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地板非动力轴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9586发布日期:2020-09-23 00:5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地板非动力轴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地板有轨电车转向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地板非动力轴桥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关于低地板轻轨车辆的研究和使用有了巨大的进步,低地板轻轨车辆的使用是为了改变传统高地板所造成的上下车不便与运行和时间延迟的问题。低地板轻轨车辆提供给人们更加舒适的乘坐感受,它不需要高的站台,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和小孩上下车,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冲击。

目前,国内外低地板轻轨车辆的非动力转向架轴桥装置均采用独立轮结构,以实现车体低地板及地面平整的要求。而传统的独立轮转向架左右两侧车轮独立旋转,具有导向性差的缺点,在直线上运行没有自动对中能力,容易贴靠轨道一侧运行;在曲线上,独立轮对的冲角较大,容易发生轮缘贴靠。这样,一方面会加重独立轮对的车轮轮缘磨耗,导致弹性车轮的使用寿命降低、车辆维护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独立轮脱轨的隐患增加。

cn106585656a公开了一种低地板轻轨转向架左右车轮转速同步的轮对轴箱装置,其通过传动轴以及一套集成在轴桥内的大小齿轮的啮合,耦合了独立轮转向架左右两侧的车轮,实现了两侧车轮的转速同步。但是,该技术方案不能解决在曲线上由于外侧车轮要比内侧车轮移动距离大导致的外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拖而擦伤车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地板非动力轴桥装置,可以保证车辆过弯道或曲线时,两车轮同时滚动行驶,从而降低车轮因滑动而擦伤的问题,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地板非动力轴桥装置,包括轴桥、传动机构和两个车轮;

所述轴桥包括具有第一轴向通孔的桥管,以及对称设置在桥管两端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齿轮箱和连接于齿轮箱沿桥管长度方向外端的车轮轴,所述车轮轴具有第二轴向通孔;所述齿轮箱上部具有容置大齿轮的第一孔,所述齿轮箱下部具有容置小齿轮的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连通;所述第一孔与第二轴向通孔连通且同轴布置,所述第二孔与第一轴向通孔连通且同轴布置;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差速器、连接于差速器沿桥管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轴、安装在第一轴上的小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传动的大齿轮,以及安装大齿轮的第二轴;所述差速器和第一轴穿设于第一轴向通孔中,所述小齿轮位于第二孔中,所述大齿轮位于第一孔中,所述第二轴穿设于第二轴向通孔中;

所述车轮通过轴承安装于相应的车轮轴上,所述车轮与相应的第二轴传动连接。

通过在两套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轴之间设置差速器,可以解决过曲线时由于外侧车轮要比内侧车轮移动距离大、使外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拖而擦伤车轮的问题。通过使用差速器可以保证车辆过弯道或曲线时,两车轮同时滚动行驶,从而降低车轮因滑动而擦伤的问题,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二轴远离大齿轮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车轮上固定有第一齿轮圈,所述传动齿轮和第一齿轮圈之间设有第二齿轮圈,第二齿轮圈分别与传动齿轮和第一齿轮圈啮合传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轴桥的内部设置两套齿轮传动传动机构,实现非动力转向架左右两车轮的同步转动;并且通过在轴桥下部的两传动轴间设置差速器,可以解决过曲线时由于外侧车轮要比内侧车轮移动距离大、使外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拖而擦伤车轮的问题,从而降低车轮擦伤的问题,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地板非动力轴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地板非动力轴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轴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第二轴;2、第一齿轮圈;3、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紧固件;5、车轮;6、第二圆锥滚子轴承;7、轴桥;71、第二轴向通孔;72、第一孔;73、第一轴向通孔;74、第二孔;75、桥管;76、齿轮箱;77、车轮轴;8、第三圆锥滚子轴承;9、大齿轮;10、第一轴;11、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2、差速器;13、小齿轮;14、传动齿轮;15、第二齿轮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低地板非动力轴桥装置,包括轴桥7、传动机构和两个车轮5。

如图3所示,轴桥7包括具有第一轴向通孔73的桥管75,以及对称设置在桥管75两端的箱体,箱体包括齿轮箱76和连接于齿轮箱76沿桥管75长度方向外端的车轮轴77,车轮轴77具有第二轴向通孔71;齿轮箱76上部具有容置大齿轮9的第一孔72,齿轮箱76下部具有容置小齿轮13的第二孔74,第一孔72和第二孔74连通;第一孔72与第二轴向通孔71连通且同轴布置,第二孔74与第一轴向通孔73连通且同轴布置。

传动机构包括差速器12、连接于差速器12沿桥管75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轴10、安装在第一轴10上的小齿轮13、与小齿轮13啮合传动的大齿轮9,以及安装大齿轮9的第二轴1;差速器12和第一轴10穿设于第一轴10向通孔中,小齿轮13位于第二孔74中,大齿轮9位于第一孔72中,第二轴1穿设于第二轴向通孔71中。

车轮5通过轴承安装于相应的车轮轴77上,第二轴1远离大齿轮9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14,车轮5上固定有第一齿轮圈2,传动齿轮14和第一齿轮圈2之间设有第二齿轮圈15,第二齿轮圈15分别与传动齿轮14和第一齿轮圈2啮合传动。

大齿轮9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于第二轴1一端的第三圆锥滚子轴承8进行定位。第二轴1的另一端通过自身的传动齿轮14与第二齿轮圈15啮合,第一齿轮圈2通过紧固件4安装在弹性车轮5上。

第一轴10一端通过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1定位,另一端连接差速器12。第一轴向通孔73内对称布置了第一轴10。

弹性车轮5与轴桥7之间设置了一大一小两套圆锥滚子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6),用来传递车辆的力和力矩。

综上,该轴桥装置采用上下两根平行的、呈“z形”布置的齿轮传动轴,上端齿轮传动轴一端采用内啮合齿轮传动,另一端采用外啮合齿轮传动;下端齿轮传动轴一端通过差速器进行连接,另一端通过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进行定位;弹性车轮与轴桥之间设置了一大一小两套圆锥滚子轴承;轴桥为一体铸造结构,轴头为空心轴结构,中间为空心轴身,两侧为空心箱体,左右完全贯通。

参照图1,当轴桥两侧的弹性车轮5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圈2、第二齿轮圈15,传递到第二轴1,再通过安装在第二轴1的大齿轮9传递到第一轴10,然后通过差速器12实现两侧弹性车轮的同步转动,特别是当车辆过弯道或曲线时,差速器12可以解决过曲线时由于外侧车轮要比内侧车轮移动距离大、使外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拖而擦伤车轮的问题。使用差速器12可以保证车辆过弯道或曲线时,两车轮同时滚动行驶,从而降低车轮因滑动而擦伤的问题,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