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变截面隧道接触网线岔安装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79619发布日期:2024-01-23 11:5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单线变截面隧道接触网线岔安装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铁路接触网施工,具体地说是一种单线变截面隧道接触网线岔安装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铁路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偏远地区铁路将迎来重大发展契机。随着单线铁路的规划建设,大跨度变截面隧道不断涌现。出车站位置隧道截面发生突变的时候,隧道截面尺寸突变,由单线变换成双线,隧道宽度由6米升高至12米,隧道高度由6.67米升高至7.8米,使接触网工程的施工的难度大幅度提高,尤其在线岔处,隧道截面尺寸的变化造成接触线的升坡,对于线岔始触区调整存在很大影响,因此采用行之有效的的技术措施来确保隧道变截面接触线的线岔安装质量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线变截面隧道接触网线岔安装施工方法,使得在隧道变截面处接触网线岔安装科学、准确,从而避免接触网安装质量低下、安全隐患大等缺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线变截面隧道接触网线岔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施工准备:熟悉图纸,设计要求,熟悉各项接触网材料型号参数;

4、s2:隧道变截面处承导线特性分析:对变截面隧道处界面尺寸进行测量,根据接触网验收规范及技术标准,对接触网坡度值及承导线重心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5、s3:道岔安装技术分析:根据道岔安装的参数值进行核算,核算出两条承导线坡度变化及重心受力对道岔参数值的影响;

6、s4:吊柱安装:根据变截面隧道高度及承导线坡度变化值进行吊柱工厂化预配及现场安装;

7、s5:腕臂预配安装:承导线架设及接触悬挂安装调整,并布置中心锚结、临时吊弦,将变截面净空高处进行临时固定;

8、s6:承导线架设及接触悬挂安装:根据承导线重心受力情况对坠砣进行相应调整配重;

9、s7:接触线坡度调整;

10、s8:道岔参数值调整;

11、s9:复测:对接触网承导线参数值进行全面复核,确认安装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如发现不符合技术标准,则重新进行坡度及道岔参数值调整。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承导线坡度值变化坡度值计算公式:

13、s21:变截面段由h1升高至h2米,而承力索及弓形腕臂至隧道顶距离基本保持不变,故隧道高度变化与接触网基本一致;

14、h=h1-h2;

15、sinα=h/l;

16、其中:h-承导线高度调整最大值、h1-隧道最高值、h2-隧道最低值、α-承导线升高坡度值、l-锚段长度;

17、s22:承导线长度为l1,承力索采用型号为jtmh-95,单位质量为f1,接触线采用型号为cts120,单位质量为f2;

18、g1=l1×f1;

19、g2=l1×f2;

20、g3=g1+g2;

21、其中:g1-承力索总重量、g2-接触线总重量、g3-承导线总重量;

22、s23:正线、站线吊弦均采用不可调整c型整体载流吊弦,整体吊弦包括吊弦线、冲压型承力索吊弦线夹、心形护环、钳压管、调节固定螺栓、压接端子;其中一根吊弦线索单位重量f3,隧道内吊弦平均长度约l2,则吊弦线重量为g4=f3×l2,承力索线夹及接触线线夹合计重量为g5,则一根吊弦线夹总重为g6=g4+g5;

23、一个锚段l1,平均5m布置一根吊弦;

24、n1=l1÷5m/根;

25、g7=n1×g6;

26、其中:n1-一个锚段吊弦总数、g7-一个锚段吊弦总重量;

27、s24:一个锚段总数量为:g=g3+g4;其中:g-锚段总重量;

28、s25:承导线重心顺线路受力计算公式:f=g*sinα;其中:f-承导线受到的坡度方向的力。

2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吊柱安装包括:测量变截面隧道净空高度进行弓形腕臂预配安装:当隧道净空高度大于7200mm时,采用隧道吊柱加弓形腕臂安装形式进行定位,通过调整底座调节弓形腕臂保持水平状态,带电部分与隧道壁保持至少330mm的绝缘距离;在大跨、多线隧道截面段中间柱、道岔住采用吊柱加腕臂的安装方式。

3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腕臂预配安装包括:测量隧道变截面变化高度△h,并根据设计要求允许接触线升高坡度p,依次计算每跨接触网腕臂上底座及下腕臂底座安装高度为h0+△h/p,h0为设计安装高度;根据隧道绝缘距离要求及拉出值,进行腕臂预配安装,将复合绝缘子及弓形腕臂或腕臂安装至相应位置的腕臂底座上,并进行调整,检查每处腕臂带电部分与隧道壁绝缘距离进行复测,确定绝缘间隙大于设计要求绝缘距离。

3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承导线架设及接触悬挂安装包括:承导线在隧道内靠道岔处下锚处起锚,采用带恒定张力放线车进行承导线架设,先进行侧线接触线架设,再进行正线接触线架设,并布置中心锚结、临时吊弦,将变截面净空高处进行临时固定,将承力索导入承力索底座,接触网采用定位线夹进行安装并调整;坠砣重量进行重新计算配重:根据隧道变截面处净空高度的坡度变化,计算出承导线顺线路的受力f,按设计滑轮组配置,在低净空处下锚坠砣相应减少坠砣重量,高净空处依然采用设计配重重量m,m-设计额定配重量。

3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中,接触线坡度调整包括:根据接触线升高坡度p值,先进行正线升高坡度测量,前后高差值/跨距≤p值为合格;第二步进行侧线接触线进行坡度调整,前后高差值/跨距≤p值为合格,导高严格按工作支、非工作支接触线走向调整,其升坡值应复合设计要求,不形成负坡度。

3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8中,道岔参数值调整包括:

34、s81:复查精调腕臂及承力索:利用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检测仪及其他接触网测量仪器,将道岔区段弓形腕臂或者腕臂顺线路偏移调整到位,使其垂直于线路,施工允许偏差不得超过+20mm,使用力矩扳手拧紧承力索座螺栓,调整道岔定位柱及前后两根支柱拉出值,检查工作支与非工作支承力索间距,间距不得小于50mm,交叉道岔处两承力索交叉点间距不应小于20mm,如出现间隙过小、摩擦现象,应调整分开;

35、s82:复检精调导高和拉出值:移出定位点,地面作业人员用激光测量仪检测定位柱两导线的导高和拉出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利用作业车精调达标;因承导线处于整体降坡或整体升坡区域,会影响始触区调整精度,故进行正线导高拉出值调整,再进行渡线拉出值调整,渡线抬高量先用临时吊弦调整到位后,再根据实际长度预置安装正式吊弦,安装线岔管;

36、s83:检查始触区、精调交叉吊弦:用激光测量仪检测始触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调整达标;最后拆除支柱4处临时固定点,并再次进行复测;不合适的吊弦先拆除,暂时用φ2.0铁线调整到位,并测取吊弦长度,以便预制更换。

3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9中,复测包括:道岔定位安装调整结束后,检查变截面隧道段道岔拉出值、接触线高差及始触区参数值,复测正、侧线接触线坡度是否复合设计要求;并在安装调整结束后,采用冷滑车对接触网进行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查,模拟受电弓检测定位装置、岔区接触悬挂;模拟列车沿正线、侧线正方方向在岔区范围内各滑两遍,正线通过时,受电弓不应接触侧线接触线,进出侧线应转换平稳,不应有钻弓及硬点现象。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9、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经济效果及施工效率提升明显,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程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