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98223发布日期:2024-08-16 13:5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其包括可在尾侧装配于车身上的承载体单元、保持在承载体元件上的保持单元和用于连接元件的并且在保持单元上相对于该保持单元借助于枢转支承单元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地支承的承载体元件,其中,连接元件要么构造用于牵拉拖挂车,要么构造用于承载负荷承载部。


背景技术:

1、从现有技术已知这样的连接装置。

2、这些已知的连接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获得一种结构上简单且稳定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发明,开篇描述的类型的连接装置的任务的解决方式在于,使保持单元具有引导体,枢转支承单元设置在该引导体上,承载体元件的支承侧壁借助于该枢转支承单元支承在引导体上,并且引导体以至少一个部段在平行于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由其中一个支承侧壁延伸到另一支承侧壁。

2、从中可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借此能以紧凑的构造方式简单、稳定地引导承载体元件的枢转运动。

3、特别有利的是,引导体包括引导部段,该引导部段承载设置在其两侧的、用于引导支承侧壁的引导面,并且引导部段平行于枢转轴线在引导面之间延伸、尤其由一个引导面延伸到另一引导面。

4、借此提供了一种保证简单紧凑的、并且稳定引导支承侧壁的解决方案。

5、例如,引导部段特别是通过直接彼此相连的部件构造的成形体、尤其是通过因接合而相连的部件构造的成形体,例如以壳体的形式。

6、特别有利的是,引导部段由单块体构造,所述单块体同样可以是锻造件,或者可以通过挤压型材的节段构造。

7、在此,合目的地如此构造引导体,使得该引导体平行于枢转轴线以垂直于枢转轴线的横截面延伸,该横截面的表面扩展至少与引导面的表面扩展相符。

8、同样,引导体优选是通过直接彼此相连的部件构造的成形体、尤其是通过因接合而彼此相连的部件构造的成形体。

9、因此,所述引导体同样可在最简单的情形中由锻造件或挤压型材的部段构造。

10、对此可选的是,所述成形体同样由单块体构造、其形式例如同样是锻造件或者挤压型材的部段。

11、关于在承载体单元上的固定,可想到各种可能性。

12、引导体优选地并不直接与承载体单元连接,而是借助于连接单元。

13、这样的连接单元可在引导体上一体成形。

14、然而对此必要的是,连接单元和引导体专门设计用于相应车辆型号。

15、关于连接单元的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连接单元由两个彼此间隔开设置的法兰元件构造,所述法兰元件因此建立引导体和承载体单元之间的连接。

16、这样的法兰元件的优点在于,它们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适配于各种几何形状,并且因此例如适配于不同车辆型号的各种空间关系,而引导体可分别保持相同。

17、在此,优选地这样构造法兰元件,使得法兰元件在其之间容纳引导体的至少一个子区域。

18、在此,法兰元件例如通过接合、尤其通过焊接而固定在引导体的相互对置的侧上。

19、在该情形中,例如可将法兰元件焊在引导体的侧上。

20、为了提供法兰元件和引导体之间的尽可能稳定的连接,优选地规定,法兰元件以支撑区域支撑在设置于引导体上的支撑体上。

21、这提供的一种可能性例如在于,如此构造法兰元件,使得它们具有适配于支撑体的支撑区域、尤其具有支撑棱边,并且尤其法兰元件与支撑体构成在平行于法兰元件表面扩展的方向上形锁合作用的连接。

22、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相对前述特征是可选的或补充性的,并且对于连接装置特别有利,其中,静止位置中的承载体元件设置于保持单元和车身的尾部区域之间。

23、在此合目的的是,承载体元件可借助于枢转支承单元围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横向于、尤其垂直于机动车的纵向中间平面或者连接装置的和机动车的该纵向中间平面重合的纵向中间平面延伸。

24、通过枢转轴线的这样的延伸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的是,使承载体元件由工作位置运动进入静止位置,所述静止位置在保持单元和机动车的尾部区域之间设置,尤其在行驶方向上处于保持单元前方、保险杠单元下方且在可视区域之外设置,而承载体元件在工作位置中的设置使得承载体元件位于保险杠单元的下棱边下方,并因此使连接元件定位,使得所述连接元件能够在保险杠单元的下棱边下方相反于机动车行驶方向向后延伸到保险杠单元后方。

25、一种特别有利的该类解决方案相对开篇描述的解决方案可选地或补充性地规定,承载体元件构造成具有容纳部的、用于球颈的插入部段的容纳体。

26、一种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在容纳体的工作位置中,容纳部设置在保持单元的面向车道的区域中、尤其设置在保持单元的引导体上。

