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调节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69778发布日期:2023-03-08 01:4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调节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显示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显示屏调节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汽车在娱乐化及智能化上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汽车显示屏的功能及形式种类日趋丰富,汽车显示屏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3.目前现有的汽车显示屏只能进行翻转角度调节,即只能调节汽车显示屏的观看角度,而不能进行前后调节,从而对于距离显示屏较远的汽车乘员,并不能很好的观看到汽车显示屏,难以满足汽车乘员对汽车显示屏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调节装置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显示屏只能进行翻转角度调节,而不能进行前后调节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屏调节装置,包括:
6.基座、显示屏、驱动机构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件、移动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背面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动件进行直线移动,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产生联动,以带动所述显示屏翻转并沿直线移动。
7.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屏调节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动件进行直线移动时,移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产生联动,第一连杆绕移动件旋转,使第二连杆绕固定件旋转,从而带动显示屏进行翻转及沿直线运动,以实现显示屏的观看角度及观看距离的调节,且显示屏在调节过程中较平稳,能够满足汽车乘员对汽车显示屏的使用要求,以提升汽车乘员对汽车显示屏的使用体验感。
8.可选地,所述基座上设有收纳槽,当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基座平行,并容置在所述收纳槽内;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凸台,当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凸台支撑于所述显示屏,当显示屏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凸台的侧边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抵触。
9.可选地,所述凸台上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与所述收纳槽间隔设置,所述凸台上设有连通所述置物槽及所述收纳槽的让位口,所述移动件容置在所述收纳槽内,所述固定件容置在置物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穿设于所述让位口。
10.可选地,显示屏调节装置还包括pcb板、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及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均用于感应所述移动件的位置,所述pcb板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所述移动件是否到达初始位置,所述pcb板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所述移动件是否到达终止位置;所述角度传
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连杆的位置,所述pcb板根据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所述第一连杆的角度变化。
11.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及所述传动机构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第一连杆间隔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背面上,两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设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并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移动件连接。
12.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丝杆及螺母块,所述丝杆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螺母块螺纹套设在丝杆上,并与所述移动件连接。
13.可选地,所述螺母块包括壳体、主螺母、副螺母及弹性件,所述主螺母与所述副螺母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主螺母及所述副螺母均螺纹套设在所述丝杆上,所述壳体与所述移动件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设于所述主螺母与所述副螺母之间。
14.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显示屏背面上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形成有活动槽,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段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插入所述活动槽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当显示屏运动至第二限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活动槽内。
15.可选地,所述显示屏调节装置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设于所述第二连杆背离所述移动件的一侧,当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缓冲垫抵触。
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调节装置。
17.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显示屏调节装置,调节显示屏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动件进行直线移动,移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产生联动,第一连杆绕移动件旋转,使第二连杆绕固定件旋转,从而带动显示屏进行翻转及沿直线运动,以实现显示屏的观看角度及观看距离的调节,且显示屏在调节过程中较平稳,能够满足汽车乘员对汽车显示屏的使用要求,以提升汽车乘员对汽车显示屏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显示屏处于第二极限位置;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显示屏处于第二极限位置;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调节装置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一,显示屏处于第二极限位置;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显示屏处于第一极限位置;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调节装置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二,显示屏处于第一极限位置;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母块的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座的俯视图;
