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调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39230发布日期:2024-04-18 17:59阅读:12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调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9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特别是用于动力车的调温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特别是动力车。


背景技术:

1、从de 10 2017 220 376 a1可公开得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带有用于驱动机动车的电能储存器。此外,de 10 2019132 688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带有发动机降温器回路,在该发动机降温器回路中布置有降温器、电能储存器和电动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调温装置以及一种机动车,从而能实现特别有利的调温。

2、根据本发明,这一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调温装置、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特征的调温装置以及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特征的机动车解决。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特别是用于优选构成为轿车的动力车的调温装置。这意味着,优选构成为动力车、尤其是轿车的机动车在其完全制成的状态下具有调温装置。特别是借助调温装置可实现特别有利地调温、即冷却和/或加热机动车的也称为乘客厢或乘员室的内室,在机动车行驶期间人员、如例如机动车驾驶员可留在该机动车的内室中。调温装置具有第一调温回路,该第一调温回路也简称为第一回路或第一调温循环回路。调温流体(优选是液体)可穿流第一调温回路。例如,调温流体可至少包括水、特别是至少主要包括水。调温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驱动机,借助该驱动机能驱动机动车。驱动机布置在第一调温回路中并且由此能借助穿流第一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进行调温,即能冷却和/或加热。例如,穿流第一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至少可以穿流驱动机的一部分,从而能对驱动机进行调温,即冷却和/或加热,特别是通过在穿流第一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与驱动机之间的热交换。驱动机优选是例如能在发动机运行中并且因而作为电动机驱动的电机,借助该电动机能电驱动、尤其是纯电驱动机动车。完全优选地,驱动机、尤其是电机是高压部件,该高压部件的电压、尤其是工作电压或额定电压优选大于50伏、尤其是大于60伏,完全优选地为几百伏。由此能实现特别高的电功率用于电驱动、尤其是纯电驱动机动车。

4、调温装置还包括布置在第一调温回路中的第一泵,借助该第一泵能将调温流体输送穿过第一调温回路。调温装置还具有第二调温回路,调温流体可穿流该第二调温回路。此外,调温装置还包括电能储存器,借助该电能储存器能储存或存储有电能。电能储存器布置在第二调温回路中并且由此能借助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进行调温,即能冷却和/或加热。例如,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可以至少穿流电能储存器的一部分。由此,借助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特别是通过在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与电能储存器之间的热交换,可对电能储存器进行调温。第二调温回路也称为第二调温循环回路或第二回路。第一调温回路也称为第一循环回路,并且第二调温回路也称为第二循环回路。电能储存器优选是高压部件,该高压部件的电压、特别是工作电压或额定电压优选大于50伏、特别是大于60伏,完全优选地是几百伏。特别是可想到,能给电机供给在能量储存器中储存的电能,从而电机能在发动机运行中运行。

5、调温装置还包括布置在第二调温回路中的第二泵,该第二泵是附加于第一泵设置的。这意味着,第二泵是附加于第一泵设置的并且相对于第一泵外置的部件。反之观察,第一泵是附加于第二泵设置的并且相对于第二泵外置的部件。优选地,第一泵和/或第二泵是电动泵,即可用电运行的泵。借助第二泵能将调温流体输送穿过第二调温回路。

6、现在为了能实现特别有利的调温,尤其是对机动车内室的特别有利的调温,调温装置按照本发明具有阀装置,该阀装置能在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切换状态下,泵彼此串联连接,特别是在穿流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换句话说,在第一切换状态下,泵在流动技术上彼此串联布置或连接,使得调温流体在其穿过调温回路或至少穿过调温回路的相应区域的路径上首先穿流其中一个泵并且然后穿流另一个泵。特别是规定,在也称为第一阀装置的阀装置的第一切换状态下,各调温回路这样经由或借助阀装置相互耦联或连接、特别是在流体方面耦联或连接,使得各泵彼此串联连接,从而特别是当借助其中至少一个泵或借助两个泵同时输送调温流体时,调温流体首先穿流所述一个泵并且然后或者说接着穿流所述另一个泵。