27、特别有利的是,当保持单元具有支撑面并且该支撑面在连接元件的插入部段置入处于工作位置中的容纳体的容纳部的情况下贴靠在插入部段上、并借此在至少一个枢转方向上阻挡容纳体相对于保持单元的枢转、尤其阻挡容纳体相对于保持单元的引导体的枢转时,保持单元、尤其保持单元的引导体例如阻挡由工作位置到静止位置的枢转。

28、特别有利的是,当连接元件的插入部段在工作位置中置入容纳体时,支撑面阻挡容纳体由工作位置向每个方向的枢转运动。

29、一种有利的解决方案在此规定,支撑面在保持单元上、尤其在保持单元的引导体上与枢转支承单元间隔开地设置。

30、特别有利的是,支撑面设置在枢转支承单元的面向容纳部的一侧上。

31、特别有利的是,当容纳体处于工作位置时,支撑面平行于容纳部的中间轴线延伸,并且因此能够以理想的方式贴靠在连接元件的插入部段上、影响该插入部段。

32、此外合目的的是,容纳体的工作位置中的支撑面构造了在横向于容纳部的中间轴线的方向上限定容纳部的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壁面、尤其构造了限定整个容纳部的壁面。

33、此外优选地构造支撑面,使得容纳体的工作位置中的支撑面在容纳部的中间轴线的方向上限定容纳部的至少一个子部段、优选地限定整个容纳部。

34、尤其合目的地规定,容纳体的工作位置中的支撑面设置在容纳部的面向枢转支承单元的一侧上。

35、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容纳体在容纳部的区域中至少局部地构造成u形并且具有开放的一侧,在容纳体的工作位置的、设置在保持体上的支撑面位于所述开放的一侧中。

36、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构造保持单元、尤其构造保持单元的引导体,使得保持单元具有工作位置止挡,在到达工作位置时所述工作位置止挡阻挡容纳体由静止位置向工作位置的枢转运动。

37、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容纳体配设有在工作位置中贴靠在工作位置止挡上的止挡体。

38、在此例如可想到的是设有直接布置在保持单元上的工作位置止挡。

39、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保持单元上设有静止位置止挡,在到达静止位置时静止位置止挡阻挡容纳体由工作位置向静止位置的枢转运动。

40、相对前述解决方案可选或补充性的是,根据本发明以下述方式解决开篇描述的类型的连接装置的任务,即锁定装置设置在保持单元上,并且锁定装置设置于保持在保持单元上的壳体中,并且通过锁定体在固定位置中从壳体前凸以及与承载体元件共同作用,锁定装置借助于锁定体将承载体元件至少在工作位置中相对于保持单元固定、尤其同样在插入部段没有插入容纳体的情况下也能实现。

41、从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看出的优点一方面在于,通过将锁定装置设置于保持在保持单元上的壳体中,使锁定装置得到保护并借此性能安全可靠地工作,从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看出的优点另一方面在于,通过使锁定体在固定位置中从壳体前凸以及与承载体元件共同作用,起码在工作位置中使承载体元件的固定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

42、特别有利的是,壳体由保持单元、尤其由保持单元的引导体包围,从而壳体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安放在保持单元中。

43、一种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壳体是保持单元的部分、尤其是保持单元的引导体的部分,并且以此无须在保持单元上设置额外的壳体,而是,保持单元的一部分可构造壳体。

44、特别有利的是,壳体集成在保持单元的引导体中。

45、在此,最简单的情形中规定,保持单元、尤其是保持单元的引导体,包括多件式的或一件式的成形体,在一种有利的情形中包括锻造体或者由挤压型材制成的成形体,提到的这些成形体容纳壳体,从而锁定装置借此能够节省空间地集成到保持单元中。

46、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锁定装置的锁定体在至少一个固定位置中阻挡承载体元件从工作位置向外的运动,并且锁定体能够在运动方向上由至少一个固定位置移动进入释放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承载体元件尤其在没有插入部段插入容纳体的情况下能够从工作位置出来、枢转进入静止位置。

47、在此,锁定体优选地在由固定位置运动进入释放位置时能够进入壳体中。

48、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借助锁定体,在静止位置中阻挡承载体元件。

49、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锁定体可运动进入第一固定位置,以便在工作位置中阻挡承载体元件,并且锁定体可运动进入第二固定位置,以便在静止位置中阻挡承载体元件,其中,锁定体在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尤其程度不同地超出壳体。

