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频识别物联网的自动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8017发布日期:2023-11-17 19:0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基于射频识别物联网的自动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桩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物联网的自动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推动发展,小区内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也逐渐安装开放,用以对小区业主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供给。

2、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非小区区民车主长期占用充电车位或充电桩的问题,使得实际小区业主无法享受小区物业提供的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桩的服务。

3、rfid射频识别系统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系统,它通过射频无线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网络构成。射频识别系统以电子标签来标识物体,电子标签通过无线电波与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读写器可将主机的读写命令传送到电子标签,再把电子标签返回的数据传送到主机,主机的数据交换与管理系统负责完成电子标签数据信息的存储、管理和控制。将rfid系统应用到小区门禁和充电桩后,将充电桩与小区门禁系统相关联,只有通过门禁系统识别认证后的车辆才能获得充电桩的认可,避免充电设施被占用。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新能源充电桩通常设置在室外,而当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桩充电的过程中出现下雨的情况时,新能源充电桩可能会出现被雨水浸入内部而造成新能源充电桩内部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小区内露天的新能源充电桩可能会出现被雨水浸入内部而造成新能源充电桩内部损坏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物联网的自动充电系统。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物联网的自动充电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基于射频识别物联网的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安装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桩本体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充电接头卡接的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接头周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充电插座密封配合的密封件,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安装有遮雨棚,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安装有卡接组件,所述遮雨棚设置有与所述卡接组件配合的连接组件,所述遮雨棚通过所述卡接组件和连接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充电桩本体。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组件和卡接组件来实现遮雨棚在充电桩本体上的安装和拆卸工作,而遮雨棚起到对充电桩本体的挡雨和保护作用,同时引导雨水落到充电桩本体周侧,适当减小雨水滴落到充电桩本体上的量;同时利用密封件与充电插座的配合,进一步降低了滴落到充电桩本体上的雨水进入充电插座内的几率,进而有效地改善雨天充电桩本体可能会出现被雨水浸入内部而造成新能源充电桩内部损坏的情况。

5、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面和侧面相抵,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遮雨棚内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与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面相抵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与所述卡接组件配合的通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连接部与充电桩本体顶面和侧面的抵接配合,实现对遮雨棚在充电桩本体上安装的预定位和支撑作用;然后利用卡接组件和第二连接部上的通孔的配合,实现遮雨棚在充电桩本体上的固定安装作用。

7、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的卡接柱和滑移安装于所述卡接柱侧面的卡接块,所述卡接柱侧面开设有容纳所述卡接块并供所述卡接块发生位移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复位弹簧相连并在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下部分伸出所述卡接柱。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实现遮雨棚在充电桩本体上的固定安装工作时,手动挤压卡接块,卡接块进一步压缩复位弹簧并运动进入连接槽内,遮雨棚第二连接部上的通孔穿过卡接柱后,复位弹簧复位产生的弹性力推动卡接块伸出连接槽,卡接块进一步与第二连接部的顶面相抵,实现对遮雨棚在充电桩本体上的固定安装工作。

9、可选的,所述卡接块由滑移部和抵触部组成,所述滑移部与所述复位弹簧相连并滑移安装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抵触部与所述滑移部相连且所述抵触部的厚度由中心至两端方向呈逐渐减小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触部的厚度由中心至两端方向呈逐渐减小的设置,使得安装遮雨棚时无需人工手动挤压卡接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遮雨棚在充电桩本体上的安装难度。

11、当需要进行遮雨棚在充电桩本体上的安装工作时,将第二连接部上的通孔对准卡接柱,将第二连接部沿卡接柱轴向发生位移,卡接块的侧壁与通孔内壁抵接,卡接块在通孔内壁的作用力下挤压进入连接槽内,此时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遮雨棚第二连接部上的通孔穿过卡接柱后,复位弹簧复位产生的弹性力推动卡接块伸出连接槽,卡接块进一步与第二连接部的顶面相抵,完成遮雨棚在充电桩本体上的安装工作;当需要拆卸遮雨棚时,沿反方向位移第二连接部即可,卡接部的工作原理与上述一致。

12、可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安装有用于推动所述遮雨棚沿竖直方向发生位移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电机、键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螺纹杆、螺纹安装于所述螺纹杆的安装块和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块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遮雨棚相连。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充电桩本体顶部进行清理工作时,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发生转动,螺纹杆与安装块的配合,使得安装块沿螺纹杆轴向发生位移,进而带动安装块上的连接杆沿竖直方向发生位移,连接杆进一步推动遮雨棚沿竖直方向发生运动,进而使得充电桩本体顶面形成供工作人员清理的空间;清理工作结束后,电机反向转动即可使得遮雨棚再次安装到充电桩本体上,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充电桩本体进行清理工作。

14、可选的,所述连接杆顶端形成有榫接块,所述遮雨棚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榫接块配合的榫接槽。

15、可选的,所述充电插座外周侧开设有环槽,所述充电接头环绕形成有弹性密封套,所述弹性密封套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环槽卡接配合的环形凸起。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密封套的设置,起到对充电接头端部周侧的保护作用,尽可能降低雨水直接与充电接头接触的几率;利用环形凸起和环槽的配合,进一步起到对充电插座与充电接头卡接处的密封保护作用,进一步降低了雨水渗透进入充电接头和充电插座内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充电插座底端凸出形成有两个抵接块,所述充电接头通过电缆与所述充电桩本体相连,两个所述抵接块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电缆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充电接头的直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和间隙的设置,使得充电接头放置到充电插座上后,两个抵接块的顶面抵接充电接头的底端,起到对充电接头的限位保护作用和支撑作用。

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本技术利用连接组件和卡接组件来实现遮雨棚在充电桩本体上的安装和拆卸工作,而遮雨棚起到对充电桩本体的挡雨和保护作用,同时引导雨水落到充电桩本体周侧,适当减小雨水滴落到充电桩本体上的量;

21、本技术利用密封件与充电插座的配合,进一步降低了滴落到充电桩本体上的雨水进入充电插座内的几率,进而有效地改善雨天充电桩本体可能会出现被雨水浸入内部而造成新能源充电桩内部损坏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