的一端。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操作端为所述螺栓的头部,所述主体部为所述螺栓的螺杆,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螺杆适配的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螺杆一一对应。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螺孔由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螺母提供。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分为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分布的至少两组,并且在车辆的左右方向,每一组连接件均与车架的纵梁错开。
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保险杠,该保险杠具有相互分离的上本体和下本体,以及上述的安装结构。
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分体式保险杠。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至少具有两方面的优势。第一方面是具有两个连接部,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安装上本体。上本体的损坏概率比较小。尤其是对于越野路况,保险杠多被路面的凸起物自下而上撞击,下本体损坏的概率大大高于上本体。更换下本体时,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开设置,所以只需要对第二连接部进行操作即可,省掉了对第一连接部的操作,降低了更换保险杠的操作难度。第二方面是第二连接部的连接件具有暴露的操作端。相比现有的隐藏式的连接件,用户能够方便的找到连接件,并通过操作端对其进行操作,实现下本体的拆卸或安装。通过以上两方面,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能够简化保险杠的更换操作,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保险杠更换困难的问题,优化用户的用车体验。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及其安装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
19.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20.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视图;
21.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相比图2,本图中操作端朝向车辆前方,并且本图省略了上本体。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分体式保险杠;101、上本体;102、下本体;103、封堵条;1021、外板;1022、连接板;1023、溃缩空间;1024、操作孔;1025、盖板;20、第二连接部;201、连接件;2011、操作端;2012、主体部;2013、螺母;2014、加强垫板;30、车架;301、纵梁;302、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用于安装具有非承载式车身的车辆的保险杠,该保险杠为
分体式结构。图1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能够适用的一种分体式保险杠10。可以理解,分体式保险杠10仅作为示例使用,不构成对安装结构的限制。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还能适用于图1和图2所示结构之外的分体式保险杠。
26.如图1和图2所示,分体式保险杠10包括相互分离的上本体101和下本体102。上本体101连接于车辆的非承载式车身,下本体102连接于车辆的车架30。对于车辆整体而言,非承载式车身与车架30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运动。因此,上本体101和下本体102之间预留了宽度为h的缝隙,该缝隙为上本体101和下本体102提供了相对运动空间。所述缝隙可以使用封堵条103进行遮挡,避免杂物进入车辆内部。
27.下本体102包括一个外板1021和一个竖向设置的连接板1022。两个板通过现有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连为一体。下本体102,包括外板1021和连接板1022,的制造材料,可以是工程塑料,也可以是金属。金属材料相比工程塑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防护性能。上本体101受撞击的概率较小,一般采用工程塑料制造。下本体102的外板1021和连接板1022之间留有溃缩空间1023。当外板1021受到撞击后,可以向溃缩空间1023内溃缩,吸收撞击能量,形成对车辆的保护。
28.以上是对分体式保险杠10的介绍,下面开始介绍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具有该安装结构的分体式保险杠以及具有该分体式保险杠的车辆。
29.在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安装结构用于安装分体式保险杠10,分体式保险杠10具有相互分离的上本体101和下本体102。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20。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上本体101,并用于连接车辆的非承载式车身。第二连接部20设置于下本体102,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车辆的车架30。第二连接部20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201,每个连接件201均具有一个暴露于车辆底部的操作端2011。
