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5429发布日期:2019-04-29 15:2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也在显著增加,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内部交通面临空前的压力,道路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的突出瓶颈。各类城市均将干线公交作为优先发展的交通设施,但其建设的主要障碍在于因拓宽道路、高架铺轨、地下挖掘而必须进行的拆迁安置。为了解决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人们想到利用空间采用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的方式,例如,在1969年,美国两位建筑师克雷格·霍德盖茨和莱司特·沃克,就提出了类似“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的设想,也就是说在地面上架设离地较高的钢轨,从而开行离地较高的超级大巴。但是该种方案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由于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车厢的自重加上乘客的体重,总重量最终都必须由车底盘和运行轨道来承担。但是现有空中巴士存着诸多不足,例如运行时横向稳定性差,运行时易产生左右晃动现象,车架体结构强度低,动力分布不均匀等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城市高架双轨宽体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申请号:201611271638.4],高架轨道由立柱、轨道梁组成,两条并行的高架轨道为一组,宽体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运行在每组高架轨道上面,两组轨道分别架设在公路中间线两侧,两组轨道上的宽体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可以相对行驶。

上述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在轨道上运行时横向稳定性较差问题,通过宽体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运行在两条并行的高架轨道提高横向稳定性,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车架体结构强度低,动力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车架体结构强度高的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包括轮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架体通过避震装置和车底盘相连,所述的轮架体由两个相互对应设置的轮架半件可拆卸相连而成,两个轮架半件之间形成轮体间隙,且所述的轮体间隙内依次设有两个周向外侧具有环形凹槽的行走车轮,所述的轮架半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动力安装座,所述的动力安装座靠近行走车轮一侧分别设有两个轮体转动安装座,所述的动力安装座另一侧均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平衡架体,且每一个行走车轮均连接有设置在动力安装座上的动力箱组件,且两个行走车轮连接的动力箱组件呈环抱式分布设置,所述的平衡架体上设有车身防偏移装置,且每一个行走车轮上方均设有与动力安装座相连的碟刹装置。

在上述的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中,所述的行走车轮中心均穿设有与行走车轮固定相连的车轮主轴,且所述的车轮主轴两端分别延伸至行走车轮外侧且分别通过轮体转动安装结构和轮架半件相连,每一个轮架半件上分别设有轮体驱动器和传动箱,且所述的轮架半件上的轮体驱动器和传动箱分别相互错位设置,两个行走车轮中的任意一个行走车轮的车轮主轴和两个轮架半件中任意一个轮架半件上的传动箱相连,两个行走车轮中的剩余一个行走车轮的车轮主轴和两个轮架半件中剩余一个轮架半件上的传动箱相连,且所述的两个轮架半件上的轮体驱动器和传动箱以及两个行走车轮的车轮主轴周向依次设置形成环抱式结构。

在上述的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中,所述的平衡架体上依次设有若干加强横梁,两个轮架半件的动力安装座靠近行走车轮一侧分别设有相互对应设置的延伸安装座,且延伸安装座位于两个行走车轮之间,所述的延伸安装座之间通过轮架桥接座可拆相连;所述的轮体转动安装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轮体转动安装座的轮轴孔,所述的车轮主轴端部分别穿设在轮轴孔内,且在轮轴孔周向内侧和车轮主轴周向外侧之间设有主轴轴承;所述的轮轴孔远离靠近行走车轮的一端通过车轮闷盖封闭,所述的车轮主轴端部位于轮轴孔内;或者,所述的车轮主轴端部穿出于车轮闷盖且和传动箱相连,所述的轮体驱动器采用交流伺服主轴电机,所述的传动箱为锥齿减速箱体,且所述的轮体驱动器通过连接套和传动箱相连。

在上述的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中,所述的车身防偏移装置包括设置在平衡架体上端的平衡轮组件以及设置在平衡架体下端的稳定轮组件,所述的平衡轮组件包括两个分别通过平衡轮安装结构设置在平衡架体上端且呈水平方向设置的平衡轮体,且所述的平衡轮体相互对应设置且分别位于行走车轮下方两侧;所述的稳定轮组件包括分别通过稳定轮安装结构设置在每一个平衡架体下端两侧且朝向轮架体内侧倾斜向下设置的稳定轮体,且同一个平衡架体上的稳定轮体朝向同一方向设置。

