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车辆上的多处均可以设置有防护装置,例如设置于车辆前方的前下部防护装置、设置于车辆后方的后下部防护装置或者设置于其他位置的防护装置。对于重型商用车来说,车辆前端一般都设置有前下部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现有的前下部防护装置具体包括:前横梁总成1、第一纵连杆2、第二纵连杆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第一连接杆6、横连杆7、第一支座8、第二支座9。其中,前横梁总成I具体包括:前横梁101、底板102、加强角钢103、连接纵梁104和槽型连接支座105。第一纵连杆2的第一端与槽型连接支座105之间为螺栓连接,第一纵连杆2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架4的第一端之间也为螺栓连接,第一支架4的第二端与车辆的左纵梁10固定连接。类似地,第二纵连杆3的第一端与槽型连接支座105之间为螺栓连接,第一纵连杆2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架5的第一端之间为螺栓连接,第二支架5的第二端与车辆的右纵梁1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6和横连杆7均设置于第一纵连杆2与第二纵连杆3之间。连接纵梁104与左纵梁10之间,以及连接纵梁104与右纵梁11之间均为销连接。
[0003]由于该前下部防护装置置于重型商用车前方靠下的位置,当重型商用车与乘用车迎面碰撞时,前下部防护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乘用车由于高度远小于重型商用车而钻入重型商用车的底部,从而保证了乘用车上乘员的生命安全。但是前下部防护装置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车辆来说,接近角为车辆满载静止时车辆最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显然,前下部防护装置的设置减小了车辆的接近角,因而造成了车辆通过性的降低,车辆通过各种路况较差的地带的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和车辆,旨在提高车辆的接近角。
[0005]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包括:横梁总成和纵梁总成;其中,横梁总成和纵梁总成可转动地连接。
[000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与横梁总成相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横梁总成相对于纵梁总成转动。
[0007]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驱动组件包括:连接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横梁总成通过连接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连接装置移动,以带动横梁总成相对于纵梁总成转动。
[0008]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纵连杆、第二纵连杆和设置于第一纵连杆和第二纵连杆之间的第一连接杆;其中,第一纵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纵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横梁总成相连接;驱动装置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杆移动。
[0009]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以及第二连接杆和固定支架;其中,驱动件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车辆的车架上,蜗轮安装于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二连接杆固定安装于车架上;蜗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接,蜗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杆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第一纵连杆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纵连杆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杆穿设且连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0011]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其中,第一滑轮置于第一纵连杆的外侧且安装于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第二滑轮置于第二纵连杆的外侧且安装于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纵梁总成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其中,左纵梁设置有与第一滑轮相配合的第一滑槽,第一滑轮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槽;右纵梁设置有与第二滑轮相配合的第二滑槽,第二滑轮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
[0012]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横梁总成和左纵梁铰接。
[0013]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横梁总成和右纵梁铰接。
[00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包括:横梁总成和纵梁总成;其中,横梁总成和纵梁总成可转动地连接。当该防护装置作为车辆的前下部防护装置时,横梁总成即为前横梁总成。当前横梁总成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同,即处于下放状态时,车辆的接近角较小,故车辆的通过性较低,相应地,车辆通过各种路况较差的地带的能力也较弱。由于前横梁总成与纵梁总成之间为可转动地连接,当车辆行驶到这些路况较差的地带时,可以通过手动、电动或者机械传动的方式使前横梁总成相对于纵梁总成转动,以使前横梁总成逐渐收起。随着前横梁总成的逐渐收起,车辆的接近角将逐渐增大,当前横梁总成转动到连接纵梁与纵梁总成平行时,车辆的接近角达到最大,相应地,车辆的通过性将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从而使车辆能够顺利地通过这些路况较差的地带。当车辆通过这些路况较差的地带后,同样可以通过手动、电动或者机械传动的方式控制前横梁总成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前横梁总成回复到下放状态,这样,整个防护装置将行使其正常的防护功能。
