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用隔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4860发布日期:2022-02-09 14:3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用隔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机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隔墙。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及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运输服务品质和出行安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轨道车辆在司机室和客室之间一般采用隔墙进行隔断,隔墙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门,如现有专利公告号cn105752095b公示的一种轨道车辆跨坐式后端墙结构,其门采用铰接的转动门,开启时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隔墙,采用移动式的推拉门,减少空间的占用。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用隔墙包括左隔断、右隔断、顶部滑槽、推拉门和底部滑槽,所述左隔断和右隔断之间形成门洞,所述顶部滑槽连接于所述左隔断和右隔断的顶部,所述底部滑槽连接于所述左隔断和右隔断的底部,所述推拉门的顶部通过吊轮组件与所述顶部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推拉门的底部通过第一滑轮与所述底部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推拉门向所述右隔断的方向滑动时形成第一位置,所述推拉门向所述门洞的方向滑动时形成第二位置,所述推拉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门洞打开;所述推拉门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门洞关闭。
5.优选的,所述轨道车辆用隔墙还包括具有两个呈相对开口的第一框架,所述底部滑槽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边和竖直边,所述水平边与所述左隔断和右隔断连接,竖直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个开口朝下,并在该开口的内部可转动的安装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底部滑槽的竖直边端面接触;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个开口朝上,所述推拉门的底部安装于该开口内部。
6.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安装有第一滑轮的侧壁延伸至底部滑槽处,并在该延伸处安装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与所述底部滑槽的侧壁接触。
7.优选的,所述推拉门的底部通过胶条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开口内。
8.优选的,所述轨道车辆用隔墙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部滑槽上的两个限位座,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座用于限定推拉门在第一位置时的位置,另一个所述限位座用于限定推拉门在第二位置时的位置。
9.优选的,所述顶部滑槽包括外框和内板,所述外框内设有向下开口的滑动槽,所述外框安装在所述内板的一侧壁上,且所述内板与外框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右隔断的顶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吊轮组件滑动设于所述滑动槽内。
10.优选的,所述外框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匹配。
11.优选的,所述吊轮组件包括第二框架、连接杆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与推拉门的顶部安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自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伸入并安装,所述连接杆的
另一端伸入所述滑动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滑轮连接,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外框形成滑动槽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凸伸有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包括水平的第一壁和自所述第一壁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二滑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各设置一个,两个所述第二滑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壁滑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外框形成滑动槽的两个相对侧壁上还凸伸设有第二筋板,所述第二筋板位于第一筋板的上方;所述吊轮组件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设于所述第二筋板与滑动槽的底部之间,且所述阻尼器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二筋板和第一筋板之间。
14.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推拉门设计为移动式的,开启时减少占地面积,有效的利用了轨道车辆的空间,使用方便、具有分划隔断空间的优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用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沿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17.图3为沿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18.附图中:1-左隔断、2-顶部滑槽、3-推拉门、4-右隔断、5-门锁、6-底部滑槽、7-限位座、8-第一滑轮、9-第一框架、10-胶条、11-吊轮组件、12-第二筋板、13-阻尼器、14-门玻璃、15-密封胶条、16-第二框架、17-连接杆、18-第二滑轮、19-第一筋板、191-第一壁、192-第二壁、21-外框、22-内板、23-滑动槽、2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隔墙包括左隔断1、右隔断4、顶部滑槽2、推拉门3、底部滑槽6、第一框架9和限位座7。
21.所述左隔断1和右隔断4之间形成门洞。所述顶部滑槽2连接于所述左隔断1和右隔断4的顶部,所述底部滑槽6连接于所述左隔断1和右隔断4的底部。
22.如图2所示,所述底部滑槽6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边和竖直边,所述水平边与所述左隔断1和右隔断4连接,竖直边向上延伸。
23.所述推拉门3的顶部通过吊轮组件11与所述顶部滑槽2滑动连接,所述推拉门3的底部通过第一滑轮8与所述底部滑槽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框架9具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开口,该开口使第一框架9形成h形。开口的内部形成容腔。其中的一个开口朝下,所述底部滑槽6的竖直边伸入该开口内,在所述竖直边的侧壁上设置密封胶条15,所述密封胶条15与所述竖直边的侧面接触,以实现密封。同时,在该开口朝下的内如转动安装第一滑轮8,所述第一滑轮8的外圆面与竖直边的顶面实现端面接触,以能够使第一框架9通过所述第一滑轮8沿底部滑槽6滑动。
24.所述推拉门3向所述右隔断4的方向滑动时形成第一位置,所述推拉门3向所述门
洞的方向滑动时形成第二位置,所述推拉门3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门洞打开;所述推拉门3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门洞关闭。
25.所述第一框架9朝上的开口内设置有胶条10。如图1、图2所示,所述推拉门3由两块叠合的门玻璃14形成,两块所述门玻璃14之间涂有胶。在所述推拉门3上设有门锁5,所述门锁5安装在推拉门3和左隔断1相应位置上,同时通过增设和调整橡胶垫片的厚度,使锁体和锁盒高度一致,以能够使锁体顺利进入锁盒内。所述门锁5用于实现推拉门3关闭时的锁紧。
26.所述推拉门3的底部通过所述胶条10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9朝上的开口内部。在所述底部滑槽6、第一框架9的外侧设置装饰条(未标号),一方面,防尘防撞,另一方面,保证美观性。
27.如图3所示,所述顶部滑槽2包括外框21和内板22,所述外框21内设有向下开口的滑动槽23,所述外框21形成“h”形。所述外框21形成滑动槽23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凸伸有第一筋板19和第二筋板12,所述第一筋板19位于外框21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筋板12位于第一筋板19的上方。
28.所述第一筋板19包括水平的第一壁191和自所述第一壁191水平延伸的末端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壁192。所述第二壁192的末端设有圆角。
29.所述第二筋板12为水平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筋板12与第一筋板19之间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筋板12与滑动槽23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安装腔。
30.所述外框21安装在所述内板22的一侧壁上,且所述内板22与外框21之间形成安装槽24。所述外框2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匹配。即,外框21的长度与推拉门3的滑动行程有关。安装后,外框21与门锁5位于同侧。
31.所述右隔断4的顶部嵌入装在所述安装槽24内,所述吊轮组件11滑动设于所述滑动槽23内。
32.所述吊轮组件11包括第二框架16、连接杆17和第二滑轮18,所述第二框架16的底部与推拉门3的顶部安装,所述连接杆17的一端自所述第二框架16的顶部伸入并安装,所述连接杆17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滑动槽23内并与所述第二滑轮18连接,所述第二滑轮18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连接杆17可选用螺杆。所述第二滑轮18在所述连接杆17的两侧各设置一个,两个所述第二滑轮18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壁192滑动连接。第二滑轮18的选型上,可选用中部为凹陷的结构,使该凹陷的结构能够与第二壁192接触。
33.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置阻尼器13,所述阻尼器13与所述连接杆17相连。安装时,可在顶部滑槽2内加入适量的润滑剂后,再装入所述阻尼器13。
34.如图1所示,在所述底部滑槽6上安装有两个限位座7,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座7用于限定推拉门3在第一位置时的位置,另一个所述限位座7用于限定推拉门3在第二位置时的位置。可以在外框21的两端挡板,该挡板设置推拉门3在两个极限位置上,与所述限位座7一同限位。
35.所述阻尼器13、限位座7和门锁5三个结合使用,可有效防止门玻璃14因滑动时的撞击而开裂。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