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的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车站换乘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地铁的建设越来越多,许多城市中心都建设有多条地铁线路,因此,会有两条线路交叉,甚至三条线路交叉的情况。目前,针对多条地铁线路交叉时设置的换乘地铁车站采用节点换乘、同站台换乘、通道换乘、台到厅换乘的几种组合,根据线路走向、线路在空间的位置和站台的布置形式,一般有“川”字型三线换乘,“F”字型三线换乘等换乘方式。
但是,目前存在的“川”字型三线换乘的站台平行设置于道路或场地内,需较宽的场地支持。除去同台换乘较方便外,剩余换乘客流需从站台上到站厅再下到另一站台进行换乘,换乘距离远,且对进出站客流有较大干扰。“F”字型三线换乘,通过三线共用站厅换乘,车站规模大,投资高,且三条线路换乘距离过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换乘方便、换乘距离近、客流干扰较小的三条地铁线路的交叉换乘车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车站换乘结构,能够实现三条地铁线路的乘客快速高效的换乘不同的地铁,且换乘距离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地铁车站的换乘结构,所述换乘结构设置于三条地铁线路的交叉处,所述三条地铁线路分别为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和第三线路,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三线路相互垂直;
所述换乘结构包括:负一层站台厅和负二层站台,所述第三线路通过负一层站台厅,所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分别平行通过负二层站台;所述第二线路的两条轨道位于所述第一线路的两条轨道之间,所述第一线路的两条轨道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换乘通道,所述第一换乘通道实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换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线路在所述第三线路的下方。同一水平高度的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使得共用一层的站台,第一线路设置在第三线路的下方可以快速实现换乘。
进一步的,所述负一层站台厅设置有所述三条地铁线路共用的站厅区,所述负一层站台厅和所述负二层站台之间设置有第二换乘通道。三条线路共用一个站厅区,大大减少了换乘距离,通过第二换乘通道显著减少人流排队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乘通道包括连接于所述负一层站台厅和所述负二层站台之间的电动扶梯、站立式升降机和应急通道,所述应急通道位于所述电动扶梯的上乘通道和下乘通道之间。多种方式的换乘通道保证了换乘时间较少的同时,提高的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负二层站台设置有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的双线乘车站台,所述负一层站台厅设置有所述第三线路的单线乘车站台。所述双线乘车站台为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共用,减少了换乘的距离和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双线乘车站台包括有第一乘车区、第二乘车区,所述第一乘车区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的两条轨道之间,所述第二乘车区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的另外两条轨道之间。不同的乘车区大大减少了乘车排队的时间和地铁的运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乘车区和所述第二乘车区各设置有4台电动扶梯和2台站立式升降机。
进一步的,所述站厅区包括有第一站厅区和第二站厅区,所述第一站厅区位于所述第三线路的一侧,所述第二站厅区位于所述第三线路的另一侧。由于三条线路共用一个负一层站厅区,分成两个站台分区可以减小乘客的拥挤程度,减少换乘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站换乘结构设计简单,使得换乘结构内部的三条地铁线路仅仅分布在地下两层,可以显著提高不同线路中乘客的换乘效率,大大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此外,由于三条地铁线路共用一个负一层站台厅,两条电路线路共用一个负二层站台,因此,大大缩短了乘客换乘地铁的距离,减少了地铁中客流量大时的人流干扰,显著提高了地铁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地铁车站的换乘结构中负二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地铁车站的换乘结构中负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地铁车站的换乘结构中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线路;2-第二线路;3-第一乘车区;4-第二乘车区;5-第一换乘通道;6-站立式升降机;7-电动扶梯;8-第三线路;9-第一站厅区;10-第二站厅区;11-应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的换乘结构,所述换乘结构设置于三条地铁线路的交叉处,所述三条地铁线路分别为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2和第三线路8,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相互平行,第一线路1和第三线路8相互垂直;所述地铁车站的换乘结构包括:负一层站台厅和负二层站台,第三线路8通过负一层站台厅,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分别平行通过负二层站台,第二线路2的两条轨道位于第一线路1的两条轨道之间,第一线路1的两条轨道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换乘通道5,第一换乘通道5实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换乘。整个换乘结构看上去形似“╪”,其中两条平行线表示两条地铁线路,另一条垂线表示另外一套地铁线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站换乘结构设计简单,使得换乘结构内部的三条地铁线路仅仅分布在地下两层,可以显著提高不同线路中乘客的换乘效率,大大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此外,由于三条地铁线路共用一个负一层站台厅,两条电路线路共用一个负二层站台,因此,大大缩短了乘客换乘地铁的距离,减少了地铁中客流量大时的人流干扰,显著提高了地铁的运行效率。
优选地,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在同一水平高度,第一线路1在第三线路8的下方。同一水平高度的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使得共用一层的站台,第一线路1设置在第三线路 8的下方可以快速实现换乘。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的乘客换乘直接在负二层完成,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的乘客换乘到第三线路8需要到负一层的站台厅完成换乘。其中,所述负一层站台厅设置有所述三条地铁线路共用的站厅区,所述负一层站台厅和所述负二层站台之间设置有第二换乘通道。三条线路共用一个站厅区,大大减少了换乘距离,通过第二换乘通道显著减少人流排队时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乘通道包括连接于所述负一层站台厅和所述负二层站台之间的电动扶梯7、站立式升降机6和应急通道11,应急通道11位于电动扶梯7的上乘通道和下乘通道之间。多种方式的换乘通道保证了换乘时间较少的同时,提高的地铁运营的安全性。乘客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换乘通道。
优选地,所述负二层站台设置有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的双线乘车站台,所述负一层站台厅设置有第三线路8的单线乘车站台。所述双线乘车站台为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共用,减少了换乘的距离和时间。
优选地,所述双线乘车站台包括有第一乘车区3和第二乘车区4,第一乘车区3位于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的两条轨道之间,第二乘车区4位于第一线路1和第二线路2的另外两条轨道之间。第一乘车区3和第二乘车区4各设置有4台电动扶梯7和2台站立式升降机 6。由于三条线路共用一个负一层站厅区,不同的乘车区大大减少了乘车排队的时间和地铁的运营效率。
优选地,所述站厅区包括有第一站厅区9和第二站厅区10,第一站厅区9位于第三线路 8的一侧,第二站厅区10位于第三线路8的另一侧。分成两个站台分区可以减少人员的拥挤程度,减少换乘时间。
本实施例所述地铁车站的换乘结构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