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在平板车上的可伸缩雨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5410发布日期:2019-12-27 15:49阅读:59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在平板车上的可伸缩雨棚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平板车上的可伸缩雨棚。



背景技术:

在铁路运输中,由于平板车便于装卸,很多货物都是由平板车来承运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物件更是如此,但使用平板车装运需要解决防雨问题,通常是采用防雨布对装运的货物进行覆盖,并将防雨布的每个边扣紧在平板车上,采用这种方法费工、费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防雨效果差,雨水常常通过防雨布的边缘渗入到货物内,对物件造成损坏,特别是对于一些精密的仪器设备,其损失程度会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安装在平板车上的可伸缩雨棚,该可伸缩雨棚使用便捷,可有效防止雨水进入货物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安全运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

连接在平板车两侧的左导轨、右导轨,左导轨的中部固定连接中门框左底座,右导轨的中部固定连接中门框右底座,中门框左底座、中门框右底座之间连接“∩”形的中门框,中门框的两端设置镜像对称的可伸缩组件;

所述可伸缩组件包括滚动连接左导轨的若干支撑框左底座、滚动连接右导轨的若干支撑框右底座、滚动连接左导轨的端门框左底座,滚动连接右导轨的端门框右底座;所述支撑框左底座与支撑框右底座一一对应,每一对应的支撑框左底座、支撑框右底座之间连接“∩”形的支撑框,所述端门框左底座、端门框右底座之间连接“∩”形的端门框,所述端门框铰连端门;所述中门框左底座、支撑框左底座、端门框左底座转动连接左斜撑,所述左斜撑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半框左安装座,所述中门框右底座、支撑框右底座、端门框右底座转动连接右斜撑,所述右斜撑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半框右安装座,所述半框左安装座、半框右安装座一一对应,每一对应的半框左安装座、半框右安装座之间连接“∩”形的半框;所述中门框的左侧、支撑框的左侧、半框的左侧、端门框的左侧连接左牵引链条,所述中门框的右侧、支撑框的右侧、半框的右侧、端门框的右侧连接右牵引链条;所述中门框与端门框之间覆盖篷布,所述篷布与中门框、支撑框、半框、端门框连接。

所述端门框左底座包括左底座安装板ⅰ,所述左底座安装板ⅰ固定连接左上导轮轴ⅰ、左下导轮轴ⅰ、左滚轮轴ⅰ,所述左上导轮轴ⅰ滚动连接左上导轮ⅰ,所述左下导轮轴ⅰ滚动连接左下导轮ⅰ,所述左滚轮轴ⅰ滚动连接左滚轮ⅰ;所述左底座安装板还连接有左定位机构。

所述左定位机构包括左定位架、左定位栓、左定位块;所述左定位架固定连接左底座安装板,所述左定位栓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左定位架,所述左定位块固定连接在平板车的端部,所述左定位块的上表面分为斜面部分和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开有竖向的左定位孔,左定位栓的下端部可随着端门框的移动由左定位块的斜面部分爬上平面部分并自动落入左定位孔;所述左定位栓还连接有左托起手柄。

所述端门框右底座包括右底座安装板ⅰ,所述右底座安装板ⅰ固定连接右上导轮轴ⅰ、右下导轮轴ⅰ、右滚轮轴ⅰ,所述右上导轮轴ⅰ滚动连接右上导轮ⅰ,所述右下导轮轴ⅰ滚动连接右下导轮ⅰ,所述右滚轮轴ⅰ滚动连接右滚轮ⅰ;所述右底座安装板还连接有右定位机构。

所述右定位机构包括右定位架、右定位栓、右定位块;所述右定位架固定连接右底座安装板,所述右定位栓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右定位架,所述右定位块固定连接在平板车的端部,所述右定位块的上表面分为斜面部分和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开有竖向的右定位孔,右定位栓的下端部可随着端门框的移动由右定位块的斜面部分爬上平面部分并自动落入右定位孔;所述右定位栓还连接有右托起手柄。

所述支撑框左底座包括左底座安装板ⅱ,所述左底座安装板ⅱ固定连接左上导轮轴ⅱ、左下导轮轴ⅱ、左滚轮轴ⅱ,所述左上导轮轴ⅱ滚动连接左上导轮ⅱ,所述左下导轮轴ⅱ滚动连接左下导轮ⅱ,所述左滚轮轴ⅱ滚动连接左滚轮ⅱ。

所述支撑框右底座包括右底座安装板ⅱ,所述右底座安装板ⅱ固定连接右上导轮轴ⅱ、右下导轮轴ⅱ、右滚轮轴ⅱ,所述右上导轮轴ⅱ滚动连接右上导轮ⅱ,所述右下导轮轴ⅱ滚动连接右下导轮ⅱ,所述右滚轮轴ⅱ滚动连接右滚轮ⅱ。

所述平板车的端部还安装有防护栏。

本发明一种安装在平板车上的可伸缩雨棚,该可伸缩雨棚使用便捷,可有效防止雨水进入货物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安全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局部剖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局部剖视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支撑框左底座与左导轨配合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支撑框右底座与右导轨配合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连接在平板车两侧的左导轨12、右导轨12’,左导轨的中部固定连接中门框左底座8,右导轨的中部固定连接中门框右底座8’,中门框左底座、中门框右底座之间连接“∩”形的中门框7,中门框的两端设置镜像对称的可伸缩组件;

