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可调节的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871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靠背可调节的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座位部分和靠背的汽车座椅,其中所述靠背包含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左侧纵向支撑、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中间纵向支撑和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右侧纵向支撑,其中所述靠背纵向支撑在下面末端区域与所述座位部分和/或座位框架固定在一起,而且含有至少一个填料元件。
【背景技术】
[0002]基于当前技术现状已知包含座位部分和靠背的汽车座椅,其中根据驾驶员及乘客将所述靠背的宽度设计较窄或较宽。然后这类汽车座椅都只有一种所述靠背的宽度,使得在更换不同高度和宽度的驾驶员时座椅舒适感下降,因为当靠背形状不适合驾驶员时,导致驾驶员感觉靠背宽度过窄,从而无法通过靠背获得身体背部的最佳支撑,或导致驾驶员感觉靠背宽度过宽,从而无法获得侧向支撑。同时这类座椅在生产中十分昂贵和复杂,因为必须提供大量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靠背宽度。
[0003]此外,基于当前技术现状已知儿童座椅,通过拉开同一或撤出布置在靠背内的填料元件,或通过在靠背上安装额外的填料元件实现靠背的加宽。同时,位于靠背内部的支撑和填料元件可以通过靠背的整个高度延伸向外拉出,使得随着儿童增长让儿童座椅的使用时间更长。然后这种结构并不符合汽车座椅的安全性要求,因为拔出或安装的支撑无法提供对驾驶员的安全支撑。此外,通过沿整个高度方向拉出填料部件增加了腰部区域的靠背宽度,造成此区域内的支撑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通用汽车座椅,通过简单的汽车座椅设计实现靠背上面区域内的快速、安全调节且同时在腰部区域内提供最佳支撑,使得驾驶员和乘员能够根据乘员的舒适度方便、快速调节座椅。同时,这种设计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因为可以调节座椅的靠背宽度。
[0005]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特征可以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设计可在附属权利要求中找到。
[0006]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包含座位部分和靠背的汽车座椅,其中所述靠背包含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左侧纵向支撑、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中间纵向支撑和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右侧纵向支撑,其中所述靠背纵向支撑在下面末端区域与所述座位部分和/或座位框架固定在一起,而且含有至少一个填料元件。所述靠背纵向支撑在其下面区域与所述座位部分和/或座位框架灵活地连接在一起,并借助至少一个布置在靠背上面区域的拉长靠背交叉支撑相互连接,使得通过在所述靠背上面区域内沿靠背高度方向移动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可以改变至少两个靠背纵向支撑之间的间距。
[0007]所谓靠背纵向支撑是指在其末端区域与所述座位部分和/或座位框架连接,并沿靠背高度方向优选直接延伸至上面末端区域的元件。
[0008]同样地,所谓靠背交叉支撑是指主要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并优选与靠背纵向支撑连接的元件。同时可以想象的是所述靠背交叉支撑可设计为直的或弯的。也可想象的是靠背交叉支撑的长度可变。此外,所述靠背可采用弹性和/或可变形材料,同时也可以采用可延伸材料。
[0009]这是一种刚性或相对座位而言可绕轴旋转的靠背。
[0010]同时,所述靠背纵向支撑各自至少具有独立的填料元件,或通过一个或多个填料部件相互连接。这样一来,靠背就具有在靠背纵向支撑上的连续填料部件,或每个靠背纵向支撑各有1个独立的填料部件。
[0011]这种设计使得在基于本发明的座椅上乘坐的人员可将上面区域即胸部和肩部区域内的靠背宽度调节至驾驶员的胸部和肩部宽度。这样一来,也可在更换驾驶员时毫不费力地调节上面区域内的靠背宽度,使得座椅舒适度理想地满足相应驾驶员的需求。
[0012]在正常驾驶中存在改变间距的需要,因为例如安装在座位上的座椅扶手可能改变手臂位置及同时改变身体宽度,特别是肩部区域的扩展,其中在座椅扶手上安装了操作杆或类似部件。通过改变在此区域内的靠背宽度可在操作操作杆或类似部件时实现靠背的舒适支撑。
[0013]即使在成功调节靠背宽度后靠背下面区域内的宽度保持不变,例如臀部区域。这样尤其是靠背的侧向支撑仍然存在。无需改变下面区域内的宽度,因为成年人在此区域内的身体构造一般没有明显区域,这与驾驶员后背上面区域的情况恰好相反。
