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车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3034发布日期:2023-03-22 06:5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驾驶室车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车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2.作业机械的驾驶室上设置有车门。为了提升高温环境下驾驶人员的作业舒适性和/或扩大驾驶人员的视野范围,现有技术中存在上下分体式的车门结构。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912646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叉车上下分门驾驶室,其包括分体式侧门总成。分体式侧门总成包括用于实现门体独立开合的上侧门总成和下侧门总成。在该分体式侧门总成中,上侧门总成与下侧门总成之间无遮挡密封结构。因此,上侧门总成与下侧门总成在闭合状态下的防水密封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驾驶室车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分体式驾驶室车门中上下门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的防水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室车门,包括:上门体、下门体和缝隙遮挡部。
5.其中,所述上门体和所述下门体分别与驾驶室框架的车门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上门体位于所述下门体的上侧。所述缝隙遮挡部与所述上门体或者所述下门体连接。且所述缝隙遮挡部能够遮挡至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之间的缝隙外侧。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车门,所述缝隙遮挡部包括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上边缘连接至所述上门体的下边缘。所述遮挡板的下边缘能够延伸至所述下门体的外侧。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车门,所述遮挡板与所述下门体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件。所述上门体的边缘与所述驾驶室框架之间、以及所述下门体的边缘与所述驾驶室框架之间均安装有第二密封件。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车门,所述上门体的下边缘沿着前低后高的方向倾斜设置。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车门,所述驾驶室车门还包括第一锁止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之间。所述第一锁止机构用于锁止连接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或者,用于分离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车门,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锁止部和锁止配合部。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上门体或者所述下门体连接,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下门体或者所述上门体连接。所述锁止部包括锁止槽,所述锁止配合部包括第一锁止杆和第二锁止杆。所述第一锁止机构能够在分离位、闭合位和相对半开位之间转换。
11.在所述分离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止杆和所述第二锁止杆均与所述锁止槽分
离,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相互分离;
12.在所述闭合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止杆锁止于所述锁止槽内,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锁止连接,且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位于同一平面内;
13.在所述相对半开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锁止杆锁止于所述锁止槽内,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锁止连接,且所述上门体与所述下门体之间形成夹角。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车门,所述驾驶室车门还包括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安装至所述上门体或者所述下门体上。所述第二锁止机构用于锁止连接所述上门体与驾驶室框架或者所述下门体与所述驾驶室框架。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车门,所述上门体与所述驾驶室框架之间设置有上门体开启限位装置。所述下门体与所述驾驶室框架之间设置有下门体开启限位装置。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框架和如上所述的驾驶室车门。所述驾驶室车门与所述驾驶室框架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驾驶室车门或者如上所述的驾驶室。
1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车门中,独立设置有上门体和下门体。驾驶室框架设置有门体安装位置。例如,门体安装位置的一侧边缘处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车门连接轴。上门体转动连接至车门连接轴的上段,下门体转动连接至车门连接轴的下段。缝隙遮挡部与上门体或者下门体连接,并可遮挡至上门体与下门体之间的缝隙外侧。由此,当上门体与下门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缝隙遮挡部能够有效防止外部雨水或者杂质等由上门体和下门体之间的缝隙进入驾驶室内部,极大提升了上门体与下门体之间的防水密封性。
19.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及作业机械中,由于其均包括如上所述的驾驶室车门,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其中,上门体与下门体均处于闭合状态;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的外侧结构示意图一,其中,上门体与下门体均处于闭合状态;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的外侧结构示意图二,其中,上门体与下门体均处于打开状态;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的外侧结构示意图三,其中,上门体处打开状态,下门体处于闭合状态;
