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配有该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乘坐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儿童乘坐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许多汽车上都设有保障儿童乘坐安全性的儿童座椅。在汽车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对儿童的冲压力和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从而减轻对他们的伤害。
3.现有的后排座椅安装结构包括座椅安装支架,汽车的后排座椅通过座椅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身骨架上,儿童座椅的锁钩焊接在座椅安装支架上。后排座椅安装结构比较笨重且结构复杂,而且儿童座椅安装处的结构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以提高儿童座椅的安装强度。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包括:
7.安装支架,沿车辆前后方向,所述安装支架的前侧设有前连接部,所述安装支架的后侧设有后连接部,所述安装支架的中部向上拱起形成拱形结构,所述前连接部用于和后地板横梁连接,所述后连接部用于和后地板纵梁连接;
8.座椅锁钩,包括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的挂接部,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拱形结构上。
9.进一步的,所述拱形结构包括于车辆前后方向间距布置的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纵板上部和所述第二纵板上部的横板;
10.所述前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板的下部,所述后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板的下部;
11.所述座椅锁钩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板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呈“几”字形;
13.所述前连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板下部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指向车辆头部的方向延伸,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后地板横梁连接;
14.所述后连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板下部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指向车辆尾部的方向延伸,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后地板纵梁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板与所述第一翻边之间的夹角α在130
°‑
140
°
之间;和/或,
16.所述第二纵板与所述第二翻边之间的夹角β在100
°‑
110
°
之间。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纵板的朝向车辆尾部的一侧设有支撑件;
18.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挂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连接部分。
1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呈“n”形的支撑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两侧的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
20.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二纵板连接,所述支撑主体用于支撑所述挂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连接部分。
21.进一步的,所述挂接部呈“u”形;
22.所述安装部包括与所述挂接部一端连接的第一安装杆,以及与所述挂接部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安装杆;
23.所述座椅锁钩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与所述第一纵板连接。
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板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安装杆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安装杆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一纵板的连接长度l1不小于50mm,所述第二安装杆与所述第一纵板的连接长度l2不小于50mm;和/或,
26.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所在平面与所述挂接部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γ在140
°‑
150
°
之间。
2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通过在安装支架上设置拱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安装支架自身的结构强度,以具有更好的支撑抗弯效果,从而有利增加儿童座椅安装的稳定性。
29.此外,将安装支架设置为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横板,且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分别与后地板横梁和后地板纵梁连接,有利于提高安装支架整体安装的稳定性。将安装支架设置为“几”字形,而前连接部包括第一翻边,后连接部包括第二翻边,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将第一纵板和第一翻边的夹角设置在130
°‑
140
°
之间,有利于保证座椅锁钩折弯的角度平缓,而具有较好的抗弯性能。在第二纵板的一侧设有支撑件,能够加强对支撑座椅锁钩的支撑效果。将第二纵板和第二翻边的夹角设置在100
°‑
110
°
之间,可方便支撑件的安装。
30.另外,支撑件包括支撑主体和第三翻边以及第四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均与第二纵板连接,可保证支撑件的安装稳定性。同时支撑主体与座椅锁钩连接,可对座椅锁钩进行支撑。将挂接部设置为“u”形,并将安装部设置为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第一安装杆与第一纵板以及第二安装杆与第一纵板的连接长度不小于50mm,有利于保证安装杆与第一纵板之间的安装强度。而将第一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所在平面与挂接部30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140
°‑
150
°
之间,可有效的防止座椅锁钩的变形弯折。
3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
32.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与前述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3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与后地板横梁及后地板纵梁的装配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另一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又一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锁钩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安装支架;101、第一纵板;1011、第一翻边;1012、第一安装孔;1013、第一凹槽;1014、第二凹槽;102、第二纵板;1021、第二翻边;1022、第二安装孔;103、横板;