[0014]此外,在靠背的每次调节中保证了驾驶员的安全支撑,因为本发明未基于现有技术拔出或安装填料部件,而是安装至少一个填料元件的靠背的结构部件,特别是靠背纵向支撑改变自身形状或布置用于改变宽度。这样一来,驾驶员的后背继续通过靠背的固定部件得到支撑。
[0015]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优选与第一末端固定在靠背左侧纵向支撑上,并与第二末端固定在靠背右侧纵向支撑上。
[0016]本发明也通过左右侧和中间靠背纵向支撑剂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实现了尤其简单的靠背结构,同时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优选与靠背纵向支撑连接。通过连接靠背支撑与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实现靠背的进一步稳定。
[0017]通过中间靠背纵向支撑为乘客的脊柱区域提供良好支撑,特别是当中间靠背纵向支撑布置在乘客后背中间,即脊柱区域内时。
[0018]当靠背纵向支撑各自在其下面区域与座位部分和/或座位框架接合件连接时,则靠背也可通过靠背纵向支撑绕旋转轴转动实现相对座位部分的转动。此处可想象的是这些旋转轴彼此并不萍乡,而是相互成一定角度且处于同一平面,或者甚至缠绕在一起。当这些旋转轴彼此成一定角度且处于同一平面内时,靠背的转动是一种螺旋及扭转转动。
[0019]靠背形状通过这种靠背转动适应人体工程学,特别是当上体朝向后方工作位置旋转时。
[0020]根据本发明,当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沿靠背高度方向移动时,至少两个靠背纵向支撑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进一步观察,靠背交叉支撑与左侧和右侧靠背纵向支撑之间的连接保持位置不变,其中中间靠背纵向支撑和靠背交叉支撑的连接可沿靠背高度方向移动。当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的位置发生改变时,间距也将改变。通过靠背交叉支撑及其与靠背纵向支撑的连接的上述安排,初始处于水平位置的靠背交叉支撑移动至与水平位置成一定角度的位置,这样其在水平位置上的投影长度发生变化。同时间距及靠背宽度也将改变。位置的改变导致间距减小。靠背交叉支撑的反向移动,即从与水平位置成一定角度的位置移动至水平位置则导致间距及靠背宽度增大。
[0021]在优选实施例中使用两个不同的靠背交叉支撑替代仅一个靠背交叉支撑。在这种实施例中,左侧和中间靠背纵向支撑之间具有第一靠背交叉支撑,右侧和中间靠背交叉支撑之间具有第二靠背交叉支撑,其中第一和/或第二靠背交叉支撑可沿靠背高度方向移动。
[0022]同时,第一靠背交叉支撑优选借助第一末端固定在左侧靠背纵向支撑上,并借助第二末端固定在中间靠背纵向支撑上,第二靠背交叉支撑借助第一末端固定在右侧靠背纵向支撑上,并借助第二末端固定在中间靠背纵向支撑上。
[0023]通过使用第一和第二靠背交叉支撑可实现第一和第二靠背交叉支撑相互独立地沿靠背高度方向的移动。靠背交叉支撑的移动可发生在直接或非直接路径上。这样驾驶员能够根据因脊柱弯曲或向后的特殊工作位置产生的乘客需要个性化调节左右侧的靠背间距及宽度。
[0024]使用两个靠背交叉支撑对于靠背的可能转动来说尤其有优势,因为相应靠背纵向支撑的上面区域能够更好地遵循靠背的螺旋转动。
[0025]当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与靠背纵向支撑接合件连接时,也可更好地遵循上述螺旋转动,因此也是一种特殊优势。此外,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可通过这样一种接合件连接更轻松地改变其位置,也就意味着间距变化更方便。
[0026]为了替代接合件连接或额外增加一种连接,可设想一种固定方式,即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可移动地固定在靠背纵向支撑上。这样就可在靠背高度方向和靠背宽度方向上移动。
[0027]当第一和第二靠背交叉支撑的第二末端可移动地优选安装在中间靠背纵向支撑上时特别有优势。固定在左侧和右侧靠背纵向支撑上的第一末端优选固定或接合安装。这就意味着第一末端是位置固定的,而第二末端可沿靠背高度方向移动。投影长度通过这种安排缩短,从而导致间距发生变化。
[0028]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借助至少一个移动装置实现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的移动。当存在第一和第二靠背交叉支撑且这两个支撑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装置连接时是有优势的。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装置优选安装在中间靠背纵向支撑上,这样第一和第二靠背交叉支撑就能各自借助第二末端安装在移动装置上。但也随意将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装置布置在靠背纵向支撑上。
[0029]移动装置可提前集成在靠背纵向支撑或后续安装在靠背纵向支撑上。后续安装的方法有许多种,例如焊接到靠背纵向支撑上,或与靠背纵向支撑螺栓连接或铆接。根据设计,移动装置可沿靠背高度方向移动。
[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