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19206发布日期:2023-12-20 05:1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这种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地板组件、乘坐部分组件、能相对于地板组件且相对于乘坐部分组件枢转的枢转元件。驱动设备被设计成使得枢转元件相对于地板组件摆转来调设乘坐部分组件的乘坐高度,其中,驱动设备具有螺杆、驱动马达和与螺杆作用连接的、能通过驱动马达驱动的调节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1、在传统的车辆座椅中,驱动设备与乘坐部分或导轨系统连接。在此,通过驱动设备例如驱动与齿段嵌接的从动小齿轮并以此方式将调节力施加至枢转元件。具体而言,从动小齿轮在齿段上滚动,枢转元件与另一枢转元件一起按照四连杆机构类型摆转,从而调节乘坐部分的乘坐高度。

2、例如,在根据ep 0 366 364 b1已知的车辆座椅中,小齿轮布置在乘坐部分的侧向部分上并且与一体式形成在摇臂上的齿段嵌接。为了调设车辆座椅的高度,小齿轮可以手动旋转,以便以此方式摆转配属的摇臂。附加地也可以通过将布置在摇臂上的小齿轮与导轨系统上的齿段嵌接来调节乘坐部分的倾斜度。

3、在根据us4,229,041已知的车辆座椅中,乘坐部分的座椅框架能枢转地支承在导轨系统上。布置在座椅框架上的小齿轮与布置在导轨系统上的齿段嵌接,并且可以为了达到调设乘坐部分的高度的目的而旋转以使座椅框架相对于导轨系统摆转。

4、根据fr 2503061已知一种车辆座椅,其中,乘坐部分能枢转地与导轨系统连接,可以通过与导轨系统上的齿段嵌接的小齿轮调设其倾斜度。

5、在将电动马达式驱动器用于高度调节装置的传统车辆座椅中,该驱动器例如布置在车辆座椅的面对车门的一侧上,其上提供足够的结构空间用于将驱动器接驳至乘坐部分或导轨系统。然而,如果驱动器布置在车辆座椅的朝向车辆中心的所谓通道侧上,则驱动器与乘坐部分或导轨系统的固定连接在某些情况下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在车辆座椅的该侧上可用的结构空间较少并且尤其是在乘坐部分或导轨系统的外侧上布置驱动器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例如应当在乘坐部分的通道侧布置用于接驳安全带的安全带接驳点,则将驱动器布置在通道侧是期望的。在这种情况下,车辆座椅的通道侧在碰撞情况下承受较高的负载力,该负载力必须通过布置在通道侧的驱动设备支撑和导出。在这种情况下,对驱动设备(通过其使得所驱动的枢转元件以及进而乘坐部分整体保持就位)的刚度和抗碰撞性的要求很高,必须针对在碰撞情况下通过在通道侧的安全带接驳点导入乘坐部分的负载力来设计。

6、根据de 101 07 695 a1已知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的驱动机构,其中,螺杆利用一端部布置在呈导轨形式的地板组件侧的螺母上并且利用另一端部布置在乘坐部分侧的螺母上。螺杆可以通过驱动设备旋转,以便以此方式调设乘坐部分的高度。

7、在根据ep 2 337 704 b1已知的车辆座椅中,螺杆能枢转地布置在枢转元件的下端部上。驱动设备布置在乘坐部分上,其中,通过驱动设备的驱动马达驱动的螺杆可以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调节传动机构运动,以便以此方式调设车辆座椅的乘坐高度。

8、该类型的另一车辆座椅例如根据us 2008/0179932 a1已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任务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其中,驱动设备可以以较小的结构空间需求安装,在此可以满足较高的刚度要求,也可以在调节乘坐部分组件来调设高度时实现有利的力变化曲线。

2、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主题解决。

3、因而,螺杆能枢转地与地板组件连接,并且调节传动机构能相对于枢转元件枢转地布置。

4、这基于在高度调节装置中设置螺杆驱动器类型的用于调节枢转元件的驱动设备。与螺杆作用连接的、能通过驱动设备的驱动马达驱动的调节传动机构能相对于枢转元件枢转。螺杆又能枢转地与地板组件连接,从而通过驱动调节传动机构促使螺杆的在调节传动机构与地板组件之间延伸的区段的长度变化,并且由此可以将用于摆转的调节力导入枢转元件。