在上述的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中,所述的平衡轮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平衡架体上端靠近行走车轮一侧的平衡轮架,所述的平衡轮架上具有供平衡轮体穿过的平衡轮窗口,且所述的平衡轮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相互水平且平行设置的平衡轮导杆,所述的平衡轮体通过平衡轮弹性活动安装组件设置在两根平衡轮导杆之间,且所述的平衡轮体和平衡轮导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平衡轮弹性活动安装组件包括穿设于平衡轮体中心且和平衡轮体周向转动相连的平衡轮轴,且所述的平衡轮轴两端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平衡轮导杆上,且所述的平衡轮导杆端部具有防止平衡轮轴脱出的限位台,且所述的平衡轮架或平衡轮导杆和平衡轮轴之间设有平衡轮弹性支撑组件;所述的平衡轮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套设在平衡轮导杆上的平衡轮弹簧,且所述的平衡轮弹簧一端抵靠在平衡轮导杆端部的平衡轮限位环上,另一端作用于平衡轮轴上;所述的平衡轮体为充气轮胎,且所述的平衡轮体中心具有平衡轮转动轴承,且所述的平衡轮轴穿设于平衡轮转动轴承内。

在上述的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中,所述的稳定轮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平衡架体下端且呈弯曲状的稳定架体,所述的稳定架体周向内侧形成用于放置稳定轮体的空间,所述的稳定架体上端通过稳定架可拆结构和平衡架体下端相连,且所述的稳定架体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且朝向轮架体内侧倾斜向下设置的稳定轮导杆,所述的稳定轮体通过稳定轮弹性活动安装组件设置在两根稳定轮导杆之间,且所述的稳定轮体和稳定轮导杆相互平行设置;述的稳定轮弹性活动安装组件包括穿设于稳定轮体中心且和稳定轮体周向转动相连的稳定轮轴,且所述的稳定轮轴两端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稳定轮导杆上,且所述的稳定轮导杆端部具有防止稳定轮轴脱出的导杆限位台,且所述的稳定架或稳定轮导杆和稳定轮轴之间设有稳定轮弹性支撑组件;所述的稳定轮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套设在稳定轮导杆上的稳定轮弹簧,且所述的稳定轮弹簧一端抵靠在稳定轮导杆端部的稳定轮限位环上,另一端作用于稳定轮轴上;所述的稳定轮体中心具有稳定轮转动轴承,且所述的稳定轮轴穿设于稳定轮转动轴承内;所述的稳定轮弹簧和平衡轮弹簧均由一根横截面呈矩形的弹簧线材弯曲而成。

在上述的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中,所述的碟刹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轮架体上且位于每一个行走车轮两侧的气缸架,且气缸架呈拱形,所述的气缸架上通过弹性活动安装结构活动设有位于行走车轮上方且呈弧形的碟刹盘架,所述的碟刹盘架具有刹车组件,所述的碟刹盘架上端具有矩形通孔,在碟刹盘架上活动设有分别与位于矩形通孔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相抵靠且呈弯曲状的活动纵架体,所述的活动纵架体上方设有和活动纵架体相互垂直设置的活动横架体,且所述的活动横架体两端分别设有和轮架体相连的驱动器,且所述的驱动器的伸缩轴上端分别和活动横架体端部相连;所述的碟刹盘架包括呈弧形且和行走车轮外形相匹配的弧形板,所述的矩形通孔设置在弧形板中部,在弧形板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应设置的弧形片,且所述的弧形板和弧形片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弧形片相对应的一侧的刹车片;所述的弹性活动安装结构包括四个分别设置在弧形板上端周向四角上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碟刹导杆,所述的碟刹导杆两个为一组且一个气缸架对应两个碟刹导杆,所述的碟刹导杆分别穿设在气缸架位于上方的滑动孔内,每一组的两个碟刹导杆下端之间固定设有纵架安装板,且所述的活动纵架体端部分别和纵架安装板中部相连,所述的碟刹导杆上分别设有位于气缸架和纵架安装板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的弹性件包括分别套设在碟刹导杆上的碟刹弹簧,且所述的碟刹弹簧一端抵靠在气缸架中部下侧,另一端作用于纵架安装板上;所述的滑动孔周向内侧设有供碟刹导杆穿过的复合衬套,所述的碟刹弹簧呈柱状,且所述的碟刹弹簧由一根横截面呈矩形的弹簧线材弯曲而成。

