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铁路信号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部控制转辙机湿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各路局在线工作运行的转辙机存在转辙机内容易进水、潮湿,导致机械部件生锈,发生卡阻,开闭器接点、电气接点氧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影响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现场设备维护人员目前只能采用人工清除转辙机内的积水,针对潮湿放置干燥剂,但是干燥剂的吸湿程度有限,不能长时间使用,这些问题已经是多年的诟病,每年因为上述原因都会造成影响行车安全的事故,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全路提速、高铁化、现代化的快速建设步伐下,解决这些隐患就显得尤为迫切。
现有技术还未有在转辙机内进行除湿或湿度控制的设备或装置,根据上述情况需要研制一种控制转辙机湿度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内部控制转辙机湿度的装置,进风风扇通过进风管将转辙机内的潮湿空气吸入壳体,然后经过传感器流向冷凝器,冷凝器通过冷凝降温将空气中的水分液化,干燥的冷空气流经另一组传感器经出风风扇及出风管输送至转辙机,整个循环形成一种空调式的空气干燥模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部控制转辙机湿度的装置,包括主控板、除湿器壳体、进风风扇、出风风扇、冷凝器,所述进风风扇、出风风扇、冷凝器设在除湿器壳体内;
所述进风风扇通过进风管连接转辙机,所述出风风扇通过出风管连接转辙机,所述冷凝器设在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之间;
所述除湿器壳体内设有传感器,所述的主控板通过信号线连接传感器。
所述的传感器为两组,一组设在冷凝器上游,另一组设在冷凝器下游。
所述主控板连接进风风扇、出风风扇、冷凝器。
进风风扇通过进风管将转辙机内的潮湿空气吸入除湿器壳体,然后经过传感器流向冷凝器,冷凝器通过冷凝降温将空气中的水分液化,干燥的冷空气流经另一组传感器经出风风扇及出风管输送至转辙机,整个循环形成一种空调式的空气干燥模式。
所述转辙机上设有一个空气循环适配器,所述的进风管和出风管均与空气循环适配器连接。
所述空气循环适配器伸入转辙机部分两侧分别设有干燥风出风口、吸风格栅,所述干燥风出风口与出风管连接,吸风格栅与进风管连接。
所述转辙机连接用于供电的转辙机电缆盒,所述主控板通过导线连接转辙机电缆盒。
所述除湿器壳体下部连接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在竖直方向上设有n形存水弯。
所述冷凝器为半导体致冷器。
所述除湿器壳体为氧化铝镁合金材质,所述除湿器壳体为冷凝器的热端散热器,所述除湿器壳体内侧设有绝热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部件在转辙机外安装,便于拆装更换,避免因为转辙机内部空间狭小局促而不能通用的问题,同时避免因为装置出现问题影响转辙机的正常工作。
2、采用了不需要任何制冷剂,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且体积小巧的工业级半导体致冷器件,因此,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节约设备成本的同时,安装容易,降低现场安装施工的作业强度。
3、装置的主控板通过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对转辙机内的湿度进行调控,同时,通过主控板对温度湿度信号的处理,合理控制进风风扇、冷凝器、出风风扇工作,最大化的提高除湿效率。
4、冷凝器热端的散热利用除湿器壳体,有效的增大了冷凝器的散热面积和散热效率。通过除湿器壳体内置绝热层保护,使得冷凝器的冷端致冷除湿效率得到可靠的保证。
5、其用于排出冷凝水的排水管采用n形存水弯设计,不仅隔绝了外部湿空气的侵入,还避免因此影响本发明除湿的效果,而且n形存水弯的设计还能有效的防止外部灰尘等杂质进入到设备内部形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气循环适配器示意图。
图中:1-进风风扇,2-传感器,3-冷凝器,4-出风风扇,5-出风管,6-空气循环适配器,7-转辙机,8-进风管,9-主控板,10-转辙机电缆盒,11-排水管,12-除湿器壳体,61-干燥风出风口,62-吸风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内部控制转辙机湿度的装置,包括主控板9、除湿器壳体12、进风风扇1、出风风扇4、冷凝器3,所述进风风扇1、出风风扇4、冷凝器3设在除湿器壳体12内;
所述进风风扇1通过进风管8连接转辙机7,所述出风风扇4通过出风管5连接转辙机7,所述冷凝器3设在进风风扇1和出风风扇4之间;
所述除湿器壳体12内设有传感器2,所述的主控板9通过信号线连接传感器2。
所述的传感器2为两组,一组设在冷凝器3上游,另一组设在冷凝器3下游。
所述主控板9连接进风风扇1、出风风扇4、冷凝器3。装置的主控板9通过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对转辙机7内的湿度进行调控,同时,通过主控板9对温度湿度信号的处理,合理控制进风风扇1、冷凝器3、出风风扇4工作,最大化的提高除湿效率。
进风风扇1通过进风管8将转辙机7内的潮湿空气吸入除湿器壳体12,然后经传感器2流向冷凝器3,冷凝器3通过冷凝降温将空气中的水分液化,干燥的冷空气流经另一组传感器2经出风风扇4及出风管5输送至转辙机7,整个循环形成一种空调式的空气干燥模式。
所述转辙机7上设有一个空气循环适配器6,所述的进风管8和出风管5均与空气循环适配器6连接。
所述空气循环适配器6伸入转辙机7部分两侧分别设有干燥风出风口61、吸风格栅62,所述干燥风出风口61与出风管5连接,吸风格栅62与进风管8连接。
所述转辙机7连接用于供电的转辙机电缆盒10,所述主控板9通过导线连接转辙机电缆盒10。这样转辙机电缆盒10可以直接向装置供电,无需额外电力供应。
所述除湿器壳体12下部连接排水管11,所述的排水管11在竖直方向上设有n形存水弯。用于排出冷凝水的排水管11采用n形存水弯设计,不仅隔绝了外部湿空气的侵入,还避免因此影响本发明除湿的效果,而且n形存水弯的设计还能有效的防止外部灰尘等杂质进入到设备内部形成污染。
所述冷凝器3为半导体致冷器。采用了不需要任何制冷剂,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且体积小巧的工业级半导体致冷器件,因此,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节约设备成本的同时,安装容易,降低现场安装施工的作业强度。
所述除湿器壳体12为氧化铝镁合金材质,所述除湿器壳体12为冷凝器3的热端散热器,所述除湿器壳体12内侧设有绝热层。冷凝器3热端的散热利用除湿器壳体12,有效的增大了冷凝器3的散热面积和散热效率。通过除湿器壳体12内置绝热层保护,使得冷凝器3的冷端致冷除湿效率得到可靠的保证。
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部件在转辙机7外安装,便于拆装更换,避免因为转辙机7内部空间狭小局促而不能通用的问题,同时避免因为装置出现问题影响转辙机的正常工作。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