42.2、支撑件;201、支撑主体;202、第三翻边;203、第四翻边;
43.3、座椅锁钩;301、安装部;3011、第一安装杆;3012、第二安装杆;302、挂接部;
44.4、后地板横梁;5、后地板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7.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9.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其在整体构成上,包括安装支架1和座椅锁钩3。
50.其中,沿车辆前后方向,安装支架1的前侧设有前连接部,安装支架1的后侧设有后连接部,前连接部用于和后地板横梁4连接,后连接部用于和后地板纵梁5连接,安装支架1的中部向上拱起形成拱形结构。座椅锁钩3包括连接于拱形结构上的安装部301,以及连接于安装部301上的挂接部302。
51.本实施例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通过将安装支架1设置为几字形,有利于提高
安装支架1自身的结构强度,以具有更好的支撑抗弯效果,从而有利增加儿童座椅安装的稳定性。
52.基于以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此时,拱形结构包括于车辆前后方向间距布置的第一纵板101和第二纵板102,以及连接第一纵板101上部和第二纵板102上部的横板103。第一纵板101和第二纵板102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在第一纵板101和第二纵板102的顶部连接水平设置的横板103,以使的安装支架1的横截面形成“几”字形。为便于安装支架1的设置,上述的前连接部连接于第一纵板101的下部,后连接部连接于第二纵板102的下部。
5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至图5所示,安装支架1呈“几”字形,上述的前连接部包括连接于第一纵板101下部的第一翻边1011,第一翻边1011沿指向车辆头部的方向延伸,在第一翻边1011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1012,通过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1012与后地板横梁4连接。而后连接部包括连接于第二纵板102下部的第二翻边1021,第二翻边1021沿指向车辆尾部的方向延伸,在第二翻边1021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1022,通过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二安装孔1022与后地板纵梁5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设置为螺栓等外部紧固件,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54.而上述的座椅锁钩3通过安装部301安装于第一纵板101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挂接部302呈“u”形,且挂接部302的两端均与安装部301连接,而安装部301具体包括与挂接部302一端连接的第一安装杆3011,以及与挂接部302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安装杆3012,座椅锁钩3通过第一安装杆3011和第二安装杆3012与第一纵板101连接。
5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中示出的,第一纵板101上设有第一凹槽1013和第二凹槽1014,第一安装杆3011嵌设于第一凹槽1013中,第二安装杆3012嵌设于第二凹槽1014中,且第一安装杆3011和第二安装杆3012之间的距离d自上至下逐渐减小。挂接部302整体呈u形,且挂接部3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杆3011和第二安装杆3012连接。
5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杆3011与第一纵板101的连接长度l1不小于50mm,第二安装杆3012与第一纵板101的连接长度l2不小于50mm,作为优选的,l1和l2均设置为56mm。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安装杆3011和第一纵板101,以及第二安装杆3012和第一纵板101之间的焊接强度,从而提高安装支架1对座椅锁钩3的支撑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仅设置为第一安装杆3011和第一纵板101之间的连接长度l1不小于50mm,或者也可仅设置为第二安装杆3012和第一纵板101之间的连接长度l2不小于50mm,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57.并为保证座椅锁钩3整体的结构强度,挂接部302和安装部301可设置为一体成型。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对挂接部302和安装部301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的限定。而第一安装杆3011与第一凹槽1013以及第二安装杆3012与第二凹槽1014之间连接时,优选的采用焊接相连,以具有很好的连接强度。
58.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参照图5中示出的,第一纵板101与第一翻边1011之间的夹角α在130
°‑
140
°
之间,例如可设置为130
°
、135
°
、140
°
等角度数值,并作为优选的,第一安装杆3011和第二安装杆3012所在平面与挂接部30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γ在140
°‑
150
°
之间,其中,夹角γ优选为145
°
。如此设置,可便于座椅锁钩3的设置,使得挂钩部和安装部301连接部位的折弯角度平缓,从而保证座椅锁钩3整体具有足够的抗弯性能。除此之外,夹角α、夹
角γ当然也可选用范围内的其他角度数值。
59.为提高对座椅锁钩3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纵板102的朝向车辆尾部的一侧设有支撑件2,支撑件2用于支撑挂接部302和安装部301之间的连接部分。
6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件2包括呈倒置的“n”形的支撑主体201,以及连接于支撑主体201两侧的第三翻边202和第四翻边203。其中,支撑件2通过第三翻边202和第四翻边203与第二纵板102连接,连接方式优选采用焊接,支撑主体201用于支撑挂接部302与安装部301之间的连接部分。
61.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二纵板102与第二翻边1021之间的夹角β在100
°‑
110
°
之间,并作为优选的夹角β设置为105
°
,该角度使得第二纵板102大致竖直设置,方便支撑件2的安装。当然夹角β也可选用该范围内的其他角度数值。
6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件2整体呈倒置的u形,并包括顶板以及设于顶板左右两侧的侧板。其中,支撑主体201具体通过顶板支撑挂接部302与安装部301的连接部分。
63.优选的,支撑件2沿后地板横梁4长度方向的尺寸与第二纵板102在该方向上的尺寸大致一致,前述的第三翻边202与第四翻边203分别与两个侧板连接,并分别自两个侧板向对方延伸,且第三翻边202与第四翻边203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尺寸大致与侧板在该方向上的尺寸一致,以较好的提高支撑件2自身的结构强度,从而利于提高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
64.本实施例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其设置有安装支架1,并在安装支架1上设置支撑件2,通过支撑件2与安装支架1共同支撑座椅锁钩3,能够提高对座椅锁钩3的支撑效果。
65.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上述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
66.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有上述的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能够有效的加强儿童座椅安装部位的结构,可有效防止由于儿童座椅安装刚度不足产生变形问题,进而能够提升儿童座椅的安全性能。
6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