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39149发布日期:2024-06-19 11:53阅读:9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控制,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对于车辆或混动车辆而言,其动力模块主要由动力电池循环系统、电机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循环系统组成,其结构复杂,各个系统之间彼此独立,缺乏相互配合,各个系统之间的制热或制冷难以综合利用,增加了系统功耗,造成了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通过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和第四流路,可将发动机循环水路、电机循环水路和动力电池循环水路三者之间直接或间接连通,能够在发动机循环水路、电机循环水路和动力电池循环水路之间相互进行热量传递,从而可对三个水路之间的制热或制冷进行综合利用,可降低系统功耗,避免能量浪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

3、发动机循环水路;

4、电机循环水路;

5、动力电池循环水路;

6、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发动机循环水路和所述电机循环水路,所述第二流路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发动机循环水路和所述电机循环水路,所述第一流路的开度能被调节,所述第二流路的开度能被调节,在所述第一流路的开度和所述第二流路的开度均大于0的情况下,所述发动机循环水路和所述电机循环水路导通形成回路;

7、第三流路和第四流路,所述第三流路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电机循环水路和所述动力电池循环水路,所述第四流路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电机循环水路和所述动力电池循环水路,所述第三流路的开度能被调节,所述第四流路的开度能被调节,在所述第三流路的开度和所述第四流路的开度均大于0的情况下,所述电机循环水路和所述动力电池循环水路导通形成回路。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集成在第一多通阀内,所述第一多通阀包括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流路形成在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二流路形成在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

9、所述第三流路和所述第四流路集成在第二多通阀内,所述第二多通阀包括第三出水口、第四出水口、第三进水口和第四进水口,所述第三流路形成在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三出水口之间,所述第四流路形成在所述第四进水口与所述第四出水口之间。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循环水路包含有用于驱动液体沿所述发动机循环水路循环流通的第一水泵;

11、所述电机循环水路包含有用于驱动液体沿所述电机循环水路循环流通的第二水泵;

12、所述动力电池循环水路包含有用于驱动液体沿所述动力电池循环水路循环流通的第三水泵;

13、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连通;

14、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还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端还与所述第四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四进水口与所述第三水泵的出水端连通。

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循环水路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连通,以形成发动机第一循环水路;

16、所述发动机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

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多通阀集成在所述发动机的外壳壳体。

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循环水路还包括节温器和第一散热器;

19、所述节温器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端连通,所述节温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水端连通,以形成发动机第二循环水路;

20、所述发动机第一循环水路和所述发动机第二循环水路共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水泵。

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循环水路还包括注水容器,所述注水容器设置有溢气阀;

22、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另一端还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注水容器连通,所述注水容器通过液体管道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连通。

2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循环水路还包括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和第二散热器;

24、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发电机控制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发电机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发电机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端连通,以形成发电机循环水路;

25、所述发电机的出水端还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

2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循环水路还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控制器;

27、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还与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的一端连通,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驱动电机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端连通,以形成驱动电机循环水路;

28、所述驱动电机的出水端还与所述第二多通阀的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

29、所述发电机循环水路和所述驱动电机循环水路共用所述第二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水泵。

3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多通阀集成在所述发动机的外壳壳体。

3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循环水路还包括动力电池和水加热器;

32、所述第三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加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水加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动力电池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水泵的进水端连通,以形成动力电池加热循环水路;

33、所述动力电池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多通阀的所述第三出水口连通。

3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循环水路还包括冷媒换热器;

35、所述第三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冷媒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媒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动力电池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水泵的进水端连通,以形成动力电池冷却循环水路;

36、所述动力电池加热循环水路与所述动力电池冷却循环水路共用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第三水泵。

3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循环水路还包括储液罐、冷凝器和压缩机;

38、所述储液罐、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媒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却回路;

39、所述冷却回路与所述动力电池冷却循环水路共用所述冷媒换热器。

4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多通阀和所述第二多通阀均为四通阀,四通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以控制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开度。

4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

42、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循环水路、电机循环水路、动力电池循环水路、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和第四流路。其中,第一流路的两端对应连接发动机循环水路和电机循环水路,第二流路的两端对应连接发动机循环水路和电机循环水路,第一流路的开度能被调节,第二流路的开度能被调节,从而,在第一流路的开度和第二流路的开度均大于0的情况下,发动机循环水路和电机循环水路导通形成回路,从而可实现发动机循环水路和电机循环水路之间的热量互相传递。第三流路的两端对应连接电机循环水路和动力电池循环水路,第四流路的两端对应连接电机循环水路和动力电池循环水路,第三流路的开度能被调节,第四流路的开度能被调节,从而,在第三流路的开度和第四流路的开度均大于0的情况下,电机循环水路和动力电池循环水路导通形成回路,从而可实现电机循环水路和动力电池循环水路之间的热量互相传递。通过对三个水路之间的制热或制冷进行综合利用,可降低系统功耗,避免能量浪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