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橡胶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1546发布日期:2019-01-05 08:4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橡胶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橡胶缓冲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橡胶缓冲器。



背景技术:

铁道车辆通过车钩相互联接在一起,在运行和编组中,相连的车钩及车体间将产生很大的撞击力。为此在车钩与车体间必须设置以缓冲器为主体的缓冲装置,以实现减震、降噪功能,改善车辆运用性能。现有的车辆橡胶缓冲器结构复杂,重量大,制造成本高,维修时,需用切割机切开,维修工艺复杂,极不方便,并且螺栓—螺母无端报废,增大了维护保养费用,前、后钢座既大大增大了缓冲器重量,更挤占了缓冲器框的缓冲空间,使得现有的缓冲器传递相同冲击力时,橡胶的应力强度增大,从而导致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差,工作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橡胶缓冲器,解决了现有的缓冲器传递相同冲击力时,橡胶的应力强度增大,从而导致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差,工作寿命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车辆橡胶缓冲器,包括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内腔底部对称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外表面对称位置均啮合传动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内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蜗轮远离保护外壳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保护外壳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强化板,所述保护外壳两侧内壁中间对称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器壳,所述缓冲器壳内腔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所述固定隔板远离保护外壳的一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所述缓冲橡胶内腔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器壳内腔顶部和底部位于缓冲橡胶的位置开设有缓冲滑槽,所述缓冲滑槽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橡胶缓冲辅助装置,所述缓冲器壳远离固定隔板的一侧中间位置滑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保护外壳内腔顶部对称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外表面对称位置均啮合传动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内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蜗轮远离保护外壳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保护外壳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强化板。

优选的,所述橡胶缓冲辅助装置包括缓冲支块,所述缓冲支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弧形缓冲钢板,所述弧形缓冲钢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

优选的,所述缓冲杆包括主杆体,所述主杆体靠近固定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远离固定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接触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透气板,所述主杆体外表面位于限位杆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保护外壳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侧均与保护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蜗杆分别贯穿第一支撑杆和保护外壳并延伸至保护外壳靠近缓冲杆的一侧外壁,所述第一蜗杆位于保护外壳靠近缓冲杆一侧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

优选的,所述缓冲杆分别贯穿缓冲器壳和保护外壳并延伸至保护外壳外壁,所述缓冲杆靠近固定隔板的一侧与缓冲器壳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隔板对称位置固定连接有导热金属板,所述缓冲器壳和保护外壳位于导热金属板的位置开设有散热网窗。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保护外壳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两侧外壁与保护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蜗杆分别贯穿第二支撑杆和保护外壳并延伸至保护外壳靠近缓冲杆的一侧外壁,所述第二蜗杆位于保护外壳靠近缓冲杆一侧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第一支撑板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底部,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第二支撑板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顶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橡胶缓冲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保护外壳两侧内壁中间对称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器壳,缓冲器壳内腔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固定隔板远离保护外壳的一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缓冲橡胶内腔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器壳内腔顶部和底部位于缓冲橡胶的位置开设有缓冲滑槽,缓冲滑槽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橡胶缓冲辅助装置,缓冲器壳远离固定隔板的一侧中间位置滑动连接有缓冲杆,使得该装置有效的扩大了橡胶和弹簧的占据体积,增加了其缓冲性能,保证其缓冲效率,并且多结构进行缓冲,降低内部零部件压力,保证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橡胶缓冲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缓冲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外壳、2-第一支撑杆、3-第一蜗杆、4-第一蜗轮、5-导热金属板、6-散热网窗、7-第二旋转杆、8-第一螺纹杆、9-第一支撑板、10-第一强化板、11-缓冲器壳、12-固定隔板、13-缓冲橡胶、14-缓冲弹簧、15-缓冲滑槽、16-橡胶缓冲辅助装置、161-缓冲支块、162-弧形缓冲钢板、163-缓冲橡胶、17-缓冲杆、171-主杆体、172-接触板、173-限位杆、174-透气板、175-橡胶垫、18-第二支撑杆、19-第二蜗杆、20-第二蜗轮、21-第二螺纹杆、22-第二支撑板、23-第二强化板、24-第一旋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辆橡胶缓冲器,包括保护外壳1,保护外壳1内腔底部对称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3,第一蜗杆3外表面对称位置均啮合传动有第一蜗轮4,第一蜗轮4内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第一蜗轮4远离保护外壳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9,第一螺纹杆8远离保护外壳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强化板10,保护外壳1两侧内壁中间对称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器壳11,第一支撑杆2远离保护外壳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9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9两侧均与保护外壳1固定连接,第一蜗杆3分别贯穿第一支撑杆2和保护外壳1并延伸至保护外壳1靠近缓冲杆17的一侧外壁,第一蜗杆3位于保护外壳1靠近缓冲杆17一侧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24,缓冲杆17分别贯穿缓冲器壳11和保护外壳1并延伸至保护外壳1外壁,缓冲杆17靠近固定隔板12的一侧与缓冲器壳11滑动连接,缓冲器壳11内腔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12,固定隔板12远离保护外壳1的一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13,缓冲橡胶13内腔设置有缓冲弹簧14,缓冲器壳11内腔顶部和底部位于缓冲橡胶13的位置开设有缓冲滑槽15,缓冲滑槽15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橡胶缓冲辅助装置16,橡胶缓冲辅助装置16包括缓冲支块161,缓冲支块161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弧形缓冲钢板162,弧形缓冲钢板16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163,缓冲器壳11远离固定隔板12的一侧中间位置滑动连接有缓冲杆17,缓冲杆17包括主杆体171,主杆体171靠近固定隔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板172,接触板172远离固定隔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73,限位杆173远离接触板1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透气板174,主杆体171外表面位于限位杆173之间设置有橡胶垫175,保护外壳1内腔顶部对称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8,第二支撑杆18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9,第二蜗杆19外表面对称位置均啮合传动有第二蜗轮20,第二蜗轮20内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1,第二蜗轮20远离保护外壳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2,第二螺纹杆21远离保护外壳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强化板23,第二支撑杆18远离保护外壳1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22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2两侧外壁与保护外壳1固定连接,第二蜗杆19分别贯穿第二支撑杆18和保护外壳1并延伸至保护外壳1靠近缓冲杆17的一侧外壁,第二蜗杆19位于保护外壳1靠近缓冲杆17一侧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7,第一螺纹杆8贯穿第一支撑板9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9底部,第二螺纹杆21贯穿第二支撑板22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22顶部,固定隔板12对称位置固定连接有导热金属板5,缓冲器壳11和保护外壳1位于导热金属板5的位置开设有散热网窗6。使得该装置有效的扩大了橡胶和弹簧的占据体积,增加了其缓冲性能,保证其缓冲效率,并且多结构进行缓冲,降低内部零部件压力,保证装置使用寿命。

使用时,将保护外壳1安装在适合的位置,并将缓冲杆17和车辆进行连接,转动第一旋转杆24和第二旋转杆7,使得第一蜗杆3和第二蜗杆19转动,使得第一蜗轮4和第二蜗轮20转动,使得第一螺纹杆8和第二螺纹杆21带动第一强化板10和第二强化板23进行升降运动,对缓冲器壳11进行强化,保证其设备安全,使得该装置有效的扩大了橡胶和弹簧的占据体积,增加了其缓冲性能,保证其缓冲效率,并且多结构进行缓冲,降低内部零部件压力,保证装置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