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折叠机构及可折叠、隐藏式无人驾驶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0460发布日期:2020-10-28 11:3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连杆折叠机构及可折叠、隐藏式无人驾驶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杆折叠机构及可折叠、隐藏式无人驾驶座椅。



背景技术:

伴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技术逐渐成熟,自动化系统也在不断发展,车辆也在向着无人驾驶方面进行前进,但在轨道交通车辆试运营阶段和维护阶段也需有驾驶人员或维护人员上车操作,因此要求司机室座椅在车辆转为无人驾驶状态是可进行折叠并隐藏在司控台下成为技术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司控台附近及司控台空间狭小,座椅隐藏的位置及如何折叠并隐藏成为技术难题,困扰交通用具领域的研发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杆组件,该连接稳定性好。

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杆组件,该连杆组件包括方形基体,该方形基体上开有前端孔和后端孔。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组件上还开有减重孔。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杆折叠机构。

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杆折叠机构,所述连杆折叠机构包括内护壳组件、连杆组件、连杆转轴和外护壳组件,连杆组件位于内护壳组件和外护壳组件之间,连杆转轴穿过连杆组件,内护壳组件与外护壳组件通过连杆组件和连杆转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组件为上述的连杆组件;内护壳组件包括内护壳u型折弯件和内护壳连接轴,内护壳连接轴有两根,内护壳u型折弯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业容纳内护壳连接轴穿过的孔;包括外护壳u型折弯件。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折叠机构还包括坐垫翻转组件,坐垫翻转组件与内护壳的上端可转动连接;坐垫翻转组件还设置有翻转滑动滑槽,连杆折叠机构还包括翻转连接板、翻转连接板滑动轴和翻转内护壳连接轴,翻转连接板滑动轴设置在翻转连接板上端,翻转连接板一端通过翻转内护壳连接轴与内护壳组件相连接,翻转连接板滑动轴位于翻转滑动滑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折叠机构还包括气弹簧,外护壳组件和内护壳组件上分别设置有气弹簧固定轴,气弹簧一端连接在内护壳组件上,另一端连接在外护壳组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折叠机构还包括升降脚踏、锁齿座和升降脚踏转动时可在锁齿座上移动的棘爪件,升降脚踏的转动轴穿过内护壳组件,棘爪件固定在升降脚踏上,锁齿座为台阶形。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折叠机构还包括复位挡片、翻转脚踏扭簧,复位挡片有两片,锁齿座位于两片复位挡片之间,翻转脚踏扭簧穿在升降脚踏的转动轴上。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隐藏式无人驾驶座椅。

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隐藏式无人驾驶座椅,包括底座总成、坐垫总成和靠背总成,坐垫总成与靠背总成连接,所述可折叠、隐藏式无人驾驶座椅还包括连杆折叠机构,该连杆折叠机构设置在底座总成与坐垫总成之间,分别与底座总成与坐垫总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折叠机构为上述的连杆折叠机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研发的机构可折叠、升降、隐藏,当车辆转换为无人驾驶时,将座椅进行折叠操作即可将座椅隐藏在司控台下方,随后将司控台下方的门关上即可;转换为有人驾驶时反操作即可,操作简单且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座椅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杆折叠机构与底座总成连接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护壳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护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组件、内护壳组件、连杆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坐垫翻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锁齿座、复位挡片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杆组件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杆组件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10,一种座椅,包括底座总成01、坐垫总成03和靠背总成04,坐垫总成03与靠背总成04连接。

该座椅还包括连杆折叠机构02,连杆折叠机构02设置在底座总成01与坐垫总成03之间,分别与底座总成01与坐垫总成03连接。

连杆折叠机构02包括内护壳组件0231、连杆组件0229、连杆转轴0227和外护壳组件0230,连杆组件0229位于内护壳组件0231和外护壳组件0230之间,连杆转轴0227穿过连杆组件0229,内护壳组件0231与外护壳组件0230通过连杆组件0229和连杆转轴0227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护壳组件0231包括内护壳u型折弯件02311和内护壳连接轴022,内护壳连接轴022有两根,内护壳u型折弯件023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业容纳内护壳连接轴022穿过的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外护壳组件0230包括外护壳u型折弯件02301,外护壳组件0230的下端通过下活动转轴组件028与底座总成01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杆折叠机构02还包括坐垫翻转组件021,坐垫翻转组件021与内护壳u型折弯件02311的上端可转动连接,连接时,内护壳连接轴022穿过坐垫翻转组件021上设置的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坐垫翻转组件021还设置有翻转滑动滑槽0215,连杆折叠机构02还包括翻转连接板0224、翻转连接板滑动轴0223和翻转内护壳连接轴0212,翻转连接板滑动轴0223设置在翻转连接板0224上端,翻转连接板0224一端通过翻转内护壳连接轴0212与内护壳组件0231相连接,翻转连接板滑动轴0223位于翻转滑动滑槽0215内。翻转时,翻转连接板滑动轴0223可在翻转滑动滑槽0215内进行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坐垫翻转组件021还设置有坐垫连接块0211,坐垫翻转组件021可通过坐垫连接块0211与坐垫总成03连接,也可以通过坐垫连接块0211与其它部件连接后再与坐垫总成03,本实用新型不作特别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杆折叠机构02还包括坐垫翻转限位销钉0232,该坐垫翻转限位销钉0232连接在外护壳组件0230上端,用于限定坐垫翻转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杆折叠机构02还包括气弹簧0226,外护壳组件0230和内护壳组件0231上分别设置有气弹簧固定轴0225,气弹簧0226一端连接在内护壳组件0231上,另一端连接在外护壳组件0230,气弹簧0226的设置可使座椅自动上升并实现座椅下降过程中带有一定的阻尼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杆折叠机构02还包括升降脚踏0222、锁齿座01210和可在锁齿座01210上移动的棘爪件0228,升降脚踏0222的转动轴穿过内护壳组件0231,棘爪件0228固定在升降脚踏0222上,锁齿座01210外台阶形,锁齿座01210固定在底座总成01。锁齿座01210与棘爪件0228相配合,实现逐档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杆折叠机构02还包括复位挡片0129、翻转脚踏扭簧0221,复位挡片0129有两片,锁齿座01210位于两片复位挡片0129之间,翻转脚踏扭簧0221穿在升降脚踏0222的转动轴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杆组件0229包括方形基体02291,该方形基体02291上开有前端孔02292和后端孔02293,前端孔02292通过连杆转轴0227与内护壳组件0231上设置的对应孔连接,后端孔02293通过连杆转轴0227与外护壳组件0230上设置的对应孔连接。平行四边形在操作时带有一定的辅助力,稳定性高于其它形状,强度高。平行四边形的连接方式保证连杆折叠机构02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杆组件0229上还开有减重孔02294,减重孔02294是在保证座椅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的减重,降低整个座椅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连杆折叠机构02运动原理如下:踩动升降脚踏0222→棘爪件0228与锁齿座01210打滑(升降脚踏0222带动棘爪件0228一同转动,使棘爪件0228与锁齿座01210分离打滑)→气弹簧调节→实现连杆折叠机构02下端解锁,解锁后,连杆折叠机构02下端与底座总成01垂直,处于折叠状态。

对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该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第二、上、下、前、后、左、右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