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端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86110发布日期:2021-09-10 19: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内端门,包括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门板的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所述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设置有通风孔和降噪腔体;所述降噪腔体与所述通风孔连通,用于实现所述通风孔的隔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包括沿所述门板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上盖板、芯层以及下盖板;所述通风孔贯穿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以及所述芯层设置;所述芯层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并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围绕形成所述降噪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设置有多个上通孔;所述芯层设置有与每个所述上通孔一一对应的过孔;所述下盖板设置有与每个所述上通孔一一对应的下通孔;每组对应的所述上通孔、所述过孔以及所述下通孔形成一个所述通风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包括框架和规则排列于所述框架内的多个隔板单元,所述框架和所述隔板单元均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每个隔板单元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均围成开口朝向所述通风孔的所述降噪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单元包括上侧板、下侧板、斜筋板和多个隔板;所述上侧板的一端和所述下侧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斜筋板的同一侧表面;所述斜筋板倾斜设置;多个所述隔板均分布于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之间,且所述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斜筋板;在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围成多个消声腔,所述消声腔在背离所述斜筋板的一端形成所述开口,多个所述消声腔形成所述降噪腔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之间平行设置;所述隔板均与所述上侧板平行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隔板之间的间距为5mm~15mm,所述隔板的厚度为0.5mm~3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板的长度不等。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斜筋板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上侧板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下侧板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所述过孔。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腔在所述上盖板上的投影为直角梯形结构。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均设置有多
个滑槽;所述隔板嵌入对应的所述滑槽内。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筋板的厚度为2mm;所述斜筋板与所述隔板之间的夹角为124
°
或56
°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的厚度为20mm~30mm;所述上盖板的厚度为1mm~4mm;所述下盖板的厚度为1mm~4mm;所述上盖板的开孔面积为21000mm2~23000mm2;所述下盖板的开孔面积为21000mm2~23000mm2。15.根据权利要求4-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门设置有4个通风孔和6个所述隔板单元,在相邻的所述通风孔之间设置有2个所述隔板单元。16.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的四周均设置有由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形成的卡槽结构,所述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通过所述卡槽结构卡接于所述门板。17.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端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18.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提供的所述内端门,所述内端门安装于所述车厢的端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端门。该内端门包括门板,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门板的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所述声子晶体型通风结构设置有通风孔和降噪腔体;所述降噪腔体与所述通风孔连通,用于实现所述通风孔的隔声。该内端门能够在保证车厢之间通风效果的同时具有隔声性能好的特点。好的特点。好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贾尚帅 韩铁礼 孟林林 赵新利 赵蔷薇 任晓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9
技术公布日:2021/9/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