5、得到结构方式简单的驱动设备,其还可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构造。由于调节传动机构(连同驱动马达一起)布置在枢转元件上,因而当枢转元件摆转时,调节传动机构与枢转元件一起运动。在此,通过调节传动机构相对于枢转元件的能枢转的支承来补偿枢转元件相对于地板组件的姿态变化。

6、调节传动机构可以能枢转地直接支承在枢转元件上。然而,调节传动机构也可以能相对于枢转元件枢转地间接支承,例如支承在与枢转元件抗转动连接的、与枢转元件横向错开的元件上。

7、基于驱动设备的空间需求相对较小,驱动设备尤其可以布置在车辆座椅的通道侧。这尤其实现了在乘坐部分组件上的安全带接驳点的区域内(尤其是当安全带接驳点布置在座椅部件组件的框架部分上以及因而在乘坐部分组件的座椅框架上时)的力的支撑。

8、乘坐部分组件通常通过多个枢转元件与地板组件连接,地板组件例如呈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的纵向调节装置的形式。例如可以在车辆座椅的每一侧,即,在车辆座椅的面对车门的门侧上以及在车辆座椅的指向车辆内部空间的所谓的通道侧上各布置一对枢转元件,它们与地板组件和乘坐部分组件一起相应构成四连杆机构。在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驱动设备例如可以布置在仅一个枢转元件上,其中,通过驱动配属的枢转元件,整体以四连杆对的类型调节枢转元件以及因而调节乘坐部分组件的乘坐高度。

9、驱动设备尤其可以布置在(参考车辆纵向方向)后枢转元件上,例如在配属于通道侧的后枢转元件上。

1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枢转元件通过第一支承元件在第一支承部位处能枢转地与地板组件连接,并且螺杆通过第二支承元件在与第一支承部位保持间隔的第二支承部位处能枢转地与地板组件连接。由于螺杆通过调节传动机构与枢转元件作用连接,因而以此方式构成三连杆结构,使得通过相对于调节传动机构调节螺杆可以促使枢转元件相对于地板组件的枢转姿态发生变化。得到结构形式简单的驱动设备以及有利的向枢转元件的力导入。

11、在此,螺杆可以具有一端部,在该端部上成形有用于支承在地板组件上的支承部位。例如与调节传动机构的螺母处于螺纹嵌接的螺纹柄从该端部延伸出来。螺纹柄例如可以大约垂直于地板组件,大约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例如,如果在乘坐部分组件的最低乘坐高度和最高乘坐高度之间调节枢转元件,螺杆可以在包括有车辆竖直方向的相对较小的角度范围内相对于地板组件调节。在调节时在通过螺杆有利支撑枢转元件情况下,得到有利的、至少大约均匀的力变化曲线。通过均匀的力变化曲线还得到有利的声学效果,尤其是不生成调制噪声。

1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地板组件具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能在第二导轨上移动地引导。在此,第二导轨例如固定在车辆地板上并因而相对于车身是位置固定的。相应地,第一导轨配属于乘坐部分组件并且可以为了乘坐部分组件的纵向调节而相对于第二导轨运动。为了与高度调节装置联接,枢转元件和螺杆分别能枢转地与第一导轨连接,从而在调节第一导轨时,枢转元件和螺杆连同第一导轨一起运动。

13、在此,枢转元件可以间接或直接地铰接布置在第一导轨上。例如可以在第一导轨上布置呈支撑角件、框架组件等形式的附加部件,枢转元件能枢转地支承在其上。

14、代替第一导轨,调节组件也可以在地板侧的第二导轨上引导,不同于导轨的情况,其例如通过滑块在地板侧的第二导轨上引导。在此情况下,枢转元件例如能枢转地支承在调节组件上。

15、枢转元件例如可以支承在附加部件上,其与第一导轨的基座连接,例如与第一导轨的基座对接焊接。相应地,螺杆例如可以支承在从基座延伸出的支柱上。沿相当于车辆横向方向的横向方向,枢转元件和螺杆的支承部位在第一导轨上彼此保持间隔。

1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节传动机构具有传动机构组件和撑托部分。传动机构组件布置在撑托部分上。在此撑托部分例如能枢转地与枢转元件连接。传动机构组件例如可以通过传动机构元件(例如螺母)和与螺母作用连接的驱动元件(例如呈驱动蜗杆形式)形成,其中,传动机构组件可以围在例如由塑料制成的传动机构壳体内。传动机构组件例如通过撑托部分与枢转元件连接,其中,为此,撑托部分例如能枢转地支承在枢转元件上。

