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上置式扭杆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9351发布日期:2022-02-12 12:1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上置式扭杆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上置式扭杆安装座。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上置式抗侧滚扭杆与构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大多为弯板类结构,并与构架间焊接固定。受其自身不可拆卸的特点限制,存在零部件维修和更换困难的缺陷。同时,亦无法实现无扭杆转向架与有扭杆转向架的互换,不符合模块化设计的发展理念。
3.有鉴于此,亟待针对轨道车辆用上置式扭杆的安装座进行结构优化,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上置式扭杆安装座,通过结构优化可完全规避维修和更换操作不便的问题,符合模块化设计趋势的要求。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置式扭杆安装座,所述上置式扭杆安装座的本体上设置有构架安装附座和扭杆安装附座;在横向投影面内,所述构架安装附座位于所述扭杆安装附座的上方;所述构架安装附座具有竖向设置的构架安装面,且具有横向贯通所述构架安装面设置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孔;所述扭杆安装附座具有横向设置的扭杆安装面,且具有竖向贯通所述扭杆安装面设置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孔;所述构架安装附座、所述扭杆安装附座和所述本体一体成型。
6.优选地,所述扭杆安装附座设置为两个,分别用于与上置式扭杆的垂向连杆下端接口适配;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本体的底部呈具有中空区域的环状体,两个所述扭杆安装附座形成于所述环状体上横向相对的位置处。
7.优选地,两个所述扭杆安装附座,均位于所述本体的前后对称中心处。
8.优选地,所述构架安装附座为对称设置的四个,分别用于与构架侧梁接口适配;所述本体具有自所述环状体的前、后端侧分别向上形成的延伸体,且两个所述延伸体与所述环状体形成顶部敞口的垂向连杆容纳空间,四个所述构架安装附座形成于两侧的所述延伸体上。
9.优选地,四个所述构架安装附座,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前后对称中心镜像设置。
10.优选地,两个所述延伸体均倾斜设置,以形成上大下小的所述垂向连杆容纳空间。
11.优选地,四个所述构架安装附座与其中一个所述扭杆安装附座,位于所述环状体的在横向上的同侧。
12.优选地,四个所述构架安装附座包括两个上构架安装附座和两个下构架安装附座,两个所述上构架安装附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延伸体的顶部,两个所述下构架安装附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延伸体的下部,且位于所述垂向连杆容纳空间的外侧。
13.优选地,两个所述延伸体分别具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过渡部,两个所述下构架安装附座分别位于相应侧所述过渡部的端部位置处。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转向架和设置在转向架上的上置式扭杆,还包括如前所述上置式扭杆安装座,所述上置式扭杆的垂向连杆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扭杆安装附座上,所述上置式扭杆安装座的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转向架的构架侧梁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上置式扭杆安装座,该上置式扭杆安装座采用一体式成型结构,其本体上包括构架安装附座和扭杆安装附座,其中,构架安装附座位于扭杆安装附座的上方,且构架安装附座具有竖向设置的构架安装面,且具有横向贯通该构架安装面设置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孔,由此可合理利用相应区域与构架侧梁固定连接,解决了构架侧梁安装空间受限的问题;同时,本方案中的扭杆安装附座具有横向设置的扭杆安装面,且具有竖向贯通该扭杆安装面设置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孔,以组装扭杆的垂向连杆。如此设置,方便进行组装操作,一方面可规避维修和更换操作不便的问题,另外还能够实现无扭杆转向架与有扭杆转向架的互换,符合模块化设计趋势的要求。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该扭杆安装座的本体底部呈具有中空区域的环状体,用于与垂向连杆下端接口适配的两个扭杆安装附座,形成于该环状体上横向相对的位置处。这样,在满足上置式扭杆基本运动轨迹要求的基础上,本方案将设置有两个扭杆安装附座的本体部分设计为环状体结构,还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自重。
1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该扭杆安装座的本体具有自环状体的前、后端侧分别向上形成的延伸体,四个构架安装附座形成于两侧的延伸体上;两个延伸体与环状体形成一顶部敞口的垂向连杆容纳空间,这样,基于底部环状体向上形成的两个延伸体,形成了垂向连杆运动包络,并可减少安装空间的占用,兼顾满足车辆限界要求。
1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方案中,两个延伸体均倾斜设置,以形成上大下小的垂向连杆容纳空间,以适应垂向连杆上部相对较大的运动幅度,在满足上置式扭杆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可减少底部空间占用。进一步地,四个构架安装附座与其中一个扭杆安装附座,位于环状体的在横向上的同侧,能够进一步减少横向空间占用,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紧凑。
附图说明
19.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置式扭杆安装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21.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置式扭杆安装座的主视图;
22.图4为图3中所示上置式扭杆安装座的俯视图;
23.图5为图3中所示上置式扭杆安装座的侧视图。
24.图中:
25.扭杆安装座10、构架安装附座11、上构架安装附座11a、下构架安装附座11b、构架安装面111、螺纹紧固件安装孔112、扭杆安装附座12、扭杆安装面121、螺纹紧固件安装孔122、环状体13、延伸体14、过渡部15;
26.上置式扭杆20、垂向连杆21、构架侧梁30。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8.请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述上置式扭杆安装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中双点划所示线条表征的是转向架构架。
