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智能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6423发布日期:2023-01-25 11:4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智能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充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智能充电机。


背景技术:

2.智能充电机在市场上比较常见,主要是用来对一些电气设备进行充电的,包括电动搬运车、电动升降车、叉车等,使用的范围较广。
3.如公开号为cn207304068u,一种充电机,尤其是便携式智能充电机,它包括底板、充电主机、风机和筛网,所述底板中部竖直设置有一筛网,所述底板位于筛网左侧设置有一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一漏斗连接筛网,所述底板左端竖直设有一立柱,所述立柱和筛网顶面焊接有一充电主机,所述底板且位于筛网右侧的位置上设有一耐热防滑垫,所述底板底面设置有四个万向轮;首先通过底板将充电机作为蓄电池的载体,设有万向轮和立柱,装有蓄电池时可以通过万向轮推动转移,空车时可以直接手提携带,另外还设有风机和将风扩散的漏斗,配合侧板使得蓄电池至少三个面接受风冷,起到降温作用,
4.但是上述申请中的充电机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设备上的充电线充电时,不便于对多余的线缆进行绕卷收纳,导致线缆过长,影响了整洁度,而且智能充电机在携带时,不便于对手提杆进行限位,不携带时,不能对手提杆进行收纳,导致放置时占用空间,降低了对充电机的使用效果,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智能充电机,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充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充电机在对设备上的充电线充电时,不便于对多余的线缆进行绕卷收纳,导致线缆过长,影响了整洁度,而且智能充电机在携带时,不便于对手提杆进行限位,不携带时,不能对手提杆进行收纳,导致放置时占用空间,降低了对充电机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智能充电机,包括充电机本体、充电口和安装板,所述充电机本体的前侧表面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充电口,且充电机本体的顶部连接有安装板;
7.还包括:
8.连接槽,其开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内壁,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和固定轴相连接,且固定轴远离连接槽的一端和拉手相连接;
9.第一连接杆,其安装在所述充电机本体的前侧,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于充电口的下方。
10.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和充电机本体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且安装板的正视呈“凹”字形,这样可以使安装板和充电机本体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从而在携带时稳定更好。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和固定轴的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连接有插
杆,所述固定轴和连接槽的连接端为轴承连接,这样便于对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通过固定轴使拉手进行旋转。
12.优选的,所述固定轴和拉手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固定轴内壁的连接槽等角度分布,并且相互对应的连接槽之间相连通,可以使固定轴和拉手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有效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掉落的现象,而且在连接槽的作用下,便于对固定轴进行限位。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充电机本体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杆相连接,且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旋钮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壁设置有卡块,且卡块通过固定槽和第一连接杆相连接,并且固定槽开设于第一连接杆的内壁,这样可以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进行拆装操作,不使用时可以拆卸收纳,减小占用空间。
14.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和卡块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卡块通过固定槽和第一连接杆构成可拆卸结构,并且第一连接杆的位置和充电口的位置相对应,同时第一连接杆和充电机本体之间为粘接连接,这样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杆对充电时的线缆进行绕卷整理,有效减少线缆出现杂乱的现象,进而提高该智能充电机的使用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便携式智能充电机,充电口的下方位置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并且固定槽通过卡块和第二连接杆相连接,这样便于对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之间进行对接安装,从而在电气设备充电时,可以对设备上的充电线进行绕卷整理,有效减少多余线缆出现杂乱的现象,减少线缆受污染的几率,提高了该智能充电机使用时的灵活性;
17.(2)该便携式智能充电机,充电机本体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内壁开设有连接槽,并且连接槽和固定轴的连接端为轴承连接,同时固定轴和拉手之间焊接连接,而且在固定轴和安装板的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在固定轴的内壁等角度分布,进而可以对固定轴和拉手进行旋转,在提携充电机本体的时候,可以对固定轴进行限位,不使用时,便于对拉手进行收纳,减小空间的占用,提高了该智能充电机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手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机本体和第一连接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轴侧剖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侧剖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充电机本体;2、充电口;3、安装板;4、连接槽;5、固定轴;6、拉手;7、限位槽;8、插杆;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旋钮;12、卡块;13、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智能充电机,包括充电机本体1、充电口2和安装板3,充电机本体1的前侧表面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充电口2,且充电机本体1的顶部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和充电机本体1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且安装板3的正视呈“凹”字形,安装板3和固定轴5的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7,且限位槽7的内部连接有插杆8,固定轴5和连接槽4的连接端为轴承连接;
27.还包括:
28.连接槽4,其开设于安装板3的内壁,连接槽4的内壁和固定轴5相连接,且固定轴5远离连接槽4的一端和拉手6相连接,固定轴5和拉手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固定轴5内壁的连接槽4等角度分布,并且相互对应的连接槽4之间相连通;
29.如图1-6所示,在需要将充电机本体1携带时,可以先将充电机本体1放在相应位置,接着将插杆8从限位槽7中取出,然后将拉手6向前侧旋转,使拉手6带动固定轴5一起转动,当拉手6转动与安装板3呈垂直状态时停止,因限位槽7在固定轴5的内壁等角度分布,所以当固定轴5转动90
°
时,会使固定轴5内壁的限位槽7和安装板3内壁的限位槽7再次重合,这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插杆8插入限位槽7中,通过插杆8对固定轴5进行限位,防止固定轴5出现自行转动的现象,然后工作人员便可以提住拉手6对充电机本体1进行携带,这样可以使携带过程中牢固性更好;
30.第一连接杆9,其安装在充电机本体1的前侧,第一连接杆9设置于充电口2的下方,第一连接杆9远离充电机本体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杆10相连接,且第二连接杆10远离第一连接杆9的一端和旋钮11相连接,第二连接杆10的外壁设置有卡块12,且卡块12通过固定槽13和第一连接杆9相连接,并且固定槽13开设于第一连接杆9的内壁,第二连接杆10和卡块12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卡块12通过固定槽13和第一连接杆9构成可拆卸结构,并且第一连接杆9的位置和充电口2的位置相对应,同时第一连接杆9和充电机本体1之间为粘接连接;
31.在充电机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充电口2,所以可以通过充电口2进行充电,当插头插入充电口2内部的时候,如果充电线缆较长,工作人员可以将第二连接杆10外壁的卡块12插入固定槽13中,固定槽13开设于第一连接杆9的内壁,所以可以使第二连接杆10和第一连接杆9之间进行卡合,这样可以将多余的线缆绕在第二连接杆10上,对线缆进行收卷整理,有效减少线缆出现杂乱的现象,保证充电时的整洁,而且第一连接杆9的位置和充电口2的位置相对应,因此可以对多个线缆进行同时绕卷,提高了该充电机的使用效果,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