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减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厢间减振装置及列车。
背景技术:2.轨道车辆会在车厢之间安装减振器来缓冲相邻两节车厢之间的横向冲击,提升车辆运行的平稳性。现有的减振器安装座安装在车体上,轨道车辆在转弯时受到减振器偏转角度和行程影响,使得无法适用在半径比较小的弯道。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车厢间减振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厢间减振装置,包括:减振机构、设置在第一车厢上的第一支架和设置在第二车厢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为相邻车厢,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菱形伸缩连杆和减振器,所述减振器连接在所述菱形伸缩连杆上,所述菱形伸缩连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减振器可与菱形伸缩连杆一起拉伸或收缩,用于缓冲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之间的横向冲击。
5.根据本发明的车厢间减振装置,通过将减振器与菱形伸缩连杆相结合,充分利用菱形伸缩连杆行程大、铰接处可绕铰链轴旋转的特点,增加了减振器的行程的同时增加了扭转角度,从而使得减振装置能够应对半径较小的弯道,提高行驶的极限。
6.进一步地,所述菱形伸缩连杆包括三个菱形连杆结构,所述三个菱形连杆结构由8条连杆组成,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节点,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五节点,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六节点,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交叉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在第二节点处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五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七节点,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六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八节点,所述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交叉于第三节点,所述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在第三节点处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八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节点,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七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九节点,所述第七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八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第四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四节点与第二支架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三连杆上第五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距离与第四连杆上第六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五连杆上第七节点到第三节点的距离与第六连杆上第八节点到第三节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七连杆与第八连杆的长度相同。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的长度相同;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长度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上第五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距离与第一连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四连杆上第六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距离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六连杆上第九
节点到第三节点的距离与第七连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五连杆上第十节点到第三节点的距离与第八连杆的长度相同。
10.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的铰链轴连接,所述减振器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的铰链轴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四节点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菱形伸缩连杆包括两个菱形连杆结构,所述两个菱形连杆结构由6条连杆组成,第九连杆的第一端和第十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一节点,第九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十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四节点,第十连杆第二端和第十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五节点,所述第十一连杆和第十二连杆交叉于第十二节点,所述第十一连杆和第十二连杆在第十二节点处铰接,第十二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十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六节点,第十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十四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七节点,所述第十三连杆和第十四连杆铰接于第十三节点。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九连杆与第十连杆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一连杆和第十二连杆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三连杆和第十四连杆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一连杆上从第十四节点到第十二节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九连杆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二连杆上从第十五节点到第十二节点之间的距离与第十连杆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一连杆上从第十七节点到第十二节点之间的距离和第十四连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二连杆上从第十六节点到第十二节点之间的距离和第十三连杆的长度相同。
13.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的第一端与第十一节点的铰链轴连接,所述减振器的第二端与第十二节点的铰链轴连接,所述第十一节点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十三节点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列车,包括上述的车厢间减振装置。
附图说明
