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儿童安全座椅,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儿童安全座椅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支撑腿式儿童安全座椅属于半通用型儿童安全座椅,支撑腿式儿童安全座椅的支撑腿撑起后可以跟isofix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支撑体系,保证儿童安全座椅与后排座垫充分贴合,防止座椅翻转,为儿童乘员提供保护。现有支撑腿式儿童安全座椅在发生正面碰撞后,由于地毯不能提供稳定的支撑,儿童安全座椅底座在碰撞前期与后排座垫贴合不紧密并且回弹阶段出现支撑腿悬空,进而导致儿童安全座椅产生翻转,不能为儿童乘员提供稳定的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撑结构、儿童安全座椅及其控制方法,实现支撑结构在柔软的地毯上可以为儿童提供稳定的支撑,且可以避免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儿童座椅发生翻转。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适用于儿童安全座椅,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3、支撑腿,用于与儿童安全座椅的底座相连接,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朝下设置的收纳槽;
4、气囊部,安装于所述收纳槽,所述气囊部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在所述气囊部处于收缩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气囊部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在所述气囊部处于膨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气囊部呈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收纳槽设置。
5、根据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当需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时,将儿童安全座椅放置于汽车座位上,将支撑腿与车内地毯相抵接,支撑腿的设计可以确保儿童安全座椅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因为摇晃而造成的危险。另外,当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地毯较软,地毯将受到支撑腿的压力进一步发生变形,使得儿童安全座椅存在发生翻转的风险,通过使得气囊部由收缩状态切换至膨胀状态,膨胀后的气囊部将填补地毯变形空间,避免因儿童安全座椅底座与后排坐垫不贴合以及儿童安全座椅悬空而导致儿童安全座椅翻转,将儿童安全座椅由惯性产生的能量快速吸收,从而降低儿童乘员损伤概率。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囊部包括:
7、气囊主体,所述气囊主体具有进气口,且所述气囊主体具有所述收缩状态和所述膨胀状态;
8、充气部,安装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充气部用以向所述进气口充入气体。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部通过支撑部安装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支撑部包括:
10、支撑环,沿所述充气部周向延伸设置,且在所述气囊主体处于所述膨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环与所述气囊主体相抵接;
11、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沿所述支撑环的直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环相连,所述连接臂的上端面用以与所述收纳槽的底壁面相连,所述连接臂的下端面用以与所述充气部的上端面相连。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臂呈弯曲设置,且所述连接臂的中部高于所述连接臂的两端设置。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臂设置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臂中,相邻两个所述连接臂呈夹角设置。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囊部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护垫;和/或,
15、所述气囊部和所述支撑腿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接;和/或,
16、所述支撑腿的底部由上至下呈渐扩设置;和/或,
17、沿上下向所述支撑腿的长度可调。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螺纹柱和与所述螺纹柱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柱和所述螺纹孔中的一个设于所述气囊部,另一个设于所述支撑腿;或,
19、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卡凸和与所述卡凸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凸和所述卡槽中的一个设于所述气囊部,另一个设于所述支撑腿。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腿包括:
21、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安装有所述气囊部;
22、内套筒,内套于所述外套筒内,所述内套筒的顶部用以与所述儿童安全座椅的底座相连;
23、锁止结构,设于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之间,所述锁止结构用以将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锁紧固定。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该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
25、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当需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时,将儿童安全座椅放置于汽车座位上,将支撑腿与车内地毯相抵接,支撑腿的设计可以确保儿童安全座椅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因为摇晃而造成的危险。另外,当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地毯较软,地毯将受到支撑腿的压力进一步发生变形,使得儿童安全座椅存在发生翻转的风险,通过使得气囊部由收缩状态切换至膨胀状态,膨胀后的气囊部将填补地毯变形空间,避免因儿童安全座椅底座与后排坐垫不贴合以及儿童安全座椅悬空而导致儿童安全座椅翻转,将儿童安全座椅由惯性产生的能量快速吸收,从而降低儿童乘员损伤概率。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
27、底座,所述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底座;
28、座椅,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
29、占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座椅,所述占位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座椅上是否坐有儿童;
30、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支撑腿,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支撑腿受到的压力;
31、控制器,与所述占位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以根据所述占位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输送的信息参数控制所述气囊部由所述收缩状态切换至所述膨胀状态。
3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如上述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获取压力信息和占位信息;
34、当所述压力信息满足预设压力条件,且所述占位信息满足预设占位条件时,控制所述气囊部由所述收缩状态切换至所述膨胀状态。
35、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控制方法,获取压力信息和占位信息,当所述压力信息满足预设压力条件,且所述占位信息满足预设占位条件时,控制所述气囊部由所述收缩状态切换至所述膨胀状态,如此,通过获取压力信息和占位信息,可以更加精确地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气囊部。只有当压力信息和占位信息都满足预设条件时,才会触发气囊部,从而确保在真正需要时能够正确、及时地展开。由于只会在压力信息和占位信息都满足预设条件时触发气囊部,因此可以避免误触发的情况。例如,如果只有压力信息满足条件而占位信息不满足,那么气囊部就不会被触发。通过精确触发气囊部,可以减少误触发或漏触发的情况,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由于只会在真正需要时触发气囊部,因此也可以减少对气囊部的误操作或滥用,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使得气囊部精准地由收缩状态切换至膨胀状态,实现膨胀后的气囊部将填补地毯变形空间,避免因儿童安全座椅底座与后排坐垫不贴合以及儿童安全座椅悬空而导致儿童安全座椅翻转,将儿童安全座椅由惯性产生的能量快速吸收,从而降低儿童乘员损伤概率。
3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压力信息和占位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37、获取碰撞信息,且所述碰撞信息满足预设碰撞条件。
3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