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电池控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31512发布日期:2023-05-05 11:4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电池控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储能电池控制,具体为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电池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的改变,从以往燃油车的高价油费到新能源汽车的低价电费,不仅仅是对车主在消费需求上的节约,更是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出的一大进步;新能源汽车的问世大大减少了油车给环境带来的排放污染,使得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加贴近生活;

2、但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能是电力,那么车载电量的如何耗费就成为许多车主关心的一个问题,且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内硬件设备丰富,给电量供给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如车内的空调、座椅加热设备以及音箱等等,这些都是除去主要供能外的其他电力高消耗设备,那么如何有效的分析车内人员的状态环境去对应分析这些电力高消耗设备是否在当下为必须设备,以此调节来解决辅助设备的高消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电池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电池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s1:获取新能源汽车在第一监测周期中储能电池的分布使用情况和第一主力数据,分布使用情况包括温度设备耗电比例和音源设备耗电比例;第一主力数据包括第一动力设备耗电比例和第一驾驶总里程,第一监测周期为新能源汽车相邻两次充电时间的间隔周期;

4、步骤s2:将温度设备耗电比例和音源设备耗电比例进行比较,提取最大值对应的设备为第一目标分析设备,最小值对应的设备为第二目标分析设备;基于第一目标分析设备分析得到第一目标调整数据,基于第二目标分析设备分析得到第二目标调整数据;

5、步骤s3:基于第一目标调整数据,在第二监测周期中对满足第一目标调整数据的设备进行调整,记录对应调整过程为第一储能调整,并获取调整后的第二监测周期中的第二主力数据,第二主力数据包括第二动力设备耗电比例和第二驾驶总里程;将第一主力数据和第二主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第一目标调整数据的有效度;

6、步骤s4:若有效度大于等于有效度阈值,则应用第一储能调整于后续监测周期中;若有效度小于有效度阈值,则在第一储能调整的基础上对第三监测周期进行满足第二目标调整数据设备的调整,且记录对应调整过程为第二储能调整,并同时应用第一储能调整和第二储能调整于后续监测周期中。有效度说明在第一储能调整后能否增加新能源汽车在主动力上的电能消耗比例,以及在总续航上的提高,如果可以,说明本发明通过实现一个调整就可以对新能源汽车主动能上产生有益效果,减少不必要的供电,不需要再对其他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数据分析的便捷性,且有效度是基于第一目标调整数据的分析,因为第一目标调整数据是对应除主要的供能设备外其他设备中的最高消耗设备,如果最高消耗设备无法在调整后解决储能的有效分布,那说明还有其他设备在消耗节省下的电力,就将所有可能消耗的设备一起调整;如果最高消耗设备在调整后可以解决储能的有效分布,那就代表不需要再分析多余的数据已经可以实现效果,因为额外的分析调节有可能会增加“其他设备”所需的电能,进而达不到所要实现的效果。

7、进一步的,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8、若温度设备耗电比例为最大值,第一目标分析设备包括车内空调和座椅加热装置;

9、获取第一目标分析设备在第一监测周期内设备开启的时刻为起始时刻,获取在以起始时刻为中点的第一时长阈值内车载记录的车内人员第一相关数据,第一相关数据包括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

10、建立起因特征数据集,起因特征数据集包括车内人员的表面服饰特征、音频特征、手肘部动作特征,服饰特征是指图像数据中捕捉到车内人员的初始服饰无变化状态,音频特征包括存在“热”一字的关键词和存在“冷”一字的关键词,手肘部动作特征包括双手之间的距离和肘部间的夹角大小,双手间的距离包括零和第一线段长度,肘部间的夹角包括双手间的距离为0时的夹角一和双手间的距离为第一线段长度时的夹角二;

11、提取第一时长阈值内的图像数据中存在符合起因数据集中的特征数据维系平均时长t1,计算维系指数a1=t1/t1,其中t1是指第一时长阈值的时间长度,设置维系阈值a0,提取a1大于等于a0时对应的特征数据,并根据特征数据捕捉第二时长阈值内对应类型且第一相似度小于第一相似度阈值的结果特征数据集,第二时长阈值为第一时长阈值后的时段;

12、建立因果关系数据对w={起因特征数据集,结果特征数据集},则输出因果关系数据对为第一目标调整数据。因果关系数据对可以体现车内人员主动打开第一目标分析设备的起因到最后可能存在与开启设备初衷不同的行为状态时的数据具像化体现,有助于后续在监测周期中行为数据化的捕捉。

13、进一步的,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14、若音源设备耗电比例为最小值,第二目标分析设备为车内音响设备;

15、获取第二目标分析设备在第一监测周期内设备开启的时刻为起点时刻,获取在以起点时刻为开始的第一时段阈值内车载记录车内人员的第二相关数据,第二相关数据包括音频数据;第一时段阈值的总时长大于等于第一时长阈值与第二时长阈值之和;

