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行李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动车组、城轨列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轨道车辆成为了铁路运营组织的基础装备。为了充分利用车内空间、提高轨道车辆的运输效率,在轨道客车内的顶部一般设置有用于堆放旅行箱包等随身携带行李的行李架。
目前轨道车辆内顶部行李架的各部件一般都通过独立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接口固定到车体上,在车体和车顶上预装有用于安装行李架的支承座,行李架通过支承座安装在车体顶部,并通过上盖板来遮挡车体结构。
但是,现有行李架的上盖板与车体之间的空间未被充分利用,导致车顶空间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行李架安装结构,该行李架安装结构能够充分利用上盖板与车体之间的空间形成风道,并将线槽布置在安装支架与车体之间的空间内,能够提高车顶部分空间的利用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行李架安装结构,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于车体,在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车体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线槽;
行李架,所述行李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背离车体的一侧;
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行李架背离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表面、且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安装支架的方向延伸;所述上盖板的顶面形成风道的底壁,用于在车顶和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风道;
照明支架,所述照明支架安装于所述车体且位于所述安装支架背离车顶的一侧,所述照明支架用于安装照明装置;
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行李架朝向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且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照明支架,所述下盖板用于密封所述行李架与所述照明支架之间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为折弯板,包括与所述行李架固定连接的立板和与所述立板相接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顶面形成所述风道的底壁。
优选地,在与所述风道相对应的所述弧形板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立板在背离安装支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橡胶防撞条,所述橡胶防撞条用于隔离行李与所述上盖板。
优选地,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电子设备。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扬声器、火灾探头或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宽带或无线网)天线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行李架包括多个端板、前沿型材、后沿型材以及格栅;
多个所述端板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端板的一端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
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端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前沿型材和一个所述后沿型材,且所述后沿型材与所述前沿型材平行相对设置;
所述格栅固定安装于所述前沿型材和所述后沿型材之间,所述格栅用于放置行李。
优选地,所述行李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前沿型材朝向所述后沿型材的一侧的前管套格栅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后沿型材朝向所述前沿型材的一侧的后管套格栅架;
所述格栅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前管套格栅架,且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后管套格栅架。
优选地,所述前管套格栅架插接固定于所述前沿型材,所述后管套格栅架插接固定于所述后沿型材。
优选地,所述前管套格栅架和所述后管套格栅架均采用高密度聚氯乙烯制成。
优选地,所述格栅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管材。
优选地,所述管材的直径为10mm~15mm;沿所述管材的排列方向,相邻所述管材之间的间距为40mm~80mm。
优选地,所述管材的直径为12.7mm;相邻所述管材之间的间距为60mm。
优选地,所述管材、所述前沿型材、所述后沿型材以及所述端板均采用铝材料制成,并且对表面进行拉丝氧化处理。
优选地,所述下盖板的一端通过折页型材与所述后沿型材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为玻璃钢板;