27.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车门中锁止配合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车门中锁止配合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车门中锁止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车门中锁止部的外侧平面结构示意图一;
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车门中锁止部的内侧平面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00、上门体;200、下门体;300、缝隙遮挡部;400、驾驶室框架;501、第一密封件;502、第一段;503、第二段;504、第三段;505、第二密封件;600、第一锁止机构;601、锁止部;602、锁止槽;603、锁止配合部;604、第一锁止杆;605、第二锁止杆;700、第二锁止机构;800、上门体开启限位装置;801、限位体;802、限位配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下面结合图1至图1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车门、驾驶室及作业机械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特别限定。
41.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车门,如图1至图7所示,该驾驶室车门包括:上门体100、下门体200和缝隙遮挡部300。
42.其中,上门体100和下门体200分别与驾驶室框架400的车门连接轴转动连接。上门体100位于下门体200的上侧。缝隙遮挡部300与上门体100或者下门体200连接,且缝隙遮挡部300能够遮挡至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之间的缝隙外侧。
4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车门中,独立设置有上门体100和下门体200。驾驶室框架400设置有门体安装位置。例如,门体安装位置的一侧边缘处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车门连接轴。上门体100转动连接至车门连接轴的上段,下门体200转动连接至车门连接轴的下段。缝隙遮挡部300与上门体100或者下门体200连接,并可遮挡至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之间的缝隙外侧。由此,当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处于闭合状态时,缝隙遮挡部300能够有效防止外部雨水或者杂质等由上门体100和下门体200之间的缝隙进入驾驶室内部,极大提升了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之间的防水密封性。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缝隙遮挡部300包括遮挡板。遮挡板的上边缘连接至上门体100的下边缘。遮挡板的下边缘能够延伸至下门体200的外侧。
45.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遮挡板的下边缘连接至下门体100的上边缘。遮挡板的上边缘能够延伸至上门体200的外侧。
46.例如,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遮挡板包括连接段和遮挡段。连接段与遮挡段呈角度连接。连接段贴合连接至上门体100的下边缘处,并位于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之间。遮挡段的上端与连接段连接,遮挡段的下端延伸至下门体200的外侧。例如,遮挡段与下门体200平行设置。遮挡段能够遮挡至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之间的缝隙。在该实施例中,驾驶室车门能够实现以下状态: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同时开启;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同时关闭;上门体100独立开启。
47.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遮挡板与下门体200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件501。上门体100的边缘与驾驶室框架400之间、以及下门体200的边缘与驾驶室框架400之间均安装有第二密封件505。
48.参考图6和图7描述,例如,第一密封件501和第二密封件505均为密封橡胶条。第一密封件501包括第一段502、第二段503和第三段504。遮挡板的下侧边与下门体200之间、遮挡板的前侧边与下门体200之间、以及遮挡板的后侧边与下门体200之间均形成有间隙。第二段503和第三段504分别连接至第一段502的两端。第一段502、第二段503及第三段504分别用于密封遮挡板的下侧边与下门体200之间的缝隙、遮挡板的前侧边与下门体200之间的缝隙、以及遮挡板的后侧边与下门体200之间的缝隙。驾驶室框架400的门体安装位置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05。第二密封件505用于密封上门体100与驾驶室框架400、以及下门体200与驾驶室框架400。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
501中的第二段503与第二密封件505之间、以及第一密封件501中的第三段504与第二密封件505之间均存在重叠区域,各部分均为重叠挤压的布设形式,以提升密封效果。
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上门体100的下边缘沿着前低后高的方向倾斜设置。下门体200的上边缘与上门体100的下边缘相适配,同样沿着前高后低的方向倾斜设置。此处所指的“前”为靠近驾驶室头部的一侧,“后”为靠近驾驶室尾部的一侧。与现有技术中水平拼接的上下门体200相比,该驾驶室车门能够扩大上门体100的开启视野范围。另外,上门体100上安装有车窗,将上门体100的下边缘设置为前低后高的形式,也能够扩大上门体100内车窗的视野范围。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驾驶室车门还包括第一锁止机构600。第一锁止机构600设置在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之间。第一锁止机构600用于锁止连接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或者,用于分离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