在上述的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中,所述的活动纵架体包括横向设置在矩形通孔上方的水平纵板,所述的水平纵板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和纵架安装板相连的竖直纵板,且所述的水平纵板上侧和活动横架体下侧接触或直接相连;所述的活动横架体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对应设置且中部具有向外凸出的加强部的水平横板,所述的水平横板端部之间通过横板连接座相连;所述的驱动器为薄型气缸,且所述的伸缩轴的上端分别和横板连接座相连。

在上述的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中,所述的避震装置包括设置在车底盘和轮架体之间的避震主体,所述的避震主体上端和车底盘相连,下端设置在轮架体上,所述的避震主体周向外侧分别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避震器,所述的避震主体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空气弹簧,且所述的空气弹簧上端之间设有轮系架体,所述的空气弹簧下端分别设置在轮架体上,所述的轮系架体包括呈弯曲状且两端分别和空气弹簧上端相连的轮系盖板,所述的轮系盖板中部具有凹陷部,所述的凹陷部上设有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轮系筒体,且所述的轮系筒体通过转动安装结构和车底盘相连;所述的转动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套设在轮系筒体上的转动轴承,相邻两个转动轴承之间通过隔套分隔,所述的转动轴承周向内侧和轮系筒体相连,所述的转动轴承周向外侧和车底盘相连,且所述的轮系筒体上端设有与位于最上方的转动轴承相抵靠的锁紧螺母;所述的轮系盖板包括水平设置的轮系底板部,所述的轮系底板部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相互平行的轮系竖直板部,且所述的轮系竖直板部上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水平设置的轮系水平板部,所述的轮系水平板部端部下侧设有空气弹簧安装座,且所述的空气弹簧上端通过弹性安装结构设置在空气弹簧安装座和轮系竖直板部之间;所述的凹陷部形成于轮系底板部和轮系竖直板部之间,且所述的轮系底板部中部具有轮系通孔,且所述的轮系筒体下端设置在轮系通孔内。

在上述的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中,所述的弹性安装结构包括形成于空气弹簧安装座和轮系竖直板部之间的轮系间隙,所述的空气弹簧上端具有延伸至轮系间隙内的气囊横担,所述的空气弹簧安装座和轮系竖直板部之间穿设有和气囊横担相连的车体铰轴,且所述的空气弹簧安装座上端和轮系盖板之间设有弹性支撑组件;所述的弹性支撑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气囊横担上的弹性柱,且所述的弹性柱上端分别和空气弹簧安装座下端或轮系底板部相抵靠;所述的避震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应设置在避震主体两侧;所述的避震器包括避震器主杆,所述的避震器主杆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和避震器主杆同轴设置的延伸轴,且所述的延伸轴上分别套设有若干垫块组;所述的垫块组包括分别套设在延伸轴上且相互对应设置的避震上盖和避震下盖,且所述的避震上盖和避震下盖之间设有套设于延伸轴上的橡胶垫块;所述的空气弹簧下端具有支撑盘,且所述的支撑盘通过支撑脚部和轮架体相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拥有多重平衡结构,能够减少震动,提高装置本身乃至车辆的稳定性,车架体结构稳定性高,驱动系统的稳定运行高,具有横向导向功能,可用防止空中巴士的驱动系统移动时左右晃动,刹车效果好,刹车时装置不易卡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平衡轮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稳定轮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碟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碟刹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避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避震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轮架体1、轮架半件11、动力安装座111、轮体转动安装座112、平衡架体113、加强横梁114、延伸安装座115、轮架桥接座116、轮体间隙12、避震装置2、避震主体21、空气弹簧211、轮系架体212、轮系盖板213、凹陷部214、轮系筒体215、转动轴承216、隔套217、锁紧螺母218、支撑盘219、避震器22、避震器主杆221、延伸轴222、避震上盖223、避震下盖224、橡胶垫块225、轮系底板部23、轮系竖直板部24、轮系水平板部25、空气弹簧安装座26、轮系间隙27、气囊横担28、车体铰轴29、弹性柱291、行走车轮3、环形凹槽31、车轮主轴32、轮体驱动器33、传动箱34、动力箱组件4、车身防偏移装置5、平衡轮安装结构51、平衡轮架511、平衡轮窗口512、平衡轮导杆513、平衡轮轴514、平衡轮弹簧515、平衡轮限位环516、平衡轮转动轴承517、平衡轮体52、稳定轮安装结构53、稳定架体531、稳定轮导杆532、稳定轮轴533、稳定轮弹簧534、稳定轮限位环535、稳定轮转动轴承536、稳定轮体54、碟刹装置6、气缸架61、碟刹盘架62、弧形板621、弧形片622、碟刹导杆623、滑动孔624、纵架安装板625、碟刹弹簧626、复合衬套627、矩形通孔63、活动纵架体64、水平纵板641、竖直纵板642、活动横架体65、水平横板651、横板连接座652、驱动器66、刹车片67、轮体转动安装结构7、轮轴孔71、主轴轴承72、车轮闷盖73、连接套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9所示,本空中客车的驱动系统,包括轮架体1,轮架体1通过避震装置2和车底盘相连,轮架体1由两个相互对应设置的轮架半件11可拆卸相连而成,两个轮架半件11之间形成轮体间隙12,且轮体间隙12内依次设有两个周向外侧具有环形凹槽31的行走车轮3,轮架半件11包括水平设置的动力安装座111,动力安装座111靠近行走车轮3一侧分别设有两个轮体转动安装座112,动力安装座111另一侧均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平衡架体113,且每一个行走车轮3均连接有设置在动力安装座111上的动力箱组件4,且两个行走车轮3连接的动力箱组件4呈环抱式分布设置,平衡架体113上设有车身防偏移装置5,且每一个行走车轮3上方均设有与动力安装座111相连的碟刹装置6。通过两组设置在轮架半件11之间的行走车轮3在轨道上行走,实现空中客车的移动,这里的动力箱组件4呈环抱式结构提高了驱动装置的稳定性。