7、在第二切换状态下,泵彼此并联连接,特别是在穿流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换句话说,在第二切换状态下,各泵在流动技术上相互并联布置或连接。例如如果当阀装置处于第二切换状态下时调温流体借助第一泵被输送穿过第一调温回路并借助第二泵被输送穿过第二调温回路,则穿流第一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穿流第一泵并且,特别是同时,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特别是并联或者说同时地穿流第二泵。再换句话说,例如各调温回路在第二切换状态下借助阀装置至少这样彼此分开,使得在第二切换状态下泵不是彼此串联、而是彼此并联连接。在第一切换状态下,各调温回路或例如各泵布置所在的上述区域借助阀装置彼此串联连接。而在第二切换状态下,调温回路或调温回路的区域相互并联连接,特别是借助阀装置。阀装置及其切换状态能实现特别符合需求地并且有利地引导或传导调温流体,使得例如在调温流体中包含的热量(该热量例如已从电能储存器和/或从驱动机转移到调温流体上)可符合需求地并且有利地得到利用,尤其是用于例如对机动车的内室调温、特别是加热。此外,一个特别大的优点是,在各泵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切换状态下,两个泵能输送调温流体,特别是通过各调温回路或至少通过各调温回路的相应区域。由此,尤其是与使用正好一个泵、而不是两个泵相比,各泵都可以单独来看设计成结构空间、重量和成本有利的,因为所述正好一个泵便为此必须构成为用于能输送调温流体,特别是同时,穿过两个调温回路。因此,调温装置的成本、结构空间需求和重量可以保持在特别小的范围内。为了能够以重量、结构空间和成本特别有利的方式实现特别有利的调温,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规定,阀装置在穿流各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在第一调温回路中布置第一泵上游并且在第二调温回路中布置第二泵上游。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优选附加于第一阀装置设置的第二阀装置。因此优选规定,第二阀装置是附加于第一阀装置设置的并且相对于第一阀装置外置的部件;反之优选规定,第一阀装置是附加于第二阀装置设置的并且关于第二阀装置设置的部件。第二阀装置可在第三切换状态和第四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三切换状态下,借助第二阀装置,穿流驱动机并因此来自驱动机的并且流向第二阀装置的并穿流第二阀装置的调温流体布置在第一调温回路的布置在第二阀装置下游的第一部分区域中,其中,例如第一部分区域可以是调温回路的上述区域之中的第一区域。在第四切换状态下,借助第二阀装置,穿流驱动机并且因而来自驱动机并且特别是穿流第二阀装置的调温流体能被导入第二调温回路的布置在第二阀装置下游的第二部分区域中并且从而能被导入第二调温回路中,例如第二部分区域可以是调温回路的第二区域。由此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符合需求地引导或传导调温流体,从而能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并且符合需求地利用在调温流体中包含的热量,例如用于对机动车的内室调温。

8、在本公开的范围中,调温流体穿流相应的调温回路,因此相应的调温回路被调温流体穿流或能被调温流体穿流,尤其是可以理解成:调温流体至少穿流相应的调温回路的一部分并且因此例如至少穿流相应的调温回路的相应的部分区域。

9、为了能实现对机动车、尤其是机动车的内室的特别有利的调温,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设有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构成为用于对要供应给机动车内室的空气调温。通过对要供应给内室的空气调温、特别是冷却和/或加热,可以对内室调温,即冷却和/或加热。空调装置具有附加于调温回路设置的并且能被制冷剂穿流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优选是附加于调温流体设置并且是与调温流体不同的流体。此外优选规定,制冷剂回路在流体方面与第一调温回路和/或第二调温回路分开。

10、空调装置还具有至少一个也称为降温器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不仅布置在制冷剂回路中而且布置在第二调温回路中,使得热交换器不仅能被制冷剂而且能被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穿流。因此,热量可经由热交换器在制冷剂和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之间传递或者说交换。特别是例如可想到,在调温流体中包含的热量经由热交换器转移到穿流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上,从而冷却调温流体。例如,转移到制冷剂上的并因此包含在制冷剂中的热量可用于加热要供应给内室的空气,从而可以温暖或加热内室。由此能实现能量特别有效的并且通过使用第一阀装置而在成本、重量和结构空间方面有利的调温。

11、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空调能在热泵运行中运行,在该热泵运行中要供应给内室的空气能借助经由热交换器从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传递或转移到制冷剂上的热量加热。由此能实现对内室的能量特别有效的并且简单的调温。完全优选地,空调装置也是压缩制冷机或者能作为压缩制冷机运行,借助该压缩制冷机可以冷却要供应给内室的空气。例如,在热泵运行中,热量从制冷剂转移给空气。例如,如果空调装置作为压缩制冷机运行,则热量从要供应给内室的空气转移给制冷剂,从而空气得到冷却。由此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对内室的特别符合需求的调温。

12、另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空调装置具有构成为用于冷凝制冷剂的并且因此布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冷凝器,该冷凝器附加于热交换器设置。这意味着,冷凝器是附加于热交换器设置的并且相对于热交换器外置的第二热交换器,或反之亦然。冷凝器布置在制冷剂回路中。此外,冷凝器布置在第一调温回路中并且在此在流动技术上与驱动机并联连接。由于调温流体优选是液体,该液体优选包括水,所以冷凝器是液体穿流的或液冷的冷凝器、特别是水穿流的或水冷的冷凝器,经由该冷凝器可以在制冷剂和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之间交换热量,特别是这样,使得可经由冷凝器将热量从制冷剂传递给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由此冷却制冷剂并加热调温流体。由此转移给调温流体的热量便可例如得到利用,特别是经由热交换器和特别是然后经由制冷剂,用以加热要供应给内室的空气。由此可实现特别有利的并且能量有效的调温。

13、为了能特别有利地并且符合需求地引导调温流体并且因而能实现特别简单且有利的调温、尤其是对机动车内室的特别简单且有利的调温,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规定:在第三切换状态下,借助第二阀装置,穿流冷凝器的调温流体以及因而来自冷凝器的并穿流第二阀装置的调温流体被导入到或能被导入到第一调温回路的布置在第二阀装置下游的第一部分区域中。因此优选规定:第二阀装置在穿流第一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布置在冷凝器下游,特别是在第一调温回路中,尤其是阀装置在第一调温回路中布置在第一部分区域上游。