[0015]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上述防护装置。
[0016]由于防护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设置有上述防护装置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在不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和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防护装置实施例:
[0023]参见图2、图3,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可以用于车辆,具体地,该防护装置可以用于重型商用车并作为前下部防护装置,当然,该防护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的车型或者作为其它位置的防护装置,例如作为卡车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下述实施例均以该防护装置作为前下部防护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0024]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横梁总成和纵梁总成;其中,横梁总成和纵梁总成可转动地连接。当该防护装置作为前下部防护装置时,横梁总成即为图1中所示的前横梁总成I。参照图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前横梁总成I可以包括:前横梁101、底板102、加强角钢103、连接纵梁104和槽型连接支座105。其中,前横梁101可以为长条形,底板102、加强角钢103、连接纵梁104和槽型连接支座105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底板102并排安装于前横梁101,两个连接纵梁104分别与对应的底板102固定连接,加强角钢103起加固的作用,两个槽型连接支座105均为U形支座,且这两个U形支座分别安装于与之相对应的连接纵梁104上。左下角的连接纵梁104通过第一支座8与纵梁总成相连接,右下角的连接纵梁104通过第二支座9与纵梁总成相连接。具体实施时,前横梁总成I与纵梁总成之间可以为铰接,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025]本实施例中,当前横梁总成I处于图1中所示的下放状态,即整个防护装置处于图4中实线所示的位置时,车辆的接近角较小,故车辆的通过性较低,相应地,车辆通过各种路况较差的地带的能力也较弱。由于前横梁总成I与纵梁总成之间为可转动地连接,当车辆行驶到这些路况较差的地带时,可以通过手动、电动或者机械传动的方式使前横梁总成I相对于纵梁总成转动,以使前横梁总成I逐渐收起。具体地,可以使前横梁总成I沿着图1中箭头A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前横梁总成I的逐渐收起,车辆的接近角将逐渐增大,当前横梁总成I转动到连接纵梁104与纵梁总成平行,即整个防护装置处于图4中虚线所示的位置时,车辆的接近角达到最大,相应地,车辆的通过性将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从而使车辆能够顺利地通过这些路况较差的地带。当车辆通过这些路况较差的地带后,同样可以通过手动、电动或者机械传动的方式控制前横梁总成I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前横梁总成I回复到图1中所示的下放状态,这样,整个防护装置将行使其正常的防护功能。
[002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与横梁总成相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横梁总成相对于纵梁总成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形式多样,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实施时,驱动组件可以包括:连接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横梁总成通过连接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连接装置移动,以带动横梁总成相对于纵梁总成转动。具体地,驱动装置可以通过电动、机械传动或者其他的方式来实现连接装置的移动。
[0027]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图1。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只保留了图1中的第一纵连杆2、第二纵连杆3和第一连接杆6这三个部件,而去掉了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和横连杆7。第一连接杆6设置于第一纵连杆2和第二纵连杆3之间。第一纵连杆2的第一端和第二纵连杆3的第一端均与前横梁总成I相连接。具体地,第一纵连杆2的第一端可以与左下角(相对于图1而言)的槽型连接支座105相连接,槽型连接支座105和第一纵连杆2的第一端均开设有通孔,槽型连接支座105和第一纵连杆2通过穿设于这两个通孔的销轴相连接。类似地,第二纵连杆3的第一端与右上角(相对于图1而言)的槽型连接支座105之间也可以为销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一纵连杆2的第一端可以靠近左下角的槽型连接支座105的内侧设置,第二纵连杆3的第一端可以靠近右上角的槽型连接支座105的内侧设置,并且,纵梁总成上可以设置有容纳第一纵连杆2和第二纵连杆3的凹槽,从而保证前横梁总成I发生转动时,第一纵连杆2与纵梁总成之间,以及第二纵连杆3与纵梁总成之间均不会产生干涉。驱动装置与第一连接杆6相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杆6移动。
[0028]本实施例中,当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接杆6向靠近车身(图2中箭头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