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充电系统以及充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11461发布日期:2023-12-19 01:0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充电系统以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日益增多,而新能源汽车由于电量过低抛锚在半路上的事故也日渐增加,针对该事故的处理方式一般是通过拖车将事故车辆托运到充电站进行充电,但是该充电方法的成本高且充电效率低,所以出现了车对车的充电方式,即使用放电车辆给需要充电的车辆进行对接充电。

2、然而,目前车对车的充电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车辆,其适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适用性的充电装置、充电系统以及充电方法。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充放电单元;所述充放电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放电设备和充电设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放电设备的调试接口连接;

3、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调试接口控制所述放电设备向所述充放电单元输出电能,使所述充放电单元向所述充电设备充电。

4、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可以通过调试接口与放电设备进行通讯,实现放电设备和充电设备的充放电。由于其中的调试接口为放电设备上通用的控制器调试接口,且通过该控制器调试接口与充电装置通讯,不需要支持对外放电协议,即上述充电装置可以适用于不支持对外放电协议的放电设备,因此,上述充电装置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放电设备和充电设备,其适用性较强。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充电单元和放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设备连接,所述放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充电单元和所述放电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6、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调试接口控制所述放电设备向所述放电单元输出电能,并将所述放电单元输出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充电单元为所述充电设备充电。

7、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通过放电单元和充电单元对放电设备输出的电能进行转换,使该电能可以适用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而且,放电单元和充电单元具备宽电压范围的工作电压,可以兼容各类型的放电设备和充电设备。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放电保护电路和放电转换电路,所述放电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设备连接,所述放电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9、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放电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上电时,控制所述放电保护电路连通所述放电设备与所述放电转换电路之间的通路,以及控制所述放电转换电路对输入的电能进行电压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充电单元。

10、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通过在放电单元中设置放电保护电路,可以在放电转换电路出现异常,或者控制单元检测到充电装置中的其他电路出现故障时,断开充电装置与放电设备之间的通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放电设备的安全性,以及一定程度上保证充电设备的安全充电。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放电接头;所述放电接头分别与所述放电保护电路、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放电设备连接;

12、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放电接头上电时,控制所述放电保护电路连通所述放电设备与所述放电转换电路之间的通路。

13、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检测放电接头上是否上电来确定放电设备是否放电,并在检测到放电接头上有电时才控制连通放电设备和放电转换电路之间的通路,以实现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只有在充电设备需要充电时才启动充电装置中各部件进行充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资源。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分别与所述放电转换电路和所述放电接头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保护器;所述第一保护器分别与所述放电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一开关连接;

16、所述第一保护器,用于在所述放电接头的电压超过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时,断开所述放电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一开关之间的通路。

17、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通过在放电单元中设置第一保护器,可以在放电转换电路或者放电设备出现异常时,断开充电装置与放电设备之间的通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放电设备的安全性,以及一定程度上保证充电设备的安全充电。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单元包括:充电转换电路和充电保护电路,所述充电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单元连接,所述充电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

19、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充电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上电时,控制所述充电转换电路对输入的电能进行电压转换,以及控制所述充电保护电路连通所述充电转换电路与所述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

20、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通过在充电单元中设置充电保护电路,可以在充电转换电路出现异常,或者控制单元检测到充电装置中的其他电路出现故障时,断开充电装置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充电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以及一定程度上保证充电设备的安全充电。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单元还包括: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分别与所述充电保护电路和所述充电设备连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分别与所述充电转换电路和所述充电接头连接。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保护器;所述第二保护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充电接头连接;

24、所述第二保护器,用于在所述充电转换电路输出的电压超过第二预设电压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充电接头之间的通路。

25、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通过在充电单元中设置第二保护器,可以在充电转换电路或者充电设备出现异常时,断开充电装置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充电装置的安全性,以及一定程度上保证充电设备的安全充电。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放电设备和所述充电设备连接;

27、所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电池信息,并将所述电池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电池信息包括所述放电设备的电池信息和/或所述充电设备的电池信息。

28、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通过在充电装置中设置采集单元在充电过程中实时采集电池信息,可以实时确定充电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充电效率,以及提升对充电设备和放电设备的安全性。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放电通信接头和充电通信接头,所述采集单元通过所述放电通信接头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以及通过所述充电通信接头与所述放电设备连接。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辅助供电单元,所述辅助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放电设备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31、所述辅助供电单元,用于对所述放电设备输出的电能进行电压转换,并基于转换后的电能为所述控制单元提供电能。

32、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装置中的辅助供电单元可以在充电过程中为控制单元提供电能,使控制单元可以正常工作,从而使充电装置不需要外接电源供电,以提高充电装置的应用便捷性。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人机交互单元;所述人机交互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34、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实现了人机交互功能,即通过人机交互单元实现根据用户的指令控制放电设备给充电设备充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充电装置的智能性。

3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设备、放电设备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设备上设置充电接口;所述放电设备上设置放电接口和调试接口。

36、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所述充电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37、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调试接口控制放电设备向所述充放电单元输出电能,使所述充放电单元向所述充电设备充电。

3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