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件与第一连杆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1.10、基座;11、收纳槽;12、凸台;121、置物槽;122、让位口;
32.20、显示屏;
33.30、驱动机构;31、外壳;32、驱动件;33、丝杆;34、第一支架;35、第二支架;36、导杆;37、螺母块;371、壳体;372、主螺母;373、副螺母;374、弹性件;375、导向套;
34.40、pcb板;
35.50、第一位置传感器;
36.60、第二位置传感器;
37.70、传动机构;71、固定件;72、移动件;721、连接槽;73、第一连杆;74、第二连杆;741、第一连接段;742、第二连接段;743、第一线束集成口;75、第三连杆;751、第二线束集成口;76、活动槽;
38.80、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调节装置进行说明。
4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显示屏调节装置包括基座10、显示屏20、驱动机构30及传动机构70,传动机构70包括固定件71、移动件72、第一连杆73及第二连杆74,固定件71设置在
基座10上,移动件72与驱动机构30连接,第一连杆73设置在显示屏20的背面上,第一连杆73的一端与移动件7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4的一端与固定件7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4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7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驱动机构30驱动移动件72进行直线移动时,移动件72与第一连杆73及第二连杆74产生联动,以带动显示屏20翻转并沿直线移动。
45.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屏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固定件71设置在基座10上,移动件72与驱动机构30连接,第一连杆73设置在显示屏20的背面上,第一连杆73的一端与移动件7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4的一端与固定件7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4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7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从而当驱动机构30驱动移动件72进行直线移动时,移动件72与第一连杆73及第二连杆74产生联动,第一连杆73绕移动件72旋转,使第二连杆74绕固定件71旋转,从而带动显示屏20进行翻转及沿直线运动,以实现显示屏20的观看角度及观看距离的调节,且显示屏20在调节过程中较平稳,能够满足汽车乘员对汽车显示屏20的使用要求,以提升汽车乘员对汽车显示屏20的使用体验感。
46.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基座10上设有收纳槽11,收纳槽11贯穿基座10的顶部,移动件72容置在收纳槽11内,当显示屏2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显示屏20与基座10平行,并容置在收纳槽11内,且显示屏20的显示面朝上。可以理解地,当不使用显示屏20时,驱动机构30通过传动机构70将显示屏20驱动至第一极限位置,使显示屏20水平容置在收纳槽11内,且显示屏20的显示面朝上,有利于减少显示屏20的空间占用。
47.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5,收纳槽11内设置有凸台12,当显示屏2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凸台12支撑于显示屏20,当显示屏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凸台12的侧边与显示屏20的背面抵触。可以理解地,当显示屏2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通过凸台12支撑于显示屏20,使显示屏20较稳定地容置在收纳槽11内。当显示屏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通过设置凸台12对显示屏20进行限位,有效保证显示屏20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显示屏20产生晃动的现象。
48.进一步地,凸台12上设有置物槽121,置物槽121与收纳槽11间隔设置。具体地,置物槽121贯穿基座10的底部。可以理解为,基座10的底部向收纳槽11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凸台12及置物槽121。固定件71容置在置物槽121内,凸台12上设有让位口122,让位口122连通置物槽121及收纳槽11,第二连杆74穿设于让位口122。
49.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4,驱动机构30及传动机构7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传动机构70的第一连杆73沿显示屏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显示屏20的背面上,两个驱动机构30沿显示屏20的宽度方向分别设于基座10的相对两侧,并分别与两个传动机构70的移动件72连接。通过设置两个传动机构70及驱动机构30对显示屏20的观看角度及观看距离进行调节,有效保证显示屏20调节过程中的平稳性。
50.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6,驱动机构30包括外壳31、驱动件32、丝杆33及螺母块37,外壳31与基座10的侧边连接,且外壳31的内部空间与收纳槽11连通,驱动件32、丝杆33及螺母块37均装配在外壳31内。驱动件32为电机,但不限于电机。丝杆33与驱动件32连接,螺母块37螺纹套设在丝杆33上,并与移动件72连接。驱动件32驱动丝杆33转动时,螺母块37沿丝杆33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移动件72沿直线移动。
51.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装配于壳体371内,传动组件连接在驱动件32与丝杆33之间,驱动件32通过传动组件驱动丝杆33转动。具体
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驱动件32的输出轴连接,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丝杆33的一端扁位连接,实现丝杆33同轴转动。可选地,传动组件为齿轮传动组件,且可为单级传动或多级传动。进一步地,传动组件为正齿轮传组件,实现减速增力的同时,改善传动噪音。可以理解地,正齿轮传组件对驱动件32具有减速增力的效果,且相比于其他类型传动,正齿轮传组件的传动噪音具有很大的改善。
52.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驱动机构30还包括第一支架34、第二支架35及导杆36,第一支架34装配在外壳31的一端内,并与基座10连接,第二支架35装配在外壳31远离第一支架34的一端内,导杆36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34及第二支架35连接。电机与第一支架34连接,丝杆33的一端活动穿设于第一支架34。
