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避雷模块的新能源空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9880发布日期:2018-06-28 02:3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避雷模块的新能源空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中轨道交通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避雷模块的新能源空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交通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世界各大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汽车拥堵现象。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方式来解决日益增长的出行量的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由于空中轨道列车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基于建设过程中对地面建筑设施影响小、开通后列车运行速度快、轨道走向铺设灵活、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故其在很多城市内、或是旅游景区中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空中轨道列车需要在悬挂的轨道梁上运行,轨道梁包括有箱体轨道以及用于悬挂该箱体轨道的支梁。转向架小车运行在这个箱体轨道中,乘客车厢吊挂在转向架小车下面。

悬挂在空中的轨道梁四周遮挡较少,其可能应用的旅游景区往往周围环境开阔,如果应用于气候多变地区,或环境较为开阔的景区,一旦发生故障将对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且轨道交通工具和轨道中电子设备多,电气化程度高,因此,现有的悬挂式轨道交通工具无法保证雷电意外情况下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避雷模块的新能源空铁系统,利用空轨交通系统的支架的特殊结构形成引下接地通道,避免系统遭遇雷击,同时车体等电位连接,避免车体结构上积累电荷造成设备故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避雷模块的新能源空铁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有埋地的混凝土固定墩,所述支架为金属支架,包括有立柱和固定在立柱顶端的悬臂,所述悬臂下方悬挂有用于设置转向架的轨道,所述转向架的下方悬挂有轨道交通工具,所述悬臂包括有一引雷装置,所述立柱为引下模块并固定连接有预埋在所述混凝土固定墩中并接地的接地引线。

优选的,所述引雷装置为构成所述悬臂上表面的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

优选的,所述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上还设置有向上突起的不锈钢尖端,或设置有向上突起的不锈钢带。

优选的,所述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的厚度不小于2mm。

优选的,所述悬臂内位于所述悬臂上表面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阻燃层,所述悬臂与所述轨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阻燃层,所述第一阻燃层和所述第二阻燃层具体为玻璃面层或岩棉板的任一种。

优选的,相邻所述支架上的所述引雷装置通过架空地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轨道交通工具包括对称设置在两端的头车和依次连接在两端的头车上的车厢,所述头车和所述车厢之间连接有等电位连接端子。

优选的,所述等电位连接端子通过转向架、轨道、支架形成引下线并接地。

优选的,所述轨道交通工具内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连接有浪涌保护器,所述浪涌保护器通过所述等电位连接端子接地。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

本申请公开的引雷装置设置于悬臂的上表面,通过钢结构的支架形成引下通路,并从支架底部的接地引线接地,避免轨道交通工具其内的司乘人员及电气设备、通信设施易受到威胁的缺陷,实现了将雷电流迅速接入导引接地的目的,有效地保护了车厢内司乘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地防止了对车载电气设备及通信设施所造成的损坏。同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无需额外设置避雷针,利用了悬挂式轨道交通工具的结构特点,有效利用了支架的结构进行引雷,具有造型美观、整体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引雷装置121上设置有向上突起的不锈钢尖端1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引雷装置121上设置有向上突起的不锈钢带123;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具有避雷模块的新能源空铁系统,具有防止雷击、防止电荷堆积的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底部固定有埋地的混凝土固定墩2,所述支架包括垂直于地面设置的立柱11和固定在立柱11顶端向外伸出的悬臂12。若干所述支架1间隔设置,并在所述悬臂12下方悬挂有轨道3,所述轨道3内承载有用于行走驱动的转向架4,所述转向架4的下方悬挂有轨道交通工具5。

所述支架1为中空的金属支架,所述悬臂12与所述立柱11焊接或一体成型连接。

所述悬臂12包括有一引雷装置121,所述引雷装置具体为构成所述悬臂上表面的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由于所述悬臂向支架顶部的斜上方挑出或与所述支架顶端齐平,因此悬臂的金属材质的上表面可以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通过电场加强突起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引雷装置121放电。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引雷装置121的引雷效果,所述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上还设置有向上突起的不锈钢尖端122,或设置有向上突起的不锈钢带123。

所述立柱11为钢结构立柱,所述立柱1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悬臂12,所述立柱11的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固定墩2上,所述混凝土固定墩2中预设有接地引线21,所述立柱11与所述接地引线21焊接。

所述支架1通过所述悬臂上表面作为引雷装置121,并通过立柱11和其固定连接的接地引线21形成引下通路,起到引雷接地,保护轨道3、转向架4,轨道交通工具5免受雷击,提高本申请的新能源空铁系统的运行安全性能。

本申请公开的引雷装置121设置于悬臂12的上表面,通过支架1形成引下通路,避免轨道交通工具5其内的司乘人员及电气设备、通信设施易受到威胁的缺陷,实现了将雷电流迅速接入导引接地的目的,有效地保护了车厢内司乘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地防止了对车载电气设备及通信设施所造成的损坏。同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无需额外设置避雷针,利用了悬挂式轨道交通工具的结构特点,有效利用了支架1的结构进行引雷,具有造型美观、整体性好的优点。

由于本申请的新能源空铁系统的轨道跨度较长,连续设置以连接不同的站点,间隔设置的支架1需要综合地理环境、力学设计、建造成本等问题考虑相邻支架1之间的跨度,因此,相邻支架1上的引雷装置121通过架空地线13连接,可以进一步有效减少雷害事故,提高轨道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改善了支架1安装设计的灵活性。

为了提高本申请所述引雷装置121的抗击穿性能及阻燃安全性能,作为引雷装置121的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的厚度不小于2mm,同时,所述悬臂12内位于所述悬臂上表面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阻燃层124,所述悬臂12与所述轨道3之间设置有第二阻燃层125,所述第一阻燃层124和所述第二阻燃层125具体为玻璃面层或岩棉板的任一种。第一阻燃层124和第二阻燃层125可以有效避免在雷电击穿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时形成的意外燃烧。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申请公开的新能源空铁系统的电荷吸收能力,所述轨道交通工具5包括对称设置在两端的头车51和依次连接在两端的头车51上的车厢52,所述头车51和所述车厢52之间设置有等电位连接端子53并使所述车头51与车厢52依次相连。所述等电位连接端子53保证整车车体等电位,使车体吸收电荷能力增大。所述等电位连接端子53通过转向架4、轨道3、支架1形成引下线通过混凝土固定墩2中的接地引线21接地。

所述轨道交通工具5内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连接有浪涌保护器54,所述浪涌保护器54通过所述等电位连接端子53接地。本申请通过在轨道交通工具5车头、车厢之间设置等电位连接端子,使车头和车厢形成一个等电位体,同时,其中的电器也通过连接至等电位连接端子使车内设备形成一个等电位体,避免车内设备因雷击所造成的损坏,保证了整车车体等电位,使车体吸收电荷能力增大,改善轨道交通工具5的防雷性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