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安全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36332681发布日期:2023-12-10 13:4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乘客安全保护方法

本发明涉及安全保护,尤其涉及一种乘客安全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安全带被视为确保车内乘客安全的重要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如碰撞发生时,能够减少乘客的前冲力,降低伤害风险。目前市场上,采用硬件检测设备实现对乘客的安全带佩戴检测占据了较大比例。目前,大多数汽车已经安装了疲劳驾驶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监测驾驶员的行为和生理指标,以识别疲劳驾驶的迹象,并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休息或交替驾驶。疲劳驾驶监测系统通常采用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来实现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检测。

2、然而,现有的乘客安全保护和危险警示方案仍有改进的空间。针对乘客安全带的佩戴检测方法相对有限,基于硬件的安全带检测方法存在较高的漏检率。举例来说,仅使用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安全带的佩戴容易出现漏报和误报的情况。若乘客未正确佩戴安全带,传统的检测方法准确率较低。

3、专利申请公布号cn113887291的文献中提出基于安全带掩膜判断安全带边界平行,从而判断安全带佩戴状况。利用霍夫变换,得到安全带的边界的直线方程,通过斜率判断两条边界是否平行。在该方法中若检测对象穿着条纹花样的衣服,检测结果可能受较大影响。

4、专利申请公布号cn11512341a的文献中给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乘员安全带提醒装置和方法。在该安全带检测方法中,实时检测车速,检测到车速大于零时检测系统开始工作。然而,当车速检测系统出现错误时,安全带检测系统启动方式未考虑。在该方法实施案例中目标检测算法述为或yolo或ssd,算法的适用性和算法的改进未明确阐述。该文献中所提出的检测对象为主驾驶和副驾驶上的乘员,未考虑后排乘客和大客车中的乘客,适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5、针对紧急情况,目前的乘客安全保护方案还不够完善。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车辆座椅的智能程度较低。提高车辆座椅的智能化程度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乘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安全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乘客安全保护不够完善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客安全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获取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

4、在所述当前行驶速度超过预设速度阈值时,启动各检测单元进行检测;

5、获取检测单元检测的车辆状况数据、车内乘客的图像信息、乘客状态信息以及驾驶员状态数据;

6、通过所述车辆状况数据、所述图像信息、所述乘客状态信息以及所述驾驶员状态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车内人员状态;

7、根据所述车内人员状态执行对应的安全保护。

8、可选地,通过所述车辆状况数据确定车内人员状态,包括:

9、对所述车辆状况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车辆状况数据;

10、对处理后的车辆状况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车辆状态和性能特征;

11、通过预设故障诊断模型对所述车辆状态和性能特征进行故障诊断,得到车辆的故障诊断结果;

12、根据所述车辆的诊断结果确定车辆风险等级;

13、通过所述车辆风险等级确定人员状态。

14、可选地,通过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乘客状态信息确定车内人员状态,包括:

15、根据所述乘客状态信息得到磁场变化信息;

16、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安全带佩戴检测,得到第一安全带佩戴结果;

17、根据所述磁场变化信息得到第二安全带佩戴结果;

18、在所述第一安全带佩戴结果和所述第二安全带佩戴结果均为乘客佩戴安全带时,确定车内人员状态为车内人员佩戴安全带状态;

19、在所述第一安全带佩戴结果或所述第二安全带佩戴结果为乘客未佩戴安全带时,确定车内人员状态为车内人员未佩戴安全带状态。

20、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安全带佩戴检测,得到第一安全带佩戴结果,包括:

21、获取预设目标检测模型,其中,所述预设目标检测模型中的主干网络为分组卷积层,神经网络为引入空间与通道注意力机制的改进rpn网络;

22、将所述图像信息输入至所述预设目标检测模型,通过所述预设目标检测模型中的分组卷积层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图;

23、通过所述预设目标检测模型中的改进rpn网络对所述特征图进行候选区域生成,得到候选框数据;

24、对所述候选框进行感兴趣特征提取,得到候选框特征表示;

25、通过对所述候选框特征表示进行检测,得到每个候选框佩戴安全带的概率的检测结果;

26、通过改进的非极大值抑制方式对所述检测结果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得到更新检测结果;

27、通过所述更新检测结果得到第一安全带佩戴结果。

28、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车辆状况数据、所述图像信息、所述乘客状态信息以及所述驾驶员状态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车内人员状态之后,还包括:

29、在所述车内人员状态为车内人员佩戴安全带状态时,根据预设识别模型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得到车内人员的身高数据和姿态数据;

30、获取车厢高度数据;

31、将所述身高数据与所述车厢高度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安全带的调整高度;

32、根据所述姿态数据对车内人员进行座椅调节;

33、通过所述调整高度对车内人员佩戴的安全带进行调节。

34、可选地,通过所述驾驶员状态数据确定车内人员状态,包括:

35、根据所述驾驶员状态数据得到驾驶员心率变化数据、呼吸频率数据、血氧保护度数据、体温数据、身体姿态数据、注视点数据以及眨眼频率数据;

36、对所述驾驶员心率变化数据、所述呼吸频率数据、所述血氧保护度数据、所述体温数据、所述身体姿态数据、所述注视点数据以及眨眼频率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驾驶状态检测结果;

37、根据所述驾驶状态检测结果得到驾驶风险等级;

38、通过所述驾驶风险等级确定车内人员状态。

39、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内人员状态执行对应的安全保护,包括:

40、在所述车内人员状态为危险状态或车内人员未佩戴安全带时,启动警示提醒单元进行车辆故障提醒或开启安全保护单元对车内人员进行保护。

41、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乘客安全保护装置,所述乘客安全保护装置包括:

42、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

43、启动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行驶速度超过预设速度阈值时,启动各检测单元进行检测;

44、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检测单元检测的车辆状况数据、车内乘客的图像信息、乘客状态信息以及驾驶员状态数据;

45、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车辆状况数据、所述图像信息、所述乘客状态信息以及所述驾驶员状态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车内人员状态;

46、保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内人员状态执行对应的安全保护。

47、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乘客安全保护设备,所述乘客安全保护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乘客安全保护程序,所述乘客安全保护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乘客安全保护方法的步骤。

4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乘客安全保护程序,所述乘客安全保护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乘客安全保护方法的步骤。

49、本发明通过获取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在所述当前行驶速度超过预设速度阈值时,启动各检测单元进行检测;获取检测单元检测的车辆状况数据、车内乘客的图像信息、乘客状态信息以及驾驶员状态数据;通过所述车辆状况数据、所述图像信息、所述乘客状态信息以及所述驾驶员状态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车内人员状态;根据所述车内人员状态执行对应的安全保护,综合考虑到乘客状态检测、驾驶员状态检测、车辆状况检测,从而最大程度上保护乘客安全,提高乘客安全保护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