50、在该语境中例如规定,第一固定位置中的锁定体超出壳体的程度小于在第二固定位置,并且在此都分别与承载体元件共同作用。

51、迄今未对锁定体的运动的触发给出进一步说明。

52、一种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锁定装置的锁定体通过操作单元弹簧弹性地向至少一个固定位置施加。

53、这表明,锁定体始终可独立地由释放位置运动进入至少一个固定位置,或者在一定情形下可运动进入第一和第二固定位置。

54、在此优选的是,操作单元设置在壳体中。

55、操作单元的有利的构造规定,该操作单元具有设置在壳体中的、通过弹簧弹性的元件施加的操作体,其中,该操作体影响锁定体、尤其与锁定体牢靠相连。

56、为了引导操作体,在此合目的地规定,壳体构造用于操作体的引导容纳部。

57、在此,在一种有利的实施例中,用于操作体的引导容纳部构造成壳体中的引导通道,从而借此可简单地在壳体中实现引导。

58、操作体沿运动方向基本能够在固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在弯曲的轨迹上运动,其中,锁定体在一定情形下同样能够在弯曲的轨迹上运动。

59、然而,一种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操作体能够线性地沿运动方向在至少一个固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

60、为了使锁定体由至少一个固定位置运动进入释放位置,可想到不同的可能性。

61、一种可能性是直接影响锁定体。

62、然而,一种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通过影响操作单元来影响锁定体,以便使锁定体在运动方向上运动。

63、在此合目的地规定,借助于操作传动部影响所述操作单元,以便使锁定体由至少一个固定位置运动进入释放位置,其中,操作传动部优选地影响操作体。

64、在此,通过手动影响,来影响锁定体,以便使锁定体由至少一个固定位置运动进入释放位置。

65、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借助于由控制部控制的驱动单元来影响锁定体,以便使锁定体由至少一个固定位置运动进入释放位置。

66、另一种在静止位置中固定承载体元件的可能性规定,设有用于在静止位置中固定承载体元件的锁止装置。

67、优选构造锁止装置,使得为了解开锁止装置而对锁止装置的操作,和为了使承载体元件由静止位置向工作位置运动而对承载体元件的进行影响相关联、尤其相联动。

68、在此同样有利的是,对锁止装置的操作和对锁定体的操作相关联、尤其相联动。

69、在此优选地规定,为了使锁定体由至少一个固定位置运动进入释放位置而对锁定体进行的影响,和将锁止装置由锁止位置带到锁止解开位置这一行动相关联。

70、相对于在保持单元上直接设置工作位置止挡而备选的是,同样可使工作位置止挡和锁定体相连并且能够与之一起运动。

71、相对前述特征可选或补充性的是,本发明的问题同样在于,可靠地将承载体元件在工作位置中相对于保持单元固定。

72、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保持单元上的、尤其保持单元的引导体上的锁定装置设置在承载体单元和处于工作位置中的容纳部之间的区域中。

73、一种结构上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保持单元上的、尤其保持单元的引导体上的锁定装置设置在保持单元上的容纳体的借助于枢转支承单元而支承的支承侧壁之间。

74、此外优选地规定,保持单元上的、尤其保持单元的引导体上的锁定装置设置在支撑面的、背对着处于工作位置的容纳部的一侧上。

75、另一优选的解决方案规定,保持单元上的、尤其保持单元的引导体上的锁定装置设置在枢转支承单元和支撑面之间。

76、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其它特征和优点是后文数个实施例的说明以及图示的对象。

77、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前述说明因此尤其包括通过如下编号的实施方案定义的不同特征组合:

78、1.一种连接装置,其包括可在尾侧装配于车身(12)上的承载体单元(22)、保持在所述承载体单元(22)上的保持单元(30)和用于连接元件(34)的并且在所述保持单元(30)上相对于该保持单元借助于枢转支承单元(110)围绕枢转轴线(104)可枢转地支承的承载体元件(40),其中,所述连接元件(34)要么构造用于牵拉拖挂车,要么构造用于承载负荷承载部,其中,所述保持单元(30)具有引导体(90),所述枢转支承单元(110)设置在该引导体上,所述承载体元件(40)的支承侧壁(75、77)借助于该枢转支承单元支承在所述引导体(90)上,并且所述引导体(90)以至少一个部段(94)在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104)的方向上由其中一个支承侧壁(75、77)延伸到另一支承侧壁(77、75)。