53.具体地,请参阅图7,螺母块37包括壳体371、主螺母372、副螺母373及弹性件374,壳体371与移动件72连接,从而实现螺母块37沿丝杆33的长度方向直线移动时,带动移动件72沿丝杆33的长度方向同步直线移动。可选地,壳体37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端,移动件7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采用螺钉连接,但不限于此,即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主螺母372与副螺母373间隔设置在壳体371内。可选地,主螺母372与壳体371注塑连接,副螺母373嵌设在壳体371的一端内。主螺母372及副螺母373均螺纹套设在丝杆33上。弹性件374设置在壳体371内,并设于主螺母372与副螺母373之间。通过在主螺母372与副螺母373之间设置弹性件374,主要用于消除由于制作、装配时螺母块37与丝杆33之间产生的间隙。具体地,由于主螺母372和副螺母373对弹性件374的挤压作用,使弹性件374产生向左向右的轴向力,从而消除了在制作、装配时螺母块37与丝杆33之间的间隙。
54.可选地,弹性件374为螺旋弹簧,并活动套设在丝杆33上。
55.进一步地,螺母块37还包括导向套375,导向套375设置在壳体371内,并活动套设在导杆36上。通过将导向套375活动套设在导杆36上,为螺母块37在丝杠上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以确保螺母块37运动的平稳性。
56.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显示屏调节装置还包括pcb板40、第一位置传感器50及第二位置传感器60,pcb板40设置在基座10上。具体地,pcb板40设置在基座10的底部上,并容置在置物槽121内,pcb板40与驱动件32及第一位置传感器及第二位置传感器电连接。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沿移动件72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在基座10上,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均用于感应移动件72的位置,pcb板根据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移动件72是否到达初始位置,pcb板根据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移动件72是否到达终止位置。
57.具体地,移动件72上设置有第一被检测件。可选地,第一位置传感器及第二位置传感器均为霍尔,第一被检测件为磁铁,但不限于此。具体地,当第一位置传感器感应到第一被检测件的磁场时,表示移动件72及螺母块37即将到初始位置,显示屏20即将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第一位置传感器将感应信号传递至pcb板40上,pcb板40控制驱动件32上的输出轴转速,进而降低螺母块37的移动速度,避免螺母块37直接冲击到第一支架34。当第二位置传感器感应到第一被检测件的磁场时,表示移动件72及螺母块37即将到终止位置,表示显示屏20即将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第二位置传感器将感应信号传递至pcb板40上,pcb板40控制驱动件32上的输出轴转速,进而降低螺母块37的移动速度,避免螺母块37直接冲击到
第二支架35。
58.需要说明的是,当突然断电,导致螺母块37停留在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时,由于第一位置感应器及第二位置传感器60均感应不到第一被检测件的磁场,从而在重新通电启动后,pcb板40控制驱动件32,使驱动件32先将螺母块37进行复位,即使螺母块37回到初始位置后,再进行后续运动。
59.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及图9,对固定件71固定在基座10的方式不作限制,可以是将固定件71与基座10的底部采用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如扣接或卡接等。
60.固定件71与第二连杆74的一端用销钉或其他方式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固定件71与第二连杆74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塑胶轴承,以消除固定件71与第二连杆74之间的轴向间隙。
61.请参阅图10及图11,移动件72上设有连接槽721,第一连杆73的一端插入连接槽721中,并与移动件72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杆73插入连接槽721中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移动件72转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杆73与移动件72的连接处设置有塑胶轴承,以消除移动件72与第一连杆73之间的轴向间隙。转轴的一端采用卡簧和垫圈进行限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限制,只要能够限制转轴窜动即可。
62.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移动件72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与pcb板40电连接,角度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一连杆73的位置,pcb板根据角度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判断第一连杆的角度变化,进而判断显示屏20的翻转角度。
63.具体地,连接移动件72与第一连杆73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被检测件,角度传感器通过感应第二被检测件,pcb板根据角度传感器的感应机构,以检测第一连杆73的旋转角度。
64.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传动机构70还包括第三连杆75,第三连杆75设置在显示屏20的背面上,并与第一连杆73并列设置,第三连杆75与第一连杆73之间形成有活动槽76。第二连杆74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段741及第二连接段742,第一连接段741相对第二连接段742倾斜设置,第一连接段741的一端与固定件7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段742的一端插入活动槽76内,并与第一连杆73及第三连杆75转动连接,当显示屏20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连接段742全部位于活动槽76内。
65.进一步地,第一连杆73与第二连杆74的连接处设置塑胶轴承,以消除间隙。
66.第二连杆74与固定件71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线束集成口743,第三连杆75与第二连杆74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线束集成口751,第一线束集成口743及第二线束集成口751均用于线束的集成。
67.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5,显示屏调节装置还包括缓冲垫80,缓冲垫80设置在基座10上,并设于第二连杆74背离移动件72的一侧。具体地,缓冲垫80固定在固定件71与基座10底部之间形成的空隙里。当显示屏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连杆74与缓冲垫80抵触。通过设置缓冲垫80,使显示屏20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通过缓冲垫80的预压作用,产生变形,吸收传动机构70对基座10的冲击力,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防止显示屏20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传动机构70对基座10产生机械撞击,产生异响或破坏。
6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显示屏调节装置。
69.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显示屏调节装置,调节显示屏20时,驱动机构30驱动移动件72进行直线移动,移动件72与第一连杆73及第二连杆74产生联动,第一连杆73绕移动件72旋转,使第二连杆74绕固定件71旋转,从而带动显示屏20进行翻转及沿直线运动,以实现显示屏20的观看角度及观看距离的调节,且显示屏20在调节过程中较平稳,能够满足汽车乘员对汽车显示屏20的使用要求,以提升汽车乘员对汽车显示屏20的使用体验感。
7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