17、撑托部分可以能枢转地与用于能枢转地支承的枢转元件连接。附加或备选地,撑托部分也可以能枢转地支承在(例如通过横管)抗相对转动地与枢转元件连接的、与枢转元件横向错开的元件上。

18、在此,撑托部分在枢转元件上的支承优选通过第三支承元件实施,撑托部分通过第三支承元件铰接地与枢转元件连接。

19、撑托部分例如可以构成笼架类型的部件,其至少区段式围住传动机构组件。撑托部分可以具有第一面区段和第二面区段,传动机构组件容纳在它们之间。在此,面区段例如可以分别面式地横向于螺杆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从而传动机构组件通过面区段沿纵向延伸方向相对于螺杆支撑。

2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撑托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壁区段,其将第一面区段和第二面区段彼此连接起来并且为此在第一面区段和第二面区段之间延伸。例如可以设置多个壁区段,它们将面区段的不同棱边彼此连接起来,从而实现用于容纳传动机构组件的笼架。

21、在此,第一面区段和第二面区段例如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例如通过激光焊接、电阻焊接、mag焊接或其他焊接工艺彼此连接。

22、撑托部分例如可以被设计成由钢制成的金属部件,例如制成为冲压弯曲件。在此,壁区段例如可以与其中一个面区段一件式成形。另一面区段例如可以通过焊接与用于构成完整撑托部分的壁区段连接。

2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枢转元件具有开口,撑托部分伸入该开口中并且当枢转元件摆转时,撑托部分能在开口中运动。通过伸入开口中,撑托部分可以(附加)相对于枢转元件支撑,其方式是:撑托部分例如可以与枢转元件的限定开口的边界区段贴合。

24、在此可以想到,撑托元件在正常运行时与边界区段贴合并且因而支撑在边界区段上。然而也可以想到,仅在异常负载情况下例如在碰撞情况,当枢转元件变形时撑托元件与边界区段的其中一个或两个贴合,以便以此方式实现撑托部分与枢转元件之间的附加支撑。

2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枢转元件具有侧绕区段,其在背离如下支承部位的一侧限定开口,在该支承部位处,撑托部分能枢转地支承在枢转元件上。因而,侧绕区段在背离支承部位的一侧侧绕撑托部分。开口优选完全封闭。通过侧绕区段使得枢转元件足够稳定,其中,尤其在碰撞情况下通过侧绕区段也可以实现撑托元件相对于枢转元件的附加支撑。

2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高度调节装置具有相对于枢转元件位置固定地布置在螺杆的背离枢转元件的一侧上的支撑元件,其用于相对于枢转元件支撑调节传动机构。支撑元件例如可以与枢转元件连接,其中,支撑元件的至少一个区段在螺杆的背离枢转元件的一侧上延伸,以便以此方式使得调节传动机构相对于枢转元件附加支撑。

27、然而支撑元件例如也可以与横管连接,其能摆转地与乘坐部分组件连接并且承载枢转元件。横管沿横向方向例如在乘坐部分组件的侧向的框架部分之间延伸。在此,支撑元件优选沿横向方向与枢转元件保持间隔。

2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支撑元件具有能被带到与调节传动机构贴合的、用于相对于枢转元件支撑调节传动机构的撑托端部。

29、通过撑托端部在调节传动机构上的贴合可以在较高负载例如在碰撞情况下实现在调节传动机构上的支撑。在此可以规定,在正常使用位置中,即,在正常负载状态下(例如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车辆乘员就坐于车辆座椅上),撑托端部例如不与调节传动机构贴合。然而,在异常负载状态时,例如在碰撞情况下,支撑元件可以与调节传动机构贴合,从而通过贴合调节传动机构的撑托端部,调节传动机构附加支撑在螺杆的背离枢转元件的一侧上并且通过其固定乘坐部分组件,尤其是不会被不受控地相对于地板组件调节。

30、支撑元件可以如下设计,即,当调节传动机构支撑时其可以有针对性地吸收能量。支撑元件尤其可以被设计成所谓的变形元件,其在负载时按照规定方式变形并且因而可以容纳和吸收负载能量。