具体来讲,这里的行走车轮3中心均穿设有与行走车轮3固定相连的车轮主轴32,且车轮主轴32两端分别延伸至行走车轮3外侧且分别通过轮体转动安装结构7和轮架半件11相连,每一个轮架半件11上分别设有轮体驱动器33和传动箱34,且轮架半件11上的轮体驱动器33和传动箱34分别相互错位设置,两个行走车轮3中的任意一个行走车轮3的车轮主轴32和两个轮架半件11中任意一个轮架半件11上的传动箱34相连,两个行走车轮3中的剩余一个行走车轮3的车轮主轴32和两个轮架半件11中剩余一个轮架半件11上的传动箱34相连,且两个轮架半件11上的轮体驱动器33和传动箱34以及两个行走车轮3的车轮主轴32周向依次设置形成环抱式结构。

进一步地,这里的平衡架体113上依次设有若干加强横梁114,两个轮架半件11的动力安装座111靠近行走车轮3一侧分别设有相互对应设置的延伸安装座115,且延伸安装座115位于两个行走车轮3之间,延伸安装座115之间通过轮架桥接座116可拆相连;轮体转动安装结构7包括分别设置在轮体转动安装座112的轮轴孔71,车轮主轴32端部分别穿设在轮轴孔71内,且在轮轴孔71周向内侧和车轮主轴32周向外侧之间设有主轴轴承72;轮轴孔71远离靠近行走车轮3的一端通过车轮闷盖73封闭,车轮主轴32端部位于轮轴孔71内;或者,车轮主轴32端部穿出于车轮闷盖73且和传动箱34相连,轮体驱动器33采用交流伺服主轴电机,传动箱34为锥齿减速箱体,且轮体驱动器33通过连接套74和传动箱34相连。

为了防止行走车轮3在轨道上移动时候产生偏移,这里的车身防偏移装置5包括设置在平衡架体113上端的平衡轮组件以及设置在平衡架体113下端的稳定轮组件,平衡轮组件包括两个分别通过平衡轮安装结构51设置在平衡架体113上端且呈水平方向设置的平衡轮体52,且平衡轮体52相互对应设置且分别位于行走车轮3下方两侧;稳定轮组件包括分别通过稳定轮安装结构53设置在每一个平衡架体113下端两侧且朝向轮架体1内侧倾斜向下设置的稳定轮体54,且同一个平衡架体113上的稳定轮体54朝向同一方向设置。