29.如图所示,本方案提供的上置式扭杆安装座10设置在构架侧梁30的两侧,上置式扭杆20两侧的垂向连杆21分别通过扭杆安装座10实现组装固定。
30.该上置式扭杆安装座10的本体上设置有构架安装附座11和扭杆安装附座12;在横向投影面内,构架安装附座11位于扭杆安装附座12的上方,合理利用相应区域与构架侧梁固定连接;请一并参见图3至图5,其中,图3为本实施方式所述上置式扭杆安装座10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所示上置式扭杆安装座10的俯视图,图5为图3中所示上置式扭杆安装座10的侧视图。
31.构架安装附座11具有竖向设置的构架安装面111,该构架安装面111用于与构架侧梁适配,也即与构架侧梁30的侧面固定适配。构架安装附座11上具有横向贯通该构架安装面111设置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孔112;这样,通过穿装在螺纹紧固件安装孔112中的螺栓与构架侧梁30固定,形成扭杆安装座10与构架侧梁30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关系。
32.扭杆安装附座12具有横向设置的扭杆安装面121,该扭杆安装面121用于与垂向连杆21下端接口适配,且具有竖向贯通扭杆安装面121设置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孔122;通过穿装在螺纹紧固件安装孔122中的螺栓与垂向连杆21固定,形成垂向连杆21与扭杆安装座10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关系。
33.本方案中,构架安装附座11、扭杆安装附座12和扭杆安装座10的本体一体成型,构架安装附座11和扭杆安装附座12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配置,解决了构架侧梁安装空间受限的问题;同时,利用螺纹紧固件实现相应的可拆卸连接关系,可规避维修和更换操作不便的问题,另外还能够实现无扭杆转向架与有扭杆转向架的互换。
34.本文中所使用的方位词“横向”和“竖向”,以及下文中使用的方位词“前”、“后”,均以轨道车辆的构架作为描述主体定义的,如图1和图2所示,“x”箭头所示为前后方向,“y”箭头所示为横向,“z”箭头所示为竖向。应当理解,上述方位词的使用用于清楚描述本方案所述扭杆安装座10的结构及其组装关系,对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未构成实质性的限制。
35.具体地,扭杆安装附座12设置为两个,分别用于与上置式扭杆20的垂向连杆21下端接口适配;如图4所示,在水平投影面内,扭杆安装座10本体的底部呈具有中空区域的环状体13,两个扭杆安装附座12形成于环状体13上横向相对的位置处。这样,在满足上置式扭杆20基本运动轨迹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自重。
36.进一步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扭杆安装附座12均位于本体的前后对称中心处。由此,整体结构能够平衡载荷,避免偏载冲击影响扭杆安装座10的使用寿命。
37.为了平衡装配空间有限及连接关系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本方案中设置四个对称设置的构架安装附座11,分别用于与构架侧梁接口适配;也就是说,相对于前后对称中心,该扭杆安装座10的两侧分别配置有两个构架安装附座11。
38.具体地,扭杆安装座10本体具有自该环状体13的前、后端侧分别向上形成的延伸
体14,结合图3所示,两个延伸体13与环状体形成顶部敞口的垂向连杆容纳空间a,四个构架安装附座11形成于两侧的延伸体14上。结合图3和图4所示,基于底部环状体13向上形成的两个延伸体14,形成了垂向连杆运动包络,整体上,可减少安装空间的占用,并兼顾满足车辆限界要求。
39.同样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四个构架安装附座11,相对于本体的前后对称中心镜像设置,以获得良好的均载效果。
40.通过采用动态仿真技术,可确定位于该垂向连杆运动包络当中的垂向连杆21运动轨迹的特点为,相较于底部位移幅度而言,其上部位移幅度较大。为此,本方案针对两个延伸体14的形态作了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两个延伸体14均倾斜设置,换言之相当于“斜拉式”加强筋的方式连接,以形成上大下小的垂向连杆容纳空间a,以适应垂向连杆上部相对较大的运动幅度,在满足上置式扭杆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可减少底部空间占用。
41.为了使得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紧凑,四个构架安装附座11与其中一个扭杆安装附座12,位于环状体13的在横向上的同侧。结合图4和图5所示,构架安装附座11与近构架侧梁一侧的扭杆安装附座12位于同侧,使得组装后的垂向连杆在横向上趋向于构架侧梁30,能够进一步减少横向空间占用。
42.四个构架安装附座11包括两个上构架安装附座11a和两个下构架安装附座11b,以进一步优化配置安装空间,结合图3和图5所示,两个上构架安装附座11a分别设置在两个延伸体14的顶部,两个下构架安装附座11b分别设置在两个延伸体14的下部,且位于垂向连杆容纳空间a的外侧。如图3所示,四个与构架侧梁30的固定点大致位于等腰梯形的角部,具有较好的承载受力状态。
43.其中,两个延伸体14分别具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过渡部15,相应地,两个下构架安装附座11b分别位于相应侧过渡部15的端部位置处;基于一体成型的特点,例如但不限于采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型,环状体13、延伸体14及过渡部15三者之间的连接位置区域,可根据需要呈渐变式结构设计,以避免在连接位置处形成应力集中。
44.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中所示本体结构作为优选示例,详细说明可充分利用装配空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车型来说,该扭杆安装座本体的实际结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而非局限于图中所示的结构形态,只要能够确保上述功能需要,均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45.除前述上置式扭杆安装座外,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转向架和设置在转向架上的上置式扭杆20,还包括如前所述上置式扭杆安装座10。其上置式扭杆20的垂向连杆21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扭杆安装附座10上,上置式扭杆安装座10的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转向架的构架侧梁30上。应当理解,该轨道车辆的其他功能构成非本技术的核心发明点所在,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4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