79、2.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引导体(90)包括引导部段(94),所述引导部段承载设置在其两侧的、用于引导所述支承侧壁(75、77)的引导面(96、98),并且所述引导部段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在所述引导面(96、98)之间延伸、尤其由一个引导面(96、98)延伸到另一引导面(98、96)。

80、3.根据实施方案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段是通过直接彼此相连的部件构造的成形体、尤其是通过因接合而相连的部件构造的成形体。

81、4.根据实施方案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段(94)由单块体构造。

82、5.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引导体(90)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104)以垂直于所述枢转轴线(104)的横截面延伸,该横截面的表面扩展至少与所述引导面(96、98)的表面扩展相符。

83、6.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引导体(90)是通过直接彼此相连的部件构造的成形体、尤其是通过因接合而彼此相连的部件构造的成形体。

84、7.根据实施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引导体(90)由单块体构造。

85、8.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引导体(90)借助于连接单元(92、210)与所述承载体单元(22)相连。

86、9.根据实施方案8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单元(92)在所述引导体(90)上一体成形。

87、10.根据实施方案8或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由两个彼此间隔开设置的法兰元件(212、214)构造。

88、11.根据实施方案10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法兰元件(212、214)在其之间容纳所述引导体(90)的至少一个子区域。

89、12.根据实施方案10或1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法兰元件(212、214)固定在所述引导体(90)的相互对置的侧上。

90、13.根据实施方案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法兰元件(212、214)以支撑区域(226、228、236、238)支撑在设置于所述引导体(90)上的支撑体(222、224)上。

91、14.根据实施方案1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法兰元件(212、214)具有这样适配于所述支撑体(222、224)的支撑区域(226、228、236、238),并且尤其所述法兰元件(214、216)与所述支撑体(222、224)构成在平行于法兰元件表面扩展的方向上形锁合作用的连接。

92、15.根据实施方案1的前序部分或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静止位置中的所述承载体元件(40)设置于所述保持单元(30)和所述车身(12)的尾部区域(14)之间。

93、16.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枢转轴线(104)横向于、尤其垂直于所述连接装置的竖直的纵向中间平面(103)延伸。

94、17.根据实施方案1的前序部分或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承载体元件(40)构造成具有容纳部(64)的、用于所述连接元件(34)的插入部段(36)的容纳体(32)。

95、18.根据实施方案1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在所述容纳体(32)的工作位置中,所述容纳部(64)设置在所述引导体(90)的、面向车道(54)的区域中。

96、19.根据实施方案17或18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单元(30)、尤其所述引导体(90)具有支撑面(66),当所述连接元件(34)的插入部段(36)置入处于工作位置中的容纳体(32)的容纳部(64)时,所述支撑面贴靠在所述插入部段(36)上,并借此阻挡所述容纳体(32)相对于所述引导体(90)在至少一个枢转方向上的枢转。

97、20.根据实施方案1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当所述连接元件(34)的插入部段(36)在工作位置中置入容纳体(32)时,所述支撑面(66)阻挡所述容纳体(32)由工作位置向每个方向的枢转运动。

98、21.根据实施方案19或2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面(66)在所述引导体(90)上与所述枢转支承单元(110)间隔开地设置。

99、22.根据实施方案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枢转支承单元(110)的面向所述容纳部(64)的一侧上的所述支撑面(66)设置在所述引导体(90)上。

100、23.根据实施方案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当容纳体(32)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支撑面(66)平行于所述容纳部(64)的中间轴线(68)延伸。

101、24.根据实施方案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容纳体(32)的工作位置中的所述支撑面(66)构造了在横向于容纳部(64)的中间轴线(68)的方向上限定所述容纳部(64)的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壁面、尤其构造了限定整个容纳部(64)的壁面。

102、25.根据实施方案19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容纳体(32)的工作位置中的所述支撑面(66)在所述容纳部(64)的中间轴线(68)的方向上限定所述容纳部(64)的至少一个子部段、尤其限定整个容纳部(64)。

103、26.根据实施方案19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容纳体(32)的工作位置中的所述支撑面(66)设置在所述容纳部(64)的面向所述枢转支承单元(110)的一侧上。

104、27.根据实施方案19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容纳体(32)在所述容纳部(64)的区域中至少局部地构造成u形并且具有开放的一侧,在所述容纳体(32)的工作位置的、设置于所述保持体(30)上的支撑面(66)位于所述开放的一侧中。

105、28.根据实施方案17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单元(30)、尤其所述保持单元的引导体(90)具有工作位置止挡,所述工作位置止挡在到达工作位置时阻挡所述容纳体(32)由所述静止位置向所述工作位置的枢转运动。

