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3905发布日期:2018-07-11 00: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1)、固定设置在轨道(1)侧部的多个支撑柱(2)和悬挂在轨道(1)上的缆车本体(5),以及并行设置在轨道(1)上用于缆车中途停靠的站点;缆车本体(5)顶部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缆车本体(5)形成的车厢内设置第一储能装置(10),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和第一储能装置(10)均用于为行使中的缆车本体(5)提供动力源;轨道(1)上方铺设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3),支撑柱(2)上固定安装有风力发电机(4),站点对应设置第二储能装置,第二太阳能电池板(3)和风力发电机(4)发出的电能储存至距离最近的第二储能装置中,第二储能装置用于为停靠在站点的缆车本体(5)上的第一储能装置(10)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能够伸缩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一层(91)、第二太阳能电池板第二层(92)和第三太阳能电池板第三层(93);缆车本体(5)顶部设有电池板支撑框架,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一层(91)上下两端分别与电池板支撑框架的顶端和缆车本体(5)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一层(91)上下两端、电池板支撑框架的顶端和缆车本体(5)顶端分别设置有齿条,第二太阳能电池板第二层(92)和第三太阳能电池板第三层(93)上分别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对应齿条啮合的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轨道(1)在站点处设置有道岔,道岔将轨道(1)分为原轨道和驶入站点的岔道两股道,道岔处设有支撑柱(2);道岔包括第一尖轨(111)和与其配合的第一心轨(112),以及第二尖轨(121)和与其配合的第二心轨(122);当第一尖轨(111)与原轨道基本轨贴合,第二尖轨(121)与原轨道基本轨分离时,缆车沿原轨道行驶;当第一尖轨(111)与原轨道基本轨分离,第二尖轨(121)与原轨道基本轨贴合时,缆车驶入岔道;

第一心轨与岔道轴线交叉的位置处为第一越轨点,第一心轨(112)在第一越轨点处设有供缆车吊臂通过的断口,断口处设置有第一回旋心轨(113),断口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心轨回旋连接端(114)和第一心轨搭接端(115);第一回旋心轨(113)一端与第一心轨回旋连接端(11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心轨搭接端(115)搭接;第二心轨(122)上设有与第一回旋心轨(113)结构相同的第二回旋心轨;

轨道(1)上还设置有与驶入站点道岔相对应的驶出站点道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轨道(1)为倒凹形钢轨,第一心轨和第二心轨为工字钢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缆车本体(5)顶部固定设置吊臂(6),吊臂(6)顶端两侧各设置一导轮(7),缆车本体(5)通过导轮(7)悬挂在轨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导轮(7)与轨道(1)的侧壁之间呈间隙设置,设置的间隙用于避免变轨时导轮(7)和轨道(1)的横向挤压及导轮(7)脱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缆车本体(5)包括缆车框架和缆车外壳,缆车外壳镶嵌并粘接在缆车框架内,缆车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缆车框架通过螺纹连接,缆车框架采用高强度钢制成,缆车外壳采用玻璃钢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缆车框架为球形框架,缆车外壳为全透明球形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风能和电能混合动力观光缆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缆车本体(5)前壁上安装有红外感应器,行驶时用于检测前方设定的安全距离内是否有缆车或者障碍物;在车厢内安装有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超重;车厢内设置紧急制动装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