51.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止机构600包括锁止部601和锁止配合部603。锁止部601与上门体100或者下门体200连接。锁止配合部603与下门体200或者上门体100连接。锁止部601包括锁止槽602。锁止配合部603包括第一锁止杆604和第二锁止杆605。第一锁止机构600能够在分离位、闭合位和相对半开位之间转换。
52.在分离位的状态下,第一锁止杆604和第二锁止杆605均与锁止槽602分离,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相互分离;
53.在闭合位的状态下,第一锁止杆604锁止于锁止槽602内,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锁止连接,且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位于同一平面内;
54.在相对半开位的状态下,第二锁止杆605锁止于锁止槽602内,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锁止连接,且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之间形成夹角。
55.具体例如,锁止部601和锁止配合部603中的一者连接至上门体100,另一者连接至下门体200。在图5至图7的实施例中,锁止部601连接至下门体200,锁止配合部603连接至上门体100。
56.如图10至图12所示,锁止部601包括锁止槽602。在该实施例中,锁止部601还包括本体、解锁驱动把手和锁止卡置件。其中,锁止槽602开设至本体上。锁止卡置件与解锁驱动把手均与本体可转动连接。锁止卡置件上设置有用于封闭锁止槽602开口的卡齿。锁止卡置件及解锁驱动把手上均设置有卡簧。锁止卡置件与解锁驱动把手相互卡置。当无外力作用于解锁驱动把手时,在卡簧的作用下,解锁驱动把手抵压锁止卡置件,并使得锁止卡置件的卡齿封闭锁止槽602的开口。当有外力作用于解锁驱动把手上时,解锁驱动把手抵压锁止卡置件,以使锁止卡置件的卡齿远离并打开锁止槽602的开口。
57.如图8和图9所示,锁止配合部603包括第一锁止杆604和第二锁止杆605。在该实施例中,锁止配合部603还可以包括连接板和转动把手。又例如,锁止配合部603还包括卡簧以及用于与上门体100固定的固定板。其中,第一锁止杆604与连接板转动连接,第二锁止杆605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转动把手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当推动转动把手时,能够驱动连接板带动第二锁止杆605以第一锁止杆604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
58.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将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完全分离时,将第一锁止杆604及第二锁止杆605与锁止槽602分离。当需要使上门体100或者下门体200同步动作时,也就是说,当需要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同步开启或者同步关闭时,使锁止卡置件的卡齿将第一
锁止杆604锁止于锁止槽602内,以使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处于同一平面内。当需要在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时,使锁止卡置件的卡齿将第二锁止杆605锁止于锁止槽602内,以使上门体100与下门体200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驾驶室车门还包括第二锁止机构700。第二锁止机构700安装至上门体100或者下门体200上。第二锁止机构700用于锁止连接上门体100与驾驶室框架400或者下门体200与驾驶室框架400。
60.例如,在图3至图6的实施例中,第二锁止机构700设置在下门体200与驾驶室框架400之间。当第二锁止机构700处于锁止状态时,下门体200通过第二锁止机构700与驾驶室框架400锁止连接。当第二锁止机构700处于非锁止状态时,下门体200与驾驶室框架400分离。当需要将驾驶室车门整体锁紧时,首先将第一锁止机构600切换至闭合位,然后再将第二锁止机构700切换至锁止状态。第二锁止机构700包括但是不限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车门锁。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门体100与驾驶室框架400之间设置有上门体开启限位装置800。下门体200与驾驶室框架400之间设置有下门体200开启限位装置。上门体开启限位装置800及下门体200开启限位装置可以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的结构。例如,以上门体开启限位装置800为例,上门体100限位装置可以包括限位体801和限位配合块802。限位配合块802安装至上门体100的外侧,限位体801安装至驾驶室框架400上对应于上门体100的后侧位置处。在上门体100开启过程中,当限位配合块802接触抵压至限位体801上时,上门体100便达到最大开启角度。例如,可以将上门体100及下门体200的最大开启角度设置为180
°
。此外,还可以在限位体801与限位配合块802之间安装缓冲垫。
62.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可以在上门体100和/或下门体200上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手持开关的把手。
63.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框架400和如上所述的驾驶室车门。驾驶室车门与驾驶室框架400连接。
64.驾驶室框架400包括车门安装位置,车门安装位置的一侧边缘处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车门连接轴。车门连接轴包括上段和下段。上门体100与上段转动连接,下门体200与下段转动连接。
65.进一步,由于该驾驶室包括如上所述的驾驶室车门,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66.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驾驶室车门或者驾驶室。
67.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作业机械包括叉车。
68.此处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定。也就是说,上述作业机械包括但是不限于叉车。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作业机械还可以包括挖掘机或者掘进机等。
69.进一步,由于该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驾驶室车门或者驾驶室,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7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