106、29.根据实施方案17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容纳体(32)配设有在工作位置中贴靠在所述工作位置止挡(122、202)上的止挡体(26)。

107、30.根据实施方案1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单元(30)上设有静止位置止挡(124),所述静止位置止挡在到达静止位置时阻挡所述容纳体(32)由所述工作位置向所述静止位置的枢转运动。

108、31.根据实施方案1的前序部分或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锁定装置(150)设置在所述保持单元(30)上、尤其设置在所述保持单元的引导体(90)上,并且所述锁定装置(150)设置于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30)上的壳体(152)中,并且通过锁定体(154)在固定位置中从所述壳体(152)前凸以及与所述承载体元件(40)共同作用,所述锁定装置(150)借助于所述锁定体(154)将所述承载体元件(40)至少在工作位置中相对于所述保持单元(30)固定。

109、32.根据实施方案3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壳体(152)由所述保持单元(30)、尤其由所述保持单元的引导体(90)包围。

110、33.根据实施方案31或3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壳体(152)是所述保持单元(30)的部分、尤其是所述保持单元的引导体(90)的部分。

111、34.根据实施方案3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壳体(152)集成在所述保持单元(30)的引导体(90)中。

112、35.根据实施方案3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锁定装置(150)的锁定体(154)在至少一个固定位置中阻挡所述承载体元件(40)从工作位置向外的运动,并且能够在运动方向(156)上由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位置移动进入释放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所述承载体元件(40)能够从工作位置出来、自由地枢转进入静止位置。

113、36.根据实施方案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借助所述锁定体(154)在所述静止位置中阻挡所述承载体元件(40)。

114、37.根据实施方案3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为了在工作位置中阻挡所述承载体元件(40),所述锁定体(154)能够移动进入第一固定位置,并且为了在静止位置中阻挡所述承载体元件(40),所述锁定体(154)能够移动进入第二固定位置。

115、38.根据实施方案3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锁定装置(150)的锁定体(154)通过操作单元(160)弹簧弹性地向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位置施加。

116、39.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操作单元(160)设置在所述壳体(152)中。

117、40.根据实施方案38或3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操作单元(160)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152)中的、通过弹簧弹性的元件(166)施加的操作体(162)。

118、41.根据实施方案39或40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壳体(152)构造用于所述操作体(162)的引导容纳部(164)。

119、42.根据实施方案4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用于操作体(162)的引导容纳部(164)构造成所述壳体(152)中的引导通道(164)。

120、43.根据实施方案40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操作体(162)能够线性地沿所述运动方向(156)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

121、44.根据实施方案3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通过影响所述操作单元(160)来影响所述锁定体(154),以便使所述锁定体在所述运动方向(156)上运动。

122、45.根据实施方案3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借助于操作传动部(170)影响所述操作单元(160),以便使所述锁定体(154)由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位置运动进入所述释放位置。

123、46.根据实施方案31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通过手动影响,来影响所述锁定体(154),以便使所述锁定体由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位置运动进入所述释放位置。

124、47.根据实施方案31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借助于由控制部(212)控制的驱动单元(210)影响锁定体(154),以便使所述锁定体由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位置运动进入所述释放位置。

125、48.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设有锁止装置(190),以便在所述静止位置中固定所述承载体元件(40)。

126、49.根据实施方案48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为了解开锁止装置而对所述锁止装置(190)的操作,和为了使承载体元件由所述静止位置向工作位置运动而对所述承载体元件(40)进行的影响相关联。

127、50.根据实施方案48或4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对所述锁止装置(190)的操作和对所述锁定体(154)的操作相关联。

128、51.根据实施方案48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为了使锁定体由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位置运动进入所述释放位置而对所述锁定体(154)进行的影响,和将所述锁止装置(190)由锁止位置带到锁止解开位置这一行动相关联。

129、52.根据实施方案1的前序部分或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单元(30)上的、尤其所述保持单元的引导体(90)上的所述锁定装置(150)设置在所述承载体单元(22)和处于工作位置中的容纳部(64)之间的区域中。

130、53.根据实施方案5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单元(30)上的、尤其所述保持单元的引导体(90)上的所述锁定装置(150)设置在所述容纳体(32)的、借助于所述枢转支承单元(110)而支承在保持单元上的支承侧壁(75、77)之间。

131、54.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单元(30)上的、尤其所述保持单元的引导体(90)上的所述锁定装置(150)设置在所述枢转支承单元(110)和所述支撑面(66)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