15.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车厢间减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车厢间减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车厢间减振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16.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0、第一支架;20、第二支架;30、减振器;40、菱形伸缩连杆;101、第一连杆;102、第二连杆;103、第三连杆;104、第四连杆;105、第五连杆;106、第六连杆;107、第七连杆;108、第八连杆;109、第九连杆;110、第十连杆;111、第十一连杆;112第十二连杆;113、第十三连杆;114、第十四连杆;201、第一节点;202、第二节点;203、第三节点;204、第四节点;205、第五节点;206、第六节点;207、第七节点;208、第八节点;209、第九节点;210、第十节点;211、第十一节点;212、第十二节点;213、第十三节点;214、第十四节点;215、第十五节点;216、第十六节点;217、第十七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8.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0.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21.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厢间减振装置,包括:减振机构、设置在第一车厢上的第一支架10和设置在第二车厢上的第二支架20,所述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为相邻车厢,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菱形伸缩连杆40和减振器30,所述减振器30连接在所述菱形伸缩连杆40上,所述菱形伸缩连杆40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10和所述第二支架20之间,所述减振器30可与菱形伸缩连杆40一起拉伸或收缩,用于缓冲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之间的横向冲击。
22.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菱形伸缩连杆40包括三个菱形连杆结构,所述三个菱形连杆结构由8条连杆组成,第一连杆101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102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节点201,第一连杆101的第二端和第三连杆103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五节点205,第二连杆102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104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六节点206,第三连杆103和第四连杆104交叉于第二节点202,所述第三连杆103和第四连杆104在第二节点202处铰接,所述第四连杆104的第二端和第五连杆105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七节点207,所述第三连杆103的第二端和第六连杆106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八节点208,所述第五连杆105和第六连杆106交叉于第三节点203,所述第五连杆105和第六连杆106在第三节点203处铰接,所述第五连杆105的第二端和第八连杆108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节点210,所述第六连杆106的第二端和第七连杆107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九节点209,所述第七连杆107的第二端和第八连杆108的第二端铰接于第四节点204,所述第一节点201与第一支架10连接,所述第四节点204与第二支架20连接。
2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101与第二连杆102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杆103与第四连杆104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三连杆103上第五节点205到第二节点202的距离与第四连杆104上第六节点206到第二节点202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五连杆105与第六连杆106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五连杆105上第七节点207到第三节点203的距离与第六连杆106上第八节点208到第三节点203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七连杆107与第八连杆108的长度相同。
24.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101、第二连杆102、第七连杆107和第八连杆108的长度相
同;第三连杆103、第四连杆104、第五连杆105和第六连杆106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杆103上第五节点205到第二节点202的距离与第一连杆101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四连杆104上第六节点206到第二节点202的距离与第二连杆10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六连杆106上第九节点209到第三节点203的距离与第七连杆107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五连杆105上第十节点210到第三节点203的距离与第八连杆108的长度相同。
25.所述减振器30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202的铰链轴连接,所述减振器30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203的铰链轴连接,所述第一节点201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一支架10连接,所述第四节点204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二支架20连接。
26.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菱形伸缩连杆包括两个菱形连杆结构,所述两个菱形连杆结构由6条连杆组成,第九连杆109的第一端和第十连杆110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一节点211,第九连杆109的第二端和第十一连杆111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四节点214,第十连杆110第二端和第十二连杆112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五节点215,所述第十一连杆111和第十二连杆112交叉于第十二节点212,所述第十一连杆111和第十二连杆112在第十二节点212处铰接,第十二连杆112的第二端和第十三连杆113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六节点216,第十一连杆111的第二端和第十四连杆114的第一端铰接于第十七节点217,所述第十三连杆113和第十四连杆114铰接于第十三节点213。
27.优选地,所述第九连杆109与第十连杆110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一连杆111和第十二连杆112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三连杆113和第十四连杆114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一连杆111上从第十四节点214到第十二节点212之间的距离与第九连杆109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二连杆112上从第十五节点215到第十二节点212之间的距离与第十连杆110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一连杆111上从第十七节点217到第十二节点212之间的距离和第十四连杆114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十二连杆112上从第十六节点216到第十二节点212之间的距离和第十三连杆113的长度相同。
28.所述减振器30的第一端与第十一节点211的铰链轴连接,所述减振器30的第二端与第十二节点212的铰链轴连接,所述第十一节点211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一支架10连接,所述第十三节点213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二支架20连接。可选地,所述第十一节点211的铰链轴与所述第一支架10可以直接连接,也可通过另一连杆连接。
29.通过上述方式,将减振器30与菱形伸缩连杆40相结合,充分利用菱形伸缩连杆40行程大、铰接出可绕铰链轴旋转的特点,增加了减振器30的行程的同时增加了扭转角度,从而使得减振装置能够应对半径较小的弯道,提高行驶的极限。
3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列车,包括上述的车厢间减振装置。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