14、例如,在第四切换状态下,借助第二阀装置能将穿流冷凝器的并且因此来自冷凝器的并穿流第二阀装置的调温流体导入第一调温回路的布置在第二阀装置下游的第一部分区域中。替代地规定,借助第二阀装置,能将穿流冷凝器的并且因而来自冷凝器的并穿流第二阀装置的调温流体导入到第二调温回路的布置在第二阀装置下游的第二部分区域中并且从而导入到第二调温回路中。换句话说可规定,在第四切换状态下,各调温回路这样经由或借助第二阀装置耦联或连接、特别是在流体方面耦联或连接,使得调温流体首先穿流冷凝器并且从而例如首先穿流调温回路并且在冷凝器之后穿流第二阀装置,并且借助第二阀装置被导入到第二部分区域中并且从而导入到第二调温回路中。由此能实现特别简单的并且符合需求的调温。

15、为了特别简单并且符合需求地引导调温流体,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规定:第二阀装置能切换到至少一个中间状态中,在该中间状态下,第二阀装置允许并引起调温流体相对于第三切换状态和第四切换状态节流地流动通过冷凝器。换句话说,优选借助第二阀装置可实现热交换器的特别是符合需求的节流。为此,例如可以将第二阀装置切换到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状态中,在该中间状态下,例如调温流体穿流热交换器23,但相对于第三切换状态和相对于第四切换状态被节流。再换句话说,例如,在第三切换状态中和在第四切换状态中,调温流体、即例如调温流体的相应的大于零的第一质量流穿流冷凝器。在作为第二阀装置的另一切换状态的该中间状态下,调温流体、即例如调温流体的相应的大于零的第二质量流穿流冷凝器,然而第二质量流小于第一质量流。由此能实现对冷凝器的符合需求的节流。

16、最后,已表明特别有利的是,在第一调温回路中布置有用于冷却穿流第一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的冷却器。特别是,冷却器是环境空气冷却器,该环境空气冷却器尤其是在机动车行驶时、特别是向前行驶时能被行车风以及因而被形成行车风的环境空气环绕流动。经由冷却器,热量可从穿流冷却器的调温流体转移给围绕冷却器流动的环境空气,从而调温流体得到冷却。由此能简单地实现有利的调温。

17、也可想到特别是构成为低温冷却器的、特别是一个另外的、冷却器可选地附加地连接在冷凝器前面,即在冷凝器上游。特别是,可想到对冷凝器的精确节流。

18、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调温装置,该调温装置包括可被调温流体穿流的第一调温回路。调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一调温回路中的并且由此能借助穿流第一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调温的驱动机,借助该驱动机能驱动机动车。此外,设有布置在第一调温回路中的第一泵,用于输送调温流体通过第一调温回路。调温装置还包括可被调温流体穿流的第二调温回路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二调温回路中的并且由此能借助穿流第二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调温的用于存储电能的电能储存器。此外,调温装置包括尤其是附加于第一泵设置的并且因此相对于第一泵外置的第二泵,该第二泵布置在第二调温回路中。借助第二泵能输送调温流体穿过第二调温回路。

19、现在为了能实现特别有利的调温,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规定:调温装置具有布置在第二调温回路中的阀装置,该阀装置也布置在第一调温回路中并且在此布置在驱动机下游。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阀装置能在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

20、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切换状态下,借助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阀装置,可将穿流驱动机并且因此来自驱动机的并穿流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阀装置的调温流体导入第一调温回路的布置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阀装置下游的第一部分区域中,使得可以说在驱动机上游穿流第一调温回路的调温流体也在驱动机后面和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阀装置后面留在第一调温回路中。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切换状态下,借助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阀装置,能将穿流驱动机的并且因此来自驱动机的并且穿流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阀装置的调温流体导入第二调温回路的布置在第二阀装置下游的第二部分区域中并且从而导入到第二调温回路中。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切换状态下,各调温回路借助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阀装置这样彼此耦联或连接、特别是在流体方面耦联或连接,使得调温回路或至少调温回路的相应的区域、部分或部分区域在流动技术上彼此串联连接,或者使得在驱动机上游穿流第一调温回路的并且然后穿流驱动机和然后穿流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阀装置的调温流体在驱动机后面或者说下游借助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阀装置被引导或传导到第二部分区域中并且因而到第二调温回路中,并且然后穿流第二调温回路、即第二调温回路的至少一部分。由此,调温流体或在调温流体中包含的例如已从驱动机转移到调温流体上的热量可特别有利地、符合需求地以及按简单的方式用于对机动车、特别是机动车的内室调温。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点和有利的实施方案可视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优点和有利的实施方案,并且反之亦然。

21、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优选构成为动力车、特别是构成为轿车的机动车,该机动车具有根据第一方面和/或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调温装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优点和有利的实施方案可视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优点和有利的实施方案,并且反之亦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