所述行李架的倾角为7°,用于防止放置在行李架上的行李脱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行李架安装结构。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轨道车辆及其行李架安装结构,该行李架安装结构使上盖板的顶面形成风道的底壁,在车顶和上盖板之间形成风道,并将线槽布置在安装支架与车体之间的空间内,进而能够充分利用行李架与车体之间的空间,并将线槽布置在安装支架与车体之间的空间内,能够提高车顶部分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李架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行李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提供的行李架的一个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行李架安装结构;2-车体;3-风道;4-线槽;5-照明装置;11-安装支架;12-行李架;13-上盖板;14-照明支架;15-下盖板;21-车顶;121-端板;122-前沿型材;123-后沿型材;124-格栅;125-前管套格栅架;126-后管套格栅架;131-立板;132-弧形板;133-橡胶防撞条;141-折页型材;142-卡紧件;1211-端板固定孔;1212-前沿型材固定柱;1213-后沿型材固定柱;1214-第一安装孔;1215-第二安装孔;1216-减重孔;1241-管材;1321-弧形板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轨道车辆中,行李架的上盖板与车体之间的空间未被充分利用,导致车顶空间浪费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行李架安装结构,该行李架安装结构使上盖板的顶面形成风道的底壁,在车顶和上盖板之间形成风道,并将线槽布置在安装支架与车体之间的空间内,进而能够充分利用行李架与车体之间的空间,并将线槽布置在安装支架与车体之间的空间内,能够提高车顶部分空间的利用率。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李架安装结构1,该行李架安装结构1包括:
安装支架11,安装支架11固定连接于车体2,在安装支架11与车体2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线槽4;如图1结构所示,车体2可以为侧墙和/或车顶21,安装支架11能够拆装地固定于车体2,在安装支架11的内部空间中安装有线槽4,线槽4内可以用来铺设各种线缆,如:电线、信号线等;
行李架12,行李架12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11背离车体2的一侧;行李架12通过安装支架11固定到车体2上,如图1结构所示,行李架12可以通过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到安装支架11上,便于拆装和维修;
上盖板13,上盖板13的一端安装于行李架12背离安装支架11的一侧表面、且另一端朝向远离安装支架11的方向延伸;上盖板13的顶面形成风道3的底壁,用于在车顶21和上盖板13之间形成风道3;如图1结构所示,上盖板13罩盖于行李架12的顶部,对车体2的外露部分进行罩盖装饰,同时,在上盖板13的顶部形成风道3,上盖板13的底面起到对车体2内部进行装饰的作用,而上盖板13的顶面则作为风道3的一部分,在上盖板13与车顶21之间形成风道3,风道3内可以流通新鲜空气、供暖用的暖风和制冷用的凉风;上盖板13可以通过行李架12上的固定点和车顶21上的固定点进行安装固定,将上盖板13保持在车辆内的顶部;
照明支架15,照明支架15安装于车体2且位于安装支架11背离车顶21的一侧,照明支架15用于安装照明装置5;如图1结构所示,在行李架12与车体2之间设置有照明支架15,照明支架15内可以设置有照明装置5,以通过照明装置5为车厢内提供光线以进行照明;
下盖板14,下盖板14的一端活动连接于行李架12朝向安装支架11的一侧、且另一端安装于照明支架15,下盖板14用于密封行李架12与照明支架15之间的开口。如图1结构所示,在行李架12与照明支架15之间的空间上安装有下盖板14,通过下盖板14对行李架12与照明支架15之间的空间进行装饰、密封,使车辆内部更加美观,同时,还可以在下盖板14上设置有摄像头、扬声器、火灾探头或wifi天线等各种电子设备或非电子设备,使下盖板14不仅具有密封装饰的作用,还可以集成很多设备,进而提高动车组零部件的集成化程度。
上述行李架安装结构1,在固定行李架12的安装支架内部空间中设置有线槽4,通过使上盖板13顶面形成风道3的一部分,而在上盖板13与车顶21之间形成风道,并在行李架12与车体2之间设置有照明装置5,同时在下盖板14上还可以设置电子设备;因此,在通过上盖板13和下盖板14在对车体2内部进行装饰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行李架12与车体2之间的空间,将线槽4、风道3、照明装置5以及电子设备均合理布置在行李架12与车体2之间,充分利用了行李架12与车体2之间的空间,提高了车顶21空间的利用率,使轨道车辆的行李架12具有多种功能,在实现各种功能的同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有利于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且提高了车内空间的利用效率。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结构所示,上盖板13为折弯板,包括与行李架12固定连接的立板131和与立板131相接的弧形板132,弧形板132的顶面1321形成风道3的底壁。如图2结构所示,立板131的底部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安装于行李架12的后沿型材123,也可以安装于端板121上;弧形板132部分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安装于车顶21。弧形板132的顶面1321形成风道3的底壁,以充分利用上盖板13与车顶21之间的空间。上盖板13在形成风道3的同时,还用于装饰车体2。
同时,上盖板13可以采用玻璃钢板制成,由于玻璃钢板硬度高,具有耐划伤的特点,因此,采用玻璃钢板制备上盖板13,有利于防止上盖板13被磕碰划伤等情况的出现,提高上盖板13的使用寿命,
为了方便车厢内的通风,在与风道3相对应的弧形板132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通风孔。通风孔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置。在弧形板132上设置的通风孔可以为蜂窝通风孔。