所述可伸缩组件包括滚动连接左导轨的若干支撑框左底座16、滚动连接右导轨的若干支撑框右底座16’、滚动连接左导轨的端门框左底座10,滚动连接右导轨的端门框右底座10’;所述支撑框左底座与支撑框右底座一一对应,每一对应的支撑框左底座、支撑框右底座之间连接“∩”形的支撑框6,所述端门框左底座、端门框右底座之间连接“∩”形的端门框2,所述端门框铰连端门3;所述中门框左底座、支撑框左底座、端门框左底座转动连接左斜撑4,所述左斜撑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半框左安装座11,所述中门框右底座、支撑框右底座、端门框右底座转动连接右斜撑4’,所述右斜撑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半框右安装座11’,所述半框左安装座、半框右安装座一一对应,每一对应的半框左安装座、半框右安装座之间连接“∩”形的半框5;所述中门框的左侧、支撑框的左侧、半框的左侧、端门框的左侧连接左牵引链条13,所述中门框的右侧、支撑框的右侧、半框的右侧、端门框的右侧连接右牵引链条13’;所述中门框与端门框之间覆盖篷布15,所述篷布与中门框、支撑框、半框、端门框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所述端门框左底座包括左底座安装板ⅰ10-1,所述左底座安装板ⅰ固定连接左上导轮轴ⅰ10-2、左下导轮轴ⅰ10-3、左滚轮轴ⅰ10-4,所述左上导轮轴ⅰ滚动连接左上导轮ⅰ10-5,所述左下导轮轴ⅰ滚动连接左下导轮ⅰ10-6,所述左滚轮轴ⅰ滚动连接左滚轮ⅰ10-7;所述左底座安装板还连接有左定位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左定位机构包括左定位架10-8、左定位栓10-9、左定位块10-10;所述左定位架固定连接左底座安装板,所述左定位栓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左定位架,所述左定位块固定连接在平板车的端部,所述左定位块的上表面分为斜面部分和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开有竖向的左定位孔,左定位栓的下端部可随着端门框的移动由左定位块的斜面部分爬上平面部分并自动落入左定位孔;所述左定位栓还连接有左托起手柄10-1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所述端门框右底座包括右底座安装板ⅰ10’-1,所述右底座安装板ⅰ固定连接右上导轮轴ⅰ10’-2、右下导轮轴ⅰ10’-3、右滚轮轴ⅰ10’-4,所述右上导轮轴ⅰ滚动连接右上导轮ⅰ10’-5,所述右下导轮轴ⅰ滚动连接右下导轮ⅰ10’-6,所述右滚轮轴ⅰ滚动连接右滚轮ⅰ10’-7;所述右底座安装板还连接有右定位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右定位机构包括右定位架10’-8、右定位栓10’-9、右定位块10’-10;所述右定位架固定连接右底座安装板,所述右定位栓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右定位架,所述右定位块固定连接在平板车的端部,所述右定位块的上表面分为斜面部分和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开有竖向的右定位孔,右定位栓的下端部可随着端门框的移动由右定位块的斜面部分爬上平面部分并自动落入右定位孔;所述右定位栓还连接有右托起手柄10’-1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8、图9所示,所述支撑框左底座包括左底座安装板ⅱ16-1,所述左底座安装板ⅱ固定连接左上导轮轴ⅱ16-2、左下导轮轴ⅱ16-3、左滚轮轴ⅱ16-4,所述左上导轮轴ⅱ滚动连接左上导轮ⅱ16-5,所述左下导轮轴ⅱ滚动连接左下导轮ⅱ16-6,所述左滚轮轴ⅱ滚动连接左滚轮ⅱ16-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支撑框右底座包括右底座安装板ⅱ16’-1,所述右底座安装板ⅱ固定连接右上导轮轴ⅱ16’-2、右下导轮轴ⅱ16’-3、右滚轮轴ⅱ16’-4,所述右上导轮轴ⅱ滚动连接右上导轮ⅱ16’-5,所述右下导轮轴ⅱ滚动连接右下导轮ⅱ16’-6,所述右滚轮轴ⅱ滚动连接右滚轮ⅱ16’-7。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平板车的端部还安装有防护栏1。

装载时,可伸缩雨棚处于缩回状态,装载结束后,拉动端门框向平板车端部移动,左牵引链条、右牵引链条带动支撑框、半框同步向平板车端部移动,使可伸缩雨棚伸开,当端门框到达平板车端部时,左定位栓、右定位栓各自从左定位块、右定位块的斜面部分爬上平面部分并分别落入左定位孔、右定位孔,使可伸缩雨棚的端门框定位,当卸载时,同时操作左托起手柄、右托起手柄,使左定位栓、右定位栓分别从左定位孔、右定位孔中脱离,拉动端门框向中门框方向移动,使可伸缩雨棚缩回。

本发明一种安装在平板车上的可伸缩雨棚,该可伸缩雨棚使用便捷,可有效防止雨水进入货物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安全运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