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9811发布日期:2023-03-29 13:5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车载充电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充电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车辆的外观及使用的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能源车,其充电结构的外观及匹配问题对车辆的外观及便利性影响很大。具体地,充电结构包括充电枪、设置在车辆上的充电座与充电口盒,充电口盒的充电口与充电座匹配。充电枪与充电座电连接以对车辆充电。其中,充电座安装在车辆安的装板上,通过固定件,如螺栓固定安装,充电口盒通过卡接结构或者螺栓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然而,固定充电座的螺栓裸露在充电盒内,用户打开充电口盒盖充电会看见螺栓,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组件及汽车,不仅能够提高车载充电组件的外观,还能增加车载充电组件的适配性。
4.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座、安装板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充电座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车载充电组件还包括安装在车身主体上的充电口盒,所述充电口盒包括主体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至少一个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所述充电座匹配对应,且每一所述充电口的边缘还设有软胶唇边,所述软胶唇边覆盖所述固定件。
5.进一步,所述主体的至少位于所述充电口的边缘处为硬胶部,所述软胶唇边搭接在所述硬胶部上,且所述软胶唇边与所述硬胶部的搭接量为1.5
±
0.1mm。
6.进一步,所硬胶部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贯穿至与所述充电口连通,所述软胶唇边搭接在所述通槽上;其中,所述通槽的厚度等于所述软胶唇边的厚度。
7.进一步,所述软胶唇边与所述充电口的边缘之间的夹角为90-130度。
8.进一步,所述软胶唇边上还设有一层磨砂层。
9.进一步,所述主体包括侧壁和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合成容纳腔;所述充电口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底壁为硬胶部;所述软胶唇边向所述容纳腔外延伸。
10.进一步,所述侧壁包括远离所述底壁的第一段及连接所述底壁的第二段,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厚度。
11.进一步,所述侧壁为硬胶部。
12.进一步,所述充电口的内壁与所述充电座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20
±
0.5mm。
13.进一步,所述软胶唇边的延伸端抵顶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延伸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干涉范围为0-1.7
±
0.5mm。
14.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述的车载充电组件。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车载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座、安装板及固定件,固定
件将充电座固定在安装板上,车载充电组件还包括安装在车身主体上的充电口盒,充电口盒包括主体及设置在主体上的至少一个充电口,充电口与充电座匹配对应,且每一充电口的边缘还设有软胶唇边,软胶唇边覆盖固定件。由此,通过在充电口盒充电口的边缘设置软胶唇边,一方面软胶唇边可以将充电口外露出来,不影响充电;另外一方面,软胶唇边覆盖了固定充电座的固定件,使固定件不外露,有效的提高车载充电组件的外观,带给使用者良好的观感。另外,在充电时,由于不同厂家的充电枪也会有尺寸上的差异,一旦充电枪尺寸略大,则充电枪易与软胶唇边发生干涉,但是由于软胶唇边在受力后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从而可以提供一定的避位空间,从而可提高车载充电组件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组件及充电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车载充电组件包括软胶唇边与安装板;
18.图2是图1中的车载充电组件组装,并去掉盖体后的俯视示意图;
19.图3是图2中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软胶唇边未与安装板抵接;
21.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软胶唇边与安装板抵接。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组件100,充电枪200与车载充电组件100及充电桩连接后,可以对车辆进行充电。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组件及充电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车载充电组件包括软胶唇边与安装板;图2是图1中
的车载充电组件组装,并去掉盖体后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载充电组件100包括安装板2,固定在安装板2上充电座1、对充电座1进行固定的固定件3,及与充电座1配合的充电口盒5。
26.安装板2可与车身主体4连接,并对充电座1提供支撑,使充电座1可安装在车身主体4上。
27.充电座1可与充电枪200配合并进行电连接,实现对车身主体4中的电池进行充电。可以理解的是,充电座1还可具有不同的充电接口,如慢充接口和快充接口,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充电枪200与快充接口连接,实现快速充电;将充电枪200与慢速接口连接,实现正常充电。
28.固定件3用于将充电座1固定在安装板2上,固定件3可以是螺栓、螺钉、铆钉等,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将固定座牢固的固定在安装板2上即可。
29.充电口盒5可为盒体结构,可安装在车身主体4上,具体的可安装在车身外板上。充电口盒5包括主体51及设置在主体51上的至少一充电口52。充电口52与充电座1配合连接,使得充电座1至少部分位于充电口盒5内,从而使得使用者可在充电口盒5处将充电枪200与充电座1配合,也即充电座1可通过充电口52与在车身主体4外的充电抢电连接,从而对车身主体4中的电池充电。
30.其中,充电口52的边缘还设置有软胶唇边53,软胶唇边53覆盖固定件3。可以理解的是,当充电座1与充电口盒5配合时,固定件3也可外露在充电口盒5侧,当在充电口52的边缘设置软胶唇边53,即可在充电口盒5侧将固定件3覆盖。其中,软胶唇边53覆盖固定件3可以是固定件3全部都是通过软胶唇边53覆盖,也可以是固定件3的部分被软胶唇边53覆盖。
31.由此,本技术的车载充电组件100,通过在充电口盒5的充电口52的边缘设置软胶唇边53,一方面软胶唇边53可以将充电口52外露出来,不影响充电;另外一方面,软胶唇边53覆盖固定充电座1的固定件3,使固定件3不直接外露,有效的提高车载充电组件100的外观,带给使用者良好的观感。另外在充电时,由于不同厂家的充电枪200也会有尺寸上的差异,一旦充电枪200尺寸略大,充电枪200易与软胶唇边53发生干涉。由于软胶唇边53在受力后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从而可提高车载充电组件100的适配性。