其中,这里的平衡轮安装结构51包括设置在平衡架体113上端靠近行走车轮3一侧的平衡轮架511,平衡轮架511上具有供平衡轮体52穿过的平衡轮窗口512,且平衡轮架51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相互水平且平行设置的平衡轮导杆513,平衡轮体52通过平衡轮弹性活动安装组件设置在两根平衡轮导杆513之间,且平衡轮体52和平衡轮导杆513相互平行设置;平衡轮弹性活动安装组件包括穿设于平衡轮体52中心且和平衡轮体52周向转动相连的平衡轮轴514,且平衡轮轴514两端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平衡轮导杆513上,且平衡轮导杆513端部具有防止平衡轮轴514脱出的限位台,且平衡轮架511或平衡轮导杆513和平衡轮轴514之间设有平衡轮弹性支撑组件;平衡轮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套设在平衡轮导杆513上的平衡轮弹簧515,且平衡轮弹簧515一端抵靠在平衡轮导杆513端部的平衡轮限位环516上,另一端作用于平衡轮轴514上;平衡轮体52为充气轮胎,且平衡轮体52中心具有平衡轮转动轴承517,且平衡轮轴514穿设于平衡轮转动轴承517内。

进一步地,这里的稳定轮安装结构53包括设置在平衡架体113下端且呈弯曲状的稳定架体531,稳定架体531周向内侧形成用于放置稳定轮体54的空间,稳定架体531上端通过稳定架可拆结构和平衡架体113下端相连,且稳定架体531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且朝向轮架体1内侧倾斜向下设置的稳定轮导杆532,稳定轮体54通过稳定轮弹性活动安装组件设置在两根稳定轮导杆532之间,且稳定轮体54和稳定轮导杆532相互平行设置;稳定轮弹性活动安装组件包括穿设于稳定轮体54中心且和稳定轮体54周向转动相连的稳定轮轴533,且稳定轮轴533两端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稳定轮导杆532上,且稳定轮导杆532端部具有防止稳定轮轴533脱出的导杆限位台,且稳定架或稳定轮导杆532和稳定轮轴533之间设有稳定轮弹性支撑组件;稳定轮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套设在稳定轮导杆532上的稳定轮弹簧534,且稳定轮弹簧534一端抵靠在稳定轮导杆532端部的稳定轮限位环535上,另一端作用于稳定轮轴533上;稳定轮体54中心具有稳定轮转动轴承536,且稳定轮轴533穿设于稳定轮转动轴承536内;稳定轮弹簧534和平衡轮弹簧515均由一根横截面呈矩形的弹簧线材弯曲而成。

为了实现将行走车轮3进行卡死的目的,这里的碟刹装置6包括分别设置在轮架体1上且位于每一个行走车轮3两侧的气缸架61,且气缸架61呈拱形,气缸架61上通过弹性活动安装结构活动设有位于行走车轮3上方且呈弧形的碟刹盘架62,碟刹盘架62具有刹车组件,碟刹盘架62上端具有矩形通孔63,在碟刹盘架62上活动设有分别与位于矩形通孔6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相抵靠且呈弯曲状的活动纵架体64,活动纵架体64上方设有和活动纵架体64相互垂直设置的活动横架体65,且活动横架体65两端分别设有和轮架体1相连的驱动器66,且驱动器66的伸缩轴上端分别和活动横架体65端部相连;碟刹盘架62包括呈弧形且和行走车轮3外形相匹配的弧形板621,矩形通孔63设置在弧形板621中部,在弧形板621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应设置的弧形片622,且弧形板621和弧形片622连为一体式结构;刹车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弧形片622相对应的一侧的刹车片67;弹性活动安装结构包括四个分别设置在弧形板621上端周向四角上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碟刹导杆623,碟刹导杆623两个为一组且一个气缸架61对应两个碟刹导杆623,碟刹导杆623分别穿设在气缸架61位于上方的滑动孔624内,每一组的两个碟刹导杆623下端之间固定设有纵架安装板625,且活动纵架体64端部分别和纵架安装板625中部相连,碟刹导杆623上分别设有位于气缸架61和纵架安装板625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分别套设在碟刹导杆623上的碟刹弹簧626,且碟刹弹簧626一端抵靠在气缸架61中部下侧,另一端作用于纵架安装板625上;滑动孔624周向内侧设有供碟刹导杆623穿过的复合衬套627,碟刹弹簧626呈柱状,且碟刹弹簧626由一根横截面呈矩形的弹簧线材弯曲而成。

其中,这里的活动纵架体64包括横向设置在矩形通孔63上方的水平纵板641,水平纵板641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和纵架安装板625相连的竖直纵板642,且水平纵板641上侧和活动横架体65下侧接触或直接相连;活动横架体65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对应设置且中部具有向外凸出的加强部的水平横板651,水平横板651端部之间通过横板连接座652相连;驱动器66为薄型气缸,且伸缩轴的上端分别和横板连接座652相连。

