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悬置支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293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后悬置支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悬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变速器的后悬置支架。
【背景技术】
[0002]悬置是装配在动力总成与车架之间起支撑连接作用并使二者间的力的传递产生衰减的弹性减振元件。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多数是连接在车架横梁和变速器之间,起到缓和震动作用。目前,多数后悬置支架仅仅起到支撑、连接作用,不具有限位作用。因此,当动力总成在Y向平动或者绕X轴转动时,只能靠悬置软垫的Y向的橡胶剪切力拉住动力总成不让它有过大的位移,但在极限工况下,橡胶剪切力不足时就容易引起弹性软垫撕裂的现象,造成动力总成掉下的严重后果。同样地,在Z向的上下冲击作用下,如不限位,悬置软垫压缩疲劳后,Z向位移下降过多导致动力总成下沉,悬置软垫易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悬置支架,该后悬置支架不仅具有支撑和连接作用,而且还能够使得动力总成向负Z向运动时,或者绕X轴转动时能起到精确的限位作用。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悬置支架。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悬置支架,包括用于固定到车架的上支架、用于固定到动力总成并相对于所述上支架运动的下支架和弹性软垫,该弹性软垫连接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其中,所述后悬置支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下支架相对所述上支架运动的限位结构。
[0006]优选地,所述弹性软垫的上侧通过上垫板连接到所述下支架的顶壁上,该弹性软垫的下侧通过下垫板连接到所述上支架的底壁上,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从所述下支架的所述顶壁朝向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一限位臂,以及从所述下垫板朝向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二限位臂,所述第一限位臂和所述第二限位臂相对设置且彼此靠近。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中的一者的末端形成有弯折部,该弯折部适于抵挡所述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中的另一者的末端。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臂包括从所述顶壁延伸的斜面承接段和连接在该斜面承接段末端的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二限位臂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水平段延伸的竖直段。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臂包括从所述竖直段的末端朝向所述弯折部延伸的第二水平段。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臂中至少与所述第一限位臂相对应的部分连接有弹性材料层O
[0011]优选地,所述底壁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限位臂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的上部向相反方向延伸形成有两个翼板,该翼板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
[0012]优选地,所述顶壁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下部连接有连接面板,该连接面板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和车架,其中,所述后悬置支架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后悬置支架,所述动力总成通过一对相对设置的所述后悬置支架连接到所述车架上。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用于限制所述下支架相对所述上支架运动的限位结构,能够保证动力总成在位移过大时,除了依靠弹性软垫的弹性限位外,还可以依靠限位结构来进一步限位,从而避免弹性软垫过载时被撕裂的风险,延长弹性软垫乃至整个后悬置支架的使用寿命。
[001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后悬置支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后悬置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对后悬置支架安装到车架横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后悬置支架在Z向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后悬置支架在Y向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上支架12翼板 120限位结构
[0024]a第一安装孔 13底壁 14第一侧壁
[0025]20下支架21第一限位臂 210斜面承接段
[0026]211第一水平段 231弯折部 23顶壁
[0027]24第二侧壁 240连接面板 b第二安装孔
[0028]30弹性软垫 31上垫板32第二限位臂
[0029]320竖直段 322第二水平段33下垫板
[0030]40车架横梁 50弹性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通常是相对后悬置支架连接到车架上的安装方向而言的,即,朝向车架部分为上,朝向动力总成部分为下,另外,“内、外”是相对动力总成的安装位置而言的,即,靠近动力总成的一侧为内侦牝远离动力总成的一侧为外侧。
[003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通常动力总成是通过一对相对设置的后悬置支架连接到车架上的,例如车辆横梁40,而本实用新型仅仅以其中左侧的一个后悬置支架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因此图1和图2分别示意的是图3中左侧的后悬置支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和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另外,附图中的X、Y、Z分别代表车辆运行时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
[003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悬置支架,该后悬置支架包括用于固定到车架的上支架10、用于固定到动力总成并相对于上支架10运动的下支架20和弹性软垫30,为节省空间,利于空间布置,该弹性软垫30连接在所述上支架10和所述下支架20之间,其中,所述后悬置支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下支架20相对所述上支架10运动的限位结构120。
[0036]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颠簸,动力总成通常会在Z向跳动,绕X轴转动或Y向平动,由于下支架20和动力总成相连,而上支架10与车架相连接,因此上支架10为相对静止部分,下支架20会随动力总成在各个方向上运动。现有的后悬置支架仅仅依靠弹性软垫进行限位,在极限工况下,悬置软垫极易撕裂失效。
[0037]而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悬置支架中,如图1所示,通过增加用于限制下支架20相对上支架10运动的限位结构120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能够保证动力总成在位移过大时,除了依靠弹性软垫的弹性限位外,还可以依靠限位结构来进一步限位,从而避免弹性软垫过载时被撕裂的风险,延长弹性软垫乃至整个后悬置支架的使用寿命。即,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结构120开始对下支架20进行限位的限位时间晚于弹性软垫10开始对下支架10进行弹性限位的时间,以保证弹性软垫10正常发挥弹性限位功能,但要早于弹性软垫10被压缩到极限的时间,以避免弹性软垫被撕裂而失效。
[0038]作为结构上优选地,如图1所示,该弹性软垫30的上侧通过上垫板31连接到该下支架20的顶壁23上,该弹性软垫30的下侧通过下垫板33连接到该上支架10的底壁13上,所述限位结构120包括从所述下支架20的顶壁23朝向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一限位臂21,以及从所述下垫板33朝向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二限位臂32,该第一限位臂21和该第二限位臂32相对设置且彼此靠近。
[0039]因此,通过与弹性软垫30的上垫板31相连接的顶壁23上延伸出第一限位臂21,并且从弹性软垫30的下垫板33上延伸出第二限位臂32,换言之,限位结构120形成在弹性软垫30的内侧,且该第一限位臂21和该第二限位臂32分别在弹性软垫30的上下两侧,因此当动力总成在Z向跳动或绕X轴转动时,首先可以利用弹性软垫30进行缓冲移动,然后通过第一限位臂21和第二限位臂32之间的相互止挡作用,来限制动力总成继续在Z向跳动或绕X轴转动,从而避免弹性软垫在极限工况时被撕裂失效的情形。
[0040]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结构120中第一限位臂21也可以从所述上支架10的底壁13朝向内侧延伸形成,而相应地,第二限位臂32也可以从所述弹性软垫30的上垫板31朝向内侧形成,同样地利用第一限位臂21和第二限位臂32的相互止挡预防弹性软垫过载撕裂情形,对于这类变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0041]更进一步地,为便于对动力总成进行Y向的限位,该第一限位臂21和第二限位臂32中的一者的末端形成有弯折部231,该弯折部231适于抵挡所述第一限位臂21和第二限位臂32中的另一者的末端。换言之,该弯折部231可以形成在第一限位臂21的末端,如图I和图3所示,此时和第二限位臂32的末端相互抵顶进行Y向限位;该弯折部231也可以形成在第二限位臂32的末端,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