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20004发布日期:2019-05-22 02:05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轨道交通出行,这对当下的轨道交通的运力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

开行组合列车是增加现有铁路运力的有效措施。根据各铁路局的经验,在运输繁忙的线路上开行组合列车可以提高30%-40%的线路运力,因此,需要经常进行列车之间的解列操作,以进行重新编组。但是目前列车的编组时,均采用定点解列方式,该方式的缺点在于需要耗费较长的停站时间以及较多的停站次数,但是在一些小型站点不具备足够数量的站台以实现列车的解列或多车次列车的同时解列,因此需要降低列车停站的密集性,这种方式往往会降低列车的正常运输效率。此外,列车的启停过程均会造成更高的能源消耗,因此也相对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成本。

由此可见,提供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以相对提高列车的运输效率并且降低列车的能源消耗,进而降低列车运行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能够相对减少在列车解列过程中需要占用站台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运输效率,并且降低对能源的消耗,进而相对降低列车的运行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包括:

设置目标停靠站线,并获取目标停靠站线处的道岔的目标位置;

判断组合列车在主线的行驶位置与目标位置的间距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如果是,则将组合列车解列为主列车及解列列车;

根据预设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列车间距至少为规定距离;其中,距离变化规则为时间与列车间距的正相关关系;

通过道岔进行转辙操作以使解列列车驶入目标停靠站线。

优选的,规定距离具体为:

lz=lt+la+lb+ls+lc+le;其中,lt为道岔进行转辙操作期间解列列车的运行距离,la为解列列车开始制动至制动生效之间的运行距离,lb为解列列车的常用制动距离,ls为解列列车与主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lc为道岔至目标停靠站线中心的距离,le为误差距离。

优选的,距离变化规则具体为:

其中,t为行驶时间,v1为主列车的车速,v2为解列列车的车速,s0为列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为主列车在t时刻的加速度,为解列列车在t时刻的加速度。

优选的,在将组合列车解列为主列车及解列列车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判断解列列车与主列车之间的解列状态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是,则进行故障提示。

优选的,解列列车与主列车为客运列车、货运列车或地铁列车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组合列车具体由初始站线驶入主线。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包括:

位置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目标停靠站线,并获取目标停靠站线处的道岔的目标位置;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组合列车在主线的行驶位置与目标位置的间距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如果是,则执行解列模块;

解列模块,用于将组合列车解列为主列车及解列列车;

距离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列车间距至少为规定距离;

站线驶入模块,用于通过道岔进行转辙操作以使解列列车驶入目标停靠站线。

优选的,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解列列车与主列车之间的解列状态是否存在异常,如果是,则执行提示模块;

提示模块,用于进行故障提示。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通过判断组合列车将停靠站线前所经过的道岔位置以及组合列车之间的距离是否至少满足预设距离,如果是,则能够保证组合列车的解列顺利实现,因此控制组合列车进行解列成为主列车以及解列列车,通过时间与列车间距成正相关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至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为规定距离,以确保在道岔转辙至目标停靠站线时,主列车已通过道岔正常行驶,而解列列车通过道岔进入目标停靠站线。可见,本方法能够在组合列车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实现列车解列,因此能够相对减少在列车解列过程中需要占用站台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运输效率。此外,由于本方法实现了列车的动态解列,因此相对减少了列车的启停次数,并且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进而相对降低了列车的运行成本。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及介质,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列车解列过程中速度与位置的关系曲线;

图3为列车解列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能够相对减少在列车解列过程中需要占用站台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运输效率,并且降低对能源的消耗,进而相对降低列车的运行成本。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及介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10:设置目标停靠站线,并获取目标停靠站线处的道岔的目标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所设置的目标停靠站线为解列后列车所停的站线。由于列车由主线进入目标停靠站线需要通过道岔转辙以实现变道,因此为了更加精确的实现列车的解列及进站,在本步骤中需要获取目标停靠站线处的道岔的目标位置,以便于在后续步骤中确保主列车通过道岔而解列列车通过道岔的进入目标停靠站线。

步骤s11:判断组合列车在主线的行驶位置与目标位置的间距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2。

