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355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交通是一种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具有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大、转弯半径小、土地资源占用少、噪音低、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独特优势。在多制式城轨交通中,高架线路运行综合优势明显。独特的优势决定该制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着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广泛空间。

在继承既有单轨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自主化、国产化开发,新一代跨座式单轨车辆已实现根据具体改进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和升级,通过进行定制化设计满足了中小型城市的客运需求。

传统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采用闭口铝型材结构,其型材型腔采用矩形型腔,在承力和结构强度上已难满足现在车体承载及寿命的要求。在设计结构上,其与侧墙连接需借助中间辅助型材,此类结构焊缝数量多、密度大、焊接变形大,焊缝质量与外观成型均不易控制,难以达到较高制造精度的技术要求。此外,该结构还具有制造工艺复杂,制造工序多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单轨车体结构轻量化、模块化的设计趋势,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新一代跨坐式单轨的型材式底架边梁。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焊缝多,质量不易控制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以减少底架边梁与侧墙和地板连接位置的焊缝数量,并提高整体的装配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包括底架边梁本体,所述底架边梁本体与侧墙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接口,所述底架边梁本体与地板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用于与所述侧墙插接固定,所述第二插接口用于与所述地板插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口为插接公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口为插接母口。

优选地,所述底架边梁本体的型腔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将所述型腔分隔成多个子型腔。

优选地,多个所述子型腔中部分所述子型腔为三角型腔,部分所述子型腔为矩形型腔。

优选地,所述型腔包括上层型腔和下层型腔,且所述上层型腔和所述下层型腔均由多个所述子型腔组成。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板的壁厚为4mm。

优选地,所述底架边梁本体的顶板的壁厚和侧板的壁厚均为5mm。

优选地,所述底架边梁本体的下部圆弧段的壁厚为8mm,靠近所述底架边梁本体的下滑槽的吊装位置的壁厚为1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口对应的壁厚和第二插接口对应的壁厚均为5mm。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包括底架边梁本体,底架边梁本体与侧墙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接口,底架边梁本体与地板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用于与侧墙插接固定,第二插接口用于与地板插接固定。通过第一插接口与侧墙上对应设置的插接口进行插接固定,第二插接口与地板上对应设置的插接口进行插接固定,不仅简化了侧墙与底架处的连接形式,提高了侧墙与底架装配精度,减小了装配难度,而且减少了侧墙与底架连接处焊缝数量,大大提高了整体质量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架边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上图1和图2中,

底架边梁本体1、侧墙2、第一插接口3、地板4、第二插接口5、加强筋板6、三角型腔7、矩形型腔8、上层型腔9、下层型腔10、顶板11、侧板12、下部圆弧段13、下滑槽14、吊装位置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以减少底架边梁与侧墙和地板连接位置的焊缝数量,并提高整体的装配质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包括底架边梁本体1,底架边梁本体1与侧墙2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接口3,底架边梁本体1与地板4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接口5;第一插接口3用于与侧墙2插接固定,第二插接口5用于与地板4插接固定。

上述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通过第一插接口与侧墙上对应设置的插接口进行插接固定,第二插接口与地板上对应设置的插接口进行插接固定,不仅简化了侧墙与底架处的连接形式,提高了侧墙与底架装配精度,减小了装配难度,而且减少了侧墙与底架连接处焊缝数量,大大提高了整体质量和精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插接口3可以为插接公口,此时对应侧墙上的插接口为插接母口;当然第一插接口3也可以为插接母口,对应侧墙上的插接口为插接公口。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插接过程中对应形状为凸起状的插接口为插接公口,对应形状为凹口形状的插接口为插接母口,插接公口能够嵌入插接母口实现插接固定。

同样的,上述第二插接口5可以为插接母口,此时对应地板上对应位置的插接口为插接公口,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插接口也可以为插接公口,此时对应地板上的对应位置的插接口为插接母口。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底架边梁本体1的型腔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板6,加强筋板6将型腔分隔成多个子型腔。通过设置成多个子型腔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底架边梁的强度,保证强度的前提下,相比于实行结构的底架边梁,上述型腔式的结构更加轻量化。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多个子型腔中部分子型腔为三角型腔7,部分子型腔为矩形型腔8。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三角型腔和矩形型腔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子型腔形状的举例而已,还可以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结构设计需求选择其他形状的型腔,比如不规则的四边形等。

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型腔可以包括上层型腔9和下层型腔10,且上层型腔9和下层型腔10均由多个子型腔组成。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上层型腔和下层型腔的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型腔结构的举例,还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选择单层型腔的结构或更多层的型腔结构。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加强筋板6的壁厚优选为4mm。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加强筋板的厚度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和设计需求选择对应的其他壁厚值,只要能够满足对应的强度需求即可。

另外,上述底架边梁本体1的顶板11的壁厚和侧板12的壁厚均为5mm;底架边梁本体1的下部圆弧段13的壁厚为8mm,靠近底架边梁本体1的下滑槽14的吊装位置15的壁厚为13mm;第一插接口3对应的壁厚和第二插接口5对应的壁厚均为5mm。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所述熟知的是,一般底架边梁本体均包括顶板、侧板和下滑槽,且靠近下滑槽的位置设置有吊装位置。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顶板的壁厚、侧板的壁厚、下部圆弧段的壁厚以及吊装位置的壁厚数值均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根据具体车型优选地壁厚数值,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车型的设计需求选择对应的其他壁厚数值。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底架边梁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