更进一步地,这里的避震装置2包括设置在车底盘和轮架体1之间的避震主体21,避震主体21上端和车底盘相连,下端设置在轮架体1上,避震主体21周向外侧分别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避震器22,避震主体21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空气弹簧211,且空气弹簧211上端之间设有轮系架体212,空气弹簧211下端分别设置在轮架体1上,轮系架体212包括呈弯曲状且两端分别和空气弹簧211上端相连的轮系盖板213,轮系盖板213中部具有凹陷部214,凹陷部214上设有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轮系筒体215,且轮系筒体215通过转动安装结构和车底盘相连;转动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套设在轮系筒体215上的转动轴承216,相邻两个转动轴承216之间通过隔套217分隔,转动轴承216周向内侧和轮系筒体215相连,转动轴承216周向外侧和车底盘相连,且轮系筒体215上端设有与位于最上方的转动轴承216相抵靠的锁紧螺母218;轮系盖板213包括水平设置的轮系底板部23,轮系底板部23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相互平行的轮系竖直板部24,且轮系竖直板部24上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水平设置的轮系水平板部25,轮系水平板部25端部下侧设有空气弹簧安装座26,且空气弹簧211上端通过弹性安装结构设置在空气弹簧安装座26和轮系竖直板部24之间;凹陷部214形成于轮系底板部23和轮系竖直板部24之间,且轮系底板部23中部具有轮系通孔,且轮系筒体215下端设置在轮系通孔内。

其中,这里的弹性安装结构包括形成于空气弹簧安装座26和轮系竖直板部24之间的轮系间隙27,空气弹簧211上端具有延伸至轮系间隙27内的气囊横担28,空气弹簧安装座26和轮系竖直板部24之间穿设有和气囊横担28相连的车体铰轴29,且空气弹簧安装座26上端和轮系盖板213之间设有弹性支撑组件;弹性支撑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气囊横担28上的弹性柱291,且弹性柱291上端分别和空气弹簧安装座26下端或轮系底板部23相抵靠;避震器2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应设置在避震主体21两侧;避震器22包括避震器主杆221,避震器主杆22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和避震器主杆221同轴设置的延伸轴222,且延伸轴222上分别套设有若干垫块组;垫块组包括分别套设在延伸轴222上且相互对应设置的避震上盖223和避震下盖224,且避震上盖223和避震下盖224之间设有套设于延伸轴222上的橡胶垫块225;空气弹簧211下端具有支撑盘219,且支撑盘219通过支撑脚部和轮架体1相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轮架体1、轮架半件11、动力安装座111、轮体转动安装座112、平衡架体113、加强横梁114、延伸安装座115、轮架桥接座116、轮体间隙12、避震装置2、避震主体21、空气弹簧211、轮系架体212、轮系盖板213、凹陷部214、轮系筒体215、转动轴承216、隔套217、锁紧螺母218、支撑盘219、避震器22、避震器主杆221、延伸轴222、避震上盖223、避震下盖224、橡胶垫块225、轮系底板部23、轮系竖直板部24、轮系水平板部25、空气弹簧安装座26、轮系间隙27、气囊横担28、车体铰轴29、弹性柱291、行走车轮3、环形凹槽31、车轮主轴32、轮体驱动器33、传动箱34、动力箱组件4、车身防偏移装置5、平衡轮安装结构51、平衡轮架511、平衡轮窗口512、平衡轮导杆513、平衡轮轴514、平衡轮弹簧515、平衡轮限位环516、平衡轮转动轴承517、平衡轮体52、稳定轮安装结构53、稳定架体531、稳定轮导杆532、稳定轮轴533、稳定轮弹簧534、稳定轮限位环535、稳定轮转动轴承536、稳定轮体54、碟刹装置6、气缸架61、碟刹盘架62、弧形板621、弧形片622、碟刹导杆623、滑动孔624、纵架安装板625、碟刹弹簧626、复合衬套627、矩形通孔63、活动纵架体64、水平纵板641、竖直纵板642、活动横架体65、水平横板651、横板连接座652、驱动器66、刹车片67、轮体转动安装结构7、轮轴孔71、主轴轴承72、车轮闷盖73、连接套7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