16、提取第一时段阈值内车内人员的音频数据,获取音频数据中车内人员音频对应的关键词与第二目标分析设备开启后输出关键词的第二相似度大于等于第二相似度阈值时,记录车内人员音频存在的时长t2,以及音频数据中车内人员的音频对应的关键词与第二目标分析设备开启后输出关键词的第二相似度小于第二相似度阈值时,记录车内人员音频存在的时长t3;

17、计算动态指数a2=|t2-t1|/(t1+t2),且t1不等于0,提取动态指数a2小于动态指数阈值对应的时长t2和时长t3,构成时段集合q={t2,t3},并令时段集合q为第二目标调整数据。

18、进一步的,当音源设备耗电比例为最大值,温度设备耗电比例为最小值时,则对应第一目标分析设备为车内音响设备,第二目标分析设备为车内空调和座椅加热装置;且分析第一目标调整数据与上述对车内音响设备数据的分析方式相同,对第二目标调整数据的分析与车内空调和座椅加热装置的分析方式相同。

19、进一步的,步骤s3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0、令第一主力数据中的第一动力耗电设备比例为u1、第一驾驶总里程为v1,令第二动力数据中的第二动力设备耗电比例为u2、第二驾驶总里程为v2;

21、计算第一目标调整数据的有效度q=u2/u1+v2/v1,并设置第一目标调整数据的有效度阈值q0。

22、进一步的,满足第一目标调整数据是指实时监测获取的相关数据存在因果关系数据对w或时段集合q,且第二目标调整数据也是指实时监测获取的数据满足数据对w或集合q,同时第一目标调整数据与第二目标调整数据不相同;

23、第一储能调整在当第一目标分析设备为车内音响设备时,第一储能调整为在时长t3后降低车内音箱音量或关闭车内音箱;第二储能调整在当第二目标分析设备为车内空调和座椅加热装置时,第二储能调整为出现结果特征数据集后将车内空调温度调整为节电模式对应的温度或停止座椅加热和关闭空调设备;因为在同一设备中音响设备音量的大小对电量的消耗差异还是很大的,且声音的大小与电量的消耗是成正比的关系;

24、当第一储能调整在当第一目标分析设备为车内空调和座椅加热装置时,且第二储能调整在当第二目标分析设备为车内音响设备时,对应的调整方式同上述不同设备对应的调整方式。

25、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电池控制系统,包括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目标分析设备确定模块、目标调整数据分析模块、动态调整模块、主力数据对比分析模块和数据应用模块;

26、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新能源汽车在第一监测周期中储能电池的分布使用情况和第一主力数据;

27、目标分析设备确定模块用于将分布使用情况中的温度设备耗电比例和音源设备耗电比例进行比较,进而确定第一目标分析设备和第二目标分析设备;

28、目标调整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第一目标分析设备和第二目标分析设备,并得到对应的调整数据;

29、动态调整模块用于对满足第一目标调整数据的设备进行调整;以及基于主力数据对比分析模块中不满足大小关系的第二目标调整数据的设备进行调整;

30、主力数据对比分析模块用于对比调整后的第二主力数据与第一主力数据间的大小关系;

31、数据应用模块用于应用分析满足条件的第一目标调整数据或是第二目标调整数据。

32、进一步的,目标调整数据分析模块包括第一目标调整数据建立单元和第二目标调整数据建立单元;

33、第一目标调整数据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起因特征数据集并分析得到对应的结果特征数据集,将起因特征数据集与结果特征数据集的对应关系构建第一目标调整数据;

34、第二目标调整数据建立单元基于计算动态指数,提取满足动态指数设定条件的时段集合,将时段集合构建成第二目标调整数据;

35、第一目标调整数据和第二目标调整数据中的结果可基于目标分析设备确定模块的结果进行对应调整,且目标调整数据的分析方式基于设备不发生改变。

36、进一步的,主力数据对比分析模块包括第一主力数据获取单元、第二主力数据获取单元和有效度计算单元;

37、第一主力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主力数据中的第一动力耗电设备比例和第一驾驶总里程,第二主力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主力数据中的第二动力耗电设备比例和第二驾驶总里程;

38、有效度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第一目标调整数据的有效度,并设置对应的有效度阈值进行判断。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于对新能源汽车内除去主要供能设备外的其他辅助设备的使用情景进行分析,实现对车内人员相关数据的有效捕捉,建立不同辅助设备对应的目标特征数据,以在后续监测过程中对满足此目标特征数据的情景进行对应的储能调整,本发明通过降低辅助设备存在场景下的非必要开启,来调节储能电池的供能动力多为主要供能设备使用,降低了新能源汽车内辅助设备的电量消耗,提高了新能源汽车主要供能电力的占比以及增加了汽车行驶的总里程,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开发提供了更好的使用意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