步骤s12:将组合列车解列为主列车及解列列车。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是为了保证列车解列的顺利进行、主列车顺利通过道岔以及解列列车安全进入目标停靠站线而设定的,且组合列车必须至少满足的值。预设距离往往可以通过线路测试而确定,在线路测试时,组合列车需要在预定速度下解列,并依照预设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顺利通过道岔正常行驶且解列列车顺利进站,获取该情况下的最短距离作为距离标准,进而根据列车性能、实际运行的车速与预定速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外界干扰因此作为综合考量,在距离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变以得到预设距离。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组合列车最佳的解列时机是组合列车在主线的行驶位置与目标位置的间距等于预设距离时,既能保证列车的安全行驶,也能够相对保证线路的整体运行效率。

步骤s13:根据预设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列车间距至少为规定距离。

其中,距离变化规则为时间与列车间距的正相关关系。可以理解的是,在组合列车解列为主列车以及解列列车后,主列车需要经过道岔继续行驶,而解列列车则需要经过转辙后的道岔变道驶入目标停靠站线。因此,需要根据预设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其二者的间距至少满足规定距离,进而有足够的时间差分别通过道岔,驶入不同线路。此外,由于组合列车解列后,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间距不断增加,因此距离变化规则为时间与列车间距的正相关关系。

步骤s14:通过道岔进行转辙操作以使解列列车驶入目标停靠站线。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舒适性准则,可以对列车进行以下改进,以更加适应列车解列时列车之间所产生的冲击以及列车解列的逻辑安全性。包括:

1、车钩缓冲器,以便于缓和列车解列时的冲击,保证乘客的舒适性;

2、车厢连接装置,包括车钩缓冲器,将其位置下移且扁平化设计;伸缩式车门,便于实现旅客、货物等交换;

3、自动摘挂钩系统,实现列车自动解列与解列,提高执行动作的精确性和效率;

4、双向通讯系统,保障相邻列车相互传递各自的运行状态,实时计算出最佳运行曲线,保证解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5、无人驾驶系统,主列车、解列列车均有一套独立的车载控制系统、测速及定位系统、解列控制系统等,完成自动驾驶、自动防护等功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通过判断组合列车将停靠站线前所经过的道岔位置以及组合列车之间的距离是否至少满足预设距离,如果是,则能够保证组合列车的解列顺利实现,因此控制组合列车进行解列成为主列车以及解列列车,通过时间与列车间距成正相关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至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为规定距离,以确保在道岔转辙至目标停靠站线时,主列车已通过道岔正常行驶,而解列列车通过道岔进入目标停靠站线。可见,本方法能够在组合列车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实现列车解列,因此能够相对减少在列车解列过程中需要占用站台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运输效率。此外,由于本方法实现了列车的动态解列,因此相对减少了列车的启停次数,并且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进而相对降低了列车的运行成本。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距离具体为:

lz=lt+la+lb+ls+lc+le;其中,lt为道岔进行转辙操作期间解列列车的运行距离,la为解列列车开始制动至制动生效之间的运行距离,lb为解列列车的常用制动距离,ls为解列列车与主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lc为道岔至目标停靠站线中心的距离,le为误差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规定距离为组合列车与目标道岔之间所需要满足的最小距离,由于道岔的转辙需要一定时间,为了保证组合列车解列后,主列车能够正常通过道岔主线,而解列列车能够顺利通过转辙的道岔进入目标停靠站线,规定距离的设定至少应考虑到道岔进行转辙操作期间解列列车的运行距离lt,该距离由道岔转辙速度与解列列车速度共同决定、解列列车为与主列车增加间隔而开始制动至制动生效之间的运行距离la,该距离由列车的性能而定、解列列车进行制动时经过的距离lb、为保证主列车以及解列列车之间最基本安全的安全距离ls,该距离由列车的性能而定、解列列车通过道岔到达目标停靠站线所需的距离lc以及其余因素可能存在的误差距离le。

此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距离变化规则具体为:

其中,t为行驶时间,v1为主列车的车速,v2为解列列车的车速,s0为列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为主列车在t时刻的加速度,为解列列车在t时刻的加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距离变化规律中,随着组合列车解列后的时间逐渐增加,主列车与解列列车的间距在安全距离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增加,主列车以及解列列车的加速度各自对自身的原始速度进行相关作用,时主列车以及解列列车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直至满足规定距离。

本实施方式配以图示提供如下一种场景作为说明,但具体场景不仅限于如下场景:

图2为列车解列过程中速度与位置的关系曲线。(横坐标表示列车位置,纵坐标表示列车速度)

图3为列车解列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列车速度)