为了防止行李与上盖板13直接接触而对行李和上盖板13进行隔离,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上盖板13的立板131在背离安装支架1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橡胶防撞条133,橡胶防撞条133用于隔离行李与上盖板13。通过设置在立板131上的橡胶防撞条133,能够防止行李直接撞击上盖板13,减少行李对上盖板13的磕碰划伤,进而提高上盖板13的使用寿命和车体2内部的美观性。
具体地,如图3结构所示,行李架12包括多个端板121、前沿型材122、后沿型材123以及格栅124;行李架12由端板121、前沿型材122和后沿型材123构成矩形的框架,并在框架内安装有格栅124,格栅124用于支承行李;
多个端板121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端板12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11;在使用过程中,端板121可以使用穿过端板固定孔1211的紧固件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11;端板121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端板121设置有多个,以在纵向对行李架12进行分隔;
在相邻的两个端板12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前沿型材122和一个后沿型材123,且后沿型材123与前沿型材122平行相对设置;通过平行设置的前沿型材122和后沿型材123将相邻的端板121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形成行李架12的框架结构;端板121与前沿型材122和后沿型材123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实现,也可以通过紧固件来实现;如图3和图4结构所示,端板121设置有用于安装到安装支架11的端板固定孔1211,端板121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前沿型材122的前沿型材固定柱1212和用于固定安装后沿型材123的后沿型材固定柱1213;前沿型材122与前沿型材固定柱1212插接配合,并可以通过紧固件与前沿型材固定柱1212上设置的第一安装孔1214配合,将前沿型材122与端板121固定到一起;后沿型材123与后沿型材固定柱1213插接配合,并可以通过紧固件与后沿型材固定柱1213上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215配合,将后沿型材123与端板121固定到一起;
格栅124固定安装于前沿型材122和后沿型材123之间,格栅124用于放置行李。
上述行李架12通过设置的多个端板121实现在车体2上的固定安装,同时,通过端板121还能对放置在行李架12上的行李的纵向滑动进行阻挡,以防止行李在行李架12上的纵向滑动或滚动,避免因行李从行李架12上掉落而带来的行李的损坏或乘客的受伤,进而提高车辆内部乘客乘车的安全性。
如图3和图4结构所示,为了进一步实现轻量化,还可以在端板121上设置有减重孔1216,以在不影响行李架12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车辆的重量。
如图2和图3结构所示,行李架12还可以包括固定安装于前沿型材122朝向后沿型材123的一侧的前管套格栅架125以及固定安装于后沿型材123朝向前沿型材122的一侧的后管套格栅架126;前管套格栅架125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于前沿型材122,后管套格栅架126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于后沿型材123;前管套格栅架125和后管套格栅架126均采用高密度聚氯乙烯制成。格栅124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前管套格栅架125,且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后管套格栅架126。
在具体生产、设计过程中,格栅124可以由间隔设置的多个管材1241构成,管材1241可以采用铝管、不锈钢管或铜管等制成。管材1241可以采用圆管或方管,在采用圆管时,管材1241的直径可以为10mm~15mm,如:10mm、11mm、12mm、12.7mm、13mm、14mm、15mm;沿管材1241的排列方向,相邻管材1241之间的间距为40mm~80mm,如:40mm、50mm、60mm、70mm、80mm。
上述行李架12中的管材1241、前沿型材122、后沿型材123以及端板121均可以采用铝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并且对管材1241、前沿型材122、后沿型材123和端板121的表面均进行拉丝氧化处理。
如图2结构所示,下盖板14的一端通过折页型材141与后沿型材123转动连接,并在后沿型材123上插接有一个卡紧件142,卡紧件142用于将折页型材141压紧在后沿型材123上,防止因折页型材141松动而使下盖板14脱落。
如图1结构所示,行李架12的倾角a为7°,用于防止放置在行李架12上的行李脱落。
由于行李架12的倾角a为7°,并且行李架12的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理念,在便于乘客拿放行李的同时,还能防止行李自行脱落;另外,行李架12的静强度满足uic566-1990的相关要求。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行李架安装结构1。
轨道车辆在采用上述行李架安装结构1之后,在不改变车体外形尺寸的同时,可以提高车辆内部的可利用空间,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还可以通过上述行李架安装结构1的采用,在不减小原来车内空间的同时,可以减小车体2的外形尺寸,进而节约生产材料、降低轨道车辆的重量和生产成本。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