3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至少具有两方面的优势。第一方面是具有两个连接部,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20。第一连接部用于安装上本体101。上本体101的损坏概率比较小。尤其是对于越野路况,保险杠多被路面的凸起物自下而上撞击,下本体102损坏的概率大大高于上本体101。更换下本体102时,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20分开设置,所以只需要对第二连接部20进行操作即可,省掉了对第一连接部的操作,降低了更换保险杠的操作难度。第二方面是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件201具有暴露的操作端2011。相比现有的隐藏式的连接件,用户能够方便的找到连接件201,并通过操作端2011对其进行操作,实现下本体102的拆卸或安装。通过以上两方面,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能够简化保险杠的更换操作,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保险杠更换困难的问题,优化用户的用车体验。
31.本技术所述的“暴露”意为容易被发现,并不表示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必须暴露于用户的视野中。例如,操作端2011的外部可能加装保护罩。当保护罩未被取下时,虽然操作端2011不可视,但其仍能够很容易的被发现,其也处于暴露状态。
32.由于连接件201的操作端2011的暴露位置是车辆的底部,所以对保险杠进行拆装操作时,一般需要将车辆升起,以便操作人员能够从车辆的底部对操作端2011进行操作。如果车辆的底盘较高、与地面的距离较大,车辆未升起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也能进入车辆的底
部。
33.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01的结构形式不限,例如其可以是螺纹连接件,也可以是卡接件。当连接件201为螺纹连接件时,操作端2011一般为螺纹连接件的头部。通过旋拧螺纹连接件的头部,可将其拧入或拧出螺纹孔,实现下本体102的安装或拆卸。当连接件201为卡接件时,操作端2011为卡接件的活动部。通过改变活动部的位置,可将卡接件置为卡合或分离状态,实现下本体102的安装或拆卸。
34.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一般适用于车辆的前保险杠。如图1所示,车架30包括纵梁301,纵梁301的前端可以固定连接一根横梁302。当纵梁301的前端连接有横梁302时,分体式保险杠10可以固定、安装于横梁302上,如图1所示。当纵梁301的前端没有横梁302时,分体式保险杠10可以直接连接纵梁301,实现自身的固定和安装。
35.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一种典型的适用场景如下:车辆出厂时,配备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20。同时,车辆配备常规的一体式保险杠。该一体式保险杠安装于第二连接部20(不连接第一安装部),第二连接部20可以为其提供足够的连接力,使其稳定的保持在车辆上。车辆使用过程中,当保险杠损坏后,可以为用户更换分体式保险杠10。更换时,利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20分别将上本体101和下本体102安装在车辆的非承载式车身和车架30上。
36.上述典型的适用场景很可能发生在公路和越野两用车辆上。公路和越野两用车辆是指既适于公路行驶又具有越野能力的车辆,例如某些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实用车辆)或某些皮卡(皮卡是指驾驶室后方设有无顶货箱的轻型载货车辆)。这些车辆在出厂时,出于成本或其它因素的考虑,可以配备塑料材质的、一体式的保险杠。车辆使用过程中,出于某些原因,车辆由公路路况转为越野路况。此时,车辆即可利用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将塑料的一体式保险杠更换为分体式保险杠10。分体式保险杠10的下本体102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其具有更好的抗冲击能力,能够更好的保护车辆。在之后的用车过程中,即使下本体102的损坏频率很高,也可以利用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方便地进行更换,从而优化用户的用车体验。
37.在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连接件201分为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分布的至少两组,并且在车辆的左右方向,每一组连接件均与车架30的纵梁301错开。
38.图1中,箭头y指示的方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箭头x所指的方向为车辆的前进方向。图1共示出了三组连接件201;其中,如图2所示,每组具有两个连接件201。即,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0共包括六个连接件201。它们两个为一组,共三组,沿车辆的左右方向(也是分体式保险杠10的长度方向)分布。这种分布方式有利于连接力的均匀分布,从而确保连接的稳定、可靠。
39.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一般适用于纵梁的前端连接有横梁302的情况。横梁302是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梁,其可以作为下本体102的安装座。图1所示的三组连接件201中,中间的一组连接横梁302的中间部位,其余两组分别位于两根纵梁301的外侧。三组连接件201在车辆的左右方向,均与纵梁301错开。防止在拆装保险杠的过程中,纵梁301妨碍对操作件2011的操作。
40.在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包括若
干个卡接件和/或若干个螺纹连接件。每个所述卡接件固定于上本体(101)并连接所述非承载式车身的机舱边梁或翼子板。每个所述螺纹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上本体(101)和所述非承载式车身的机舱边梁或翼子板。
