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恢复元件及车钩用吊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1904发布日期:2020-05-20 00: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缓冲恢复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力传递元件:插入壳体,可相对壳体运动;

第二力传递元件:包括一腔体,活动设置在壳体内,包括开口端;所述第一力传递元件进一步插入腔体内,在第一力传递元件相对穿出腔体开口端的方向上与腔体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运动限定结构,可在第一力传递元件受压力时相对腔体运动,并在第一力传递元件受拉力时与腔体连动;

弹性元件:设置在壳体内,被限制设置于第一力传递元件和第二力传递元件之间,可在第一力传递元件受压力或拉力时被压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恢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传递元件包括:

力传递杆;

第一轴套:套装在力传递杆上,位于壳体内,沿第一轴套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凸出结构;

所述弹性元件位于第一凸出结构和第二力传递元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恢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杆上设置有第一限制件,所述第一限制件位于第一轴套的外侧,可插入或穿出壳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恢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开口端,壳体开口端的内径小于第一轴套上第一凸出结构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恢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杆为螺纹杆,所述第一限制件为安装在螺纹杆上的螺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恢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杆上进一步设置有第二限制结构,所述第二限制结构位于第二力传递元件腔体的内侧,腔体开口端形成朝向其内径方向的凸出结构,以使第二限制结构与腔体开口端形成运动限制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缓冲恢复元件,其特征在于,沿腔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凸出结构,所述弹性元件位于第二凸出结构和第一力传递元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恢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恢复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轴套,被设置与腔体第二凸出结构朝向第一轴套的一侧;所述第二轴套的槽口为楔形槽口,所述弹性元件端部卡在楔形槽口内。

9.一种车钩用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恢复元件,所述缓冲恢复元件安装在车体和车钩缓冲装置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钩用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恢复元件沿车钩缓冲装置相对车体的水平摆动方向被安装在车钩缓冲装置的单侧。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钩用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可安装至车体的支撑座,所述车钩缓冲装置与支撑座连接;

所述第一力传递元件与支撑座轴接,所述壳体与车钩缓冲装置轴接;

或,

所述第一力传递元件与车钩缓冲装置轴接,所述壳体与支撑座轴接。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钩用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器;

缓冲器壳体上设置有吊耳,支撑座上设置有吊耳,第一力传递元件和第二力传递元件连接至相应的吊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恢复元件及车钩用吊挂装置,其中缓冲恢复元件包括:壳体;第一力传递元件:插入壳体,可相对壳体运动;第二力传递元件:包括一腔体,活动设置在壳体内,包括开口端;所述第一力传递元件进一步插入腔体内,在第一力传递元件相对穿出腔体开口端的方向上与腔体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运动限定结构,可在第一力传递元件受压力时相对腔体运动,并在第一力传递元件受拉力时与腔体连动;弹性元件:设置在壳体内,被限制设置于第一力传递元件和第二力传递元件之间,可在第一力传递元件受压力或拉力时被压缩。该缓冲恢复元件可被用于车钩吊挂装置,单侧安装,可在车钩发生双向偏转时,均产生水平恢复效果。该装置简化了车钩对中装置的安装结构,调节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陆青松;杨文栋;勾洪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