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生产用矿车上轨器,具体涉及一种矿车用快速上轨器。
背景技术:
现有矿山生产中,矿车在井上下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容易脱轨,需要人工抬运才能是将矿车轮重新放置在轨道上,从而给生产中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矿车用快速上轨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车用快速上轨器,包括用于扣合在矿车轨道上的框架本体,在框架本体的一端一体成型设有第一左上轨支路和第一右上轨支路,所述第一左上轨支路和第一右上轨支路分布在框架本体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左上轨支路从自由端到框架本体方向的高度逐渐增高,所述第一右上轨支路从自由端到框架本体方向的高度逐渐增高,在框架本体上设有用于紧固在矿车轨道上紧固螺栓。
优选的,在框架本体的另一端一体成型设有第二左上轨支路和第二右上轨支路,所述第二左上轨支路和第二右上轨支路分布在框架本体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左上轨支路从自由端到框架本体方向的高度逐渐增高,所述第二右上轨支路从自由端到框架本体方向的高度逐渐增高。
优选的,在框架本体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用于紧固在矿车轨道上紧固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左上轨支路与第一右上轨支路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左上轨支路与第二右上轨支路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左上轨支路与第二左上轨支路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右上轨支路与第二右上轨支路呈前后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框架本体和四个上轨支路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脱轨矿车从轨道内侧、外侧快速进入正常轨道上,避免了原来人工抬运的方式,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实用性强,提高了矿车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仰视图;
图3为图1中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矿车用快速上轨器,包括用于扣合在矿车轨道上的框架本体4,在框架本体4的一端一体成型设有第一左上轨支路1和第一右上轨支路2,所述第一左上轨支路1和第一右上轨支路2分布在框架本体4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左上轨支路1从自由端到框架本体4方向的高度逐渐增高,所述第一右上轨支路2从自由端到框架本体4方向的高度逐渐增高,在框架本体4上设有用于紧固在矿车轨道上紧固螺栓3。
如图4所示,在使用时,将框架本体4扣合在矿车轨道6上,让第一左上轨支路1和第一右上轨支路2伸向脱轨矿车轮的方向,最后让矿车轮沿着第一左上轨支路1或者第一右上轨支路2慢慢升高最终进入框架本体4顶部从而顺利进入矿车轨道上完成上轨。
具体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框架本体4的另一端一体成型设有第二左上轨支路6和第二右上轨支路7,所述第二左上轨支路2和第二右上轨支路7分布在框架本体4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左上轨支路6从自由端到框架本体4方向的高度逐渐增高,所述第二右上轨支路7从自由端到框架本体4方向的高度逐渐增高;在框架本体4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用于紧固在矿车轨道上紧固螺栓3。
所述第一左上轨支路1与第一右上轨支路2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左上轨支路6与第二右上轨支路7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左上轨支路1与第二左上轨支路6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右上轨支路2与第二右上轨支路7呈前后对称分布。
这样在使用时只需将框架本体4安装在矿车轨道上即可,无需确认安装的方向,矿车车轮从轨道内侧或者外侧均可被引导进入矿车轨道上;在使用时也可以在两个矿车轨道上同时使用本上轨器操作效果更加便捷。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