41.通过卡接件或螺纹连接件连接保险杠与机舱边梁或翼子板是现有结构。因为分体式保险杠10的上本体101不经常更换,所以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接部利用现有结构连接上本体101和非承载式车身,以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常用的、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得出的第一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2.第一连接部可以全部采用卡接件,也可以全部采用螺纹连接件,还可以同时采用卡接件和螺纹连接件。当采用卡接件时,机舱边梁或翼子板上设置与该卡接件适配的被卡接件。卡接件固定于上本体(101),可以是卡接件与上本体(101)一体注塑成型;还可以是卡接件作为独立的零件制造完成后再与上本体(101)固定连接。
43.当采用螺纹连接件时,可以在机舱边梁(或翼子板)设置与该螺纹连接件适配的螺纹孔,在上本体(101)上设置供该螺纹连接件穿过的通孔,以实现上本体(101)与机舱边梁(或)翼子板的可拆卸连接。
44.在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下本体102包括一个竖向设置的连接板1022,连接件201具有一个穿过连接板1022的主体部2012,操作端2011固定于主体部2012的一端。
45.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01可以为螺栓或铆钉。当连接件201为螺栓时,主体部2012为螺栓的螺杆,操作端2011为螺栓的头部。当连接件201为铆钉时,主体部2012为铆钉的钉杆,操作端2011为铆钉的头部。无论是螺栓还是铆钉,现有技术中均具有相应的手持工具,对其进行操作。
46.本实施方式采用了穿过连接板1022的连接结构,这种结构制造工艺简单、连接操作方便、连接力稳定,能够很好的满足连接板1022与横梁302的连接要求。
47.在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件201的操作端2011固定于主体部2012朝向车辆后方的一端。图2和图3中,左侧表示车辆的后方。
48.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下本体102时,连接件201的主体部2012自后向前(在图2和图3中是自左向右)穿入连接板1022。安装完成后,操作端2011位于连接板1022的后侧(在图2和图3中是左侧)。如此,操作端2011位于保险杠的后方,不仅能够在拆装保险杠时很容易的找到,而且不会破坏车辆的外观。
49.在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下本体102还包括一个位于连接板1022前方的外板1021。第二连接部20还包括开设于外板1021上的操作孔1024。连接件201的操作端2011固定于主体部2012朝向车辆前方的一端。图4中,右侧表示车辆的前方。所以连接板1022的前方,在图4中,表现为连接板1022的右侧。
50.相比于上一实施方式(操作端2011朝向车辆后方),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操作端2011朝向车辆前方的结构。上一实施方式中,拆卸连接件201时需要从车辆底部,自下而上看向连接件201。本实施方式中,拆卸连接件201时,从操作孔1024自前向后看向连接件201。相比自下而上看向连接件201,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方便。尤其是车辆底盘较高的时候,操作人员不用进入车辆底部,蹲在车辆前端操作即可。
51.为了避免杂物进入下本体102内,也为了外形的美观,操作孔1024一般使用盖板1025进行封堵。盖板1025的边沿可通过现有结构与操作孔1024的边沿可拆卸连接。需要操作连接件201时,盖板1025可方便的拆卸下来。另外,操作孔1024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尽量方便操作连接件201的同时,也要兼顾车辆外形。
52.在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01为螺栓,操作端2011为螺栓的头部,主体部2012为螺栓的螺杆。第二连接部20还包括至少两个与螺杆适配的螺孔,上述螺孔与螺杆一一对应。
53.本实施方式选择了螺栓作为连接件201。螺栓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螺纹连接件,其制造工艺成熟、质量稳定,连接稳定可靠且获取成本低。另外,市场上有大量、成熟的手动工具可以实现螺栓的旋拧。例如,市场上存在具有万向节的套筒扳手。这种扳手的手柄和套筒之间连接有万向节,手柄和套筒之间的角度能够自由变化。这种扳手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作业,完全能够满足作为连接件201的螺栓的旋拧需求。
54.在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的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螺孔由固定于连接板1022的螺母提供。与螺栓相同,螺母也是被成熟、广泛应用的螺纹连接件,其质量可靠,获取成本低。
55.具体的,螺母与连接板1022之间设有加强垫板2014,以增加连接的可靠性。螺母固定在加强垫板2014上,加强垫板2014固定在连接板1022上。以图3所示结构为例,安装保险杠时,连接件201的主体部2012自车辆的后方向前(表现在图3中是自左向右)依次穿过横梁302、连接板1022和加强垫板2014,之后拧入螺栓2013的螺孔中,实现横梁302与连接板1022的连接,从而将下本体102固定安装在横梁302上。横梁302、连接板1022和加强垫板2014上均开设有供螺杆穿过、且与螺母的螺孔对齐的通孔。
5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保险杠,该保险杠具有相互分离的上本体、下本体和以上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安装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因为具有上述的安装结构,因此能够便捷高效的实现与车辆的拆装,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再次强调,图1和图2所示的分体式保险杠10仅是一种示例,本技术提供的分体式保险杠还可以是其他结构。
5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分体式保险杠,保险杠的更换简单、方便。相比现有的车辆,在保险杠更换方面,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58.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