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及其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5400发布日期:2019-11-25 21:4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辆及其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相邻车厢之间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轨道车辆及其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低地板车辆是现有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之一,以其方便旅客乘坐,编组多样、运行灵活、与现有站台资源共享等特点,深受欢迎。低地板车辆的各节车厢之间通常通过铰接装置,在实现可靠连接的基础上,提高各节车厢运动灵活性。

连接于相邻两节车厢之间的铰接装置包括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上铰接座用于连接上端车顶壁,故上铰接座又称为车顶铰接座。下铰接座用于连接位于车底的两车架。其中现有技术中车顶铰接座结构复杂,而端顶部较薄,为保证密封性不适合增开较大安装孔,且不适合结构复杂的安装座的安装。

因此,提供一种既能满足使用强度,又结构简单的车顶铰接座,始终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相邻车厢之间的车顶铰接座,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立板,所述安装立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安装立板和所述两个弯折部的底部端面均与轨道车辆的端墙顶壁焊接连接,所述安装立板设置有与车顶铰接座配合固定的连接结构,所述安装立板与所述两个弯折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安装立板与所述弯折部的厚度均大于等于8mm。

本实用新型中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通过一体成型,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安装立板与弯折部的厚度均大于等于8mm,可以满足使用强度的要求,安装立板和两侧的弯折部共同与端墙顶壁焊接连接,增加了安装结构与端墙的固定可靠性。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结构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结构大大简化。

可选的,所述安装立板与所述弯折部通过铸造成型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安装立板与所述弯折部通过折弯工艺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安装立板与所述弯折部的材料为碳钢,厚度为10mm。

可选的,所述车顶铰接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立板固定,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供螺栓穿过的通孔。

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至少具有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与所述安装立板的后表面焊接固定,所述水平部用于与端墙顶壁焊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支撑板均匀布置于两个所述弯折部之间,并且所述支撑板的形状相同。

可选的,各所述支撑板的水平部的焊接底面、所述弯折部的焊接底面、所述安装立板的焊接底面共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的顶壁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

因轨道车辆具有上述结构的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故轨道车辆也具有车顶铰接座安装结构的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轨道车辆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与端墙连接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

1-安装立板、1a–通孔、2-弯折部、3-支撑板、4-端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轨道车辆通常包括多节车厢,各相邻车厢之间通过铰接座连接。具体地,铰接座又包括车顶铰接座和下铰接座,车顶铰接座安装于车厢顶部之间,下铰接座安装于下方底架之间。本文具体介绍下铰接座的安装结构。下铰接座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多节车厢,相邻车厢之间设置有车顶铰接座,二者通过车顶铰接座连接。车顶铰接座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做具体介绍。车厢包括前后设置的端墙、两侧的侧墙以及顶盖,顶盖盖合于端墙、侧墙的上方,顶盖、端墙和侧墙围合形成车厢内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以轨道车辆整车为参考,将靠近车头方向定义为前,车体长度方向定义为纵向,车体宽度方向定义为横向。其中端墙横向设置,侧墙纵向延伸。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轨道车辆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与端墙连接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相邻车厢之间的车顶铰接座。该安装结构包括安装立板1,安装立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弯折部2,弯折部2的长度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立板1安装于端墙4的顶部,安装立板1和两个弯折部2的底部端面均与轨道车辆的端墙4焊接连接。弯折部2的长度最长不超过其所安装端墙4顶部的宽度。

安装立板1设置有与车顶铰接座配合固定的连接结构,安装立板1与两个弯折部2一体成型。二者一体成型的方式比较多,例如安装立板1与弯折部2可以通过铸造成型一体成型,工艺结构简单易行。当然,安装立板1与弯折部2还可以通过折弯工艺一体成型,通过折弯工艺一体成型成型质量比较高,减少后期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立板1与弯折部2的厚度均大于等于8mm。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安装立板1和弯折部2的厚度选用10mm的碳钢铸造成型,碳钢的含碳量通常在0.0218%~2.11%的铁碳合金,其含碳量比较高,强度比较高,相应使用强度比较高。

本实用新型中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通过一体成型,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安装立板1与弯折部2的厚度均大于等于8mm,可以满足使用强度的要求,安装立板1和两侧的弯折部2共同与端墙4顶壁焊接连接,增加了安装结构与端墙4的固定可靠性。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结构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结构大大简化。

如上所述安装立板1和弯折部2的材料可以为碳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强度比较高的结构钢,厚度根据材料的不同进行合理选取,只要满足使用需求即可,例如15mm的碳素钢。

车顶铰接座与安装立板1的固定连接结构有多种形式,例如螺栓连接、销轴或者焊接等等。根据不同的连接方式,安装立板1的连接结构不同,以车顶铰接座与安装立板1通过螺栓连接为例,连接结构为供螺栓穿过的通孔1a。相应地,车顶铰接座上也设置有通孔,螺栓的外螺纹部穿过车顶铰接座和安装立板1上的通孔与螺母固定连接。

为了增加安装结构的使用强度,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3,支撑板3至少具有竖直部和水平部,竖直部与安装立板1的后表面焊接固定,水平部用于与端墙4顶壁焊接固定。

上述各实施例中,支撑板3的数量可以至少为两个,各支撑板3均匀布置于两个弯折部2之间,并且所述支撑板3的形状相同。

其中,安装立板1大致与水平面呈90度。弯折部2与安装立板1也可以大致为90度,当然不限于90度,例如80度至90度之间任何角度都可以。

上述各实施例中,各支撑板3的水平部的焊接底面、弯折部2的焊接底面、安装立板1的焊接底面共面。以增加焊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安装结构的基础上,本文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端墙4,端墙4的顶壁外表面安装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轨道车辆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其中端墙4的顶壁外表面可以为水平面,相应地,安装立板1和弯折部2的底部端面也为水平面。

轨道车辆其他方面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做赘述。

因轨道车辆具有上述结构的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故轨道车辆也具有车顶铰接座安装结构的上述技术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及其车顶铰接座的安装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