图2与图3中的线段1均表示主列车,线段2均表示解列列车。图2与图3关于列车速度相对应。图2与图3中的(1)、(2)、(3)均指示不同的时刻列车所处状态。

在零时刻时,组合列车匀速运行,在t=6s,即(1),列车解挂完毕,进入解列控制阶段,解列车体以最大减速度进行制动,主列车则保持最高运行速度运行,在t=93s时,即(2),列车间距达到最小分区长度2.6km,但解列列车速度为85km/h,需要继续减速;在t=95s时,即(3),主列车位置7.9km,解列列车速度达到进站限速80km/h。

此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将组合列车解列为主列车及解列列车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判断解列列车与主列车之间的解列状态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是,则进行故障提示。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的目的是确保解列列车与主列车之间的解列顺利无误的完成,可以通过在解列列车与主列车的连接处设置有传感器,在列车解列后通过传感器感应解列处是否满足预设的解列要求,当判断解列列车与主列车解列状态存在异常时需要及时进行故障提示,以告知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对应处理,保障列车以及旅客的安全。

此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解列列车与主列车为客运列车、货运列车或地铁列车中的任意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客运列车、货运列车以及地铁列车均有着类似的工作机制,因此解列列车与主列车可以为客运列车、货运列车或地铁列车中的任意一种,均能实现列车解列的相关操作,并且能够带来同样的有益效果。

此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组合列车具体由初始站线驶入主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组合列车的运行机制下,组合列车由初始站线驶入主线后,可以通过解列的方式成为多节列车并且停靠在不同的途径站线中,以实现通过组合列车的解列而成的解列列车分别达到不同目的地的效果。提高了列车的运载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列车停靠的机动性。

实施例三

在上文中对于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由于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结构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包括:

位置设置模块10,用于设置目标停靠站线,并获取目标停靠站线处的道岔的目标位置。

第一判断模块11,用于判断组合列车在主线的行驶位置与目标位置的间距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如果是,则执行解列模块12。

解列模块12,用于将组合列车解列为主列车及解列列车。

距离控制模块13,用于根据预设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列车间距至少为规定距离。

站线驶入模块14,用于通过道岔进行转辙操作以使解列列车驶入目标停靠站线。

本发明所提供的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通过判断组合列车将停靠站线前所经过的道岔位置以及组合列车之间的距离是否至少满足预设距离,如果是,则能够保证组合列车的解列顺利实现,因此控制组合列车进行解列成为主列车以及解列列车,通过时间与列车间距成正相关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至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为规定距离,以确保在道岔转辙至目标停靠站线时,主列车已通过道岔正常行驶,而解列列车通过道岔进入目标停靠站线。可见,本装置能够在组合列车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实现列车解列,因此能够相对减少在列车解列过程中需要占用站台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运输效率。此外,由于本装置实现了列车的动态解列,因此相对减少了列车的启停次数,并且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进而相对降低了列车的运行成本。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解列列车与主列车之间的解列状态是否存在异常,如果是,则执行提示模块;

提示模块,用于进行故障提示。

实施例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列车的解列控制装置,通过判断组合列车将停靠站线前所经过的道岔位置以及组合列车之间的距离是否至少满足预设距离,如果是,则能够保证组合列车的解列顺利实现,因此控制组合列车进行解列成为主列车以及解列列车,通过时间与列车间距成正相关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至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为规定距离,以确保在道岔转辙至目标停靠站线时,主列车已通过道岔正常行驶,而解列列车通过道岔进入目标停靠站线。可见,本装置能够在组合列车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实现列车解列,因此能够相对减少在列车解列过程中需要占用站台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运输效率。此外,由于本装置实现了列车的动态解列,因此相对减少了列车的启停次数,并且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进而相对降低了列车的运行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列车的解列控制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判断组合列车将停靠站线前所经过的道岔位置以及组合列车之间的距离是否至少满足预设距离,如果是,则能够保证组合列车的解列顺利实现,因此控制组合列车进行解列成为主列车以及解列列车,通过时间与列车间距成正相关的距离变化规则,控制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至主列车与解列列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为规定距离,以确保在道岔转辙至目标停靠站线时,主列车已通过道岔正常行驶,而解列列车通过道岔进入目标停靠站线。可见,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组合列车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实现列车解列,因此能够相对减少在列车解列过程中需要占用站台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运输效率。此外,由于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了列车的动态解列,因此相对减少了列车的启停次数,并且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进而相对降低了列车的运行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列车的解列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