3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节传动机构具有与螺杆处于螺纹嵌接的螺母和能通过驱动马达驱动的、与螺母作用连接的驱动元件。螺母和驱动元件例如可以构成传动机构组件并且例如可以被围在传动机构壳体内,其又布置在撑托部分内或其上。通过螺母被驱动元件(例如呈具有蜗杆齿部的驱动蜗杆形式,其与螺母的外齿部处于螺纹嵌接)驱动,与螺杆处于螺纹嵌接的螺母旋转,由此在螺杆上滚动,从而螺杆纵向沿其纵向延伸方向相对于调节传动机构调节,并且因而在调节传动机构与螺杆的能枢转地支承在地板组件上的端部之间延伸的区段的长度发生变化,由此将调节力导入枢转元件中用以摆转。

3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螺杆能围绕第一枢转轴线相对于地板组件枢转,并且调节传动机构能围绕第二枢转轴线相对于枢转元件枢转。在此,螺杆例如通过支承元件能枢转地支承在地板组件上,例如导轨或与导轨连接的附加部件上。在这里,调节传动机构可以能枢转地间接或直接与枢转元件连接,例如其方式是:调节传动机构通过支承元件支承在枢转元件上或者在抗相对转动地与枢转元件连接的、例如与枢转元件横向错开的元件上。

33、在此,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优选彼此平行延伸。

34、螺杆优选沿第一枢转轴线与枢转元件横向错开,从而螺杆在枢转元件的侧向延伸,因而螺杆和枢转元件能在彼此平行延伸的、相对于第一枢转轴线且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横向错开的不同平面内枢转。

3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节传动机构能相对于枢转元件枢转地支承在沿第一枢转轴线与螺杆横向错开的支承部位处。

3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此,调节传动机构在一侧相对于枢转元件支承,例如通过(唯一的)支承元件直接支承在枢转元件上,或者相对于枢转元件间接支承在与枢转元件横向错开的、抗相对转动地与枢转元件连接的元件上。为了一侧支承,支承部位沿第一枢转轴线(通过第一枢转轴线,螺杆能枢转地支承)与螺杆横向错开,从而实施调节传动机构的支承与螺杆的纵向延伸轴线横向错开。

37、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调节传动机构也可以在两侧通过两个支承部位支承,它们沿第一枢转轴线彼此横向错开。在此,通过第一支承部位可以实施在枢转元件上的直接支承,而通过沿第一枢转轴线与第一支承部位横向错开的第二支承部位实施在与枢转元件横向错开的、但例如通过横管抗相对转动地与枢转元件连接的元件上的支承。

38、根据另一方面,车辆组件的调节装置具有第一组件、第二组件、能相对于第一组件且相对于第二组件枢转的枢转元件和驱动设备。驱动设备被设计成用于使得枢转元件相对于第一组件摆转以调节车辆组件,其中,驱动设备具有螺杆、驱动马达和与螺杆作用连接的、能通过驱动马达驱动的调节传动机构。在此规定,螺杆能枢转地与第一组件连接,调节传动机构能相对于枢转元件枢转地布置,其中,螺杆能围绕第一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一组件枢转,并且调节传动机构能相对于枢转元件枢转地支承在支承部位处,支承部位沿第一枢转轴线与螺杆横向错开。

3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节传动机构能围绕第二枢转轴线相对于枢转元件枢转,其中,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彼此平行延伸。枢转元件能围绕第三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一组件枢转,其中,所有枢转轴线彼此平行延伸。也得到三连杆类型的布置方案,在其中,螺杆和枢转元件能枢转地与第一组件连接并且调节传动机构能相对于枢转元件枢转。

40、调节传动机构尤其可以在一侧通过支承部位相对于枢转元件支承。在此,支承部位可以直接布置在枢转元件上或者布置在沿第一枢转轴线与枢转元件横向错开的、但抗相对转动地与枢转元件连接的元件上。得到一种布置方案,在其中,调节传动机构能相对于枢转元件枢转地支承在与螺杆横向错开的支承部位处。得到一种简单、节省空间的布置方案,其具有调节传动机构相对于枢转元件的有效的枢转支承。

41、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调节传动机构也可以在两侧支承,即,在螺杆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承部位处和螺杆的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承部位处支承。在此,这些支承部位沿第一枢转轴线彼此横向错开,从而调节传动机构支承在两个支承部位处,使得螺杆在两个支承部位之间延伸穿过。得到调节传动机构的有利的两侧支撑。

42、这种类型的调节装置尤其被设计成车辆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所述类型的调节装置原则上可以设计用于调节车辆座椅上的或者车内另一组件上的完全不同的车辆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