32.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软胶唇边未与安装板抵接;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软胶唇边与安装板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51至少位于充电口52的边缘处为硬胶部,也即充电口盒5的软胶唇边53与硬胶连接,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在保证充电口盒5在具备一定的刚度的情况下,还在特定部位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在受力之后可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可以理解的是,充电口52边缘的硬胶部和软胶唇边53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或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形成,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33.为了保证软胶唇边53与硬胶部的连接稳固性,其软胶唇边53与硬胶部的连接处有一定量的重叠,举例来说,软胶唇边53与硬胶部搭接,搭接量大于1mm,优选的,搭接量为1.5
±
0.1mm,请参阅图5中的距离b。
34.为了软胶唇边53与硬胶部搭接后的平整性,且保证充电口盒5内的空间,在充电的过程中不至于在软胶唇边53和主体51的连接处与充电枪200发生干涉,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硬胶部设置有通槽54,通槽54设置在充电口盒5与充电枪200连接的一侧,且通槽54与充电口52连通,从而可以使得软胶唇边53的连接端531搭接在通槽54上。其中,通槽54的
深度大于等于软胶唇边53的连接端531的厚度,由此使得与主体51连接处的连接端531不会超出主体51的硬胶部所形成的平面,从而使设置的软胶唇边53的连接端531不会占用主体51内的空间。由此,可实现利用软胶唇边53对固定件3进行遮盖的同时,还可有效的减少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枪200与固定件3及软胶唇边53的干涉,从而可提高车载充电组件100对不同厂家生产电枪的适配性。
35.进一步,请结合参阅图4,软胶唇边53的连接端531还搭接在远离充电枪200连接的一侧,也即连接端531形成有槽,使得连接端531可为c型结构,连接端531的一部分位于通槽54上,连接端531的另一部分位于通槽54的相对侧。可以理解的是,软胶唇边53的连接端531设置成c型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软胶唇边53与通槽54的连接强度,还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观感。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口盒5为盒体,具体的,主体51可包括侧壁512和与侧壁512连接的底壁511。侧壁512和底壁511可围合成容纳腔515。充电口52设置在底壁511上,和充电口52配合的充电座1可部分位于容纳腔515内。在该结构中,底壁511为硬胶部,此时,软胶唇边53向容纳腔515外延伸。
36.可以理解的是,当充电口盒5为具有容纳腔515的盒体,且充电座1部分位于容纳腔515内时,还可以在充电口盒5上设置盖体6,盖体6可操作的打开或关闭,由此还可通过盖体6对充电座1起到保护作用,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
37.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充电口52还可设置在充电口盒5的侧壁512上。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口盒5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充电口盒5的主体51,也即是侧壁512和底壁511可都为硬胶,也可都为软胶,也可由硬胶和软胶组合而成。
38.请参阅图1、图4和图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侧壁512包括远离底壁511的第一段513及连接在第一段513和底壁511之间的第二段514。第二段514可直接与第一段513和底壁511连接。其中,第一段513的厚度大于第二段514的厚度。第一段513用于与车身主体连接,并将充电口盒5固定在车身主体上,而第一段513的厚度大,可增加充电口盒5安装的稳定性。第二段514厚度小于第一段513的厚度,可在充电口盒5受力后有利于增加变形,提高车载充电组件100的适配性。
3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载充电组件100的外观,带给使用者良好的观感,可以将软胶唇边53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设置一层磨砂层,使使用者不能直接看见固定件3。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软胶唇边53设置为彩色或不透明状,从而达到提高使用者观感的效果。还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软胶唇边53还可以设置为透明状,来达到另一种观感效果。
40.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与充电口52配合后的充电座1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口52及设置在充电口52边缘的软胶唇边53不与充电枪200发生干涉,还可将充电口52内壁与充电座1的侧壁51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8-22mm。具体的,可以为20
±
0.5mm,请参阅图4中的距离a。
41.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软胶唇边53与充电口52边缘之间的夹角为90-130度。具体的可以为100度-105度、105度-110度、111度-120度、121度-125度、126度-130度,具体可参阅图5中的角度d。当充电口盒5为具有容纳腔515的盒体时,也就是软胶唇边53与底壁511之间的夹角为90-130度。
42.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软胶唇边53的延伸端532至少与安装板2接触,也就是说是延伸端532的端面与安装板2之间无间隙,即延伸端532的端面与安装板2之间的距离为0。优选的,为了增加覆盖强度,软胶唇边53的延伸端532与安装板2抵接,即是延伸端532的端面抵顶安装板2发生干涉并产生变形,其中,延伸端532与安装板2的干涉范围为1.7
±
0.5mm。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干涉范围,是指如果延伸端532不与安装板2发生干涉并产生变形时,延伸端532会自然延伸至安装板2的下方,延伸端532的端面与安装板2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图5中的距离c。此种情况下,此软胶唇边53不仅具有遮盖固定件3的作用,还具有密封作用。
43.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车载充电组件100。其中,车载充电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在上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